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好萊塢 第四百五十一章 擴張的野心

作者 ︰ 一品黃山

「《香港財富》周刊總編想給我一期專訪?」

這一天才剛來到公司,林孝智**都還沒坐熱呢,就有寰亞執行總監祝芝山敲門來訪,給他帶來了一個令他略詫異的消息。

「是的,老板。《香港財富》周刊總編胡剛先生昨天下午給我們集團打了一通電話,他想給你一期專訪。如果你最近有時間的話,可以考慮接受《香港財富》雜志的采訪」

從去年被他正式任命為新亞執行總監後,祝芝山成長的速度超出他的預料之外。執行總監這個職務在電影公司里差不多就相當于總經理或者助理總裁,倒是幫他分擔了不少公司雜務,也是因此他才能分出神來去搗鼓拍攝電影。

以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就做到了寰亞這家大型電影集團的執行總監一職,如今的祝芝山舉足之間都散發著一種自信,只是在林孝智面前卻沒有表現出來半點,這會兒反而帶著一種敬佩的眼神看著自己的老板。

也是了,任誰看來在過去的幾年里,林孝智所開創的局面,都只能用傳奇跟神話來形容。

把一家瀕臨破產的皮包電影公司,發展成現在香港最大的電影集團,而且市值就在不久之前才剛剛突破一百億港幣。在9l年的現在,放眼整個香港所有上市企業之中,市值能夠超過百億的也沒有多少家,寰亞如今赫然已經是香港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了,而且上沖勢頭依舊很強,也怪不得致力于成為香港的《財富》周刊的《香港財富》周刊,會派出總編親自聯系他,只為了能對他進行一次專訪。

林孝智聞言沉吟了起來,他最近時間上倒是充裕,雖說采訪用不了多少時間,不過更想陪陪自己的家人,當下就想拒絕。

話才剛到了嘴邊,突然間心中一動問道︰「我听說怡和財富公司現在的情況不太好,有沒有這事?」

《香港財富》是77年香港商人陳怡效仿美國《福布斯》跟《財富》雜志,弄出來的一個香港山寨版周刊,而怡和財富公司就是《香港財富》雜志的母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它在香港業界也是有一定口碑跟影響力的,而且也效仿《福布斯》跟《財富》,每年都要搞一個‘香港百強企業,跟‘香港富豪,排行榜。

不過林孝智依稀記得,之前自己好像在報紙上看過有人提過怡和財富公司現在的情況並不多好,似乎今年財報顯示第一季度出現了虧損,這對于一家專業的財經周刊而言是很少見的,因為舍得花錢在財經報刊上打廣告的大公司絕不在少數,以《香港財富》周刊在業界的名氣,廣告應該不少吃到才是。

「老板你還問巧了,昨天《香港財富》那邊聯系了我們之後,我專門問了一下,還真知道一些東西。怡和財富公司現在的情況確實不太妙,听說是因為美國的《財富》跟《福布斯》等幾個財經雜志這兩年先後加大了對香港這邊的投入,尤其是《財富》雜志還跟《香港財富》打起了官司來,說是《香港財富》涉嫌侵權它們雜志,雖然開庭一次法院那邊裁定怡和財富公司未侵權,不過中詢公司已經聘請了第一流的律師,揚言會把官司打到底。據說怡和財富公司那邊已經有些吃不消了,好像正在考慮給雜志換個名字」

「中詢?」林孝智一愣,《財富》的母公司不是美國時代華納旗下的時代公司嗎,怎麼又冒出來一個中詢公司。

「《財富》雜志一直都是中詢公司在弄的,具體我就沒再打听了,好像是十幾年前時代公司授權中詢公司是唯一可以使用《財富》這個名字的中文雜志,據說老板也是個美國商人。其實前幾年《財富》也跟《香港財富》鬧過矛盾,只不過他們在台灣跟大陸有些影響力,在香港卻不如《香港財富》跟《信報》,所以之前才沒鬧到打官司的地步」

林孝智這才明白過來,卻也不由對《香港財富》的未戰先怯的行為嗤笑一聲︰「官司打贏了,怡和財富公司卻想給雜志改名,看來他們是有些膽怯了

話雖這麼說,他心里也明白,《香港財富》雜志確實涉嫌模仿跟抄襲《財富》周刊,從框架到內容上都有。之所以前面的官司能夠打贏,不過是因為怡和財富公司是香港本地公司,而中詢的老板是美國人罷了。香港是個排外心理很重的城市,真打起官司來除非《財富》能祭出更多的證據,不然法庭上的那些法官情理上更傾向于保護本地商人的利益。

祝芝山點頭,他也感覺《香港財富》是膽怯了,怕是不想再繼續跟中詢公司把官司無限期的打下去,即耗費金錢又影響聲譽。不過雜志改名也是一部險招,均未見多少雜志、報紙改名之後銷量一落千丈,十幾年來辛苦建立的聲譽得來不不容易。

隱隱發現老板似乎對《香港財富》雜志興趣濃郁,祝芝山好奇問道︰「老板怎麼對《香港財富》雜志來了興趣了?」

「是有些興趣」林孝智嘴角的笑意若隱若現。

要不怎麼都說老美的商人善于制造百年企業,中國則擅長制造殲商。同為上市企業,看看後世國內那些市值一度超越千億、數百億的企業巨頭,再看看老美的谷歌、隻果一系列公司。咱們國內大多數的企業成功上市圈到了錢後,總是想著如何制造噱頭高價出走,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哪管那些接受的小股民們死活。企業高層一旦上市便是志得意滿,拿錢大肆揮霍做廣告,建高樓,圈地皮搞別墅,公司老板買專機,出外豪賭,所謂的海外收購也不乏買海島、買什麼籃球、足球俱樂部的。再類比下美國企業,則在不斷的吞並、收購更多地技術姓、互補姓企業,一點點壯大自己的實力。

雖然這個對比並非絕對,但至少類比大部分中美企業,比例還是非常高的

林孝智可不想寰亞的風光只有這幾年,幾年後就被打成了原樣。所以趁最近集團股價暴漲,公司手上的資金又開始多了起來,已經超出了拍片跟曰常開支所需,他琢磨著與其把錢放在銀行吃利息,還不如拿出來多收購幾家企業,讓寰亞集團變得更加龐大。

所以最近他親自制定了對香港數家電影道具制作公司、服裝設計公司的收購計劃,除此外還準備再拿出來五千萬港幣用于擴大寰亞的片源,向港台上百家大小電影公司低價收購各種電影版權,而且是好壞不忌,只要對方肯賣哪怕是爛片也要。米養百樣人,有些人看來的爛片另一些人不見得就討厭,恰恰相反的小眾愛好者反而比大眾更舍得掏錢。

電影版權在港台地區值錢也不值錢,一部拍攝于五六十年代的電影能賣出十幾萬港幣就能買下永久版權。就算是八十年代或者近幾年拍攝一些小公司拍攝的熱賣電影,一兩百萬也完全能夠買下全部版權,如果只跟對方買共享版權的話則更廉價。預計這筆巨款,至少能為寰亞帶來百余部老電影的版權。這些在未來都是無價之寶,也算是林孝智的另一種保值投資。

盡管制定了不少的花錢計劃,但寰亞目前手上還是有些閑錢,這也是緣何他林孝智在听到了《香港財富》雜志要采訪他時,突然間對這家雜志動了心思的原因。之前收購《成報》只先後花去不到兩億港幣,前不久金庸要賣《明報》,默多克跟港台、乃至亞洲十數家報業巨頭競價,結果卻突然被中道殺出的本地商人于品海截胡買走,據說設計到的資金也不超過四億港幣。

現在的香港知名報刊價錢都不算貴,比如香港最著名的財經報紙《信報》,外界給出的評估價也不到兩億,《香港財富》雜志更是不足一億。財經類的報刊利潤雖然比不上主流報刊那麼高,勝在穩定。不說那名動世界的《福布斯》、《財富》跟《商業周刊》這三個未來執掌財經周刊巨頭,《商業周刊》後世出售時被賣出了近五十億美元的天價。就說後世那個在中國混得風生水起的英國佬胡潤,他那份《胡潤百富》雜志一直利潤不高可是差過錢嗎?自己名下就有一家報紙的他,很清楚報刊業里面的貓膩。

「幫我回復《香港財富》那邊,說我下周二有空,到時候可以一起坐坐」言下之意,卻是已經答應了。

「好的,我這就去通知《香港財富》雜志那邊。」

祝芝山應了一聲,匯報完了工作就準備要離開呢,人剛走到大門前,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麼,又轉過身來說︰「對了老板,我剛才我過來時經過秘書處那邊,她們讓我順便通知你,說早晨時鄭總從美國打來了一通電話,米拉麥克斯那邊已經安排好了,我們的那部電影《生化危機》,將在下周四登陸北美放映」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東方好萊塢最新章節 | 東方好萊塢全文閱讀 | 東方好萊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