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線 第二十四章 ︰蒯徹和韓信的對話

作者 ︰ 飄雪樓主

(2)蒯徹和韓信的對話

三國演義中的魏蜀吳三國鼎立引無數英雄豪杰競折腰。

三國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現三個能一呼百應的人物。三國時雖然人才輩出,但曹操、劉備、孫權三人憑借出色的才華月兌穎而出,最終成了各自的宏偉霸業。

而就在三國之前,項羽和劉邦進行的楚漢相爭時,那個時候居然也可以形成三國鼎立。

聰明的讀者一定猜到了,唯一能和項羽、劉邦相提並論的人便是韓信。他平魏滅趙,降燕伐齊,戰功赫赫,令人側目。更重要的是連項羽手最為得力的悍將龍且在他面前簡直就是小兒科,不堪一擊嘛。

這個時候的韓信因為平定了齊地,勢利強大的可以左右楚漢相爭的格局了。因此劉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趕緊分封他為齊王。而項羽也放下架子對他進行勸降。

但韓信小時候受盡了苦難,受過胯下之辱。當初在項羽麾下時得不到重用,是劉邦封他為大將軍,從此才讓他有一展才華的機會。

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因此,韓信婉言謝絕了項羽的招降。

這麼看來項羽肯定沒戲了。但蒯徹的出現使得事情又有了轉機。

前面已經提到了正是蒯徹的妙計使得劉邦手最為出色的外交家酈食其死于非命。

如果我們站在中立的角度來看問題,就會發現,其實蒯徹雖然使齊地問題一度峰回路轉,生出無數變數來。但是如果真按酈食其的和平方式來解決齊地問題末必行得通。

因為齊地是個「難剃頭」啊,這種和平的方式雖然最快但卻不是最穩妥的,如果哪天齊天大聖翻臉不認人來個「左傾主義」就夠你折騰了。

如果從這一點來看,韓信采取陣地戰的辦法也算一種最干淨徹底的解決齊地的辦法了。雖然當酈食其當了炮灰總是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但人在功名利祿面前總是自私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閑話不多說,我們來看看蒯徹和韓信的這次極為重要的對話吧。

「臣最近在學習相術。」蒯徹一開始就話中有話。

「哦,那你幫我看看相吧。」韓信順應形勢先中套再說。

「大王要我說真話還是說假話。」蒯徹懂得欲擒故縱之術。

「把實話說出來,把假話留給別人再去說吧。」韓信眉頭有點微蹙了。

「我觀大王的相。如果單看面相,大王最多只能封個侯而已,而且還會有危險。而如果相大王的背,卻是高貴的無法形容。臣看了一輩子的相,還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富貴相。」蒯徹不急不慢地道。

「先生請詳說。」韓信喜憂參半。喜的是自己相居然有這樣的好。憂的為什麼面相只能封侯,而且還會有危險。

這是蒯徹撒下的一個勾,目的就是為了引韓信上勾。

果然面對韓信的詢問,這個時候蒯徹不主張他歸劉邦和項羽的任何一方,而是勸他順應形式的需要自立門戶,以齊地為中心,和項羽、劉邦來個三足鼎立。

應該說他的理論的確很高。但當時韓信卻絲毫不為所動。他直言不諱的說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如果沒有劉邦的提拔和重用就沒今天的他。

蒯徹這時拿了一個例子來說他。就是張耳和陳余反目成仇的事。他說張耳和陳余兩人還是平民有飯同吃有衣同穿,勝似親生兄弟。而一旦參加革命後,在個人利益面前卻最終反目成仇,甚至到了最後都想致對方于死地,這是為什麼呢?

他說這就是人的**。人的**一產生就是誰也無法預料。

然後他反問了韓信一句,你和漢王的情義比得上當年的張耳和陳余麼?

韓信知道不如,但他還是不為所動,他說在危極時刻劉邦寧可把自己的衣服給全穿,寧可自己沒的先給他吃。這種大恩大德無以回報啊。

此一時彼一時啊,你現在的功勞已經震主了啊。歸附楚國,楚國人不會完全信任你;歸附漢國,漢王會因為你的存在而驚恐。在這種情況下你已無安身之處了。

蒯越直切命脈,不過他當時表達「功高震主」四個字時卻是這樣說的︰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史記•淮陰侯列傳》)

他再次重申自己的主張,只有自立門戶既能成就一方霸業,亦可免去將來的血光之災。

這下說的韓信無言以對,最後只好說讓他考慮考慮。

然而,韓信考慮了幾天,最終道義戰勝**。他認為自己當個侯已經足夠了。

蒯徹對他進行了最後的勸說。

他直接交會了韓信三個關鍵詞︰

1、凡做大事必不拘小節。

2、當決不決其禍必亂。

3、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但韓信只回了一個關鍵詞。

我意已決,請勿復言。

當然,蒯徹還真听話,從此就再也沒有提這件事了。不是他不想說,是他再也沒有機會說了,因為他走了。

他知道他的主意韓信不采納,將來不但韓信會落得個「野獸盡獵狗烹」的下場,自己也會因為這次勸說而面臨誅連九族之罪。

後來韓信終究還是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他被呂後設計捉住,在斬首時,曾這樣感嘆道︰「吾悔不該不用蒯徹之計,乃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史記》)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在線最新章節 | 漢朝在線全文閱讀 | 漢朝在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