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線 第三十一章 ︰匈奴的變遷

作者 ︰ 飄雪樓主

三十一章︰匈奴的崛起

(1)匈奴的變遷

虜陣橫北荒,胡星曜精芒。浪客中文網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推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兵威沖絕漠,殺氣凌穹蒼。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途冬沙風緊,旌旗颯凋傷。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單于一平蕩,種落自奔亡。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

——調寄李白《雜曲歌辭?出自薊北門行》

劉邦對內搞定項羽和其它各大諸侯後,對外將面臨匈奴的惡意挑釁。對內他和項羽的楚漢之爭驚心動魄,對外他和匈奴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當中同樣一波三折,充滿懸念。

這里,首先我們來看看匈奴的情況。

一、起源︰匈奴的祖先原本是夏後氏的後代子孫中,一個叫淳維的人。後來形成了在北方廣大的草原和戈壁灘上的游牧民族。

二、生活︰他們象游俠一樣飄浮不定,哪里有水哪里有草就往哪里走,過的是一種遷涉的游居生活。

三、維生︰

主營牲畜︰馬、牛、羊、驢、騾、駱駝等等。

兼營狩獵︰包括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野獸。

四、生活方式︰食畜肉、飲女乃酪。(誰動了我的女乃酪源頭就是這樣里來的)

五、生活習慣︰穿衣革皮、被旃裘等。

六、特點︰

1、沒有文字,沒有書籍(對于厭惡讀書的人來說肯定會對這種民族的生活方式高呼萬歲。),只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都有名無姓,也沒有字)

2、從小就能騎馬善射術,有馬背上長大的民族之稱。

3、不一樣的禮儀。他們的婚姻很自由,可以自由取配。做兒子的可以娶後母為妻,做兄弟的也同樣,只要有死去的,就可以結為夫妻。

4、這個游牧民族的奴隸主貴族是一批貪得無厭的剝削者。他們為了擴大地盤,到處掠奪奴隸,搶奪財物。

請大家注意,這一點是匈奴人最為鮮明的特點。

因此,中原這塊物美豐鮮的地方就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地方了。戰國時亂世紛爭,更是給了他們可乘的機會。于是乎他們利用中原各國進行內部相殘的戰爭時,多次發兵侵入。

每次來的都是空著手而來(除了必要的兵器刀劍還是要拿來的),去時卻滿載而歸。什麼金銀財寶、錦羅綢緞、糧食牲畜,當然還包括美女佳人因有盡有。

你說每次來都能到得這麼多的好處,以後的吃喝拉撒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用愁了,連晚上的寂寞都可以由美女消磨了,這樣的事誰不向往。

所以嘗到了甜頭的匈奴人自然來中原來的更勤的了,每次來都變本加利了,食量增大,胃口也增大了,因此中原人漸漸對匈奴感到了很討厭。

這就象到別人的地盤做客一樣,請你來那是主人看得起你,你來了人家歡喜。但這種不請自來的客人(而且還每次空手而來滿載而歸)多半是不會受到主人喜歡的。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秦昭王時,就修建了一項強大的抵御匈奴人的工作——修築長城。

但由于當時處于混亂時期,既便是這樣仍然不能有效的抵抗到匈奴的「回娘家」。

而趙國的邊將李牧更是用槍桿子下出政權,直接就匈奴人干了幾場大仗。

但匈奴人他們不象漢人那樣滿口仁義道德,滿嘴之乎者也,其實滿肚子都是陰謀詭計。他們就實在多了,他們在戰略上達到了超我境界,有利時,自己兵強時就打,不時,勢單力薄時就逃。

而且他們還有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逃跑不算恥辱,反而是英雄。誰逃的最快最好,只要能確保自己不死于戰中,就是英雄。

李牧雖然很想一舉殲滅他們,但無奈他們局部吃了點虧後,就變成了縮頭烏龜,和他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他常常在這里打了一槍,換一個地方,然後再在那里打了一槍後,又換一個地方,如此一來李牧空有滿月復才智,也拿他們沒辦法。

就就好比貓和老鼠一樣,就算貓再好,如果老鼠太狡猾,能躲的地方太多,還是一樣拿他沒辦法。

「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閉關防守。」(《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這樣消極的避戰方針和態度,趙王就不滿意了。不滿意的後果是,直接就撤了李牧的職務。代替他的人自然誠誠恐恐,他知道既然趙王撤了消極防守的人,那他就要主動出擊了。

因此,每次匈奴「回娘家」來看看,他就會還以顏色。

但問題是這個顏色最終砸到自己的臉上,因為匈奴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們也一旦發起 來也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反擊的結果往往每次都吃了敗仗還陪了財物。

陪了夫人又折兵,這可不是趙王所願意看到的。他沒折了,找到李牧,低聲下氣的對他說,還是你上吧,別人來防比你做的更差。

這話的意思分明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李牧本來是想立功建業,做出一番流芳百世的功績來,但一听這話心里就不是滋味了。既然趙軍現在敗的一敗涂地,你又想到找我,而且還對我這麼不屑一顧。

于是李牧就推托著不肯再上任了,理由是「臣有病恐不能再帶兵了」。

人都有逆反心量。此時的趙王見他越是推托,就越是認為他是一個人才,越是要他去做「邊防大元帥」。

最終,李牧礙于趙王的面也不好再推托了,于是,他就提出了一個相當重要的條件︰「王必用臣,臣如前。」

意思就是說,如果大王一定要用我去守那邊關,我只能采取閉關防守的老辦法。

趙王此時就怕他不肯再去守關邊,不說一個條件就算一百個條件也會答應。更何況這個條件對他來說是舉手這勞。

就這樣李牧又重新回到了他熟悉的最前線。

當然,李牧就是李牧,第二次上任後,還是以前一樣,關起門來主動躲開匈奴,擺出一幅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樣子。

因此匈奴人也逐漸對他大意起來,有時甚至公然敢在他眼皮低下模幾只雞偷幾狗,然後大搖大擺的走了。

但這一切李牧都熟視無睹,是他真的太儒弱還,還是別有用心。

一切答案等到三年後才解開。

有一天,匈奴人又來佔便宜了,一直在城里坐井觀天的李牧突然心血來潮,打了那扇原本一直緊閉的大門,和匈奴人來了一個硬對硬。

匈奴人在他出其不意的出擊下吃了大虧,他們哪里肯善罷干休,于是回頭叫上十余萬匈奴人馬氣呼呼的來了,大有一血血仇之勢。

這下李牧知道自己捅了馬蜂窩了,他不敢再和氣勢滔滔的匈奴人正面接觸。

趕緊帶後後撤唄。很快就連丟了幾座城了。匈奴人得了城池後,心里那個美啊,不用說,一個字︰爽。

于是他們乘勝接著出追趕李牧,非要把這個難剃著剃一下頭再說不可。追啊追啊。當他們追到了個狹窄的小山谷時,李牧終于露出了猙獰的面目了,他的計謀一步一步實現了,封住谷口,然後就毫不客氣把他們送佛送上西天去了。

數十萬匈奴人瞬間灰飛煙滅。

這是戰國時期,中原人民抗擊匈奴侵略者回娘家一次前無僅有的勝利。從此不可一世的匈奴人這才收斂了不少,而戰國時的人民也暫時獲得了安穩。

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匈奴人再度乘機出擊。從而成就了抗匈奴名將蒙恬。蒙恬以暴制暴,打的匈奴人好久都不敢再來犯。

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甘脆就直接從臨洮(今甘肅岷縣)到遼東修造了一道看不到盡頭的銅牆鐵壁。

這便是至今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萬里長城」。

北方匈奴的入侵又得到了遏制。

然而,陳勝、吳廣拉開革命的戰火後,在漫長的革命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輩們不懈的努力下,大秦王朝終于在新生代革命領導人項羽和劉邦的帶領下推翻了。

此後項羽和劉邦又進了長達數年的楚漢之爭。至此中原戰火紛飛,國勢動蕩。

而這期間,被一堵牆擋在門外的匈奴人雖然沒有來對中原入侵,卻也進行了一次翻天履地的革命。

拉開匈奴內部革命戰爭的人就是一個叫冒頓的年輕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在線最新章節 | 漢朝在線全文閱讀 | 漢朝在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