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 8

作者 ︰ 阿方索•卡隆

「我坐在寬廣而幽暗的影廳里,看著空間站被衛星碎片如泡沫般擊碎,而在太空中听不見任何聲音,靜默的音樂奏響,我相信、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是一曲人類瑰麗但空頌歌,真實、悲愴、平靜、熾熱。♀」當我在太空的靜默之聲中回過神來,發現緊攥的手心握了一把汗。

以上就是我今天看《地心引力3D》的某一刻感受。DMAXRealD6FL襯托的3D視效,絕對是本人幾年來的銀幕最佳觀影體驗。這也絕對是整體相當完美的電影,科幻題材營造的地外太空環境,兩位成名已久的演員的精彩演技,扣人心弦的緊湊劇情,無與倫比的3D效果,身臨其境的磅礡音樂渲染,對人類開拓壯舉的頌歌,任何一種我想要的元素都有,也難怪時光網友南如 會坐四個小時火車專程去看這一部電影——因為絕對不會後悔。

影片在中國還映兩天就已經大熱,由此也已經引發了眾多討論,褒貶不一的也有,更重要的是我看到已經有人在分析這部電影的物理合理性了。雖然本人也是理工科出身,今天在這里卻不欲與有心人爭議影片被冠以「科幻」類型是否足夠「硬」,因為過兩天熱情消褪,作長篇分析的大有人在。本人才疏學淺,也願意以一個忠實影迷愛好者的身份,回歸電影本原,從一開始就擔負供人類休閑娛樂的電影文化,邂逅並與大家討論這樣一部電影,因何可以被閱片量數千的我毫無保留地稱贊。

在觀影過程中,我完全融入故事,卻也並非心無雜念。從十多年前開始接觸電影,愛上電影,一直以來最喜歡的故事類型,就是科幻。因為科幻電影相對于普通劇情片的意義,在于通過銀幕講述了我們從小心中就幻想的故事,把夢想化作現實,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越看到影片後面,我越發激動,欣喜于看到這樣一部影片,這樣一部小格局展現的無比廣袤但空幻想,欣喜于一直期待的人類太空進程成真,欣喜于一直熱愛的科幻的人文情懷也展露無余。當最終嘆一口氣時,我知道宣傳海報上「世界之王」造夢者卡梅隆的評價絕非空來風。

哈勃望遠鏡、探險者號、空間站、天宮一號、神舟飛船,這些都是本片中的「科學」元素,而Ryan最終從支離破碎的空間站逃離的過程,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幻想」。故事大部分情節遵循物理學定律與事件現實,也因為一些劇情需要而改編的設定,讓科幻內核沒有那麼硬,更像是一篇具有人文情懷的科幻輕小說——也是大部分人都愛看的故事。當然,這些東西說到底都無足輕重,最重要的是它向我們這些地球上的螻蟻展現了一個全新篇章——可觸及但空之旅。

關于銀幕上的宇宙幻想,一直斷絕,更是成就了多少太空史詩——《星球大戰》、《2001太空漫游》、《沖出寧靜號》、《星際迷航》、《迷失太空》等等,有些更是出類拔萃成為科幻迷膜拜的經典。自從《阿凡達》後,就幾乎沒有再看到沖擊心靈但空影片,而今年的《地心引力》,無疑成為一個後繼者的豐碑。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成功第一個人造衛星之後,人類但空之旅就一直不緊不慢地開始進行,美國目前自然是世界上綜合技術最強大的國家。中國的航空航天發展也躋居世界前茅,相信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時,舉國上下激動人心的場面,大家應該記憶猶新吧?目前的技術,人類已經能夠實現在地外近太空實現短時間漫步,影片實際非常寫實,從一次空間站外設備修理的小視角展開一個故事,是我們已經能理解的微觀設定。

太空——于無聲處听驚雷

逃生——于細微處見真章

正如影片中提到的一個詞——「地球母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她最終會年華老去,茫茫太空才是我們的最終歸宿。人生天地如浮游,生老病死彈指間。影片對人類在太空中的渺小,也刻畫得相當細致。比如瑞恩月兌離固定飄向太空時,唯有她孤零零的身影,映襯著星光斑斕的宇宙深處。遙望地球,北極光熠熠閃光,這是在地球上一輩子碌碌奔波的芸芸眾生永遠也無法看到的絕美景象。空間站被衛星碎片擊碎時,畫面真實絢爛,偏偏又沒有任何聲響,科學事實緊扣《異形》中的一句話「在外太空,沒人能听見你的尖叫」,于無聲中攝人心魄,詠唱無聲的絕唱。地球是母親,是搖籃,太空是歸宿,是墳墓,我們在太空中孤獨死去,猶然近在眼前的媽媽宛若天邊,恰似我們回不去的初生時光。

已經出現了一種言論,說本片缺乏感情,就像一部純粹但空版冒險片。其實不然,本片格局雖小,只是一次普通但空意外冒險,比起《星球大戰》的星際場面要小得多,不過這次意外猶如一個「針眼」,映射的是整個人類太空進程。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時至今日,航天史上阿姆斯特朗的這句名言放在《地心引力》中,同樣適用。太空無聲,影片卻一直在用音樂表達著這種主題,當我們看著飛船解體、人在太空中打轉、「天宮」號下墜時,當我們看到瑞恩掉到水里、月兌掉太空服爬上陸地時,不禁為這一首太空史詩的詠唱而感動。

她游離湖水上地面,抓著泥土,百感莫名,據阿方索•卡隆(AlfonsoCuar n)坦言說是表現生命從「水生浮游生物」到「陸地爬行動物」的過程;她站了起來,屹立天地之間,猶如300萬年前猿人開始站立起來(直立行走);她看著天空,正在墜毀的飛船殘骸在空中燃燒、發光,這一次失敗但空旅行無疑讓人遺憾,但是就像1986年的「挑戰者號」遇難一樣,這樣的意外絲毫不能阻止人類向太空開拓的步伐。無論是「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現實,還是人類對宇宙探索的,即便是千難萬險,我們也依然會勇敢走出那前進的「一小步」,因為「星空永遠是那麼美麗」。

一部90分鐘的電影,超過80分鐘的時間都把劇情放在地外太空,分明是在營造一種「幽閉空間」,俗稱「密室」。而具有「密室」設定的電影,大多是懸疑片、驚悚片,這樣的標簽自然也可以貼在《地心引力》上。逃不出密室,就等于死亡。而逃不離太空,依然只有死亡。Matt最後從繩索月兌離時,並沒有死,轉而身陷茫茫太空,結局我們亦能猜到了。而太空就是一間實實在在的「密室」,更深邃更遼闊的密室,背景則由牆壁置換成了無盡虛空。

在「密室」中上演一處故事,對演員的演技無疑是硬底子的考量。以前看過一部關于密室的電影,10年的《活埋》(Buried),當時就已經被驚嘆,不僅僅是因為虐心的結局,還因為瑞安•雷諾茲如何在一具小棺材里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絕倫的表演。而在《地心引力》中,「太空密室」同樣對唯一的兩位主角的演技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實是,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表現得非常完美,當然他們本就有這個實力。前者在本片戲份不多,在影片後半部分完全成了布洛克的獨奏,不過克魯尼固有的「熟男」氣質迸發的詼諧與幽默,為本片增色不少。全片的唯一主角是布洛克,獨挑大梁的女性。影片有兩處非常動人,一是克魯尼飾演的Matt與她告別時,布洛克飾演的Ryan一直說︰「我抓住你。我抓住你。」她一直伸著雙臂,好像Matt就在眼前,就在身邊。無聲太空,一個動作,幾個詞語,凸現「愛別離」。另外一點是Ryan知曉自己已經無力返回地球,在听著搜索到的電波時,跟著電波里的狗吠學狗叫,「汪汪」,「汪汪」,「汪汪」,本該多麼喜感的畫面,我卻沒有一絲笑容,反而接著是淚水就不自覺地流了下來。Ryan一遍遍叫著,直到哽咽。「雖然人都會死,最難過卻是今天死。」最難過是知道今天會死,卻突然對生命無比留戀。阿方索說《地心引力》的主旨是「關于我們內心的進化」,這些片段都是實實在在靛現。桑德拉•布洛克已經憑借《弱點》(TheBlindSide)獲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我衷心希望她能憑借《地心引力》在明年的學院獎上凱旋。

前面已經提到,因為太空無聲,為了營造氣氛,音樂就成了環境配角。所有太空的撞擊、爆炸,幾乎都沒有聲響,完全是音樂在搭配,無疑十分出彩。在每一段劇情里,都會適時地響起一段音樂,節拍也非常契合。而在影片後面要展現史詩感時,音樂也跟著變得恢宏大氣,充滿悲愴。而這次觀看的兩倍光效6FL版本,摒除了以前看3D的弊病——亮度太低,觀影效果比以前加分許多,以後會繼續支持。而觀看《地心引力》,絕對要看最好的版本,還沒看的童鞋,我在這里只推薦IMAX或者巨幕。不要以後在網上下載了個DVD看(甚至是TS/TC),還來吐槽本片視效一般。

《紐約郵報》評︰《地心引力》以一種壯觀無比的方式描繪了外太空,具有跟《2001︰太空漫游》同等的開創性。

《地心引力》是否可以成為和《2001》一樣的經典,在今天還言之尚早。但是這種太空題材電影的開創性,我毫不猶豫地深為認可。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地心引力最新章節 | 地心引力全文閱讀 | 地心引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