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漢靈帝 第十四章 軍制(求收藏)

作者 ︰ 不做亡國君

西漢的兵役制度,曾有幾次變更。漢承秦制,當時規定不省貴賤,男子二十歲就要在官府登記。並且根據三年耕一年儲的原則,從二十三歲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歲止。

男子20歲傅籍,此後每年服勞役一月,稱「更卒」。23歲以後開始服兵役,役期一般為2年,一年在本郡、縣服役,稱為「正卒」,另一年到邊郡戍守或到京師守衛,稱為「戍卒」或「衛士」。

這種做法很像後世的預備役制度,但後來,西漢的兵役制度,分為徵兵制和募兵制兩種。

而東漢時,罷郡國兵後,徵兵制漸衰,于是也依賴招募。

歷史上靈帝末年,州郡官通過募兵,培植自己的勢力,從而釀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此時劉宏提出光武帝與武帝孰優孰劣的問題,就是想要恢復西漢的兵制。

西漢時,訓制度較為嚴格。西漢軍隊除演練射御、騎馳、戰陣之外,每年秋季都進行教閱,又稱「都試」,並按成積優劣進行獎懲。邊郡則常有太守「將萬騎,行障塞,烽火追虜」,這種訓練帶有實戰演習的性質。

而到了東漢廢都試制度。中葉以後,各種訓練制度廢弛,地方兵、京師兵皆無訓練,戰斗力明顯下降。

這才有黃巾之亂先期官軍大敗的情況,不是說因為黃巾人多的原因,後期的黃巾人不多?至少比前期多吧!

後期漢朝為什麼會贏?因為存活下來的,都是經過戰陣的老兵,再加上兵甲之利。這才是勝利的關鍵。

先不說戰斗力的問題,單說募兵制度給漢朝帶來的龐大經濟壓力,就很沉重。

劉宏可是想要在這漢朝有一番作為呢!怎麼可能讓這募兵制度把國庫拖垮?

朝中的大臣們可不知道劉宏的心思,就連內閣首輔,劉宏的親信胡廣也是不明就里。

劉宏也是想要借著這個前線大捷的機會,通過此事,有了前幾次的經驗,劉宏對以大勢壓人,可謂是樂此不疲啊!

見朝中大臣無人答話,劉宏便自顧自的開口道「光武帝平息了王莽之亂,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隨後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發展民生,才有這光武中興,才讓我漢朝得以傳承至今。此功可大?」

朝中群臣聞言急忙符合道「光武皇帝乃不世明主。」

劉宏笑了笑接著說道「武皇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

「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

「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並高麗、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我大漢的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此功可大?」

朝中群臣聞言亦是點頭符合道「武皇帝開創我大漢少有之盛世,乃千古一帝……」

劉宏笑了,笑的很開心,評論先帝,群臣自然不敢說不好,于是劉宏才耍了一個小心眼,緊接著劉宏嚴肅的問道「諸位以為朕可學武帝否?」

朝中眾人被之前的兩個問題,問的有些傻了,哪里還顧得思考,再者說了,誰敢直接當著天子的面說當今皇上不好?于是急忙說道「皇上聖明無比,可為明君。」

「那好,伯元擬旨。」劉宏大手一揮道。

朝中眾人傻眼了,怎麼回事?又要乾坤獨斷了?

就听劉宏道「漢傳承四百載(實際沒到,但是一定要這麼說),兵役制度多有變動,初承秦制,行徵兵制度。後,因豪族之人多免兵役,故,實行募兵制。今朕決議繼續實行徵兵制,兼行募兵制。但募兵之人,需朝廷指定,各州郡不得私自募兵。凡大漢子民,無論何族,需于十八歲服兵役兩年,非于之前之一郡服役。此兵稱之為‘備’。」

「其後成績優異者,可為職業軍人,享受國家糧餉,稱之為‘正’。家中有一人為正者,則其為正期間,家中免一人賦稅。兩人為正者,則免除兩人賦稅。」

「族中家僕眾多者,每十人,需出一人服兵役。不願服兵役者,可出十人之稅賦,已免之。欽此。」

雖然一時之間,還不是很完善,因為這樣可能導致一些寒門的有才之士,死于軍中。但是劉宏自認為還算可以了,畢竟世上沒有盡善盡美的。以後慢慢改進便是了。

早朝過後,劉宏的這道聖旨真是一時激起千層浪啊!

連爵位都不能免除兵役,必須花錢才行。

這讓劉宏頭上除了‘抄家皇帝’外,又多了一個‘要錢皇帝’的名號。

與世家大族不同,百姓們可是很開心的。

家中有一人為正者,則其為正期間,家中免一人賦稅。兩人為正者,則免除兩人賦稅。

家里有五個兒子的人家,都在想,送兩個兒子去當兵,這樣家里就少了兩個人得賦稅,要是當上了‘正’兵,那還有錢糧拿,而且他們當上的‘正’,家里的其余三兄弟又有兩人免稅。

呵呵,這樣日子想不好也難啊!

朝中那些兒子還未過十八的則是憂心忡忡,說是花錢,可是這一花錢。面子就沒了啊!

隨即皇宮中又傳出兩道聖旨,一道是劉宏之前沒有說到的補充,「若為‘正’者,死于沙場。免家中一人終身賦稅,其子女由朝廷供養至十六歲。‘備’兵撫恤減半。」

這道聖旨一出,民間百姓徹底沸騰了,子女由朝廷供養,這下還有什麼後顧之憂?

第二道聖旨則是說明,于十一月一日,在司隸部進行第一次徵兵。

和科考一起行動,是劉宏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徵兵的低調。

以免出了什麼意外的事情,而自己無法做出及時應對。畢竟和科舉比起來,如今漢朝什麼事情都是小事。

當晚,劉宏接到了幽州的第二封戰報,邊界小縣無事。

見此,劉宏可謂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隨即仔細看著戰報,當看到小縣縣尉竟然獨自率眾抵抗鮮卑三個時辰的進攻時,劉宏頓時來了興趣。

接著往下一看,頓時笑了。

這個縣尉竟然就是劉宏一直在尋找的人才——徐榮。

那個武力不是很出眾,但是卻精于兵法戰陣的徐榮。

于是劉宏直接一道招徐榮進京的聖旨,傳到了幽州,當然一同的還有命皇甫規好生撫恤小縣的聖旨。

隨即劉宏便將心思全部放在了科考的事情上面,畢竟這件是事情,可是關系著劉宏今後的大部分行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是漢靈帝最新章節 | 我是漢靈帝全文閱讀 | 我是漢靈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