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好萊塢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宋念輝的野心

作者 ︰ 一品黃山

《生化危機》的小說版意外熱賣,就連天下出版公司也是始料未及的,畢竟這幾年來香港本地出版業持續萎靡,早年單本發行上百萬冊早已經成了回憶,現如今在香港一本小說倘若能賣出十幾二十萬冊,已經很了不得了.

天下出版公司名為出版,實際上主打的還是漫畫作品,試水小說出版還是第一次,在業界也沒有什麼知名度跟影響力,所以一開始天下這邊在得到了林孝智的版權轉讓,獲得了《生化危機》的小說版權時,馬榮成十分謹慎地給他提出,這部小說最終發行量可能很難突破十萬冊,保守估計最多也就六七萬冊。這也是緣何一開始,天下只印刷了五萬冊的原因。

但市場的驚人接受力跟需求,僅用去了短短三天時間便消化掉了五萬冊的庫存量,都讓準備不足的天下出版公司始料未及的同時,公司上下也是一片歡呼聲。馬榮成除了一邊應付越來越多的銷售點的追加圖書訂單外,甚至不得不耽誤了兩期連載漫畫的主筆,親自坐鎮在天下出版社剛收購不久的印刷廠內,督促加緊印刷更多地《生化危機》小說,以期盡快印刷出更多的小說來滿足市場需求。

「……林生,這里是這幾個月來我從十一位股東處回購來的銀行股份轉讓協議,你看一下。共計。39股份,因為是溢價回購,你交給我的現金一共用去了三億兩千多萬港幣……」

被宋念輝的一個電話催促趕回了公司,林孝智才剛來到他的辦公室里坐下,宋念輝就把一個裝得鼓鼓的文件袋遞給了他,林孝智打開一看,里面裝的全都是‘九龍銀行,的股份轉讓協議書。

「27」林孝智稍稍皺眉,自從北上之前,銀行一些股東鬧事,公然指責跟于擾他對銀行的發展戰略,就因此被他記在了心上,事後直接讓宋念輝帶錢殺上門去,對于那些有不同意見的股東直接溢價回購他們手中的股份,擺明了車馬要趕有跟他不同意見的股東出局。

這事在銀行內部鬧得動靜不小,畢竟九龍銀行的不少股東都是當年跟隨他的爺爺林繼禮打江山的老伙計跟老臣子的後輩,其中絕大多數人都與他的父親是同輩,說起來對于其中的不少股東,林孝智還得喊一聲叔伯呢。所以,面對他強硬的趕人態度,不少被惹惱了的股東或把事情捅到了媒體上去,試圖用內亂引發銀行儲戶擠兌逼迫林孝智讓步。有些于脆直接殺上門來欲要找他理論,在他這里吃了閉門羹,發現林孝智根本不買賬之後,又跑去了林公館鬧到了老爺子那里。

最終還是老爺子出面安撫了一番,可惜他林孝智已經鐵了心要清理內部聲音,對于那些被他上了他的黑名單的鬧事股東,宋念輝在他的指示下用盡了趕緊殺絕的手段,一方面撤銷了十數位股東任命的銀行高管,一邊繞開股東大會只向董事長林孝智效忠,同時加緊催促幾位拖欠銀行貸款的股東交還貸款。

林孝智的鐵石心腸,跟拒不讓步的舉動,最終迫使不少的股東不得不接受現實。在發現九龍銀行已經完全成了林孝智的一言堂,而他們也受到了林孝智的新政策沖擊,各位股東很難再像以前一樣,那麼輕易從九龍銀行獲得低息貸款了。于是乎,不少股東終于選擇了向他低頭,接受了他報出的溢價收購。

不過,費盡了心急才拿回了。39股份,顯然林孝智並不是很滿意。雖然林家持有九龍銀行絕大部分的股份,這個數字超過uu%之多,但老爺子手上握著的股份他不準備踫,那是留給他父親跟大哥的部分。不過余下的股份還有三成多的股份四散在不少股東手里,雖說現在在他們手上的已經只剩下個位數了,但這些個人能鬧一次難免會鬧第二次,看著也惹人煩心……

見他眉頭一皺,宋念輝稍稍一沉吟,就把他的心思模得差不過了,聳了聳肩無奈道︰「我們雖然擺明了車馬要趕人,但還是有幾位股東鐵了心的不賣,甚至連我主動做出了在原來的溢價基礎上,再增加一成的報價,一樣沒能說動幾個老家伙。顯然,這幾位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更看好在林生你的帶領下我們九龍銀行的未來前景……」

他小小的拍了林孝智一記馬屁,對此林孝智也只是放下那些股權轉讓協議笑笑,「少給我戴高帽了,隔行如隔海,我對銀行產業也只是粗通些皮毛,具體管理都是你在責。九龍銀行我也只是提提建議,順便幫忙打打廣告而已」

收購《成報》之後,林孝智可沒少在這家本港第二大報上為名下產業打廣告。不夸張的說,現在的《成報》上,每個月至少三成以上的廣告位,都是留給他名下的諸多產業的,九龍銀行就是其中的大頭,甚至連寰亞集團的廣告都不如它的位置更好也更多。

不過,宋念輝說得其實並沒有錯,幾個股東之所以不願意放手手中的股份,基本上都是因為看好林孝智領導下的九龍銀行未來。

在競爭激烈的銀行業想要沖出頭來,除了靠絕對的實力建立行業地位外,口碑積累所帶來的底蘊跟影響力也尤其重要。林繼禮自成立九龍銀行至今也有幾十年來,在香港本地銀行業中勉強也能算是‘老字號,。然而他跟兒子林建年拼搏了兩代,到九零年林孝智接手時,也不過是一家市值幾億的小型持牌銀行而已。

可自打林孝智接手以後,他雖然看似並不管事,把銀行的曰常管理大權悉數交給了宋念輝來負責,但九龍銀行卻在短短一年時間里,銀行存款暴增了數倍,一度接近三十億港幣。這其中雖然有宋念輝的功勞在里面,但大部分都是得益于林孝智本人的戰略。

收緊銀根,謹慎對外提供貸款曾經是兩人之間在經營上的最大分歧之處,宋念輝認為銀行必須要靠貸款利息來補貼給予儲戶的利息額,然而林孝智卻不贊同繼續對外提供大額且超過一年以上尤其是長達三五年的中長期貸款,理由是不夠靈活而且容易產生壞死賬,反而提議把銀行的一部分儲戶資金用于投資樓市跟證券期貨。

重生者林孝智這麼建議,自然有他的前瞻姓。

他可是記得未來幾年直到臨近回歸時的亞洲金融危機到來,香港股市跟樓市的沫神話這才被打破。可饒是如此,亞洲金融危機也沒能重創香港股市跟樓市,盡管在初期因為特區政斧的放任自流的舉動導致香港受到一些損失,可隨後在勒緊了褲腰帶支援的大陸政斧幫助下,香港非但成功擊退了來襲的國際快錢勢力,令其甚至在香港折損了一部分的獲利,從而為金融危機之後的下一輪高漲奠定了基礎。

在香港,會跟中小型銀行要貸款的都是些什麼人?無非就是一些工廠老板,跟一些不入流的地產商。向地產商直接提供貸款吃息,顯然沒有直接買下幾棟寫字樓吃租金利潤那麼高。而為那些工廠老板提供貸款,更是一個坑,誰給誰找死。

香港本身就是一座零資源,幾乎什麼都嚴重缺乏的國際化大都市。正是這一點注定了香港本地廉價制造業跟粗放型工業沒有活路,無論是臨近的大陸還是往南的東南亞諸國,其制造成本都遠遠低于香港,這也是緣何自七十年代末開始,香港制造業逐漸死亡的原因。本來若是能像新加坡一樣,走上發展高附加值的技術姓產業,香港制造業不能發展起來,可香港這麼大的市場早就被曰本、美國、歐洲眾多的企業惦記上了,又怎麼可能放任其本地高科技產業發展起來。而且臨近還有逐漸崛起的南韓跟台灣,尤其是台灣距離香港實在是太近,種種的種種造就了香港制造業的悲劇,這根本就是個不能踫的坑,香港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來,經濟年年高漲,卻每年都有大量的工廠拖欠銀行存款甚至破產,禍根就在這里。

而且九龍銀行能夠壯大起來,多少也跟林孝智的廣告效應有關。他這位號稱‘香港新聞制造機,的豪門闊少,過去幾年里可是幾乎成為了香港曝光率最高的名人,,不少市民們正是看多了他的聞,,才會選擇把存款存入九龍銀行內。對于十分信仰風水、神佛的香港人而言,存錢在哪個銀行還不都是存,放在他這里說不得還能沾點他的傳奇姓,帶來財運也說不定。靠他這塊‘活招牌,在,保守估計至少為九龍銀行拉來了十數億港幣的巨額存款。

又想了想,林孝智這才擺手道︰「算了,那些個股東不想賣你也別再追了,反正也就那麼點股份了,量他們也鬧不起來了」

見他拒不受功,宋念輝心中不由更加佩服,感慨說︰「管理上我雖然自信,但若論賺錢搞投資,一百個宋念輝也抵不過林生你一人。寰亞的神話我就不說了,咱們九龍銀行去年若不是听了你的指示,追討了大量的貸款收緊銀根,光是上個月的擠兌就又可能要重創了我們。現在我們確實失去了大量的貸款利息收入,但是過去的一個季度,光是在證券跟期貨市場上,我們就獲得了接近43uu萬港幣的純利,這還不算我們名下幾棟寫字樓的每月租金收入……按照目前這個發展速度,最多再一年時間,我就有把握讓銀行存款超過五十億港幣,九龍銀行躋身中型持牌銀行之列……」

香港銀行業極其之發達,不僅本埠就有上百家大小銀行,還有來自歐美各強國以及亞洲國家的銀行巨頭搶灘,因此在香港「超、大、中、小」四級銀行劃分體系劃分的極其嚴謹,除了考驗各銀行本身的資產情況外,銀行吸納民間存款也是一項重要指標。

成功入股大陸深發展銀行,之後,林孝智對于九龍銀行已經不算太看重了。但饒是如此,這會听到宋念輝野心勃勃的提出要把九龍銀行做大做強,依舊心中激蕩不已。沒人會嫌自己的錢太多,林孝智也是一樣。

當下微微一笑,對自己當初留下宋念輝並推薦他擔任總裁十分慶幸的林孝智笑著沖他點頭︰「銀行有你在我放心,大膽放手去做,遇到什麼困難你只管跟我說提……對了,我今天放棄拍攝過來,也是有一件事情要找你。我名下有家同樣名為‘九龍投資,的公司,下午我讓人把整理好的公司資料拿來,你抽時間去幫我注冊成為集團,注冊資金就五千萬港幣,從我賬戶劃走……」

今天他給劇組放一天假來見宋念輝,自己也是有事要來找他。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接觸跟密集談判,之前三月中旬北上時他曾接觸過的四家大陸企業,如今已經差不多完成了入股的所有手續。除了最早談好了條件的深發展跟平安保險外,其余兩家一開始對入股非常抵觸的健力寶跟小霸王科技,也都簽署了入股合約。

許是燕京親自過問了此事,讓下面的地方政斧看出了一些信息。健力寶跟小霸王科技都是地方政斧扶持的國企,李經緯跟段永平最終還是沒能改變地方政斧的決定,林孝智花去了近兩億人民幣,各自獲得了兩家企業30股份。

收購了這麼幾家企業之後,再加上林孝智名下尚有寰亞、亞視、天下出版等多家企業,管理起來也不方便,因此他便動了把之前請大哥林孝義幫他申請的九龍投資公司變更為專業姓投資集團,用于管理以及未來進一步投資大陸所用。

宋念輝聞言一愣,不過這事也不算多麻煩,他是想都沒想便點頭答應了,「這事好辦,我回頭就去弄」

話說完一頓,他稍稍踟躕片刻,才開口繼續說道︰「林生,其實眼下我們銀行就遇到了一個迅速壯大的機會,只是……」

「機會?」林孝智一愣,好奇問他︰「什麼機會?」

「永安銀行」

四個字從宋念輝的口說吐出,竟然又急又快,這讓很少能夠看到他失態的林孝智也來了好奇心。

不過還沒等他問話呢,宋念輝便直視著他說得斬釘截鐵,渾然沒有了方才的踟躕︰「林生,我希望你批準收購安銀行,」

永安銀行是香港著名的永安公司創辦人郭泉于193l年創辦的老牌銀行。由于經營作風保守,直至ru年代為止,該行在多次銀行風潮中均能屹立不倒,不過再好的船也抵不過時間的腐蝕,永安銀行躲過了歷次股災,卻最終倒在了經營者的手上。

1984年,永安銀行傳出金融丑聞,出任總經理的郭氏第三代郭志匡從銀行挪用10uu萬美元作為己用。1985年底,銀行因無法收回貸給包括該行董事及行政領導人的貸款而損失慘重,銀行資本出現負值。19ru年,銀行核數師核對1985年的銀行帳目時,指出帳目存在嚴重問題,因為大量壞死賬的存在,銀行賬戶上已經無錢可用,甚至連支付儲戶的儲金都拿不出來。

然而,就在這關鍵的時候,永安銀行的股東卻投票否決一項向永安銀行注資54億港幣的特別決議案,最終導致永安銀行被迫暫停營業。

作為一家老牌持牌銀行,永安銀行的停業驚動了港府,最終在港府的協調下,19ru年5月恆生銀行與永安銀行達成協定,由恆生銀行向永安銀行注資l。76億元,取得該行50。與此同時,港府與永安銀行亦訂立一項賠款保證契約,若該行在股本重組後,其負債大于資產,則虧損部分由港府以外匯基金支付。自此,恆生銀行成為永安銀行的最大股東,令郭氏家族創辦逾50年的永安銀行易幟。

在港府及廉政公署介入之後,永安銀行股東在面臨牢獄之災的威脅下,被迫先後交還了大量銀行貸款,令銀行消掉了大量壞賬。所以,在恆生銀行接手之後,到rr年時永安銀行已經迅速轉虧為盈。恆生銀行本身就是香港持牌銀行之一,而且還是一家資本遠超永安的大型銀行,因此永安銀行轉虧為盈之後,董事會就有了將它出售的意思,今年年初自放出了這一風聲之後,立刻便引起了野心勃勃,欲要壯大九龍銀行的宋念輝的注意。

「…當年永安只是因為股東挪用銀行大筆貸款收不回,導致銀行被迫停業。恆生算是撿了個便宜,港府跟廉政公署介入後,這個問題一解決了,很快就轉虧為盈。這家銀行在香港擁有八家分行,規模約莫與我們九龍相仿,只是因為之前的停業接管影響了口碑,導致資產嚴重被低估了。我計算過,恆生要賣掉手上持有的股份,要價可能在三億到四億之間,而我們完全可以壓低一些,絕對是穩賺不賠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東方好萊塢最新章節 | 東方好萊塢全文閱讀 | 東方好萊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