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書院 第二章 還恩橋上還恩死

作者 ︰ 點絳藍

()山河城門前這位凶神惡煞、恐嚇小丫頭的年輕英雄好漢姓張,名一凡,十年前剛從外地來到山河城。只是原本居住在城外山上的寒山寺里面,後來搬到了山腳下面。

山河城外面有一座奇秀挺俊的山峰,名為寒山,山上有著一座古剎名為寒山寺,與城中那座禁忌的白塔遙遙相對,就像是一對守望相助的情人,含情脈脈,是為山河城的一大景觀。二十多年前,曾有一位落魄書生在城外江上一艘小漁船上夜宿,然後留下一首詩作,使得寒山寺之名響徹天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山河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十年前,張一凡和一位半路結識但卻情同爺孫的老乞丐一路長途跋涉、艱難的來到山河城,無依無靠、露天席地,饑寒交迫。寒山寺僧人見兩人可憐,便將他們收入寺中做些雜活,雖然粗淡齋飯,但卻讓兩人免于饑寒,有了一處安身。

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張一凡和老乞丐最為舒適的r 子,只可惜好景不長。三個月後的一天,寒山寺迎來了一場災難,將兩人來之不易的安穩毀之一旦。

張一凡記得很清楚,那r ,一位身材魁梧、穿著一身紫袍的中年男人從山腳順著蜿蜒曲折的石階一步步、慢慢的走到山頂寺門前,仔細的打量了一番寺院。原本張一凡也只是以為此人和其他人一樣,是前來上香請願的香客。

可是隨即,此人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山有山籟,水有水韻,關禿驢何事?」

然後語出驚人︰

「寒山禿驢,這方山水老夫甚是喜歡,限你一個時辰,帶著徒子徒孫下山,否則休怪老夫辣手無情、血洗此山!」

一言既出,寒意陣陣,殺氣肆虐,驚起山中飛鳥無數,就連寺中那口千鈞古鐘都嗡嗡作響。

當時正在提著木桶準備打水的張一凡聞言大驚,感到極為的不可思議,世間怎會有如此凶狠、霸道的人!就因為你喜歡這片山水,便要將山上的眾僧驅逐麼?

法號寒山的寺院方丈聞言,沉默片刻,默默的宣了一聲佛號,嘆息一聲,然後吩咐全寺僧人收拾行李隨其離開,頓時這片與世無爭的方外之地被愁雲慘淡籠罩。

紫衣人出口驚人之後,絲毫不加理會其他人的反應,一步穿過寺門、跨過數十丈的距離,踏在仍在輕聲作響的青銅古鐘上面,

「聒噪!」

左腳輕輕一點,在眾多僧人震驚的目光中,托著古鐘的橫梁斷裂,沉重的鐘體帶著此人墜向堅硬的地面,深深地陷入土中,直至與地面平齊。然後他右手輕揮,地面震動,一塊三丈高的石碑破土而出,矗立在寺廟zh ngy ng。

張一凡看著寺廟中來去匆匆、愁眉苦臉、一臉悲憤但又敢怒不敢言的僧人,心頭一陣疑惑不解。他拉住一位從身邊經過的中年僧人,問道︰

「師叔,這是誰啊?我們真的要離開麼?」

中輕僧人聞言,發出一聲嘆息,然後偷偷的瞄了一眼遠處的紫衣人,方才低聲的恨恨說道︰

「澹台匹夫!」

隨後又對著張一凡說道︰

「一凡啊,你也和你爺爺收拾行李,趕快下山吧。」

說完,匆匆轉身收拾行李去了。

張一凡聞言,心頭大震,原來是澹台家的老匹夫!難怪霸道如斯!寒山寺能夠在人妖邊境安穩的生存,要說寺里的僧人只會吃齋念佛,誰會相信?即便遠遠不如那座佛門翹楚的雙禪寺,但也總該有些降妖除魔的手段吧?可是憑對方一語,卻只能敢怒不敢言、像個受盡婆家虐待的小媳婦一樣,委屈無比的棄寺遠逃,難道佛門真的如此好易于,舍己為人、慈悲忘懷到如此地步?

隨後,張一凡和老乞丐收拾了下本就形同如無的行李,隨著眾僧向山下走去,經過那塊被澹台匹夫從地下岩石中硬生生抽出的石碑時,張一凡扭頭看了一眼,只見在這面高大的石碑上面,歪歪扭扭的刻了一行字,頓時這位老匹夫的無敵形象,土崩瓦解!

好難看的字!

「ch n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看完之後,張一凡在心中默默地給出了兩字評價,

「我呸!」

ch n來蟲兒不開口,全因你在放臭屁!

當然,這些都是張一帆自己的想法而已,別說他現在不能說也不敢說,就算他說出來,只怕那位老匹夫也只會當做蟲兒放臭屁,更大可能是隨手將這放臭屁的蟲兒一巴掌拍死!

從那以後,張一凡和老乞丐就在山腳下、一處小村外的平地上搭了個茅屋,就此住了下來,一年後,老乞丐在江邊捕魚時被一條怪魚所傷,不治而亡。

張一凡恐嚇完小丫頭後,轉過身,瀟灑的向著城內而去,隨手拍了拍衣袖,不帶走一絲塵土。

穿過城門前那塊刻有「一品山河」的門匾和幽深的城門洞,張一凡踏上平坦的承世街,進入山河城。山河城有著內外之分,外城主要供一些普通百姓和軍士及其家屬居住,而內城則主要是供官宦、世家以及富豪商賈居住。

承世大街的盡頭是一條內城護城河,護城河後面就是內城城門。護城河河面寬闊,水下極深,最恐怖的是這看似平靜流淌的水面下,遍布著食人怪魚、毒蛇等物,若是不小心失足墜入,片刻便會被啃噬的骨渣不剩。

河面之上矗立著一座巨大的漢白玉石拱橋,擔負著內外兩城的承接。橋身兩側扶手欄桿之處,各雕刻著大小、尺寸完全一致的九十七個小獅子,兩側共計一百九十四。

當張一凡踏上這座還恩橋的時候,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間雲氣翻騰,烏雲漸涌。自古情義重千金,錦上添花總不絕,雪中送炭沒幾何。有人為朋友兩肋插刀,為了美s 、權勢等誘惑,卻又能插朋友兩刀。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寥寥八個字!

世態炎涼!

還恩還恩,有人還之珠玉,是為情義千金,但也僅僅千金,多一文都難。有人還以睚眥,恩將仇報!

很多年前,一位青年男人在這座橋上給了一位素不相識、窮困潦倒、饑寒交迫以至于想要投河喂魚的少年十兩黃金,然而二十年後,當這個男人死後,卻是當年這個意y 尋死的少年憑借著一柄三尺青鋒,力保其年幼的兒子以及他的漢家江山在此孤城,江山穩固!

十年後,這位大漢劍皇孤身站在這座還恩橋上,面對千萬鐵騎,一劍驚芒,誓死不退!

身後是那人最後的江山!

還恩橋上還恩死,當浮一大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界書院最新章節 | 三界書院全文閱讀 | 三界書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