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那些事 10.第五十五章

作者 ︰ 青春渲染過的指尖

第56節第五十五章

斗完向莊,全國已是熱火朝天,走火入魔,紅衛兵肆虐。浪客中文網

造反派後來又取代了紅衛兵,更瘋狂了。

嵩山嶺也分到了指標,在限定時日內揪出五名「反革命分子」。

老屋下指標更多,要揪出「反革命團伙」,以及一切不利于**他老人家的牛鬼蛇神。

嵩山嶺的戲台沒有被拆,它成了批斗會的會場。

向莊元氣大傷,剩下不到200人。

尋了短見的不少,還有許多人不知所蹤。

直到現在,向莊也不過五、六百人,嵩山嶺後來居上,已經有將近兩千多口人了。

在嵩山嶺人看來,現在的向莊是遠遠不如自己了。

好在這一代的嵩山嶺人都不怎麼計較過去的恩怨宿仇,否則,向莊就不會有好日子過了。

爸爸這時也覺得中間糾葛很多,誰是誰非已經很難說得清了。

何況已經成了過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人都死了。

不幸已經發生,難道非要為已經發生的悲劇再添悲劇麼?

不但嵩山嶺,向莊也如此,集體觀念淡薄了,人們只關心今年自家能掙多少錢,兒子該娶媳婦了,女兒該找個好婆家了等等生活瑣事。

只有少數人,尤其是老人,還對這些事耿耿于懷。

在這方面,金先生就是嵩山嶺的代表。

這幾年,人們好似將過去種種都忘了似的,又好像在逃避,只要沒有損害到自己的利益,那是誰也不會去觸及那根敏感的弦的。

敢觸弦的是王長喜,前年他在向莊沒有挖完的渠前走過,發現有些地方的小石塊有些不一樣,是灰黑色的,像是煤矸子,有煤矸子的地方一般都有煤炭,王長喜去過縣城,參觀過那里的煤礦,听煤礦的人都這麼說。

王長喜一面興奮激動一面又有點不相信是真的,帶上一塊樣品就奔縣城去了,連妹子的家也沒去就直奔煤礦。

經過幾位師傅的鑒定,都說那里有煤,王長喜立馬就奔向妹子家。

妹妹見哥哥跑得滿頭大汗還以為出了大事,一問才知道是發現了煤礦,妹妹不愧是念過書的,馬上提出了幾個足以讓王長喜空歡喜一場的問題︰周圍是農田,鄉里讓不讓挖?儲量豐不豐?如果井打下去只挖出一點煤來就沒了呢?

經過商量,王長喜只好先秘密地請了一個勘測師傅回來,以免落人笑柄。

那位師傅經過勘測,說儲量很豐富。

王長喜忙問有幾成把握,那位師傅說八成。

當晚,王長喜就打電話向妹妹報告了情況。

過了幾天,妹夫王新意一個電話打到鄉里,說該鄉嵩山嶺發現煤礦,希望鄉里能把它作為重點來抓,等落實到縣里後將有專項撥款用來扶植。

本來財政部長跟這事是搭不上關系的,但財政部長是個很紅的官職,別的官員難保以後不求他辦事。

因此,財政部長說要辦的事當然沒人阻止,否則到時候他自己親自來求,也情面難卻。

反正自己又不損失什麼,這個順水人情樂得去做,這回幫了財政部長,以後自己要找他辦什麼事也方便,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麼。

這就是現實。

財政部長的意思本來不等于工商局長的意思,但中間轉了幾個彎,就等于工商局長的意思了。

所以,對于老百姓來說,得罪了任何一個吃皇糧的,就等于將所有吃皇糧的都得罪了,得罪了一個部門,就等于得罪了所有的部門。

可以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說明一下,可能會更形象一些︰一個布衣農民在公路上吐的一口痰被風吹到了公路管理局局長專車的窗玻璃上,交通局長知道這件事後對當地的農民心有芥蒂,然後他說給了公安局長听,公安局長又讓派出所長知道了,派出所長告訴了民政局長,民政局長將本來要撥給當地的一筆扶貧款子卡住了。那個農民絕對想不到他的一口痰居然能對一筆款子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這是一個比喻,我雖然夸張了一下,但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事並不少見。

第二天,王長喜就來到鄉政府要求批地挖煤,鄉里自然知道王長喜是財政部長的二舅子,何況還有專項拔款呢,說不準以後全鄉的稅收就靠那煤礦了。

馬上就批了,而且下文通知向莊,讓他們配合行動。

王長喜又跟向莊聯系,說那渠可以開挖了,並且不用向莊一分錢,條件是挪出些地來給煤礦用。

向莊一早就得了指示,反正地是非讓不可的,何況鄉里給的補貼還不少,多年的心願又可以達成,落得做個人情,也就簽訂了協議。

直到一切辦妥,煤礦開始打井了,嵩山嶺人才知道王長喜要開煤礦了,還要給向莊挖那渠。

王長喜有理由,他說井到下面必定有水,挖渠是為了排水,況且鄉里都同意了,向莊也簽了協議,成了鐵定事實,是沒辦法改變的了。

因此,嵩山嶺的老少爺們就都恨上了向家兄弟,因為在這件事上,身為向莊村委會黨支部書記的向保國是出了不少力的。

向莊村委會管著6個村︰向莊、嵩山嶺是大村子,觀音廟、山陽、南平、範家都是不到百戶的小村莊。

嵩山嶺西北方是向莊;正西是觀音廟;西南方向的兩個小村是山陽和平南;範家則在嵩山嶺的南方。

書記原是基層干部,本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權力。

可因為妹夫是縣財政部部長,這個書記也變得硬朗起來,說的話肯定是很有份量的。

鄉里幾次要將向保國調去,可向保國就是不去,這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仗著妹夫的勢,向保國官再小也是不會受氣的,平常鄉里的干部還要看著他的臉色行事,有個什麼事都要先跟他打個招呼通個氣。

雖是個小小的村官,卻也威風得很。

提起向家女兒向杜鵑,方圓幾十里誰不以她為榮?

更別提嵩山嶺人了。

方圓百里,在縣里當官的能有幾人?

何況還是抓錢的一把手?

俗話說縣官不如縣管,縣官說撥款還得現管來開倉,一不如意準能找上一大堆理由將人給拖死。

難得的是財政部長對夫人竟是百依百順疼愛有加,因此向家女兒明里暗里幫了不少娘家鄉親,這也使得向杜鵑在方圓幾十里內聲望倍增,大家一談起她來無不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贊——

nul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村里那些事最新章節 | 村里那些事全文閱讀 | 村里那些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