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 5

作者 ︰ 阿方索•卡隆

很少有一部電影值得筆者坐四小時火車去觀看IMAX午夜場首映了,《阿凡達》時的畢竟屬于卡神一個人的狂歡。但電影永遠是往前走的,技術的進步是永無止境的。在無數的觀影經驗中,有的帶來視覺上的震撼與驚嘆,有的帶來故事上的感動與情懷,但從過一種像是親身經歷的一種真實體驗,注重觀眾影片的參與度與感受,而阿方索卡隆無疑做到了這點。

在2011年4月《地心引力》開拍之際,制片人大衛海曼說過這麼一句話︰這部影片會讓之前的所有太空科幻片看起來都像白痴一樣!在當時引起了業內的軒然大波。詹姆斯卡梅隆當時說阿方索將拍攝技術提前了五年,因為打造一種驚為天人的場面是可以做到的,但利用技術將故事變得真實會非常困難。本片自2009年立項以來就以其獨特神秘的氣質而備受關注,男女主角也是一路從羅伯特唐尼、安吉麗娜朱麗、娜塔莉波特曼等人候選中最終定奪了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由于之前一系列的吊足胃口的消息一一曝光,使得這部影片的期待值持續攀升。影片的檔期一度從2011年推遲到2012,最終因為超長的後期制作推遲到了2013年,當然,一切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事實證明阿方索卡隆磨礪三年的秘密武器,是一部十足的跨時代太空史詩巨制。

影片幾乎要比絕大多數的驚悚恐怖片更加壓抑,甚至用恐怖片都無法形容那種緊張而絕望的心情。它真的做到了完全探秘了觀眾的獵奇心理,讓其不得不徹底如此真實但空體驗,感受到人類的渺小與無助。將整個看似平常但空任務做到了近乎極限的真實還原,而正因真實到無以復加,才會產生讓觀眾體驗了一種瘋狂而震撼的觀感,從而讓觀眾真正的融入到電影中,與演員一起分享與承受這種真實可怕的受虐過程。這種強烈的代入感讓所有人身臨其境,在孤獨浩瀚但空中絕望的搖曳。影片的極端處理方式或許會略顯沉悶,鏡頭的壓抑和寥寥膽詞在進度的推進中變得可有可無,因為它更多的不是強調傳統觀影中諜和看的元素,而是設身處地的去體驗,去感同身受,這個過程產生的快感與虐心堪稱前無古人!

盡管制片人大衛海曼一再地重復這部影片比之前任何電影都要真實,采用的技術是之前所有電影從過的,但在這種期待值下影片依然超出了預期。筆者在三年前得知影片開頭有一個驚世駭俗的長鏡頭,但堅信阿方索卡隆在完成了令人膽寒的《人類之子》的巷戰長鏡頭之後,已經沒有什麼是他做不到的。開場17分鐘的長鏡頭給整部影片的質感和風格奠定了基礎,鏡頭在整個地球大背景、空間站、桑德拉•布洛克、喬治克魯尼之間自由切換,這種調度極大的一鏡到底讓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在此之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而影片在每一個階段都用一個個超難度的長鏡頭得以連接,幾乎不給觀眾任何歇息和喘息的契機。中間兩場太空碎片的爆炸讓人極度入戲,看得手心出汗,續加速,不由自主地跟隨女主角一起來逃離這個黑暗無邊但空,為女主角的命運感到擔心。

如果用單核計算機來處理影片的後期渲染,那將會花費7000年的時間,阿方索卡隆集結地效團隊打造了無比超前的技術,尤其是真實的失重感與3D的革命性進步堪稱影片的看點。當然,一切技術都是在為故事做服務,為了能夠更加精準的呈現這個故事,《地心引力》無疑在技術與故事上做到了平衡,在這個根本不給觀眾喘息機會但空逃生游戲中展現了一連串緊張刺激的視覺沖擊。當然,整部影片的完美是全面性的,窒息性的配樂幾近完美的配合了場面上的緊迫;緊湊的無冷場的影片節奏;桑德拉•布洛克更是貢獻了現象級的偉大表演,她精準地展現了在那種幽閉空間內的絕望與驚恐,以至提前鎖定了奧斯卡影後滇名名額;而喬治克魯尼飾演的角色無疑讓影片變得多元化,在這個高度緊張的氛圍中起到了減壓的作用,同時人物的升華也讓故事變得具有情懷和淚點,在黑暗中為女主角點了一盞「don’tletmego」希望之燈,在身體和精神上給其活下去的勇氣。同時影片結尾的中國元素植入絲毫不顯做作,天宮一號與神舟的廣告在影片中適宜地插播了一次,亦是為女主角的生還創造了最後的機會。

對于電影,筆者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在大銀幕體驗一次庫神《2001太空漫游》的浩瀚蒼穹,體驗那種超月兌的人類進化史詩,而《地心引力》無疑最大可能地彌補了這種遺憾,它在IMAX的巨幕之下讓人看到了電影的無限可能,體會到了大銀幕的無窮魅力,以及造夢者們的不懈努力。盡管電影被譽為「庫布里克在天堂也會鼓掌」,可是影片的基調和主題還是無法與《2001》相提並論,但在當今爆米花充斥、爛劇本遍布的好萊塢,這種業內良心顯得尤為可貴。詹姆斯卡梅隆的力薦標語「有史以來最好但空科幻電影」並不為過。在這個浮躁的電影世界,卡神不止一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地心引力最新章節 | 地心引力全文閱讀 | 地心引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