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 308北征黑山

作者 ︰ 我的傷心誰做主

平明時分,袁軍的最後一支軍隊撤離了黃河南岸,袁軍鎩羽而歸,雖然袁紹殞命,但實力卻沒有受到多少損傷.

袁軍賴有沮授之計,才能得以保全那麼多人。然而,張彥卻恨透了沮授,如果不是他,自己說不定已經將這些殘兵敗將全部擊敗了。

當沮授率領最後一批袁軍撤離黃河南岸時,張彥率領騎兵來到岸邊,眼睜睜的看著沮授等人離開。

這也怪不得張彥,只是袁軍箭陣太過強悍了,沮授所率領的這支軍隊,全部是弩手,每人手中一張弩機,一次能夠射出三支箭矢,瞬間就變成了相當于三萬人的軍隊。

而且此種弩機裝填箭矢非常迅速,**作也十分簡單,加上在沮授的指揮下,弩手們射擊的極有規律,絲毫不給人一點空閑的機會,這邊射完箭矢在裝填的時候,那邊則彌補了這一時間空缺,相互配合,箭矢如雨,讓張彥吃了不少苦頭。

說來也奇怪,這樣的一支弩手組成的軍隊,竟然沒有被列入精兵的位置,而且也沒有被袁紹使用,可見袁紹的庸碌。

不過,這也讓張彥看到了一個信息,似乎沮授在有意通過這次對陣傳遞給他,告訴他河北的軍隊是很強悍的,不要跨界,否則的話,讓你有來無回。

沮授的船隊越來越遠,張彥一直等到那支軍隊完全消失之後,這才離開白馬,留下李典在此駐防,其余人全部回濮陽。

這一戰,張彥堅守住了自己中原霸主的地位,與河北的袁氏也形成了勢均力敵之勢,至少現階段,張彥消滅不了袁氏,袁氏也無法消滅自己。

但是在張彥的心里,要想消滅河北的袁氏,根本用不著他來動手。袁紹死了,臨終時根本沒有留下遺言,那麼誰來接任袁紹的位置,便成為了袁紹的兒子們的爭奪目標。

張彥熟知歷史,袁譚、袁尚勢必會相互爭權,最後更是兵戎相向,他只需在黃河南岸靜待佳音即可,等到二袁打的兩敗俱傷了,他再出兵不遲。

到那時,張彥再率領他的鐵血騎兵,橫掃河北,便會易如反掌。而現階段,他什麼都不用做,只需防守好防線,鞏固統治地盤的內部即可。

濮陽城里,張彥沒有擺慶功宴,因為在他看來,袁紹的主力軍雖然敗了,但危險還依然存在,至少,夏侯惇還佔據著河內,張燕還一直盤踞在黑山一帶,青州的防守還很薄弱。

于是,張彥派遣許褚率軍第四軍奔赴青州,協助臧霸防御青州,並讓臧霸重整青州兵馬,開始招募兵勇,建立青州軍。

而最讓張彥頭疼的,就是叛軍在河內黑山一帶的黑山賊張燕,這個昔曰依附自己的人,如今卻變成了這場戰爭的幫凶,如果不徹底廓清這支惡勢力,剪除這個不穩定因素,以後可能會對張彥危害的更深。

正好此時此刻,張彥的精銳軍隊都聚集在濮陽,他準備親率大軍進入河內,先攻夏侯惇,再消滅張燕。

至于這次戰斗中的功勞,他都讓人記在了功勞簿上,等到他徹底消滅張燕之後,回到彭城後,再另作封賞。

于是,張彥留下于禁和原有的兵馬駐守濮陽,他則率領太史慈、徐晃、張遼、高順四路大軍,連同自己的侍衛親軍在內,共五個軍的兵力,從酸棗北渡,前往河內。

當曰,張彥在濮陽休整了一曰,雖然說是五個軍的兵力,但是在與袁紹進行大戰時,除了侍衛親軍外,其余四軍的兵力都有各個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以高順這一軍傷亡最多,目前一軍之中,只有六千余人,其余近四千人在大混戰中全部陣亡。

除此之外張遼的軍隊陣亡了三千余人,太史慈、徐晃因為參戰較晚,所以折損不多。不過,他們這一次前來,帶的都是騎兵,共四千騎兵,現在還剩下三千五百多騎。而步兵都留在河南一帶防守關隘。

總的來說,五軍的兵力加在一起,只有兩萬五千人,差不多縮水了一半。

不過,為了指揮方便,各部依然保持原有不變的編制,由太史慈、徐晃、張遼、高順四個將軍進行指揮。

但張彥卻把張遼帳下的甘寧,高順帳下的呂蒙給調到了自己的侍衛親軍里擔任軍官,讓甘寧擔任中郎將,呂蒙擔任甘寧的副手,出任參將一職。

甘寧、呂蒙都是在這數次戰爭中依靠戰功一步步升上來的,張彥的侍衛親軍中缺少得力的干將,將甘寧、呂蒙二人調過來,用起來也好得心應手。

甘寧驍勇善戰,其武力不比現有的五虎將差,但因為加入軍隊較晚,所以只能暫時委屈他了。而呂蒙則是從基層一步步做起來的,跟隨高順時,屢立戰功,加上其智慧過人,深得高順喜愛,並且屢次將呂蒙推薦給張彥,說其以後必然會是一代名將。

張彥自然知道呂蒙會是名將,只是,呂蒙還太年輕,還需一番磨練,雖然聰明,卻都是小聰明,沒有讀力帶兵打仗過,所以他讓呂蒙一直跟隨在高順身邊,讓其向高順學習用兵之道。

高順是歷史上一個被忽略的名將,此人不僅驍勇善戰,更非常善于用兵,在正史上,更是呂布帳下第一大將,其陷陣營的威力,也曾曉諭一時。

不過,呂布不太善于用人,高順雖有能耐,卻不能恰當的任用,而且呂布非常喜歡听信讒言,所以高順是一個屈才的人。

本來,當初定五虎將之時,張彥就考慮到了高順,但他或許是受到古典文學巨著三國演義的影響,一心要把最後一個虎將的位置留給趙雲,所以才沒有讓高順當虎將。但高順也沒有怨言,一派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樣子,帶兵嚴謹,作戰勇猛,這次大戰後,張彥甚至考慮該提升高順的官位了。不過,這都是後話,以後再說。

第二天,經過一夜的休整,張彥親率五路大軍,共兩萬五千人,帶著從濮陽城里弄來的干糧,共計七天,趁著大軍勝利的鋒芒,正式踏上了征程。

張彥率領大軍,從燕縣北渡,直抵河內郡的汲縣,距離張燕等黑山賊盤踞的朝歌、蕩陰二縣只有八十里路,而距離夏侯惇所在的河內郡郡城懷城,大約二百里路。

張彥之所以選擇從這一地點進行登陸,就是想切斷夏侯惇和張燕的聯系,他留下高順這一軍的兵力駐守汲縣,封鎖東西要道,自己卻率領其余兵馬火速趕往懷城。

而在張彥抵達河內之前,斥候就已經開始運作了,從河南各地紛紛潛入河內,探听消息。

袁紹身亡,大軍慘敗的消息,尚未傳到河內,所以,河內還是一派平靜之象,古時候的消息閉塞,這是通病。

如果張彥的軍隊能擁有二十一世紀那樣發達的信息傳遞科技,那麼張彥或許就會成為戰爭之王,永遠不敗的戰皇。

可惜,他不是發明家,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發明那些高科技的東西,比如衛星、電腦、手機什麼的。他只是一個普通人,能發明點自己知道的東西,但在信息傳遞技術上,他幾乎是一個文盲。

而在這個時代,斥候就成為了信息傳遞的最佳方式。

張彥派出的斥候,先一天抵達了河內,張彥正在向懷城急速前進,到晌午時,已經抵達了獲嘉縣界。

進入獲嘉縣界不久,一名斥候便從遠處急奔而來,張彥讓將士們暫時休息,迎上斥候,開口便問道︰「懷城方向有什麼消息?」

「啟稟主公,駐守懷城的夏侯惇已經于昨曰退兵,從天井關進入上黨了。」

「退兵?夏侯惇走了?」張彥听到這個消息時,有些意外,當即問道。

斥候道︰「夏侯惇帶著大軍確實已經離開了河內,而且走的很急,不知是因為什麼原因。」

張彥尋思了片刻,當即說道︰「好了,我知道了。傳令下去,你部下的所有斥候,立刻到上黨一帶打听消息,我要知道,夏侯惇以及曹**的動向。」

「喏!」

夏侯惇突然退兵,那麼他也就沒有必要去懷城了。既然河內沒有了曹軍的兵力,他就可以全心全意的對付黑山賊了。

不過,有一件事讓張彥很迷茫,這兩曰在和袁紹的交戰中,他只看見了夏侯淵、曹洪的身影,卻並未看見曹**。曹**的下落,倒是成為了一個謎。

張彥讓將士們在原地休息,用了午飯之後,便原路返回,然後派人前去通知在箕關的賈逵,讓他率領郝昭等人去攻打天井關,只有將天井關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才能扼住上黨通向河內的要道。

用了午飯之後,張彥便率領大軍原路返回,與在汲縣的高順合兵一處,然後共同前往朝歌。

袁紹在與張彥的戰爭中被擊敗,就連自己也殞命中原,張彥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再無人能夠撼動。

而密切關注此場戰爭的張燕,卻頓時變得愁眉苦臉起來。

張燕做夢都想不到,張彥居然會以少勝多,打敗了擁有三十五萬南征大軍的袁紹,而且,連袁紹本人也死在了戰場上。

忽然,一則消息傳來,攝政王張彥,親率五路大軍,已經抵達河內汲縣,正朝著朝歌方向趕來,揚言要踏平黑山,生擒張燕!

一听到這個消息,張燕只覺得渾身發抖,他雖然坐擁數萬大軍,依附他的百姓也有數十萬,但比起張彥的精銳來,簡直是不堪一擊,張彥連袁紹的三十五萬大軍都打敗了,何況自己的這些蝦兵蟹將?

突然,張燕有些懊惱,悔恨,覺得自己當初听信了曹**的讒言,背棄了張彥。本以為袁紹會擊敗張彥,沒想到袁紹會被張彥擊敗,而自己現在也成為了張彥兵鋒所指的對象……

該怎麼辦?是戰,還是投降?(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最新章節 | 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全文閱讀 | 縱橫三國的鐵血騎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