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線 第三十九章 ︰強大無比的僕告

作者 ︰ 飄雪樓主

三十九、悲情

(1)強大無比的僕告

劉邦死後,馬上就發了訃告(摘自一段網文)︰

漢國各族人民敬愛的偉大領袖、世界封建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偉大導師、大漢國皇帝劉邦同志,在患病後經過多方精心治療,終因病情惡化,醫治無效,于高祖12年4月初十零時十分在長安逝世,享年63歲。浪客中文網

劉邦同志出生貧苦家庭,早年從事反抗秦皇暴政活動,領導組織了豐西澤起義,打響了反抗秦皇反動統治的第一槍,並建立了芒山革命根據地,為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奠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發動農民大起義,劉邦同志積極響應,攻佔沛縣,處決了惡貫滿盈的沛縣令,劉邦同志在反秦革命中享有崇高威望,被同志們推舉為「沛公」,成為反秦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由于朱房左傾冒險路線的影響,在秦皇統治階級的瘋狂反撲下,陳勝、吳廣同志先後犧牲,在反秦革命的危難時刻,劉邦同志與各種錯誤思潮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成功指揮了城陽戰役、濮陽戰役和雍丘戰役,挽救了國家,挽救了革命,在劉邦同志的正確領導下,反秦義軍于高祖元年攻克咸陽,一舉推翻了秦皇反動統治,億萬人民翻身作主人。

在劉邦同志領導義軍進行轟轟烈烈的反秦革命時,貴族余孽項羽反革命集團躲在嵩山上不種樹不澆水,當革命勝利時,卻要下山來「摘桃子」,竊取革命勝利果實,劉邦同志為了避免內戰,爭取和平民主建國,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參加「鴻門和談」,避免了內戰的爆發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同時為了表示和平的誠意,劉邦同志說服大家主動放棄關中革命根據地,開闢巴蜀革命根據地,建立大漢國,積蓄革命力量,積極準備武裝斗爭,並制定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正確革命路線。

項羽反革命集團出于其反動本質,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于高祖二年悍然發動內戰,並叫囂6個月消滅大漢,劉邦同志帶領大漢國人民進行堅決反擊,很快佔領關中,有力地打擊了項羽反革命集團的囂張氣焰,面對敵人的優勢兵力,劉邦同志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采取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終于在高祖5年徹底打敗項羽反革命集團,統一全國,千千萬萬勞苦大眾得到解放,大漢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在長期革命斗爭生涯中,劉邦同志有12位親屬為革命獻出生命,在彭城戰役中,劉邦同志的父親、妻子不幸被敵人俘獲,反革命分子項羽如獲至寶,並以此要挾劉邦同志,遭到劉邦同志有力嘲諷,敵人無計可施,劉邦同志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子女,從不搞特殊化,在長征途中,劉邦同志的子女要搭劉邦同志的專車,三次被劉邦同志推下,劉邦同志還告誡同志們︰「國家給我配專車是因為工作需要,小孩子不能佔公家便宜。」,以上事例充分表現了劉邦同志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高貴的品質。

劉邦同志是大漢國、大漢**的締造者和英明領袖,他領導推翻秦皇反動統治和項羽反革命集團,使億萬人民得到解放,解放後,劉邦同志領導全國人民同右的和「左」的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了長期尖銳復雜的斗爭,粉碎了韓信、英布、彭越、韓王信、臧荼、陳豨、盧綰、貫高、利幾的機會主義路線,保證大漢江山永不變色,劉邦同志帶領全國人民抵御匈奴帝國主義的侵略,親自指揮反侵略戰爭,取得白登戰役的偉大勝利,有利地打擊了匈奴侵略者。

劉邦同志的逝世,對大漢國各族人民,對國際封建階級和各國革命人民,對國際造反運動,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他的逝世,定將在我國人民和各國革命人民的心中,引起極大的悲痛,大漢國中央號召全國各族人民,化悲痛為力量,繼承劉邦同志的遺志,緊密團結在以呂後為首的大漢國中央的周圍,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而奮斗。

應該說這個僕告寫的太好了,它把劉邦的光輝的一生做了最為完整的總結。

因此,全國人民頓時陷入了一片悲憫聲中了。

而和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盧綰此時雖然已成了「叛臣」了,正在逃亡匈奴人的路途上,但他听到這個噩耗後,一個大老爺們竟然放聲高哭起來。

于是乎孟姜女哭長城的一幕又上演了,只是此一時彼一時,當年是女哭男,而現在是男哭男。

當盧綰結集了幾十年的淚水一次消耗完畢後,果然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已奉劉邦遺命來砍他人頭的樊噲居然半路就停止了追擊。

當然,樊噲之所以真的沒有追上來,倒不真是因為盧綰的眼淚感動了他,他產生了婦人之仁,而且因為他不能再追擊盧綰了,因為他也已經變成了通緝犯。

他成為通緝犯的原因很簡單,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掛在樊噲身上,已病的神志不清的劉邦下了最後一道聖詣,叫陳平去砍了他這個親姨子的頭顱來見他。

陳平當時雖然知道皇帝可能是冤枉了樊噲,但君令難違啊!他只能帶人把樊噲從半路中劫住了。

然而,劉邦沒有能看到他親姨子血淋淋的人頭,因為就在這時卻駕崩了。

劉邦揮一揮衣袖就這樣走了,卻拋給陳平一道很大的難題了。

面對這個已被擒在手中的樊噲,面對劉邦的這個親姨子,面對呂後的親妹夫,該如何處置樊噲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在線最新章節 | 漢朝在線全文閱讀 | 漢朝在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