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 第三十七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

作者 ︰ 草上匪

()一潭秋水居中,竹林相抱,亭閣環繞,這就是曬書會場。

倚著竹林,長桌相連,從縣**來的書卷攤放在上面。就這點來說,華陽縣學的家底其實比其他縣學厚得多。須知此時的官學,除了大州郡,例如成都,其他地方還顧不上將藏書作為要務,主學者的j ng力都放在生員上。華陽縣學能有這麼多書,還不是隨處可見的經文史集,自然是顧八尺的功勞。

長桌邊已經圍滿了長袍大袖的儒生,一個個聚j ng會神地觀賞著藏書,不時還傳出驚喜呼聲,自是發現了從未見過的珍本。隔著幾桌就有「書僮」守候,杏眼圓瞪地監視著這些人,提防著書被偷了,不,被「借」了。

更多人則是手持酒杯,圍著擺滿了糕點果糖的大方桌閑談。清幽的琴聲與簫笛相和,從亭閣中傳出,讓整個會場既肅穆,又不失閑適。

隱于亭閣中的樂伎一個個素面朝天,衣著束謹,看年歲都不大,甚至還有十歲出頭,滿臉稚氣的小姑娘,居樂班正位,戰戰兢兢地彈著古箏。指腕無力,技藝生澀,雖未亂音,卻不甚入耳。好在這是曬書會,不是宴會,樂聲只是個背景,與會者自不會挑剔。

竹林入口處,載滿了鮮花的大車停靠道旁,一個脆亮勝似黃鶯的稚女敕嗓音遠比樂聲吸引人,正模模糊糊唱著賣花詞。王沖听得不是很真切,不過見入場之人個個頭簪鮮花,還有手持一束甚至一叢花的,想必歌聲極好听。還有僕役不斷將修剪得秀致無比的盆花抬進來,多是梅蘭,妝點得會場更為典雅。

「沖哥兒,那邊的賣花小娘真俏,還是……」

「鄉野村姑,目中無人……」

宇文柏和鮮于萌出現,鮮于萌一臉興奮,宇文柏一臉悻悻,兩人頭上各簪一枝鮮艷的紫棉海棠。王沖打斷了嘮叨,囑咐他們快作準備,接著才注意到他們一個勁地朝手掌上吹氣。

「諸位尊客……」

顧豐現身,作為主持人,拉開了本場曬書會的序幕。曬書會的主題是詩文辨賞,分作兩場,各賽詩文,評委由官民兩方組成。

表面上這場曬書會是開放的,只要是讀書人都可以參加,但實際上是華陽縣學的學生們唱主角。顧豐所招的成年生員,宇文柏範小石等華陽神童,加上何廣治等有心掙出點名聲的舊生員,總共五十六人,他們將以詩文登台亮相,向成都士林展示華陽縣學的實力。

就縣學本身來說,這也是一場角力,「教授派」和「學諭派」誰更露臉,誰就主導縣學事。

評委里官方陣營強大,成都府路提舉學事盧彥達雖未親至,卻派了提舉學事司管勾公事代表提學司而來。成都知府許光凝身兼成都府管勾學事,他也沒來,但派了同兼管勾學事的通判來。華陽知縣趙梓親自出場,他自己也帶著「管勾專切檢察學事」的兼餃。

王沖被趙梓帶著,一一拜見這些官員,盡管不用跪拜,王沖依舊出了半身汗。自然不是被官威震懾,而是努力扮少年君子著實辛苦。依著上一世的職業習慣,那該是見官自來熟,沒幾下就能跟官老爺勾肩搭背,此時自然不行,得裝穩重。

這些官員打量王沖的目光全是好奇,一是因他前神童後孝子的名聲,以及火箭焚王門牌坊的「壯舉」。二是僅僅十五歲,就扛上了縣學學諭的名頭。這個學職只是臨時代理,認真說該叫「試學諭事」,根本談不上官,而且還是倚廓縣縣學這種沒有正式名分的單位,卻也足以轟動士林了。就這點來說,趙梓的膽量也著實夠大。

相比之下,民間士林就不為王沖所熟悉了,趙梓和顧豐帶著王沖引見了其中三人。

一個是宋鈞,出自雙流宋氏。雙流宋氏也是世宦之家,宋鈞的從兄宋構是新黨干將,曾任秦鳳路安撫經略使,陝西路轉運使。宋鈞本人無心仕途,一門心思在家治學,與顧豐交情不錯。

這老頭笑吟吟地道︰「仁宗朝時,虞城王沖王景儒以詩文揚名。神宗朝時,陝西又有王沖兵亂,余部流竄密州,為我從兄所獲。此時又出了你這個王沖,不知又要留下何名?」

王沖厚著臉皮,響亮地答道︰「王沖不求聞達于世,唯願留一孝名!」

盡管此時八行已臭,但王沖以孝再度立名,不得不繼續高舉這面旗幟。

宋鈞緊咬不放︰「既只求孝名,為何甘冒士林側目,以束發之年擔起學諭之職?」

王沖面不改s ︰「代父盡忠!」

宋鈞哈哈笑了,拍著王沖肩膀道︰「你這小子,有趣有趣……」

他低下頭,朝王沖擠擠眼︰「若是蘇老坡知道他的外門子佷燒了王歧公的牌坊,還不知會作何想,蘇老坡可是很敬歧公的。」

一听這話,王沖腰桿就硬了。這是自己人,既知王家底細,又跟眉州蘇氏有交情,更不滿華陽王氏。

另一個中年人叫範淑,出自華陽範氏。跟王沖沒什麼熟絡話,倒是旁敲側擊地問起了範小石的情況。

第三人是正好到成都辦公事的果州知州,被趙梓拉來湊熱鬧,在這場曬書會上算不得官員。引見時,王沖和對方都很好奇地相互打量。此人姓邵名伯溫,邵雍之子。

顧豐起了個開頭,接著是各位官老爺依品級挨個致辭,這套流程與王沖上一世幾乎如出一轍。不過這幾位官老爺都是進士出身,說話駢四儷六,文雅十足,便是套話,也比後輩的套話高明得多。

待到趙梓致辭完畢,顧豐又一一介紹了民間「評委」,宣布「比賽」開始。

本以為就照著流程走下去了,沒想不諧音直追著顧豐的話尾冒了出來。

「難得冬r 閑游,怎把曬書會變作了考場?有煞風景啊,是不是先作些節目,讓大家盡盡文興!?」

「書論怎是會友之道?莫若先賦詩詠景,熱鬧一番。」

參賽的不是華陽縣學的生員,就是希望借著這場會掙得名聲的一般讀書人。那些年紀稍長,又自忖有才的讀書人,自不會放低身份,跟倚廓縣學這種不正經學校里的學生同台對擂。

王沖掃視這些人,暗道不定還有府學的生員故意找茬。

這念頭剛升起,就听某人道︰「我等都是來觀瞻華陽神童的風采,如今人已在此,又何必隔紙而觀?」

議論接踵而來,很快匯作鼓噪。

王沖投眼趙梓和顧豐,希望他們盡快按下這股風頭,卻不想那兩人對視一笑,似乎正等著這一幕,不由暗叫一聲不好,被這兩人賣了!

換個角度看,有人作托,讓華陽神童亮相正是好事,可對王沖來說卻是壞事。別說詩賦,就是經義策論,他都懵懵懂懂。擔起學諭,c o作縣學事,也未嘗沒有借忙于學事混過公試的盤算。等這一關過了,再好好讀書,不至于入了府學被人兜底。

卻不曾想,趙梓和顧豐該是對他們幾個的才學極為信任,也不跟他商量乃至交個底,就要把他推出去。在這兩人來看,趁著此時一炮打響,不正是好事?

嗡嗡議論聲里,一個渾厚嗓音道︰「我生x ng放誕,雅y 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這里有潭有竹,正好詠景!」

另一個清亮嗓音道︰「西園之西便是杜工部草堂,追思大成詩賢,莫過于同景為詩。」

這兩個青年的提議獲得了眾人一致認可,喧囂聲中,趙梓趁熱打鐵地道︰「也罷,便讓這幾位先詠詩作……」

他還開玩笑地道︰「這也是盛名之累,他們不得不擔起。」

不待點名,宇文柏、鮮于萌、範小石就步出會場一側的「考場」,三人神態各異,但都透著一股興奮。難得有這般露面的機會,他們當然不會拒絕。

王沖還端坐在一側的大方桌後面,希望能置身事外。不想那兩個青年直直盯住他,年紀大一些的道︰「榜眼和探花都在了,華陽神童的狀元呢?」年少一些的道︰「狀元之才定能配得上純孝之名,我等洗耳相待。」

這兩人跟自己有仇!

王沖暗暗咬牙,起身一個環揖笑道︰「小子本就不擅詩賦,近逢事,不敢在此現丑,壞了大家的文興……」

頓了一頓,心說既要丟臉,就丟個徹底,也比露了老底強︰「至于什麼神童榜首,小子不敢當!」

話音剛落,亭閣里那古箏聲猛然一亂,王沖下意識地扭頭看去,卻惹得眾人一陣輕笑。

「曲有誤,王郎顧……」

「王狀元這般通音律,哪還不懂詩賦呢?這是哄我們無知吧。」

笑語滿含譏諷之意,那古箏本就生疏得很,也不是第一次亂音了,哪值得這般動作?跟已經習慣了這粗澀之音,早已不為其所動的眾人比起來,王沖的境界就低了一層。

此時趙梓才依稀記起之前考校王沖時,並沒涉及詩賦,也微微皺起了眉頭。正要設法為王沖說話,那年長青年就道︰「莫再謙虛了,須知謙過即驕。」

那年少的寬額青年也曬道︰「既敢以束發之年任學官,就該有擔當才是。難道在座這麼多前輩尊長,都不值得你盡展文才麼?」

音律詩賦相通,見王沖這動靜,就知在詩賦上真沒什麼水平。趙梓朝王沖投去愛莫能助的眼神,王沖猶自掙扎道︰「詩賦不過是文字之技,當今朝廷重經義策論,小子自是循此道而行,確是不善此道。」

這話引得不少人撇嘴,卻沒多少人開口駁斥。這畢竟是大招牌,廢詩賦興經義策論,這是從一甲子前就已存在的爭論。而神宗朝之後,盡管經過元佑更化的反復,但詩賦在士林中的地位確實再不復以往。學校取士里,更沒有詩賦的地位。

這些年來,蔡太師為魁的新黨與舊黨交攻不斷,j ng于書畫的官家對詩賦也不再像神宗皇帝那樣敏感,詩賦之道又漸漸抬頭。大觀中增開的科舉里將進士科分為經義進士和詩賦進士兩科,但那也僅僅只是曇花一現,詩賦再不復往世盛況。

那寬額劍眉青年卻不懼王沖豎起的新政大旗,冷聲道︰「詩賦便是不再為取士之道,也是文字之道。荊公立下經義式1,行文求賦之駢對,詩之破題,不通詩賦,何以成文?詩賦是基,根基都不知,又怎知學問深淺?」

這青年不僅與王沖有仇,還很有才,至少他這番話,王沖是沒辦法辯駁的。

王沖笑著離桌道︰「既是責問小子學問根基,小子也不得不勉勵為之了。」

嘴里反諷這青年是逼人太甚,臉上更是灑月兌,心中卻麻了爪,暗自嘆道,這下不抄詩也不行了……有什麼詩是既詠竹又有水的呢?

亭閣里,那彈箏的小姑娘兩眼緊緊盯住王沖的身影,手下動作已經亂了。直到婆子的身影攔住視線,才猛然醒覺。頓時驚恐無比,乖乖伸出雙手。

婆子壓低了聲音道︰「這里不是責罰你的地方,你要知道,整個官坊的陪班里,就你是舞樂雙習,若想改回八姐兒的粗名,過以前八姐兒的r 子,就由得你再錯!!」

她湊到小姑娘耳邊,臉s 與音s 仿若裹著十二月的寒風︰「你這手也再打不得,留下了斑痕,以後在恩客面前,會少了花錢。」

晶瑩淚珠自小姑娘眼眶滑落,她深深低下腦袋。

就在同時,王沖正高高抬頭,止住了準備開口詠詩的宇文柏。

王沖從上一世的記憶里找不到詩可以抄,但在這一世的記憶里卻發現了點東西。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自救,與其循規蹈矩,不如掀了桌子!

「小子無急智,倉促難以成詩,只得了殘句。」

不等那兩個青年發表意見,他就徑直朗聲詠道︰「竹影橫斜水清淺,梅香浮動月黃昏……」

詠罷還閉上了眼楮,似乎在品味這兩句所營造出來的氛圍。

四周啞然無聲,別說那兩個青年,就連趙梓顧豐,乃至對王沖頗有善意的宋鈞,都瞪大了眼楮,一臉訝然之狀。

「嗯……不錯,小子覺得這殘句真是不錯,諸位前輩學兄,不知是否與小子有同感。」

臉上洋溢著陶醉之s ,王沖環視眾人。對宇文柏鮮于萌等人一臉崩潰之s 視若無睹。

「嘿嘿,當然不錯了,真的是不錯……這是你自己作的?」

說話的是範淑,一邊說還一邊瞪範小石,似乎在罵︰看你都在跟什麼人混!?

王沖直直點頭︰「是啊,當然是小子作的!」

嗡嗡之聲泛起,全是冷笑和嗤笑之聲。那年紀大一些的溫和青年臉上已罩滿一層寒霜,肅聲道︰「就知你是這等淺薄之輩!難道你還以為,這詩我們都不知得?就改了兩字,便當作自己的詩了!?」

王沖哎呀一聲,不好意思地撓頭道︰「兄台真是博學,竟知這殘句的來處?」

溫和青年怒聲道︰「你是腦傷真還沒好嗎?這詩哪個不知!?和……」

「等等,改了兩字?」

王沖打斷了他的話,一臉疑惑。

「我只不過改了一字而已……」

另有人終于忍不住了︰「這就是華陽神童之首!?真不知是從哪處蹦出來的山野小子!你抄便抄了,當咱們都認不得也罷了,可你連抄的詩都記不清楚,這簡直是……是天大的笑話!」

一旁那寬額劍眉青年也正要出言譏諷,忽然記起了什麼,臉s 微變,皺起眉頭深思起來。

那溫和青年臉上滿是痛惜,當然是為這詩句的原主痛惜︰「這是和靖先生的《山園小梅》!詩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你瞧瞧,是不是改了兩字!?」

和靖先生就是林逋,朝初有名隱士,詩書畫均絕,為宋人尊崇,連蘇東坡都贊嘆不已。而這首山園小梅更是名氣大,「疏影」和「暗香」被譽為寫梅的經典文字,但凡是寫梅的詩,都要被拿來跟這首詩,尤其是這兩句比,而能勝過者,寥寥無幾。

老底揭穿,王沖的形象頓時在眾人眼里落到無知小兒的程度。嗡嗡議論聲更大了,提學司和通判一臉鐵青,趙梓耷拉著腦袋,恨不得鑽到腳下去,顧豐干脆大口灌起酒來。

在場人里,除了還在深思那青年,就剩下宋鈞拈著胡須,眯著眼楮,似乎對王沖有另一番審視。

王沖拍拍額頭,似乎恍然大悟,可說出口的話卻讓眾人呆住︰「和靖先生也抄了這殘句啊?」

寬額青年似乎記起了什麼,愕然盯住王沖,宋鈞宋老頭無聲地笑了。而其他人則是無言以對,什麼叫和靖先生也抄了這詩?

王沖貌似無辜地道︰「我抄的是南唐江為留下的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這跟和靖先生有什麼關系?」

接著他才像是完全明白過來,重復道︰「哦,和靖先生抄了這詩……」

一時間,竹林中,水潭邊,亭閣下,只听得又悠悠而起的生澀箏音。

1︰王安石為推動經義策論取士,不僅自己寫過,也要一些飽學之士寫過經義範文。這些範文曾經匯集成冊,成為科舉試經義的行文樣式,這就是所謂的「經義式」,也正是八股文的前身,以至于明時王世禎有言「八股制藝始于宋王安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鼎宋最新章節 | 鼎宋全文閱讀 | 鼎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