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 第九十九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

作者 ︰ 草上匪

寒風已至,秋色正褪去,聚集在海棠渡的人們個個面帶戚色,心境也如江水般沉滯。

「二郎,你何苦……」

「是我的錯……」

棧橋上,王彥中王沖父子相對。王彥中頸鎖木枷,額頭斜刺兩排字,一身囚服破破爛爛,背上還隱見血跡,正是受了脊杖後刺配遠惡軍州的境況。

王沖卻不是來送王彥中的,他一身麻衣短褐,腰扎寬皮帶,掛著一柄短刀,背著長弓箭壺。一旁還有兩人,高壯的是王世義,手持粗長槊桿,背著的偌大背囊隱見甲冑輪廓,矮的是唐瑋,依舊儒生打扮,但腰間也挎著一柄長劍,都是從軍出征的打扮。

王彥中刺配瀘州,隸入瀘州廂軍牢城第二指揮,這個指揮現在隸屬瀘南招討統制司隨軍轉運司。王沖和王世義爭取到了「勇敢效用」的名額,也配屬該指揮,隨王彥中去瀘州。

能得這個結果,雖有許光凝等官員的助力,王沖依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王彥中是讀書人,殺人也是復仇,還有鄧家人先逼死潘巧巧之罪在先,但終究不是一兩條人命,而是十一條人命。

現場不僅有數百目擊證人,還有潘家家僕和牙人兩個親歷者,鄧家人逼死潘巧巧這事,矛頭還是奔著許光凝等借祥瑞造勢的官員而去,許光凝等人自要出力。

但大宋官員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成都府路能在此事中說話的官員不下百數,更別說膽大心大的胥吏。總想著攪渾局面,從中謀利。為打通這些關節。回報在此事上搭手的官員,王沖棄掉了香坊、水火行、快活林等各項生意。以及香精香華的配方,加上林家、宇文家乃至王相公家的贊助,才把這個大坑填上。前後耗費不下三萬貫,除了海棠渡的地、無人伸手的雜貨鋪以及尚無外人知曉的淨紙行,王沖不僅孑然一身,還負債累累。

華陽縣、成都府乃至轉運司、提刑司都有意遮護,再加上此案攪起的民心,以及王相公家的調和,本地儒士的奔走呼號。十里渡書院少年學子們也發揮出了他們的能量,將鄧家之罪渲染開。最終的結果便是,鄧家要想掩蓋鄧孝安尤杏兒在此案中的惡行,就得放棄追索王彥中的性命。

二十脊杖,刺配瀘州,還是終身的,只有遇到大赦,才有機會減罪。鄧家人很不滿意,站在王彥中這一邊的民人、儒士也不滿意。可王沖已經滿意了。

對他來說,父親所受的這番處置,還蘊藏著一個機會,一個不僅可以讓父親得赦月兌罪。還可以給自己另一個起點,糾正自己之前所犯錯誤的機會。

保下父親的命後,王沖再循著這個時代的傳統行事。那便是以身代父。

許光凝親自在陳情文書上批下「孝心可嘉,情難代法」八字。大家也都認為這只是個姿態,畢竟王沖以孝聞名。他不提這事,大家還要數落他不孝。但這事又不可能成真,只是奔著再給王彥中減罪去的。王彥中不死已是大幸,還能怎麼減呢?

卻沒想到,王沖是認真的,替代父親服刑不得,他便求隨父從軍。

這下讓成都人都震動了,十月酒市時,許光凝、盧彥達、趙梓等背景不同,立場不同的官員,破天荒地共聚一宴,唏噓感懷,也鋪平了王沖此請之路。

于是王沖、王世義就得了成都府路「勇敢效用」的名額,奔赴瀘州戰場。而唐瑋則被趙梓薦為效用,入瀘南招討統制司听用。1

瀘南招討統制使趙遹是趙梓族叔,趙梓本要薦王沖為效用,直接入統制司,王沖卻不放心父親,只能走勇敢效用這條路。但這個機會不用白不用,王沖推薦了一心要隨他同行的唐瑋為效用,放到統制司里,與他互通聲氣。

王世義自不必說,大個子過去一直守著母親,絕無離家遠游之志,今次不僅他有此心,他老母親也要他去。老母親住進了王家,他也沒了後顧之憂。王沖看著他堅定的神色,說不出半個不字。

鄧衍也有此心,可虎兒瓶兒還小,王家少人照料,而且王家依舊有地,有雜貨鋪和淨紙行的生意,還有至少上萬貫的債務,需要人去經營。王沖一番解說,鄧衍自覺重任在肩,只好放棄。

想跟著王沖去的人還不少,王沖轉身,迎上宇文柏、鮮于萌、範小石等人。海棠社的社員們一個個都熱血沸騰,要與王沖一同從軍,卻被王沖狠狠批了一頓。此時面對王沖,少年們個個都一臉哀怨。

「這是王沖的責任,王沖只能自己背上。而你們的責任,就在這座書院,你們還背著顧老夫子的遺願。你們的學問之路,也在這座書院里,拜托你們了。」

王沖長拜,眾少年哽咽著回拜,神色轉作濃濃不舍。

「藏也拜托你了……」

王沖再叮囑著,範小石肅然點頭。

「舅父,程四叔,宋先生、謝先生,書院也拜托你們了。」

王沖再向四位長者長拜,宋鈞和謝潛本是書院山長,王彥中獲罪,他們沒有因此萌生退意,反而堅定了將書院辦下去的決心。在廣都縣學任教的舅舅範奚更辭了官,到書院來接替王彥中。程世煥也將印書坊搬到海棠渡,自己接替了王沖的書院學長之職,擔起書院的常務管理。

四位長者默默點頭,把書院辦下去,已不止是王沖個人之願,而是將他們聯在一起的另一條路,不必王沖叮囑,他們都會竭盡全力。

今日送行的人群里沒有官員,官人倒是有的,年方弱冠就有了承信郎官身的林大郎便是。他倒說不出什麼話,他爹卻有太多話想說。

「二郎勿慮,此去瀘州。保身第一,勿要貪功。林丈也在想辦法。只是需要時日。至于海棠渡這些產業,林丈幫你看著。不必放在心上。」

林繼盛這話說得很透,他看出了王沖的心思,這心思也不難猜。瀘州戰蠻夷,其實就是開邊,只要奪得些許功績,王彥中不難月兌罪。林繼盛是怕王沖心急,反害了性命。還暗示說,他也在通過汴梁後宮這條路幫忙。

王沖感激地再拜,心說得虧自己靠酒精一事與林繼盛有了深厚交情。不是林繼盛幫忙,他哪能湊出萬貫現錢運作,更不可能借到萬貫巨債。

再是王家人,虎兒瓶兒看著爹爹那淒慘模樣,本就淚眼摩挲,再見一身戎裝,刀弓俱全的二哥,上了戰場,生死難測。頓時哇啦哭開了。

王沖對虎兒喝道︰「哭什麼!?你還是王家男麼!?」

虎兒一愣,王沖伸手,本要去模他的腦袋,卻轉到了肩膀上︰「爹爹和二哥不在。你就是王家的當家人了,這個樣子,怎麼擔起一家呢?挺胸。抬頭,王澄。要有當家人的模樣!」

兩巴掌拍得王澄呲牙咧嘴,可淚水也嘎然而止。轉頭看看瓶兒和一堆女子。王澄那稚女敕的小臉上,顯出堅毅之色,重重地朝二哥點頭。

安撫了瓶兒,面對一個高挑少女,王沖從懷中掏出一份文書︰「銀月,我既不在,這份契書便作罷了,你不必再等三年,想回去就回去吧。」

將賣身契遞給李銀月,王沖眼中滿是真誠。家中逢此大變,他和父親都不在,這個羌人少女是去是留,難再勉強,不如放她自由。

少女定定看著他的眼楮,讀透了他的心意,臉頰上涌起紅暈,怒聲道︰「羌人說話算話,哪像你們漢人一肚子花花心腸!?爹爹與你的約定,沒有這張契書,一樣得守!你不要我跟著,也不能把我趕離了你家!」

覺得這麼說似乎有些歧義,李銀月再目光躲閃地道︰「再說……那刀還是我借你的,等著你還回來呢。」

不知道是出于什麼心理,李銀月本也想跟著去瀘州,可此時軍中哪有女子容身之地,也只當笑話地拒絕了。而後采買兵刃甲冑,李銀月嫌王沖選的刀劍不頂用,就把這柄短刀給了他。

王沖一笑,將契書塞給了她,「既然這契書無用,你就自己處置吧。不想走的話,就代我照顧好家人。」

李銀月認真地點頭,又轉開了頭,聲音細如蚊吶︰「活著回來,你還得與我打過一場。」

若在過去,王沖還要開開玩笑,問一聲打贏了,是不是就以身相許,此時卻無這般心情,道一聲謝後就轉開了目光。

這一看有些愕然,那兩個身影並未出現……

正有些疑惑,有些糾結時,人群分開,兩個一身素白的嬌俏身影顯現。手挽著手,一樣白皙如玉的肌膚,一樣精致秀麗的五官,連那悲戚之色都分不出彼此,引得眾人發出一陣滿懷唏噓的感慨。

潘香蓮、潘玉蓮,這對姐妹花,就是潘家僅存之人了。她們的親娘被人害死,本將成為她們父親的王彥中刺配,她們未來的命運,令在場所有人憐惜和揪心。

姐妹倆來到棧橋上,朝王沖投去淒楚的眼神,似乎正努力克制住投入王沖懷抱的沖動。接著拂袖斂裳,同時跪下,一人捧一卷文書高高舉起,衣袖滑落,露出皓白如玉的縴瘦腕臂,那一刻,就如一株並蒂蓮,在這渡口悄然而綻。

「蒼天在上,潘香蓮/潘玉蓮,此心可鑒。殺母之仇不同戴天,王山長手刃仇人,母親含笑九泉,香蓮/玉蓮無以為報,願賣入王家為奴為婢,終此一生,侍奉王家。」

兩姐妹的嗓音都是一樣的脆甜,但細听還是有些微分別,香蓮醇甜一些,玉蓮脆亮一些,合在一起,沁人心脾。可這一番話卻撥人心弦,不少人都低聲長嘆,還有人已忍不住抹淚。

王彥中朗聲道︰「你們本要作我的女兒,逢此大變,也不改我對你們的心意。你們這輩子都是王家人,此情非契書所拘……起來吧。」

姐妹倆不依,叩頭哭求著。王彥中看看王沖,低嘆一聲。再道︰「也罷,就由二郎收下你們。你們當侍奉二郎,二郎不在家,你們便代二郎照料弟妹。」

王沖再度愕然,看向王彥中,這跟說好的不符啊。原本他想的是,由父親收作義女,他與香蓮玉蓮依舊兄妹相待。

回應王沖的是平靜而溫和的目光,含著清晰的肯定。王沖卻皺眉微微搖頭,轉瞬間。父子倆又是一番無聲的爭執。

「是我的錯,姨娘因我而死,我怎能將她們收為妾婢?」

「怎麼會是你的錯?是為父的錯,是惡人的錯。」

「姨娘不願她們為妾,爹你知道的!」

「巧巧留下的遺言說,她錯了……」

「這不是一回事!」

「二郎,你覺得收了她們,對不住巧姨娘,可你對得住她們嗎?為父不知你為何負疚。但既覺有疚,為何不在她們身上彌補?」

王沖的糾結被父親眼中的堅定一分分消融,此時人群也紛紛攘攘地喝彩。王彥中復仇除惡,王沖隨父出征。潘家姐妹以身報恩,這是一連串的佳話啊。

對上正殷殷看住他的姐妹倆,那淚光迷蒙的眼瞳中。正流轉著孤苦無依的彷徨,以及對自己的熱烈渴盼。王沖閉眼,將心中那殘存的糾結甩開。再睜眼時,心中已經清靈。

取過姐妹倆手中的賣身契,香蓮玉蓮如魂魄終于有了安定之處,哽咽著叫一聲沖哥哥,也顧不得大庭廣眾之下,徑直如往常那般,一左一右,緊緊摟住了王沖。在兩姐妹身後,阿旺阿財這對夫婦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鼓掌聲如潮響起,王沖掃視人群,看到張浚和王昂對他頷首微笑時,才醒悟是這兩人出的主意。讓姐妹倆在大庭廣眾之下遞上賣身契,宣示入了王家之門,對她們才是最好的遮護。

潘巧巧不在了,潘園雖在,花圃、香坊等產業,卻因王沖為父親打點而變賣一空,直白說,潘家已不存在了。香蓮玉蓮這對姐妹,就成為諸多人垂涎的對象,而懷恨在心的鄧家,更可能繼續主張兩姐妹的鄧家女兒身份,將她們索回去。

要照顧這對姐妹,僅僅只是收作王家義女是不夠的,必須明示她們的所有權。這麼說雖然很悲哀,但在這個時代,世情如此。只有在這大庭廣眾之下造出輿論,由王沖拿過所有權,才能護住她們。張浚和王昂自覺在其他事上幫不到太多,就替王沖補全了此事。

當然,對姐妹倆來說,這本就是她們的願望。除了沖哥哥,世間還有誰能依靠?卻沒想,她們的沖哥哥,正因潘巧巧之死而無比自責,更覺此事像是撿了便宜而糾結在心。

不過,這糾結已去,王沖心中就一個念頭,讓姐妹倆過得更好,才對得起她們的娘親。

遙遙听到掌聲和歡呼聲,海棠樓上,一個美艷婦人挽著一個十二三歲的俏麗少女,靜靜地看著姐妹花緊緊抱住王沖。

梁月繡問︰「真不去見上一眼?」

梁錦奴看著那個挎刀背弓的身影,目光不曾移過半分,低低道︰「不了,女兒能見一眼,便已滿足了。」

梁月繡搖頭︰「真的滿足了?他是去打仗,生死未卜,即便能回來,也不知是三年還是五年了,不在他走時,讓他記得牢牢的,那時他還記得你嗎?你看,現在他已有一對姐妹花了……」

回想著過往幕幕,腳踝上又隱隱發熱,梁錦奴卻搖頭道︰「他忘了……也好。」

梁月繡細細品著小姑娘臉上的神色,許久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再看遠處的王沖時,目光也依稀有些迷離,嘴里低低道︰「可惜了……」

海棠樓角落里,另一個人正翹著蘭花指,抹著手絹,哽咽著道︰「真感人啊……嗚嗚……是我的錯,守正,是我的錯……」

若是王沖此時能听到楊戟的誠摯之語,就不會那般戀戀不舍,一步三回頭了。而三回頭里,至少有一樁是覺得還少了誰。

上了船,與縣尉司虞侯孫舟一同解開王彥中的枷鎖,剛才那姿態只是作給外人看的,有王沖在,王彥中此番發配的待遇完全不同。不僅有官船乘,衣食住行還有人照顧。負責押解的更是老熟人孫舟,絕受不了什麼為難。

「老侯說了,先生此去,定要當作再世父母般照顧,沒有先生求情,老侯怎會在瀘州掙到軍功,升了承局?」

王沖月兌下王彥中那胡亂抹著血跡的囚衣,孫舟接過,爽朗地笑道。

「我們便是為此而去……」

王世義嘀咕著,臉上滿是憧憬。

「這般好事,怎能少得我們啊。」

「師父,小聲些……」

王沖正想說什麼,卻听一蒼老一粗渾嗓音響起,接著兩人出現在眼前,正是他覺得少了的老道趙申和他徒弟八難。

「你們這是……神霄觀就不管了?」

王沖愣住,這兩個家伙想干什麼?

趙申悠悠道︰「為師掐指一算,南方雖有吉,卻得歷一場大劫,為師怎忍心見你這個徒兒受難?」

八難瞪眼道︰「老是賺那些香火錢,人都快薰得發臭了!還是游走山野間痛快!既是要打仗,正好活動身手!」

王沖與王彥中對視一眼,同時無語。

「來來,為師嗓子正癢,徒兒你定有海棠露吧,別跟為師說,林掌櫃沒在船上給你塞幾壇好酒。」

「灑家要好漢酒,世義既在,肯定也有這酒。」

這師徒毫不客氣地索要王沖此行所帶的戰略物資,王沖也只能苦笑應下,心中卻是欣慰和感動,有這師徒倆在,此行就更有保障了。

官船順江而下,酒在手,鄉愁上頭,王彥中吟道︰「萬里家山路,三更海月樓。離懷脈脈思悠悠,何日錦江春水一扁舟……」

唐瑋一杯海棠露下肚,詠道︰「窟凍長城雪,蹄穿大漠塵。百戰交河道,功成還與人……」

王世義灌著好漢酒,嚷道︰「太柔!太柔!還是這句好!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八難鄙夷道︰「瘴莽之地,哪來的黃沙?晏州僰夷,哪建的樓蘭?」

王沖抿著酒,心說雖沒有黃沙,沒有樓蘭,功業卻是一樣的,仗劍而起,破開心中之障,也是一樣的。(未完待續……)

ps︰1︰效用和勇敢效用不同,具體細節後面章節談。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鼎宋最新章節 | 鼎宋全文閱讀 | 鼎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