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 三百六十一章 整軍計劃與悲劇的北洋財政

作者 ︰ 緊那羅在唱歌

駐軍和關稅的問題暫且不說,對厘金的事情朱爾典卻是真的很有興趣,而且——————國本來就屬于英國人的勢力範圍,尤其是國經濟最為發達的揚江流域更是如此,為了能夠維護英國在國的利益就必須要有一個既強有力且又對英國十分友善的統治者才行。

就像先前說的那樣,本來英國人心目最理想的人選是袁世凱,因為他和許多前清的官僚一樣對大英帝國的力量感到敬畏。

只可惜現在這位仁兄已經下台了,取代他的則是一個年輕的統治者,一個更有力量的統治者。

如果僅僅只是這樣的話,對英國人來說似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問題是這個年輕統治者不但有著很強的力量,而且和法國人的關系也很密切,這就很麻煩了…

要知道國可是英國的勢力範圍,現在嚴紹和法國人關系這麼近算什麼意思?然而英國人又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和法國人翻臉,因為他們還需要法國人去對付德國人,和德國人相比國的問題反而算不得什麼。

如果說嚴紹和法國人沒什麼關系的話,說不定英國人還可以從各種角度向嚴紹施壓,偏偏他和法國人的關系很好,如果想要對嚴紹施壓的話就不得不考慮法國人的態度。

而支持國境內的其他軍閥來推翻嚴紹?現在嚴紹可是國力量最強的,尤其是在袁世凱被擊敗之後,就算其他的軍閥全部加在一起也未必是嚴紹的對手,他們實在是找不到可以扶植的對象。

而且先前幫助袁世凱對付嚴紹就已經耗費了英國許多資源,在歐洲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英國人更不願意繼續耗費資源在國這麼一個暫時對英國來說不怎麼樣的地方…

如此種種已經讓英國不得不考慮英國在華利益受到損害的可能。而在考慮到法國人和嚴紹的關系…

就算英國人想做些什麼,也給等到對德國人的戰事結束後…

按照朱爾典自己的想法,就是等到收拾了德國人在把這筆帳和法國人連本帶利的算一下——————反正英國的既定國策就是讓歐洲大陸始終無法完成統合,現在如此,未來也是如此。不然英國也不可能會得到歐洲攪屎棍這麼一個綽號。

所以只要收拾完了德國人,下一步肯定就是收拾法國人…

誰想到現在居然主動找上朱爾典,想要表達善意…

當然,這個善意是互相的…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一戰途發生變故,原來的沙俄突然變成了蘇俄。使得英國人和法國人都有了新的目標,恐怕英國人最後真有可能下手,就算不是采用動武的手段怕也會采取別的措施,畢竟在歐洲出現一個強大且統一的勢力從來都不是英國人樂于見到的,這點從後來英國人在歐盟里發揮的作用就可以看的出來…)

————————————————————

從嚴紹的莊園里離開後,朱爾典返回了公使館。心里還在不斷盤算著這件事。

至少在他看來,這次嚴紹的要求並沒有觸動列強的核心利益,如租界區等等,而且又願意以厘金作為代價,整件事情並非沒有可能…

而在稍後的幾天里,嚴紹除了不斷會見北洋和其他派系的成員外,也和德、俄、美、法以及日本和意大利、荷蘭等國的公使進行了會面。商談了有關駐軍及關稅的問題。

不出所料的是,日本人在這件事上持著明確的反對意見,並且認為裁撤厘金本來就是新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根本沒有理由以此要求列強表達‘善意’…

不過和日本人相比,其他列強的態度就顯得比較曖昧了。

法國人在國本來也沒多少利益,再加上關系比較好,又有雷?科帕和貝爾特朗居做聯系,所以法國人很快承諾只要其他列強,尤其是英國不明確表示反對,那麼法國人在這件事情上願意支持嚴紹——————即便最後沒成功。法國人也願意把在國的駐軍減少到一個象征性的數字上。

除了法國人外,美國人在這方面也願意支持嚴紹。

這時擔當美國總統的是伍德羅?威爾遜,也就是後世極為著名的威爾遜十四條的提出者。對于這個一個人嚴紹幾乎不可能忘記,所以在美國競選總統的時候,雨石集團在美國的分部對其進行了極大的支持。

也是因為這份淵源。所以雙方也就有了一定的交情。

事實上由于每次競選的時候雨石集團都沒有押錯寶,所以雨石集團在白宮那邊還是很混的開的,與之相比雨石集團的對手就沒那麼幸運了——————也不奇怪,嚴紹雖然不記得每個總統的名字,但大致上還是有些印象的,如前面的那位西奧多?羅斯福,這個屬于絕對有印象的,後面的塔夫月兌也有些印象,而這個威爾遜也同樣有印象…

順帶一提,後面的兩個就沒什麼印象了,比如說沃倫?蓋瑪利爾?哈定和卡爾?柯立芝,畢竟嚴紹可沒興趣把美國所有總統的名字都記住,所以這兩個基本上沒什麼印象,但是再後面的胡佛和羅斯福還有艾森豪威爾,這些就屬于不可能會忘記的那種…

政治是很危險的,有可能你前面的那個支持對了,後面的那個卻支持錯了…

而嚴紹呢,卻是每任都沒有出錯過,這在旁人看來自然是不可思議的,也正因為這樣每次嚴紹的競爭對手想要對雨石集團不利,最終都會不了了之,哪怕他們的理由很充分,因為他們或多或少都曾經押錯過人…

當然,並不僅僅只是因為白宮方面的支持,雨石集團在美國同樣有很多支持者,比如說那些向雨石集團供應零部件的工廠等,嚴紹的雨石集團可是養活了不知道多少的美國工人。這和石油等產業可不同,所以無論是誰想動雨石集團都給考慮考慮…

再加上威爾遜本人也是屬于支持自由貿易的,且取消厘金對美國來說也是很不錯的事情,美國人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有了法國人和美國人的支持,英國人頓時動搖了起來。畢竟這兩個前一個是對付德國的鐵桿盟友,後一個則是極力爭取的對象,而且嚴紹也不是空口說白話,直接要求他們撤銷駐軍和讓國關稅自主,而是逐步的來,這也讓英國人的抵觸情緒少了許多…

何況在倫敦方面來看。如果能適當對嚴紹表達善意的話,或許也可以把他從法國人那邊爭取過來,至少不會為了法國人的利益而損害英國人的利益…

英法美三國里面,法國和美國是支持的,英國的態度自然也軟化了許多。至于德國人那邊,本來德國人的態度是很曖昧的。但是在嚴紹與德國公使談了一下午,同時談到新政府將要擴軍,需要進夠大量軍械的時候,德國人的態度也明確了…

也不奇怪,其實當時德國對華出口的貨物基本上都是軍火,普通商品雖然不能說沒有,但是其實數量很少。

這點上從當時各國在國所佔的貿易份額就可以看的出來。當時英國所佔據的貿易份額可以說是最大的,如1909年到1911年期間,其香港佔了33.9%,英國本身佔了16.5%,考慮到香港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兩者相加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0.4%,比其他所有國家加在一起都多。

而其次的則是日本,佔了15.5%,再次是美國,佔了7.1%。最後是德國和俄國,其德國佔了4.2%,俄國是3.5%,法國最慘,只有0.6。其他所有國家則是佔了18.7%

這也就不奇怪法國的支持態度了,畢竟他壓根沒多少利益,和嚴紹的關系又好,憑什麼不支持?而德國人出口的大部分都是軍火,是不需要繳稅的,自然也沒什麼問題,俄國人的份額比德國人還少,態度自然更隨便…

所以最要緊的其實就是英國、日本和美國的態度,而在英、美都支持,剩下的德法等國要麼支持要麼就是無所謂的情況下,日本人的態度似乎也就有些無所謂的…

————————————————————

有些事情參與的人越多就越難保密,所以沒多久的功夫有關嚴紹正在與列強談駐軍權及關稅等問題的消息就傳遍了全國。

對于這兩件事,自然是有許多人關注,只是幾日的時間,大江南北便都開始議論起這件事。對于駐軍及收回關稅的事,普通老百姓自然是不怎麼關心的,然而許多士紳、官吏對這件事卻極為上心…

對于消息被泄露出去列強到也沒怎麼懷疑,畢竟參與的人多了,不泄露出其才奇怪,只是在外界輿論的壓力下,有關駐軍及關稅的談判卻是不得不提早開始了…

根據嚴紹與朱爾典等人的協商,整個談判將會在嚴紹正式接任了袁世凱的位置後進行,對此嚴紹自然沒什麼異議,畢竟新政府都還沒成立就談判也的確有些問題。

但是對朱爾典提出的,將兩件事合並在一起談,嚴紹則是表示了反對,認為兩件事應該拆開來…

嚴紹可不傻,知道這兩件事究竟有多難產,駐軍的問題也就算了,將列強在各地的駐軍減少到象征性的數字,除了日本人外怕沒幾個國家會在意,可是關稅…

法國那種也就算了,其他國家還是很上心的,真要談出了結果來沒點時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分開來談才是最好的…

而為了能讓協商順利,嚴紹也承諾,只要自己接任便會宣布取消厘金,並用半年的時間徹底減除厘金的問題,對此朱爾典和雷?科帕等人表示滿意,就連一直都在反對的日本公使也說不出什麼來…

————————————————————

盡管已經做出了決定,要在嚴紹接任後才和列強正式的談,但在嚴紹的授意下梁士怡和其他一些新政府的未來官員已經開始商議關稅的問題…

他們談出的結果和歷史上差不多,就是在現有關稅的基礎上增加5%的附加歲,奢侈品的稅率最高為30%。同時每三年修正一次等等等等…

就和嚴紹對列強提出來的一樣,一步步的來…

不過這時嚴紹正在談著整軍的事情,所以就做了一次甩手掌櫃,把事情全都交給了梁士怡他們,而拉著剛剛抵達北京沒多久的付修明和李良、馮國璋他們在北京內談起了整軍的事…

所謂的整軍。就是將現有的國社軍與北洋軍全部按照新軍制進行整編,同時對各地軍閥手里的部隊也進行一下歸納,整理一下現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是軍隊的情況…

可以說,這次商談的結果,將會決定未來一段時間內**隊的規模…

理所當然的,這個規模必須要合理才行。尤其是要考慮財政的問題…

「………必須要考慮現有的財政問題,所以軍隊的規模一定要有所限制,目前做出的論斷是33個師,這已經算是新政府現有財政的極限了…」

坐在嚴紹的左手邊,李良愁眉苦臉的道。

自從來了北京之後他就一直都在梁士怡那里,為的就是好好了解一下北洋的財政狀況——————順帶一提。按照原有的商議結果,梁士怡將會是新政府的財政副部長,專門輔助李良的工作。

在梁士怡那邊稍微了解了一下後,李良的心都涼了…

因為這時北洋的財政已經不能用糟糕來形容,由于當時各地的款都在軍閥手里,根本不可能往北京遞解,再加上這時又沒有進行二次革命。袁世凱的直接勢力範圍僅河南、河北、山東等地,一個月的財政收入甚至只有兩三百萬元而已…

兩三百萬?這麼點錢甚至就連軍費都不夠啊…

而梁士怡也對李良打開天窗說亮話,如果不是有列強的借款,北洋基本上是撐不住的…

(我查到的資料是在1914年到1915年的這段時間,在二次革命結束後,北洋的財政收入也只有每月700多萬而已,不知道是不是準確的…)

事實上不只是李良,听到這麼點錢後付修明等人也有些驚了,畢竟就連安徽軍政府那邊每年的財政收入都不止兩三千萬,當然。這里面雨石集團出力甚多,不過听著付修明他們的談話,馮國璋等北洋將領卻是覺得老臉微紅…

咳,閑話就說到這了,先談正事…

「三十三個師。這已經是目前的財政極限了,而且還給是等蕭師長那邊傳來好消息才行,只要有了福建、湖南和廣東三個省的財稅收入,新政府在財政上多少也能緩解一些…」這麼說的時候李良已經是滿心期待了,畢竟做財政部長有他這麼可憐的還真少見…

「蕭永言那邊肯定不會有問題,不過多出三個省來能解決什麼嗎?要不要…」付修明側過頭去看向嚴紹,在那邊嚴紹正認真的听著。「要不要干脆把浙江和江蘇也拿下算了,反正只要拿下了福建,這兩個地方就等于是被我們圍起來了…」

算賬的話付修明他們也是會算的,三十三個師,按照最新的軍制每個師18510人,每名士兵10塊錢來計算,一年下來就需要兩百二十多萬,再算上軍官的軍餉就是兩百五十萬。

我們按二百五來算,十個師就是兩千五百萬,三十三個師是多少?

八千二百五十萬…

就像李良說的,這已經算是極限了,就算拿下了福建、湖南和廣東三個省,在算上安徽與江西的財政收入,一年的結余大概也就一兩千萬而已,勉勉強強夠行政用的…

至于海軍?現在海軍還沒多少人,李良等人雖然不是不知道海軍的困難,但也只能暫時委屈一下他們了,畢竟光是一艘大一點的軍艦就已經相當于一個師一年的軍費了。

至于購買軍械?這個還是算了吧…

如果真的全都按照國社軍的標準來購買,光是步槍一項就需要一百八十萬,這還只是按照每人一桿來算,你總給有些備用的吧?翻兩倍,就是三百十萬…

這還沒算輕機槍、重機槍、手榴彈、火炮還有手槍等等武器,另外彈藥的價格也不便宜…

只要想到這一系列的花費,付修明突然覺得自己有些理解李良了…

「100個師是沒指望了,我本來還以為至少能組建60個師呢…」看著李良的哭喪臉,付修明也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在來北京之前,他已經開始考慮擴軍的問題了,100個師他是沒想過,因為如果真組建一百個師的話,一年光是付給士兵的餉錢就需要兩億五千萬,要知道前清一年的財政收入也才四億多而已…

不過100個師沒希望,60個總沒問題吧?

60個師的話,也就一億五千萬而已,也就相當于前清財政收入的一半——————蒼天在上,這個時候作為國防部長他可是一點也沒考慮過海軍…

不過…

考慮到國社軍的新軍制要比原來的大,哪怕是33個師也有十一萬人,只是國防問題到是足夠用了。

而且這33個師並不只是新政府手里的,也包括了各地軍閥手里的,所以財政上的話,還是可以余出一些錢來進行經濟建設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 | 擴張之路全文閱讀 | 擴張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