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風雲錄 霹靂風雲錄背景

作者 ︰ 北辰元凰

()本作品故事背景以台灣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的《霹靂布袋戲》的部分場景為背景,以及相關的主角也都會出現在本書之中。

霹靂系列乃因每齣劇名皆有「霹靂」二字得稱,以1984年「霹靂城」為最初創始,然現為大家所熟悉認知的霹靂布袋戲,係指1988年「霹靂金光」以降,以霹靂兩大主角素還真、一頁書作為主線而衍生發展的天下武林故事。霹靂系列由「十車書」黃強華職司編劇、由「八音才子」黃文擇統籌口白,從「霹靂金光」、「霹靂眼」、「霹靂至尊」一路鋪陳而下,至2010年「霹靂震寰宇之龍戰八荒」計已播出超過一千餘集,為霹靂國際多媒體的主幹布袋戲。

中文名︰霹靂布袋戲

出品公司︰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制片地區︰中國台灣

編劇︰黃 華

集數︰至2010年已制作成150集

別名︰霹靂金光

統籌口白︰黃文擇

所屬電視類型︰電視布袋戲

霹靂布袋戲,是台灣在1980年代開始新發展出的一種電視布袋戲,隸屬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長黃強華及總經理黃文擇所領導制作,采長篇單元劇方式演出。由于每出劇集名稱前皆冠以「霹靂」兩字而得名。

目前霹靂布袋戲是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主打的作品,也是該公司最主要的形象來源。劇中人物素還真是霹靂台灣台的圖像商標,而另外一位人物傲笑紅塵則為衍生電影作品《聖石傳說》的主角,也是該電影圖像商標上的人物。

由于霹靂布袋戲吸引了廣大的觀眾,而使劇中主要人物成為不少觀眾的偶像。其周邊商品包括木偶、劇集原聲帶、電腦、線上游戲及其他人物商品等帶來龐大的商機。

如果認真算起霹靂布袋戲的源頭,可追溯至一九八四年黃俊雄發行的第一套錄影帶(霹靂城)開始,原本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也曾經紅遍三台,締造多項空前的收視記錄。並捧紅了史艷文、黑白郎君等正反「偶」像明星,但是受到新聞局三十分鐘內只能演出五分鐘武打戲的禁令影響,使得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漸漸做不下去,後來就改成發行錄影帶,靠著中年族群史艷文迷的捧場,還勉強混得下去。早期雖然輸給港劇一點點,但在黃強華接手後情勢就慢慢改觀了,加快的節奏與金光閃閃的拍攝手法,加上貼近現實的劇情及平易近人的對白,漸引人矚目。

在台灣的偶戲當中,布袋戲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表演類型。布袋戲的表演形式與內容,或可視為觀眾與劇團之間良x ng循環的產物;因為觀眾愛看,願意付錢支持,于是布袋戲與不斷變遷的社會以及它所面對的觀眾所究織的互動關系。

將布袋戲視為一種民間「藝術」,是相當時髦的說法。當然,出s 的藝人所演出的j ng彩好戲,無疑的是十分值得珍視的藝術傳統;但是如果從傳統的社會脈絡來看,班數眾多、遍布全台的布袋戲,基本上,對演戲的人來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對看戲的人來說是一種娛樂;對酬神戲的請戲人來說,布袋戲是宗教活動或儀式的一部份;對戲院或電視台的老板來說,布袋戲是生財工具。有了這樣的了解,或許才能比較持平的來討論布袋戲,也才能真正思考布袋戲的歷史、其所面臨的問題及反映的社會意涵(注1)。

研究布袋戲的動機源于自身熱愛觀賞布袋戲,從小就看史艷文(「雲州大儒俠」布袋戲的主角),直到現今的素還真(「霹靂」系列布袋戲之主角),布袋戲一直是我童年深刻的記憶,緗袼?俁然鈷S于流行娛樂主流中,除了橫跨電視、錄影帶、VCD、電玩之外,還進軍大熒幕,耗資三億台幣拍攝首部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甚至登上國家劇院的舞台表演,這說明了台灣的民俗技藝-布袋戲已經成為文化藝術的一部份。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讓人深切感受到布袋戲的魅力已經再度復蘇,更讓人好奇布袋戲再度風靡台灣的原因,希望藉著本篇文章,能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台灣的民俗技藝-布袋戲。

黃海岱一家三代在布袋戲界中,是改革者,將布袋戲從野台帶到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視、電影,這個過程正是布袋戲演變史,從中可以看到黃氏一族如何發揚布袋戲,使得布袋戲再次活躍于r 常生活中,更可以明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社會文化等。所以本文的研究方向著重于黃家三代如何將布袋戲推陳出新,使其避免成為消失的技藝,甚至成為流行娛樂的一股風ch o,而布袋戲的再流行又反映怎樣的社會文化,然而本文並不強調其他流派、布偶造型分類、舞台的地點、結構等問題,乃是因為這方面已有很多學者研究,不需筆者再贅述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霹靂風雲錄最新章節 | 霹靂風雲錄全文閱讀 | 霹靂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