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那些事 19.第六十四章

作者 ︰ 青春渲染過的指尖

第65節第六十四章

「金伯對風水很精,恐怕真是趕上好日子了,這對他來說可能還是一件好事,他不是笑著去的麼?」爸爸勸道。

金先生果然是帶著笑去世的,可見去得並沒有遺憾。

「 」一聲,金威跪在爸爸面前。眾人都嚇了一跳。

爸爸一驚,忙跳開了問︰「這是干什麼,有話好好說,別跪著呀。」

爸爸雖比金威年長幾歲,但是同輩,怎麼也受不起他這一跪,只有避開。

金威卻跪著擦過來一把抱住爸爸的腿︰「哥,你就答應了吧,那山頂就讓了給爸爸吧,你要多少地我都給你,就讓我這做兒子的了了他這個最後的願望吧!傳哥?!」

爸爸狠狽得很,掙又掙不開,只得說︰「不是我心腸硬,這事關系太大啊,在別人山上埋墳,沒這個道理啊!」

說著朝金威的幾位叔伯望過去。

他們一踫爸爸的眼光,就別過頭去,都覺理虧︰滅勢九族,誰敢輕攖其鋒?

何況爸爸家本就勢微。

爸爸趁機辭去。

出殯那天,爸爸吩咐東子去幫忙,媽媽是本家,非去不可的。

自己跑到了那塊金先生想葬身的山頂。

越過金先生所說的「青龍」位,爸爸看到一隊八人正抬著金先生的棺材朝金姓的柴火山走去,宛似哭聲的嗩吶也「嗚嗚嘀嘀」地響著。

金先生的話猶在耳邊,音容笑貌無不歷歷在目。

不是金先生,他恐怕到死也不會知道腳下是塊「福地」。

心里的愧疚一閃而過。

滅勢九族,爸爸哪敢不孝?

百年之後,怎有臉去見王家列祖列宗?

但想到自己是基督教徒,死後是要上天堂的,那是不必去地獄的了,自然見不著先人。

但又覺得這樣想未免太過不孝。

又想到基督教教規第一條便是「不可有別的神」,自己既說「地獄」,那麼自是承認有閻王爺了,這不是犯誡麼?

忙說聲「阿門」向主懺悔。

但如果沒有閻王,也就沒了所謂的列祖列宗了。

要信耶酥就意味著背棄祖宗。

一個人連祖宗都不要了,又怎能立于天地之間?

這下爸爸確實為難了。

而且又想到,自己相信這「福地」本就是一種與基督教義相對立的「迷信」,還有擇「黃道吉日」做屋;擇日給子女完婚;春節是迎接「春神」的;元宵跟「龍」有關;「七夕」是慶祝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半」是祭祀祖先的;「中秋」賞月,月里是有嫦娥的……

這一切都跟教義相悖,然而又得去做,爸爸頓感矛盾無已,手足無措。

其實,矛盾彷徨的又豈只爸爸一人而已?

這只不過是中西文化相踫撞的一個小角落而已。

自從中國與外國有了往來的那一刻起,兩種文化就一直在踫撞,在交流,在融合。

推及全世界,莫不如此。

古往今來,多少飽學鴻儒,多少先鋒人物,多少聰明才智之士,都曾在這沖突的洪流中徘徊苦惱不已。

激進的可接納部分融入浩瀚的中華文明之中化為已用;也有全盤照搬的,但大多行不通;保守的,則陷入強烈的民族意識中不可自拔,面對洶涌而至的外國文化潮流痛心疾首,有的甚至為此郁郁而終。

我們的爸爸沒有太多的精力花在這上面,也沒想得那麼深,因此也只猶豫了一陣就下山看大兒子的新房子去了。

牆已經有一尺多高了,速度還是蠻快的。

老石頭帶著幾個人在砌牆,一邊談論著金先生的生平事跡,大多都是風水上的異事。

見爸爸來了都笑著打招呼。

爸爸每人分了一支煙,有手髒不好直接拿的,爸爸就點著了再遞進他嘴里。

眾人接著剛才的話題熱烈地聊著,手里活計不但不見慢,還快了不少。

小孩子也趕熱鬧,都跑到這來玩。

東子四歲的時候得過病,高燒不退,啞了幾天都不能開口說話,藥又沒好藥,爸爸和媽媽急得直掉淚。

最後,見實在不行,就打算冒險往縣城背。那時交通不便,去縣城只能步行。又在沒有藥的情況下,所以很有可能死在路上。

哪知剛背到戲台面前,娃兒竟啞著嗓子哭了一句︰「我不去」。

爸爸和媽媽歡喜得什麼似的,認為這是死神放過了女圭女圭,娃兒不是說「我不去」麼?「去」,有死的意思,那不就是「我不死」嗎?

這是娃兒的魂靈來提醒「在家可以治好,不用去了」呢!

農村人都相信這樣一種說法︰每個小孩出生後都是有「靈氣」,也就是「魂靈」,在關鍵時刻,這「魂靈」會借助小孩子的口向人們作出某種提示,是福是禍,都可作出推測。

尤其是生死關頭,這「魂靈」就異常的活潑,也異常的聰明。

鄉下人對此深信不疑,他們相信人的「回光返照」也屬于這種現象。

因此,小孩子還很小時,家人經常會對著小孩子問︰

「你是不是騙子呀?來騙爹爹媽媽的感情的?」

要是孩子夭折了,自然就是騙去了父母的感情了。

小孩子自然不懂問的是什麼,見有人跟他說話自是高興,咿咿呀呀的手舞足蹈。

如果恰好點了頭,父母可要被嚇得不輕,擔足了心事。直到孩子長大,也早忘了當初的擔心了。

但年輕的母親們仍舊不知疲倦地延續著這個古老相傳的問話。

不知是真有「魂靈」呢,還是命不當絕。

回家後那醫師竟然找出了一些羚羊角,吃後第二天就能開口說話了,一個月後痊愈,肺部因燒得太厲害受了損傷,到現在還有些咳嗽,全身的皮膚也都燒月兌了一層。

爸爸喜歡女孩,而我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疼愛自不在話下,但窮人家又拿什麼疼?現在我在縣城念高二,除了開學帶點生活費外,從來沒開口向家里要過一分錢,也不知道每學期1000塊的生活費夠不夠花。

爸爸「唉」地長嘆一口氣,生在窮人家,又有什麼辦法?

搖搖頭不再想它,幫忙把磚搬到石匠師傅們隨手可取的地方——

nul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村里那些事最新章節 | 村里那些事全文閱讀 | 村里那些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