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 第二十六章 酒席听舊事

作者 ︰ 草上匪

()沒有鬼怪,沒有神仙,就老老實實作人吧。

在二舅範奚和程四叔面前,王沖恭謹有加。不止是盡職扮演孝順晚輩,兩人這段r 子也在四下尋訪名醫,雖沒什麼收獲,可愛護之心熾誠,王沖是真心尊敬。

範奚是廣都縣教諭,一身書卷氣比王彥中濃郁得多,對著王沖卻只有長輩的關切︰「二郎安康就好,你們這個家,也再經不起折騰了。」

有些發胖的程世煥在廣都開印書坊,渾身溢著一股市儈之氣︰「神童變作大孝子,也不虧了……」

這話很不入王彥中和範奚的耳,兩人卻只是翻翻白眼,一副早已習慣的模樣。他們三人姻親相連,程世煥的妹妹嫁給了範奚,範奚的妹妹正是王沖的母親。不僅如此,三人還自小同窗,關系非同一般。

「不過二郎還是先說說,你是怎麼用一貫二百文買到這麼多酒菜的,我記得海棠樓的林掌櫃可沒這般豪爽……」

程世煥再呵呵笑問,王沖才知海棠樓的伙計送來了四斗海棠ch n,外加「海棠九s 」全套下酒菜,沒個四五貫拿不下來。

伙計交代說是海棠樓賀王家團圓,消災餌禍。還轉述林掌櫃的話說,希望王沖有時間再去海棠樓,有事相商,這份禮自然是奔著王沖來的。

王沖覺得,林掌櫃多半是看中了自己的算學,想讓自己輔導一下林大郎。之前海棠樓的事也沒必要隱瞞,就交代了自己跟宇文柏等人對賭一事。

「宇文十六……以後少跟他往來!」

王彥中臉s 沉了下來。見王沖不解,解釋道︰「你連他家與蔡太師的關系都忘了?宇文十六的大伯宇文粹中是蔡太師的甥婿……」

王沖還真不知道,往記憶里一翻,又找到了宇文柏父親的名字︰宇文黃中,不認識。

範奚道︰「確是要謹慎,你因得罪華陽王氏立下孝名,再跟宇文家相善,外人怕要誤會你們父子有心攀附蔡太師一脈。」

程世煥哈哈笑道︰「還都是小兒家,哪得這般用心?二郎,說說你那鋪地錦。看看有何神奇,值得林掌櫃闊綽出手。」

原本正要轉向朝政黨爭的氣氛頓時散了,王沖將「古書中看得」的鋪地錦乘法演示給三人,頓時引起了他們的極大興趣,在飯桌上用筷子蘸著酒劃格子演算,玩了好一陣。

疑惑消解,也就沒王沖什麼事了,他還不夠資格跟三位長輩同桌。轉到東廂屋里,跟虎兒瓶兒另開一桌。

「二郎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中氣十足的嗓音穿透牆板,從北廂傳到東廂,瓶兒細細品著雪霞羹,其實就是芙蓉花煮豆腐,加了胡椒和金針菜。虎兒則把住一只豬肘,啃得滿嘴流油,兩兄妹一副理所當然之s ,他們的二哥自是不一般,這事還用說嗎?

王沖豎著耳朵,分出一半心神放在長輩的談話上,同時也不忘品味美食。他的筷子上是一片薄如蟬翼,透著酒紅之s 的肉片,正是蜀菜名品酒骨糟,又名緋羊首。

這道菜出自孟蜀《食典》,據說是花蕊夫人所創,作法王沖都知道,「以紅曲煮肉,緊卷石鎮,深入酒骨淹透,切如紙薄」,沒辦法,《食典》以前王沖也曾掃過一眼,真不知道是從哪里看的。

肉片入口,郁香浸入舌尖,王沖心說,程四叔一聲贊,怕更多還落在這一桌子酒菜上面。

「托二郎的福,竟然能吃到這麼正宗的酒骨糟,嘖嘖,不愧是花蕊夫人之作!海棠樓雖然偏僻,大廚手藝卻不輸府城里的大酒樓……」

粗豪嗓門正是程世煥,如王沖所料,這般感慨還真是由酒菜引發的。

听範奚道︰「子美今次總算後顧無憂了,只是……稟賦既失,還得督促二郎好生用功,進學之路仍不可廢啊。桂娘去時,唯一放不下心的就是二郎的前程。」

進學……

讀書這事忽然在王沖心中變得沉重起來,依王彥中所說,下月就得進縣學,也就幾天的事。雖然明白這是未來的出路,甚至還天天逼著自己練字,但事到臨頭,卻忽然沒底了。

原本記下的古書確實還在腦子里,但那些經文說的是什麼,又要怎麼用在文章里,乃至到底該怎麼寫文章,這些東西可沒在記憶里,他得從頭學過。對他這個理科生來說,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此,他真能讀出個名堂?

就听程世煥道︰「便是此路不通,看二郎還能記得古書里的鋪地錦,試試算學也無妨,總是個出身。」

王沖有些意外,趙佶不僅建了畫學,還建了算學呢?

王彥中鄙夷地哼道︰「算學不過是旁枝末節,怎能及得義理正途?」

卻听範奚幽幽一嘆︰「官家大開學途,何止算學,畫學、律學皆備,听聞還要建道學……」

這一轉折,話題又回到政治上了,範奚雖沒官身,卻能接觸到邸報,朝堂事自然靈通得多。王彥中和程世煥一問,範奚就義憤填膺地噴了起來︰「官家屢招張天師而不得,招了一個叫王老志的道人進京,賜號洞微先生,正要大興道法呢……」

他冷笑道︰「太師進言,要仿太學和州縣學校例,在汴京和地方大建道學,道士可如士人一般進學,也要升舍和殿試,高中者得道職道官。嘿嘿……牛鼻子也要登堂入室,搖身變作先生,搶了我等夫子的座席!」

這話說得有些深了,王彥中輕咳道︰「善流,慎言!」

積郁太重,範奚停不下嘴︰「先生就曾有言,小人亂朝,禮樂崩壞,天下失德,不正應驗了麼?如今帥臣貪功,邊患四起,應奉局搜天下奇珍,東南民怨沸騰。更不說這些年來,大變鈔法鹽法,蜀人都有切膚之痛!只論道學此事,政和政和,政與誰和?祭鬼神,求長生的道士!?」

王彥中繼續抹漿糊︰「今非昔比,太師雖復起,官家卻不會再言听計從,且安心吧,它事不論,大辦道學,有駭物議,當不得行,朝中還是有正人君子。」

程世煥卻哼道︰「這哪是太師之意!?官家崇道,這就是官家之意!不過是借太師之口說出來,試探士論而已。官家登基之後,尤其是大觀以來,一有心思,朝堂諸公不是去勸諫,而是搶著媚上。道學這事,就算此時阻于士論,過不了幾年,你們看著吧……」

王沖一直豎著耳朵偷听,範奚的慨嘆,他深有同感,竟然要在天下大辦道士學校!?這趙佶的思路還真是廣啊,北宋為什麼會亡?由小見大,建道學這事就能窺得一斑。現在還只是道學、應奉局、花石綱,以後還有艮岳萬歲山、西城所,乃至海上之盟和收復燕雲呢。

王彥中趕緊扯開話題︰「今r 之勢,先生早有所料。想當年,我等三人在涪州共听先生教誨,十多年如白駒過隙。每每回想,先生凌江坐石,暢談天理,音容猶在,真是醇醇覺醉……來!今r 就求這一醉!」

範奚拍著桌子道︰「好!醉鄉里再去見先生!」

程世煥卻自嘲起自己的生意人身份︰「我是愧對先生啊,堂堂聖賢徒,卻一身銅臭,r r 逐利……」

王彥中該是一直壓著心緒,此時發了豪x ng,呼道︰「志奇你有何愧!?明珠蒙塵,是這世道有愧!向道之心仍在,便是先生的弟子!」

範奚也道︰「子美說得是,你是自頹了。來,飲盡這一碗,為天理而祭!」

 當,瓷碗踫撞聲響起,此時王沖才知三人都是程頤的弟子,而且是趁著程頤在涪州時拜的師。

三人一邊痛飲,一邊追憶十多年前的往事。那時他們都還年輕,意氣風發,向學之心熾熱。听說程頤被貶到涪州,與蜀人譙定譙夫子在長江邊上的北岩山普淨院寫《伊川易傳》,三人便連袂去了涪州,投在程頤門下進學。

再說到當時蜀士求學者芸芸,而程頤又是編管之人,學術也被禁,他們難得程頤耳提面命。只能暗中抄得程頤的著作,自相修習,再抓著空隙跟程頤請教一二。王沖愕然,原來不是嫡傳弟子啊,那王彥中收王世義和鄧衍時,為何還扮出一幅真傳模樣?

稍稍一想,一股暖流悄然蕩起,那當然是王彥中為了收兩人的心,故示莊重,還是為了給他王沖擦。

听得王彥中唏噓道︰「去時大郎還在,回家時……唉,桂娘也是在那之後傷了身心,真是有負桂娘。」

範奚嘆道︰「男兒志在四方,游學自不能免,桂娘從沒怨過你。要說有憾,大哥和金娘……唉!」

桂娘正是王沖的母親,而金娘是王沖的姨母,而範奚所說的大哥,又是王沖的大舅範廖,字信中。

說到範廖,範奚郁郁滿懷,程世煥安慰道︰「信中雖在汴梁,卻只是個微末小官,絕非佞輩,當是別有懷抱。」

範奚哼道︰「別有懷抱!?也不至于十年都不歸鄉看一眼,連封家信都沒有!」

王彥中也勸道︰「黃魯直歿于宜州,信中一直陪著,之前金娘已歿于途,該是傷心至極。自覺有愧于你,才不敢開口,你就該主動問候他才對。」

範奚卻听不進去,還在嘀咕什麼,王沖沒听清楚,他已被「黃魯直」一名驚住,黃庭堅!?听對話所述,姨母金娘嫁了黃庭堅,這麼一算,自己跟黃庭堅竟然是親戚!?

想想自己r r 照著黃庭堅的字帖臨摹,這個名字是高山仰止,從沒想過跟自己有什麼關聯,現在卻成了親戚,王沖一時心胸激蕩。即便早前有可能入族王相公家時,都沒這麼激動,這畢竟是貨真價實的血緣之親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鼎宋最新章節 | 鼎宋全文閱讀 | 鼎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