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大上海皇帝 第八一五章 各國爭相研究核武器

作者 ︰ 最後的煙屁股

德國人的「藍色計劃」開始,也標志著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正式打響,這場戰役從1942年6月28日開始,一直打到1043年2月2日結束。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範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

此次戰役德軍主要指揮官有希特勒、保盧斯、曼施坦因、霍特,德國參戰總兵力大約104萬人,最後有841000人傷亡,蘇聯的主要指揮官有斯大林,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參戰總兵力大約250萬人,傷亡、失蹤1129619人。

東方霸看完報告,對阿四說︰「行了,你去吧,讓情報部門密切關注各國的情況!」

阿四點了點頭後走了出去,可是沒過多久他又回來了,報告說︰「楊年華來了!」

東方霸起身一邊收拾件一邊說︰「讓他進來吧!」

等東方霸收拾到件,楊年華被阿四帶了進來。阿四隨後就退出了辦公室。

「老大,我們在德國、美國、日本的機構先後發來密電,現在這三個國家都在秘密進行核試驗研究,其以德國的研究最早,不過根據我們的情報顯示,現在德國的核試驗研究方向出現了偏差,他們的研究機構內有科學家故意不配合。

而現在美國人也正式制定了一個‘曼哈頓計劃’,美國總統羅斯福已經正式批準、賦予這一計劃以‘高于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曼哈頓’計劃規模大得驚人,在‘曼哈頓’工程管理區內,匯集了以奧本海默為首的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科學家人數之多簡直難以想象。在某些部門。帶博士頭餃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員還要多,而且其不乏諾貝爾獎得主。並由美**方領頭,參與的人數多達十五萬。

日本人也在進行了核研究,日軍陸軍在進行研究的同時。幾個月之前日本海軍也進行了研究。不過他們的進展要比德國和美國緩慢很多。而且還處在研究的討論階段,並沒有正式形成研究計劃,這是這三個國家進行核研究的詳細情報報告。我已經整理出來了,你看看!」

對于這三個國家進行核研究的事情,東方霸是穿越眾,當然知道這幾個國家是對核研究最早的國家,他拿起報告開始一頁頁翻開起來。

德國人對核裂變的研究比美國人還早,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德國是對核裂變最早的國家,卻沒有比美國更早的制造出原彈,這其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幾點︰第一,納粹對現代科學、尤其是抽象科學的反對,使得核物理研究失去了基礎,當現代物理學的一些概念與經典物理學發生沖突時,德國物理學界的保守勢力和親納粹分,無形接受和應用了納粹的理論宣傳,而將這種學術上的沖突歸並為政治和民族觀念上的沖突。

第二,納粹對猶太科學家的迫害,使大量優秀科學家逃離德國,導致核研究方面的人才匱乏,同時也成全了美國的核計劃。

第三,納粹對核研究的組織工作不得力。1942年以前,希特勒把賭注都押在閃擊戰上,認定戰爭會很快結束,認為不需花費大力氣去研制尚無把握的新式武器,沒有原彈照樣可以取勝。僅從1937年到1940年,德國陸軍在發展大型火箭方面就花費了5.5億馬克,而德**備部長施佩爾批準給予「鈾計劃」的經費,只有100多萬馬克。這與美國的「曼哈頓工程」相比,還不到千分之一。

第四,德國人對原彈的研究發生了偏差。眾所周知,制造原彈離不開反應堆,有了反應堆才能模清形成大量核裂變的規律,而制造反應堆必須有能夠使裂變速度變慢的物質,即減速劑。德國科學家最初找到了兩種控制裂變的物質,一是重水,二是石墨。德國科學家開始采用的反應堆是石墨沸水堆,石墨有減慢的作用。布雷格根據自己的理論推斷和計算的結果,很有預見地認為最理想的減速劑是石墨。

于是生產石墨的任務交給了位于拉齊步日的一家工廠,由于石墨片的規格特殊,數量大,加上緊迫的交貨期限,引起了總工藝師埃爾溫?施密特的猜測,他斷定這是用于軍事目的,于是,他設法使生產出來的石墨片含有二氧化鐵、鈣和硫等雜質。布雷格不知其緣由,他用這些含雜質的石墨片進行試驗,結果屢試屢敗,最後不得不懷疑是自己的理論或計算出了問題,布雷格只得另從其他途徑尋找新的減速劑,原以接近制造原彈的日期便大大推遲了。

第五,英國特工對挪威重水工廠的破壞使得德國的原彈研制計劃幾乎陷入停滯。重水由氘和氧化合而成,天然水的重水含量只有千分之一左右。德國重水的主要來源是被佔領的挪威的「努爾斯克」重水工廠,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重水生產工廠。

德國人研究核武器的秘密被英國人知道了,英國人組織突擊隊和當地挪威的地下抵抗組織聯合起來,欲圖摧毀這個重水工廠。第一次突擊以失敗告終,德軍在抓獲了這些突擊隊員後。未經審判就把他們處決了,但並沒有提高警惕,有效地加強對工廠的保護,以至工廠最後被完全摧毀。

第,德國科學家內部的思想混亂和失誤部分參加德國核研究的人是很消極的,並沒有全心全意投入研究工作,大多數科學家都是帶著像海森堡那樣的復雜心情參加核研究的。其實,德國「鈾計劃」的核心人物海森堡已認識到許多原彈的關鍵技術問題,例如他認識到了制造原彈的核心部分——反射器和臨界質量問題。一個直徑54厘米、重約1噸的球狀鈾235,能夠利用「極快的「維持鏈式反應。並產生大量的。但是,如果鈾235材料外面包有一種「反射器」的話,那麼有250公斤的鈾235就能起爆了……通過臨界質量以下的兩小塊鈾235壓到一起的方法,就能控制起爆時間。

海森堡等德國科學家在戰爭期間故意避開了對原彈的研究。轉而研究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這是使德國原彈研制工作沒有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德國不同。美國人的核研究卻剛一開始就被總統和軍方高度重視,它擁有高于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1941年12月6日。美國正式制定了代號為「曼哈頓」的絕密計劃。1942年6月17日,美國核研究負責人布什給羅斯福準備了一份將核計劃全部交給軍隊領導執行的詳細報告,羅斯福立即批復了布什的報告。「曼哈頓計劃」在巔峰時期曾經起用了53.9萬人,總耗資高達25億美元,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實驗所無法比擬的。

不僅如此,美**方大力支持,由于最開始主持這項計劃的負責人馬歇爾循規蹈矩,與很多科學家合不來,使研究計劃優先權的升級和氣體分離工廠地址的選擇拖延了兩個月。9月,政府戰時辦公室和軍隊高層領導決定,領導修建美國國防部大樓五角大樓的格羅夫斯上校接替馬歇爾上校。格羅夫斯在赴任之前,被提升為準將。

他上任之後不到48小時就將計劃的優先權升為最高級,並選定田納西州的橡樹嶺作為鈾同位素分離工廠基地。因為馬歇爾上校的總辦公室最初將設在紐約城,他們決定把新管區的名稱命名為「曼哈頓」。于是,「曼哈頓工程區」就這樣誕生了,美國整個核研究計劃不久後取名為「曼哈頓計劃」。

日本人之所以發展核研究,是因為日本得到了美國人正在進行核研究的情報,當時是1940年,美國還只是私人機構在進行研究,美國政府並沒有介入,因此日本人很容易就得到了情報,情報是怎麼得來的呢?一個在美國的西班牙間諜將情報出賣給了日本人!

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軍界上層對原彈最早感興趣的是安田武雄將軍。他畢業于日本東京大學,曾擔任陸軍航空技術研究所所長,後來任帝國空軍參謀長。安田武雄十分關注國外在軍事方面的科技進展情況,情報到了他的手里。

1940年4月,在得知核裂變具有極大的軍事潛力後,安田武雄向他的老師嵯峨良吉教授請教這一問題。嵯峨良吉曾到過美國,結識了一些年輕的物理學家,對核物理的最新發展比較了解。在安田武雄的要求下,嵯峨良吉以書面的意見指出,核物理的最新成就在軍事領域潛力巨大。

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見到這個書面意見後,指示讓專家研究這個問題。1941年5月,安田武雄指令日本物理化學研究所討論研制鈾彈的可能性,由日本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仁科芳雄教授負責。

仁科在東京的實驗室制造了一台小型回旋加速器,並根據美國物理學家歐內斯特?勞倫斯的設計圖紙建造了第二台有250噸磁鐵的大型加速器。這個實驗室很快吸引100位日本青年科技人員投入到這項龐大的研究。

實際上對原彈研究進展最快的是華泰國,早在1940年,東方霸就秘密制定並啟動了原彈的研究制造計劃,這也是最早正式立項研究制造原彈的計劃,不到個月的時間,第一座人工可控制的核裂變連鎖反應堆就被制造出來。

這要比美國人在1942年12月2日研究制造的人工可控制的核裂變連鎖反應堆要早了整整兩年的時間。

美國人費米的研究組人員全體集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足球場的一個巨大石墨型反應堆前面,由費米發出信號,緊接著從那座埋沒在石墨之間的7噸鈾燃料構成的巨大反應堆里,控制棒緩慢地被拔了出來,隨著計數器發出了 嚓 嚓的響聲,到控制棒上升到一定程度,計數器的聲音響成了一片,這說明連鎖反應開始了,這就是美國人制造的第一個人工控制的核裂變連鎖反應堆……(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之大上海皇帝最新章節 | 抗日之大上海皇帝全文閱讀 | 抗日之大上海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