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那些事 23.第六十八章

作者 ︰ 青春渲染過的指尖

第69節第六十八章

最讓我們感興趣的,自然是道士們的作法了。

他們先吹一陣子笛子,又在幾張燒了香放了寫過字的牌子的桌子間穿來插去,越跑越快。

突然又停了下來。

開始作法了。其實現在看來那些就是雜耍,只不過在死了人的詭秘的氣氛中添了一絲神秘罷了。

然後,子孫後代女兒媳婦們都面向中心跪成一圈,道士又在中間作法,寶劍在天上地下劃拉幾下,又念幾句經,又劃拉幾下,又唱幾句。

正在我們不耐煩時,「刷」的一聲,道士將劍往旁邊一剁,頓時將旁邊一只綁著的公雞的頭砍了下來,將雞血滴進旁邊一個盛水的陶罐里,用劍攪勻了,端給那一圈人喝。

從長子一直往下喂,每人喝一口。

那時候我就想,不知道是什麼味道,甜的還是苦的?

因為我出生前爺爺過世了,外公、外婆和女乃女乃都很健康,所以沒喝過那樣的水。

等到喂到下面孫子輩的小孩時,我看到他們都一喝就吐了出來,怕是味道不怎樣吧。

喝完後,道士又念一會兒,一回身「砰」一聲將那陶罐斬碎了,我見那不知道味道的水流了一地,頗感可惜。

接下來是上山前的最後一項——泣酒,其實就是餞行,只不過一般餞行還有相見之時,這個餞行則天人永隔了,故稱之泣酒。

也不用喝,在棺材頭前站著或跪下後端起酒杯往地下一倒,連倒三杯就完成了。

泣酒也是有規矩次序的,兒女死父母長輩不用泣酒,老婆死老公不用泣酒,老公死老婆則必須泣酒了,而且是頭一個泣酒。

然後是兒子媳婦成雙成對的泣酒,沒有配偶的,只能一個人了,然後是女兒女婿、弟弟妹妹,總之是先「親」後「戚」,先「長」後「幼」。

如果輩份比死者大或者雖是同輩但年紀卻比死者大的人來泣酒了,並下了跪,家人就得「回拜」。

因為泣酒的人是「大」,死者是經不起這一跪的,受了則是有悖倫常,只有家人「回拜」,以抵消其中的罪愆。

泣酒的最後是最熱鬧的,照例那些幼小的孫男子女是最後泣酒的,一大堆小孩子一擁而上跪下磕頭作拜,也不用酒。

小孩子不懂悲淒,嘻哈哈的爭先恐後,你推我擠的憑空為這悲戚的場面添了不少喜氣。

這時候,八個抬棺材的喪夫——也叫「八仙」,就開始往棺材上綁繩子、釘棺材蓋了,這時候也是最悲淒的時刻。婦女們嘶著已經啞了的嗓子嚎啕大哭。因為按風俗,除了兒子女兒,其余的人是不準上山的。

這時候最傷心的自然是死者的配偶了。

死者是婦女還好點,因為男人不會肆意地放開喉嚨哭。

如果死者是男子,那他的未亡人自是哭得驚天動地、日月無光。

邊哭還一邊跪著朝喪夫們磕頭,沿棺材磕了一圈頭後人們才會將她挽起。

喪夫們于是心里有數了——這是求咱們將墳埋好一點呢!

「跪著磕頭謝喪夫」,這也是一項規矩禮節,「謝」有表歉意的意思,也有謝在埋墳之前的意味。

如果死者家屬跪著磕了頭,喪夫們卻沒將墳埋好,是要遭人指責的。

當然,也不是必須得跪,如果死者家里讓喪夫們吃得特別好,又特別尊重喪夫,喪夫們埋墳時也會盡力的。

所以一般下跪的都是家里貧窮的,以下跪來彌補不足。

像向新國這樣的人家,喪夫們巴結還來不及,又怎會不盡力埋墳?

「 嘿!」「 嘿!」喪夫們喊著節拍將棺材抬起來,要上路了。

鄉親們于是披上白色的衣服,找到死者家里指派的發「孝」人,討一塊五寸見方的「孝」布,夾在耳朵上,跟隨在後面。

「 嘿!」「 嘿!」喪夫們喊著拍子,一路前行。

棺材前後還各有一人,這就是俗稱的「捧棺材」的了。

捧棺材的人也大有講究,一般都是長子捧頭,小兒子捧尾,只有一個兒子的,自是兒子捧頭女兒捧尾。

死者沒有子嗣的,就只好由佷兒捧了。

棺材抬出村口,送行的人紛紛跪倒磕頭,送行也到此為止了。

這時須得將白衣服月兌了,耳朵上的孝布取下來,各自回家。

喪夫們將棺材抬到風水先生指定的墳地,開始挖墳坑。

墳坑挖好後,到了巳時,便可以下葬了,倘若巳時還沒到,那只有等到巳時了。

挖墳坑也有講究,新墳坑是不能挖第二個的。

墳坑挖下去,就算方向不對或者地點不對,也不能另行再挖。

否則死者就永世不能超生的。

就算遷葬,也得請道士們作法,引導死者亡靈,還得在原墳地燒上七七四十九天的香火。

巳時到,棺材放下墳坑。

放棺材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能將自己的影子映在墳坑里,這樣棺材一放下,影子就被「壓」住了,你的魂靈也會被壓住,輕者大病一場,重則送了性命。

病的時候,必須每天傍晚來墳地叫「魂」,將被壓住的靈魂引回去,連續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間斷,這樣病才有可能會好。

這是傳說,但喪夫們對此深信不疑。

棺材放下的位置也是有規定的。

死者的腳必須要腳朝向墓碑,而棺材頭要朝墳尾放置。

這也是有原因的。

據說以後死者親屬來燒紙錢時,死者是要坐起來听親屬向他訴說的話的,頭朝後面正是為了坐起來就可以和親屬面對面了,當然,中間還隔著一塊墓碑。

下午四、五點的時候,一座可供後人祭拜的新墳就埋好了,也意味著一個人一生的軌跡止于此地了。

向新國的喪事,當然是最風光的,嵩山嶺有史以來花錢最多的。

花錢當然是次要的,平時找不到門路送不進禮的大小官兒們這回自是卯足了勁,四鄉八鎮的基層干部更是蹦來跳去的,神情卻很憂傷的樣子,自己的老子死了都不曾這麼傷心過。

千兒八百的禮金從一個包又一個包里拆將出來,這場喪事比任何一場買賣都賺錢——

nul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村里那些事最新章節 | 村里那些事全文閱讀 | 村里那些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