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 第六十七章 借槍(第一更)

作者 ︰ 緊那羅在唱歌

辦面粉廠的想法,其實嚴紹已經想很久了。

理由也很簡單,投入小,收益大。

張謇的大興機器磨面廠,全部的投資不過才兩萬多兩,這麼點錢對嚴紹來說並不算很多,甚至還不到購槍款的三分之一。而且也可以像張謇一樣利用紡織廠的多余動力磨制面粉。

至于獲利?中國的第一家機器面粉廠‘阜豐面粉廠’,是孫多森等于1898年在上海創辦的。該廠開業當年曾因經營不善而虧損,次年改變經營方針,扭虧為盈,以後連年獲利。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廠盈利率達到高峰,1918年盈利率甚至達到了562%的地步。

衣食住行,如果說紡織廠相當于‘衣’,那麼面粉廠就相當于‘食’…

中國有四億人口,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兩方面的話,是很難出現虧損的。

嚴紹之所以到現在都沒有動靜,主要還是因為人手不足。

當初和他一起從美國回來的十多個人,如今都已經被安排到了工廠的管理層中,畢竟相處了這麼久,這些人多少也能算是自己人。

然而即便如此,紡織廠和洋灰廠里的管理人員,依舊有大半是從外面招進來的。能力暫且不提,至少忠心方面是肯定不用想了。而且眼下最要緊的還是紡織廠,他可不想步了張謇的後塵。

歷史上大生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投資擴張過多,用張謇自己的話就是「本小事大」、「急進務廣」,到他去世前,大生一廠僅為企業和公益事業的墊款就有70多萬兩,對其他企業的借款超過112萬兩,以往來名義被其他企業佔用的(不包括正常往來的應收款)也接近這個數字,三項合計超過了全部營運資本的45%。

同時大生的利潤中,官利、花紅和余利佔的比重很大,公積金、折舊等卻很低。♀長期以來,贏利的大生一、二兩廠公積金累計不過120多萬兩,只相當于官利的1/3和花紅余利的1/9,其中60萬兩還以張謇名義借出去辦慈善公益事業。

(大生紗廠一向獲利全分,首先是官利,約定是8厘,即使在籌辦期間,集股面臨擱淺,仍年年動用股本來支付官利,萬分困難時也沒有少付分毫。開機之初靠賣原棉維持生產仍是如此。以後每年盈虧結算,都是先提了官利再算。)

除此之外就是制度的關系,特別到他晚年,制度形同虛設,張氏兄弟一張紙條就可以讓某企業、某鹽墾公司到大生駐上海事務所欠幾十萬,包括伶工學社、繡織局都可以開戶透支,以張謇個人名義的透支有100多萬兩(按張謇說是**十萬兩)。

雖然很多人都喜歡說制度就是用來打破的,但這也太過分了些,正是由于這種種原因導致大生的失敗,而這些也都是需要嚴紹謹記的。

————————————————————

「老板?怎麼樣了?」看到嚴紹從巡撫衙門走了出來,黃浩和其他人連忙湊了上去。

「槍證已經辦妥了,現在只等德國那邊把槍送過來…」說到槍的問題,嚴紹也覺得有些發愁。在他從上海回來後,剛登上蕪湖碼頭,就接到了恩斯特的電報。

在電報上恩斯特告訴嚴紹,五百多桿步槍已經裝船,和其他一些商品一起運往中國。

這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從德國到中國的航程並不算遠,再算上途中補給的時間,差不多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中國。

換句話說,這一個月的時間里,新組建的巡防隊恐怕就要空著手巡邏了——————也不對,還可以拿棍子嚇唬嚇唬人什麼的。

「等德國的船到?那還要等一個月的時間啊…」听到嚴紹這麼說,黃浩在一旁小聲的抱怨道。

見黃浩開了頭,一旁的幾個小伙子也都附和了起來。「是啊老板,這豈不是說我們這一個月都要空著手了…」

听到眾人的抱怨,嚴紹苦笑了一下。「你們這麼說,我也沒辦法啊,總不能為了這一個月,就替你們買一批槍回來吧,就算我錢再多也不能這麼糟踐啊…」

五百多桿步槍,就算是漢陽造也需要兩萬多銀元,這麼多的錢足夠建一家面粉廠了。為了這麼一個月的時間就把一件面粉廠給搭進去,就算嚴紹再有錢也會雄的,何況如今用錢的地方並不少。

「這個…」見嚴紹也是一臉無奈的樣子,黃浩湊了過去偷偷道。「其實,老板,我到是有個想法…」

「哦?」嚴紹有些好奇。「有辦法就說,別和我賣關子。」

「那我就說了啊…」瞪了在後面推他的幾個人一眼,黃浩扭扭捏捏的道。「其實我們幾個商議了一下,買肯定是不行的,不過我們可以借啊…」

「借?」嚴紹一愣,不過黃浩的話到是給了他一些啟發。

沒錯,買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那樣的話太不劃算了,但是借總沒問題吧。當然,這個借並不是沒有代價的,不過就算如此也比買要強的多,而且讓三百多人干等著,也的確不是一回事。

事實上這個主意也是黃浩他們想了很久才想出來的,嚴紹要組建巡防隊,這個他們當然贊成。可是巡防隊手里沒有吃飯的家伙,這恐怕就有些太不象話了吧,所以在想了很長時間後,黃浩他們就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

借。

作為一個安徽境內極為重要的地方,蕪湖一共有三支武裝力量。

第一個是蕪采營,清順治二年(1645)設參將一員,順治十一年(1654)改設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這支部隊一直清宣統三年(1911)才奉命撤銷。

第二個是長江水師營,1864年清長江巡閱使彭玉麟奏清朝廷增設長江水師于蕪湖、當涂上下設置提標(由提督統轄),古營名為蕪湖營。駐蕪湖而控制繁昌、無為兩縣江面,有官兵共362名。光緒二十一年(1895)裁為304名。蕪湖營分三哨二十個隊。分防江汛45公里。民國元年(1912)全營撤銷,改編為水上警察。

還有一個則是保衛營,是清光緒十九年(1893),商民籌款請皖南道憲設立保衛營,招募兵士二百名,由道憲委任統帶(統轄一標即一團的長官)。不過到了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保衛營被裁撤,成員大多數都被改編為警察。

如果說要借槍的話,直接從這三支隊伍里借就可以。

反正這些部隊一年也能開幾次槍,借上一兩個月完全沒問題。

想到這里嚴紹拍了下黃浩的肩膀。「你這小子,沒白吃這麼多飯啊…」說著轉身往巡撫衙門走去,他和這三支部隊都不熟,借槍這種事最好還是讓誠勛出面比較好,反正他已經送了不少東西給誠勛,他總不好連事都不做吧?

畢竟是巡撫衙門,雖然嚴紹才剛出去,但門房也不好直接把嚴紹放進去,于是在請嚴紹稍微等待的同時,門房也連忙進去替他通報一聲。

書房里,正準備把支票放好的誠勛听到嚴紹又回來了,心里覺得有些奇怪,不過他還是讓人把嚴紹帶了過來。

「先生回來,可是有什麼事嗎?」已經把支票放好的誠勛端坐在書案後,有些奇怪的看著嚴紹。

「是這樣,關于槍的事,我有件事情想要麻煩一下大人…」說著嚴紹把借槍的事情和誠勛說了一下,在他看來這件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清末官場**的很,只要銀子給足了,別說借槍,就算借人頭說不定都有人願意…

然而听到嚴紹說想要借槍,誠勛卻是哈哈一笑。「借槍,水師營全部加起來才300多點人,把槍都借給你了,他們用什麼…」

「這…」雖說覺得水師營的那幫人有沒有槍都無所謂,但總不好當著誠勛的面這麼說,不過就在嚴紹打算勸說一下誠勛,或者干脆使下銀子的時候,誠勛卻從一旁拿出了一本書卷來。

「說起來你的運氣真不錯,朝廷剛剛下了命令,讓我們在皖軍的精建、武威兩軍中挑選安徽籍人編為新軍,客籍人改編為巡防營。其中巡防營就打算駐在蕪湖,四個營,每個營三百零一人,事情是打算過段時間辦,不過裝備已經送過去了…」誠勛看著嚴紹笑了笑道。「若你要用的話,我可以批張條子,讓蕪湖那邊的人把槍直接交給你,等巡防營的人來了後,你再把槍轉交給他們…」

誠勛自己對這個辦法到是挺滿意的,說實在的,收了嚴紹這麼多好處卻沒替嚴紹辦什麼事,誠勛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如今有這麼一個機會,他自然想好好報答一下嚴紹。

至于巡防營?朝廷的命令是1905年開始,但是誠勛這幫人辦事效率低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直到現在事情也沒忙完,想等巡防營組建起來恐怕還要再過段時間才行…

「這麼一來,我好歹也算是辦了點事吧…」心里有些美美的想著,誠勛完全沒有注意到嚴紹听到巡防營的名字後,臉色突然變了一下。

巡防營,雖然在後世巡防營一向以戰斗力渣文明,但那畢竟是一千多號人。本來蕪湖地面上只有一個蕪采營和一個長江水師營,在嚴紹看來想要對付是件極其容易的事情,不過如今多了一個巡防營…

「看來事情要多做一些謀劃了…」想到從今往後自己的家旁邊會駐扎一千多人馬,嚴紹微微皺眉。

————————————————————

求收藏,求推薦票∼∼∼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 | 擴張之路全文閱讀 | 擴張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