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風後 第三百章(上)    佛禪道

作者 ︰ 離詭

春夏之交的時候,大唐王朝負責掌管天文氣象的太史令傅奕上奏唐皇李淵,稱此時中華大地上佛門佛寺處處可見,而眾佛徒既大量不事生產,多游手好閑之余,又常常做違法亂紀之事,因此請求滅佛,好一來整治社會治安,二來,令眾佛徒還俗回家,以解決在此時的戰亂之後,社會生產力不足的問題。而這一份奏章被交送到唐皇李淵的手中之後,不出意料的,立刻在朝堂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歷朝歷代,國家的太史令一職掌管國家的天文氣象變化,而這正是歷代精通天文知識的道家所擅長的領域,所以傅奕,則正是正統的道家弟子,那一份奏章表面上的確是為國為民所考慮,然而實質上的核心,卻是佛門與道門之間激烈的競爭,無他,雖說中土道門的成立,完全的就是由于受到了西方天竺佛門勢力入侵的影響,然而,從道門所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已經注定的要成為了一對糾纏千年,既聯合又斗爭的永久的對手。而其中的原因,則既有來自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華夷之辨,又有著意思形態的根本不同——道門的最初,可是既鼓動造反,又不禁娶婚嫁的!

不錯,自南北朝佛門大興以來,道門的力量便一直的不是佛門的對手,甚至由于道家的一些主張得不到社會主流儒家的認可,在儒家學說的打壓下不得不一分為二,因此力量更加的虛弱。

這些道門的力量,一部分投入到佛門的羽翼當中充當陪襯,連原本不禁娶嫁的教義都被禁止了,而另一部分,則是投入到了魔門的行列。在暗中暗自的潛伏等待時機,看時機成熟,就會跳出來對佛門實施恐怖性的打擊。北魏太武帝與北周武帝時期的滅佛,固然有當時社會佛門極度興盛,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矛盾的緣故,但是在這其中。具有反抗意識的道門的推波助瀾,也的確是功不可沒。

而且即便分屬正邪兩派,道門各派相互之間的典籍卻都被各自所共同收藏,而並不因此而損壞分毫,而這也正是道門不同于佛門與中華正統儒家的區別,而至于此時已經分屬與正邪兩派的道門勢力,他們可是絕對不會彼此相互廝殺的,因為雖然受到了佛教、儒家的意識沖擊,但畢竟。他們是一個整體。

而此時,就在大唐剛剛統一了北方不久,傅奕卻站了出來,背靠著身後的道門勢力,想要在大唐的境內重演中華大地當年兩度滅佛的故事,然而李淵,卻絕對不會死北魏太武帝以及北周武帝,而他們兩位先驅的前車之鑒。李淵當然也絕對不會忘記。

北魏太武帝拓跋壽一生戎馬生涯,除了進攻南朝遭遇挫折之外。還從未吃過敗仗,這位性格暴虐,卻雄才大略的君主雖然重臣崔浩的建議下滅佛,給佛門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是他本人,卻也因為這場滅佛行動而招來了禍患。由于佔據當時精神統治地位的佛門勢力的大舉滅亡,造成了當時社會的動亂,魔門的勢力順勢而起興風作浪,而太武帝拓跋壽當時又已經年事已高,因此變得越發的暴虐與殘忍。他所立的太子都因為畏懼驚恐而死,而崔浩最終也因為受到了政敵的攻擊而被誅殺滿門,而最終,由于害怕同樣被殺,一部分拓跋壽的部下以及奴僕們在一個夜晚,悄悄的潛入了他的寢宮將他殺死。

北周武帝為了振興經濟而再次的下達了滅佛的命令,此舉,固然的確振興了北周王朝的經濟,但也因此,而在此的遭來了佛門的嫉恨,按說,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手段雖然激烈,但相比較于他的前輩北魏太武帝來說,卻無疑是要溫和的多,至少,佛子佛徒們只是被勒令還俗,用以增加社會的勞動力量,而不是被隨意的殺戮,欺辱,然而,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後,他的北周王朝卻從內部被人篡奪,並且連皇族都盡數的被人所殺戮,而奪取了北周王朝的那個人,正是一位自小在寺院中長大的佛徒,姓楊名堅!

有北魏太武帝以及北周武帝的榜樣在前,李淵當然可不想自己作死,哪怕在內心深處,他早已對佛門這個趴在他的國家上面吸血的螞蝗極為的不滿,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那兩位前朝武帝已經用自身的經歷向李淵展示了什麼叫做「佛法無邊——凡是不信佛的人都要下火獄,連他們的妻兒都不能幸免!」的恐怖之處,然而,另一方面,取代了北周王朝的隋文帝楊堅雖然是佛徒,可是他同樣的限制佛門勢力的增長,並且還極為的成功,而這一次,隋文帝楊堅對于李淵的啟發,那可就真的是極為的重大了。

隋文帝楊堅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雖然他並沒有做過和尚,然而,因為一些原因,他卻是在寺廟中一直的長大成人的,也因此,楊堅不但對于佛法了解極深,他對于佛教的信仰,也是極為的堅定。

不過,楊堅雖然是佛徒,並且在他謀奪了北周王朝之後大興佛教,但是這位出身于寺廟中的皇帝,同樣對于佛教的優點與缺點極為了解,也因此,當他在位之時,雖然大興佛教事業,修建了很多的佛寺,然而,對于全國僧人,卻進行了極為嚴格的選拔,以至于楊堅一朝,雖然佛教的文化極為繁榮,但是全國登記在冊被官方所承認的僧人,卻僅有區區六千余人!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佛教文化在隋朝得到了最為興盛的發展,很多精華的思想也得以展現,而再也不會是三國魏晉南北朝的那個樣子,雖然表面極度的興盛,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成了藏污納垢之所。

不過自從楊堅死後,隨著隋末全國戰亂的爆發,整個大隋王朝都已經搖搖欲墜,佛教于是趁機開始擺月兌了隋文帝為他們所設下的種種限制,再一次的開始大肆的擴充自己的勢力,一些不法的寺廟甚至公開的開始侵佔民田,強迫百姓入寺為僧,許多有識之士早已對佛門的這些做法極為不滿,然而,由于當時全國都在戰亂,而佛門又是一個如此龐大的整體,因此,沒有任何的人或者勢力能夠對其的行為進行制止,直到此時,隨著這個天下逐漸的被唐王朝所平定,這個關于佛門的問題,終于還是被出身于道門的傅奕捅了出來,擺在了李淵以及所有李唐朝臣的面前。

雖然已經有楊堅的榜樣在前,然而,由于依然顧忌到佛教的實力,因此,李淵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就決定要限制佛教的勢力,而是廣泛的邀請了全國知名的各界人士、佛門的高僧、道門的真人、儒家的大儒們一同齊聚長安,以共同商議此事,這樣,一來可以將事情和平的解決,而盡可能的不引起佛門的強烈反彈,而另一方面,當長安在聚集了天下間所有不同的思想之後,李淵也可以以勢壓人,逼迫佛門讓步。

李淵的大張旗鼓,使得佛門中人即便已經感覺到了此事必然會對佛門有所不利,也依然無可奈何,不而得不按照李淵的命令,前往長安參與這場關于佛門以及其他各個宗教的大辯論。而在這其中,慈航靜齋由于身為明面上天下正道的領袖的緣故,因此也自然是責無旁貸,會由這一代慈航靜齋的齋主梵清惠親自的趕來,參與這場思想辯論上的盛事。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風後最新章節 | 大唐風後全文閱讀 | 大唐風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