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梁祝 第十七章妻乃俠盜

作者 ︰ 泥男

時間很快,轉眼梁山等人在楊村落戶就兩個月過去。

這兩個月,水田四十畝開出,秧苗尖尖,迎風搖動;四十畝菜地開墾出,梁家人吃到了他們在楊村出產的第一批蔬菜。小金日夜開工,竟給梁山積下五百多枚金豆。

康叔與吳土吳火從南陽回來,帶來他們急需的糧食與物資。

不過吳土與吳火都帶著點輕傷,原來途中並不太平。梁山驚出一身冷汗,好在有驚無險。

一同回來的還有二十名青壯勞力,雖然一個個面黃肌瘦,卻無大礙,只要經半個月調理就會生龍活虎起來。二十個人都簽下了賣身契,成為梁家家奴。

還有一個月,稻谷就可以收割,四十畝水田,畝產兩百斤的話也就是八千斤。現在楊村五十多號人,缺口依然很大,眼下的水田不足自給自足,只得依賴進口。雖然從南陽買了糧食回來,但在沒收割之前依然略顯緊張。

陳家塢不再封鎖楊村,楊村可以挑新鮮蔬菜以及河里的鮮魚去換糧食,價稍高一些。

房屋除梁家主宅外,梁山手下十二戶人家各自挑出十二套院子,後面又來一批二十個勞力,梁山挑走八個,剩下的正好一家一個,這十二戶人就組成十二個生產小組。

梁山委派總管康叔給這十二戶人計算每日的勞動量,根據這個來分配糧食。除這十二生產小組之外,還有鐵匠組,木匠組,漆匠組三個組。

眾人的居所一一修繕整理好,整個楊村不說煥然一新,卻也生機初顯。

梁山卻不敢懈怠,心中更有隱憂,十二連塢乃至馬家堡,難道就這般眼睜睜看著自己落莊成功?

每天天還未亮梁山就起來,吳氏三兄弟這時充當教頭,帶著眾人練拳一個時辰。晚上睡覺前則再練一個時辰。

吳氏三兄弟先教扎馬步。

梁山跟著扎馬步,以身作則。雖然修煉白骨流光訣,梁山強壯不少,畢竟底子薄,剛站時艱難,累到極點的時候死的心都有,不過梁山都咬牙堅持。

實在到了極限,白骨流光才發動,滋潤肌肉筋骨,梁山站了幾天漸漸能堅持站一個時辰。

經過早晚兩個時辰站樁,梁山兩個月來明顯感到力氣大增,腳掌落地自然五指抓地,飯量大增無須多說,肺活量也大增,一篇《正氣歌》不急不緩可一口氣念完。

梁山堅持不懈扎馬步,白日熬煉身軀,晚上修煉神、氣。

梁山每日晨昏兩次都會到楊家祠堂點燭燃香。楊家眾鬼如今成了他最大依仗,其次是他娘子祝輕雲。

這一陣子,祝輕雲都沒出去修行,都在家中。

梁山有些奇怪,卻也沒多問。而梁山在書房睡,梁楊氏卻看出端倪,把梁山叫到跟前一問。

梁山先是以齋戒百日搪塞,後來沒法只得把祝輕雲一心慕道的事說了。梁楊氏听了嘆了一口氣,卻也沒多說什麼。

一晃眼,中秋節過,楊村即將進入收獲季節,楊村上上下下五十多口人人洋溢出喜色。

這一日,黃昏時節,生產組開墾菜地回來,一個扛鋤拿鏟,嘴上悠悠唱著《正氣歌》,梁山改了改,更近黃梅的小調兒,听來讓他倍感親切。

暮色靄靄,偶爾前邊走的兩頭老牛發出一兩聲「哞」的叫聲,和著主人們的歌聲悠揚,村舍里是一陣狗吠雞叫,它們卻是有些亂來,裊裊炊煙和著山間薄霧在夕陽下輕輕舞動,構成一幅世外桃源的好景致。

梁山在村口的一顆大榕樹下,不知怎的,他卻沒有好心情。從昨天開始,他的眼皮就開始在跳。

站在榕樹下可以看到村外的那片槐樹林,再過去,就是陳家塢。

槐樹林以及外頭的陳家塢,似乎都比平時安靜。

此時,老道尹尚子正走到通往楊村路口那片槐樹林前,他的身後一隊黑甲騎兵,一百多人坐在馬上,姿勢倒是整齊劃一。

尹尚子是聖劍堂外門弟子,築基中階,討了聖劍堂外駐的任務,因而常年在外。

十年前行腳于馬家堡見馬文才乖巧,收了不記名弟子。尹尚子無兒無女,很喜歡這個馬文才,想他就過來看看。

正好馬家堡鬧飛賊,尹尚子出手,不想對方是個女子,居然也會法術。

尹尚子把她擊傷,又過了一些時日才確定,女賊就是祝英台,隱匿在楊村。

馬文才听聞師傅說女賊確定就是祝英台,沉思良久後就托師傅來楊村捉拿祝英台,以正法紀。

徒弟相求,尹尚子自然應準。

梁山進了楊村,是這幾個月來的最大事件。

梁山那首「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詩句也已傳開,世家、寒門依然對其唾棄,但坊間漸漸有了好話,說梁山伯也算是個至情至性之人。

這些馬文才都不在意,他只對梁山伯能在楊村生存下來好奇。

馬家堡專為此事議了一議,許多人贊成馬家派黑甲軍直接接管,相信以黑甲軍的煞氣足以鎮住楊村眾鬼。

馬文才不贊成,這些時日看似平靜,其實十二連塢屢派高手想探楊村,結果卻都失敗,想來楊村眾鬼依然在。至于梁山伯在楊村落戶,最後勢必要在縣衙登記造冊,家主馬明遠,馬文才父親是新野縣縣令,這等若扼住對方咽喉。

最後,馬文才把梁山伯比喻成馬家養的一頭豬,等這頭豬肥一些再殺也不遲。

馬明遠同意了兒子的看法。

不想祝英台就是那女飛賊,馬文才調整方案,請師傅前去捉拿,順便知悉楊村虛實。

在很早之前,馬文才也想過讓師傅幫馬家把楊村收了,卻被他拒絕。

以尹尚子之能,收拾楊村眾鬼不在話下,但他卻承擔不起冤鬼的因果。

修行人最怕因果。

修行人之間的廝殺、是在一個平面上的,沾染因果較少,但若是一修行人平白無故殺了一個俗世之人,所沾因果百萬倍之,必有所報,這也是修行界跟世俗界井水不犯河水的根本原因。

槐樹林里棲息的一群烏鴉,它們喜陰寒之氣,是槐樹林中獨有的一族,受外頭老道以及軍士氣勢所激,一只只驚得「呀呀」振翅高飛。

烏鴉群飛,猶如一團烏雲卷起,大榕樹下的梁山悚然一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入梁祝最新章節 | 穿入梁祝全文閱讀 | 穿入梁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