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戰場逃生

作者 ︰ 叫天

更新時間︰2014-02-27

馬祥麟並沒有親自沿著黃河岸邊追殺,而是直接追擊過浮橋,牢牢佔據了全部浮橋後才回山西地界。請記住本站的網址︰n。

通過浮橋逃到黃河對岸並成功跑遠的流賊並不多,馬祥麟也沒有興趣一追到底,他更多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山西地界的流賊,因為絕大多數流賊在這里。

在這一面倒的戰事中,沒有流賊抵抗,全部拼命地逃跑,白桿騎軍很輕松的進行追擊。

也因此,錦衣衛的大聲傳令能讓敵我雙方都很好地听到並且接受。

流賊在听到如此多的錦衣衛在傳達「跪地投降不殺」的軍令後,猶如听到此生最美妙最動听的聲音,紛紛跪倒在地,哪怕因為跑逃的慣性而讓跪下去的人摔個狗啃食也再所不惜,只求能早點跪下去投降。

因為他們知道,雙腿跑是無論如何都跑不過四條腿的戰馬。既然官兵下令投降不殺,總算是有了一線生機。要能活,誰想死?

白桿騎軍在听到錦衣衛的傳令後,不再管那些跪地投降的流賊,直接越過他們繼續追擊那些還在狂奔的流賊,特別是那些騎馬逃跑的流賊。

戰場還是比較混亂,因此鐘進衛雖然想下去渡口,但顧百川死活不讓。

他也知道顧百川是一番好意,因此就留在了原地觀察戰事。

鐘進衛知道農民軍中有馬的那些人都是骨干、精英,這些人能抓住最好,否則很可能就是點點星火,以後會有燎原的節奏。

因此,當他看到往黃河上游方向,有一部分農民軍的騎兵跑得比較遠,後面追擊的白桿騎軍可能會追不上時,就指著那些農民軍命令道︰「顧百川、胡浩,你們帶著各自手下去截住他們,誰要敢頑抗或者繼續企圖逃跑,就格殺勿論吧。」

胡浩抱拳接令道︰「是,侯爺。」然後一夾馬月復,沖了出去,同時向他的手下招呼道︰「兄弟們,走。」

顧百川卻是沒有馬上領命,他有點擔心地道︰「侯爺,屬下還是留這護著你吧。要是萬一有流賊看到侯爺這里沒人保護,過來驚擾到了侯爺就不好了。」

鐘進衛听了只是一笑道︰「沒事,現在戰場上都已分出勝負,流賊只是四處逃跑而已。要是被他們逃掉,會很麻煩的。听我的,去吧。」

鐘進衛雖然用詞一點都不嚴厲,可他的話已再次表明了他的態度。顧百川知道中興侯如果第一次勸了不听,用以同樣的理由再勸的話,也還是不會听的,因此他無奈之下只好領著東廠番役繞道去截擊逃跑的流賊了。

鐘進衛繼續觀察著戰場上的情景,但此時已沒有什麼好看的了,因為戰事基本已經結束了。

鐘進衛在這坡頂對戰場全景一覽無遺,可以見到黃河渡口附近能站著的全是白桿騎軍。

流賊要麼已經躺地上,要麼跪地上,除此之外,只有很小一部分還在拼命往黃河上下游逃跑。

鐘進衛稍微估計了一下,在出動了胡浩和顧百川他們去截擊那些逃得遠的流賊之後,基本應該不會有漏網之魚了,至少在這山西地界是這樣的。

看到這里,鐘進衛不由松了一口氣。他記得明末農民起義泛濫的轉折點有兩個,一個就是眼下自己遇到的陝西農民軍進入山西,還有一個就是農民軍又跑去河南。現在至少有一個剛巧被自己撞上,並給消除了。

鐘進衛記得在後世網上討論過,當時災情最嚴重的就是陝西,而山西和河南的百姓其實還是勉強能過活的。

但農民軍在進入了這些省份之後,破壞了最後的平衡,一路搶一路殺,裹挾被農民軍抄沒了家的百姓加入他們的陣營,各地農民不再努力生產自救,而是靠搶殺過活了。

網上甚至還拿「蝗蟲」來比喻過此時的農民軍,所過之處,一片廢墟。

當然,如果站在當時農民軍的立場來看,也不能說他們錯了。在陝西沒得吃,活不下去,又被官兵四處追殺。再呆那就沒了活路,不跑的人就是傻子。

鐘進衛看看戰場的情況已經差不多了,就對李老四道︰「走,過去看看。」

李老四等六個隨從都是從平民升為護衛,雖說進入東廠特訓過,可時間太短,受訓內容也不可能包括戰場上的細節。

因此他們沒有人意識到戰場未打掃完之前並不安全的常識,而鐘進衛來自後世,雖經歷過幾次戰事,但他先是見了戰場上各種人體殘骸而大吐特吐,失去了興趣,後來又是身處劣勢,沒想過逛戰場的事。

現在鐘進衛所帶的明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農民軍根本就沒有一點像樣性的抵抗,分分鐘就敗了,還敗得非常慘,讓鐘進衛在潛意識里根本就沒把這里當作是戰場。

而且鐘進衛來自**絲階層,受到多年教育的影響,總有意識認為農民軍是正義的化身,所以也沒有那種對農民軍的對立感和對貧民的嫌棄厭惡感,相反,他還特想了解這些農民軍。

因此,鐘進衛一說,李老四等人沒意見,七個人就從坡頂下來,往黃河渡口而去。

在戰場上有一個定律,自古以來都是不變的。那就是軍人比百姓更容易生存下來,老兵比新兵更容易生存下來。張獻忠相對大部分農民軍士卒而言,他是邊軍出身,比那些整天拿鋤頭的同伴更懂得戰場生存。

他見勢不對後,並沒有隨大流的跑,因為他知道盲目逃跑並不可取。

他不停地在觀察戰場上敵我雙方的態勢,首先就避開了白桿騎軍沖鋒的正面方向。而後也沒有沿著黃河岸邊的上下游而跑,大部分人的第一本能會這麼做,但這也肯定是明軍的重點追擊目標,這個他很清楚。

原本他還打算看有沒有機會逃到對岸陝西地界去,因為相對來說,那邊是最安全的。

可他只是略會游泳而已,那些仗著自己會游泳而盲目想游到對岸去的同伴都被看似平靜的黃河給吞沒或沖到下游去了,活著到對岸的人十不存一。

另外一條通向對岸的路則是那座浮橋,可明軍第一時間就攻向浮橋並佔領了,別說有那麼多明軍士卒在,光那個領頭的明軍將領,張獻忠自己就不見得能打贏。

這麼一考慮下來,張獻忠就得出一個結論,明軍過來的方向其實才是最安全的逃跑方向,因為那邊的明軍人數最少。只要能搶到一匹馬,他有很大的把握逃走。

于是,張獻忠根據這一行動方針,挑選了一個合適的地方,倒那里裝死。

他打定了主意,就算不能逃走,等明軍打掃戰場,要是混不過去再投降,也好過在互相砍殺時投降要好點,因為戰場上的士卒殺順手的時侯多砍幾個降兵,乃是常有之事。而打完仗之後,士卒恢復了理性,這種冤枉的誤殺就基本不可能發生了。

讓張獻忠沒有想到的是,他剛躺下裝死,另一個人也躺到了他身邊裝死。

張獻忠認得他,小聲地打招呼道︰「馬頭領,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借天改明最新章節 | 借天改明全文閱讀 | 借天改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