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書院 第十五章 到底誰勝

作者 ︰ 點絳藍

()大楚建國近七十年,太祖、太宗創業,如今高祖守業。一家都還有本難念的經,何況是一國。高祖即位以來,磨難不斷,大旱、暴雪、洪災接連不斷,為此這位大楚至尊不惜下罪己詔。為充實國庫,一而再再而三的削減宮中用度,甚至連那位賢淑的皇後娘娘都穿布衣,親自在宮中種菜。深更睡,三更起,據說每天批閱的奏折都能堆到一人高,勞心又勞力,做皇帝做到這種地步,哪有升斗小民來的逍遙自在。

守業總比創業堅。

太和殿是大楚皇帝上朝听政的朝堂,這一r 朝會期間,左右兩排文武默然肅立,靜候高祖臨朝。文武之間涇渭分明,坐看兩相厭,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臉s 。盡管現在武將得勢,將文臣打壓的苟延殘喘。但雙方誰都明白,無論哪一方都無法徹底的消除對方,就像道之兩極,天之南北。

朝會時間已過,皇帝遲遲未到。眾臣雖然心下疑惑,但卻仍然耐心的等候。這位趙家天子極為勤勉,遲到這種事情很是罕見。上次有位極為得寵的太監首領心疼皇帝身體勞累,逾時未將之叫醒,便被這位嚴苛的天子交給自己的貼身太監處置。而那位胖乎乎、笑眯眯、看起來和藹可親的太監總管高力士當著眾人的面,硬生生的將之杖斃,場面血肉橫飛,慘不忍睹,手段y n狠毒辣。

這位趙家天子不但對內嚴苛,對外也是殺伐決斷,

「朕一生執掌干戈,何須他人多言。」

時間漸漸推移,皇帝仍不見人影,就在眾臣漸漸焦躁的時候,側門處突然走出一位身穿月白s 僧袍的中年僧人,其身材偏瘦,右手持一念珠,臉帶微笑、面目慈悲,如佛陀拈花,一副大得高僧之相。

眾臣看到僧人之後,全都感到詫異無比。等到僧人完全轉出身來,滿殿文武頓時憤怒震驚,他們苦侯不至的皇帝陛下猶如虔誠的佛門信徒一樣,亦步亦趨的跟在僧人身後,走了進來,對滿殿文武恍若未見。

大楚王朝崇道抑佛,對佛門向來不假辭s 。此中必有古怪!

妖僧!

兩名金瓜武士怒吼一聲,向著僧人撲了過去。僧人恍若未聞,輕聲誦經,

「大梵王言,正法像法末法,及後五百歲者,是謂何世何國然也。」

聲畢,武士至。殿前武士均是出自軍中的j ng銳甲士,武力驚人。然而兩名武士沖到對方身前三尺之後,再也難進寸縷,隨後僧人身上光芒一現,兩人飛退而回,猶如被巨石擊中一般,跌落在地上立時斃命。

文臣倒也罷了,畢竟他們沒有多大戰力,但是朝中武勛卻是相顧駭然。月白僧袍、青s 佛光,視人命如草芥,這些特征無一不在指向一個人,雙禪寺下禪院李藥師。面對這尊出手無情、殺伐無數的殺佛,竟無一人再敢上前阻攔!

一身月白僧、猶如出塵聖僧一般的李藥師輕步向著殿外走去,而皇帝陛下對此一切視如不見,只是臉上的神s 愈發虔誠。李藥師邊走邊誦經,似乎正在為趙家天子講解佛經,

「佛言。其世是人間世。而非天世及龍世也。亦復其國。是閻浮中。隨機諸國。非必一國。」

李藥師帶著皇帝陛下眼看便要走出太和殿,在離殿門只有三步之遙處,這位佛門下禪院近百年來最杰出的傳人突然停下腳步,停止誦經,看向殿外。

太和殿門外,石階頂端、兩根粗大的梁柱中間不知何時出現兩人。一位青s 襦袍的中年男子,手里牽著一位垂髫男童,站在殿外看著殿內眾人,面帶微笑、儒文爾雅。

一道門檻,殿內殿外,兩片世界。

李藥師看著殿外臉s 略顯蒼白的中年書生,眉頭輕皺。垂髫童子上前兩步,雙手執諾作揖,開口發問,稚氣未月兌。

「敢問大師,如何可見如來?眾生何往?」

就在滿殿文武都在質疑這位釋家殺佛會不會一言不發、痛下殺手的時候,李藥師卻是對著童子雙手合什,躬身還禮,垂頭下目,如菩薩低眉,輕聲說道︰

「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殿內的武勛或許有些模不著頭腦,但是一眾文臣卻是忍不住在心中叫好。垂髫童子的意思是,天下方定,正是皇帝陛下勵j ng圖治之時,大師強行度皇帝入佛門,將會導致天下大亂。敢問佛門將天下眾生置于何處?大師以後又如何去見佛祖?

雖是發問請教,實則是在指責李藥師不顧天下眾生,枉為佛門弟子。而李藥師的回答也是頗為j ng彩,佛門大開,眾生平等。皇帝也是眾生之一,與他人無異。

說完之後,這位佛門殺佛再次開始向著殿門邁出一步,青袍書生亦同時邁出一步,站在童子身側。李藥師視若未見,再次踏出第二步。當他舉步將要踏出第三步邁出殿門的時候,青衣儒生緩緩地彎腰向其躬身一禮。

李藥師身體一震,冷哼一聲,身上青芒大作,便即是其身後的滿朝文武都能感受到那猶如狂瀾一般的壓力。雙方僵持片刻,李藥師最終沒能踏出最後一步。他緩緩地收回腳步,身上青芒散去,儼然一位出塵月兌俗的有道聖僧。

他對著青衣儒生問道︰

「張繼?」

青衣儒生面帶微笑,輕輕點頭。

李藥師走出殿門,騰身空中,立于白s 紙鳶之上,月白s 的僧袍輕聲鼓蕩,半佛半神仙!他低頭看著絲毫不加理睬大楚九五至尊和滿朝勛武、轉身而去的張家父子,臉上露出一絲憐憫,輕嘆︰

「三百年儒不成家!可憐、可悲、可敬!」

語氣悲憫,絲毫不為失去雙禪寺方丈而惋惜、惱怒。

地上皇宮內,青袍儒生在愛子的攙扶下,向著宮門走去,走走停停,咳血不止,吐啊吐,為大楚皇朝吐一個江山穩固!

李藥師返回雙禪寺,面對宗院質問,僅僅說出兩字,便讓眾僧無言,

「儒聖!」

神州大陸,偌大江山,百年江湖,大魚小蝦齊歡騰,然而天地共鳴、半佛半神仙的超品儒聖,人間能得幾回聞?

一月後,張繼病死家中,吐血而亡!天譴!

是夜,張家突發大火,化為灰燼,其子下落不明!十多年前,皇宮中這一場不聞于世、不現刀劍但卻凶險莫名、錯一步天下大亂的巔峰對決,到底誰是贏家,是儒聖還是汝勝?

那位在山河城因半壺酒而輕千金的青年書生終結束游歷、騎驢入京華。就是在這座太和殿上,獻上《治國七疏》,當著滿朝勛武之面,不避忌諱直言「俠以武犯禁」。在失望之後走出殿門,不屑冷笑「豎子不足與謀」、「二十年內天下必亂」!十三年後,「七王之亂」爆發,一語中的!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哀莫大于此!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界書院最新章節 | 三界書院全文閱讀 | 三界書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