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線 第十八章 ︰做說客的技巧

作者 ︰ 飄雪樓主

十八、東山再起

(1)做說客的技巧

隨何和蕭何只差一字,兩人的地位和身份卻相差了十萬八千里。然而正是劉邦在選說服英布人選時,他挺身而出,使得這個原本被埋沒的演說家有了一展自我才華的機會。

他說服英布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引為後人典範。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隨何這次九江之行吧。

隨何興匆匆來到九江後,英布命太宰(古代一般指大臣,在秦漢時指專管膳食和宴會的官員)招待他,自己避而不見。

一連三天過去了,隨何再也等不住了,他對負責接待他的太宰說話了。

他說我來這里已經三天了,大王連見都不肯見我,他心里分明是認為楚強漢弱,心里很矛盾,不能做最後的決斷。但我既然來到了這里,好歹也得見上一面吧,談的攏就談,談不攏就拉倒,這樣托著總不是辦法吧。

太宰只好向英布去請示,英布想想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見面吧,在自己的地盤上,還怕誰不成?

于是,英布接見了漢朝特派使臣隨何一行,並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大廳里進行了面對面的會唔。

這次會唔充分展示了隨何「演講師」的風采,請大家注意隨何說話的技巧,堪稱精典。

「漢王派我到此,想看看大王近來貴體安康?」隨何的語氣很柔和,必要的客套還是要的。

「我一直好好的。」英布沒料到他已經在下套了,實話實說。

「那為什麼我到了大王這里,大王卻托故不見呢?」隨何單刀直入。

「我最近很忙。」英布一臉難色。

「忙著與楚王親近?順便問一句,大王只與楚王親近,卻不與漢王親近這是為何?」隨何咄咄逼人。

「本王曾是楚王部下,這九江王亦是他分封于我的,我怎能不跟他親近?」英布的臉色有點凝重,卻並沒有動怒。

「你親近是假,想找個依托是真吧。」隨何說話太不「隨何」了。

「呃,那個……」英布張大了嘴。

「但具在下所知,你並不甘心真正實意歸于他。」隨何開始發威了。

隨後,他指出了英布對楚王不真心的兩點理由︰

1、當初項王親自帶兵去齊地「剿匪」時,按理說你應該親自帶兵去當先鋒,但當時你卻只撥了四千人馬就算把這件事打發了。

2、不久前漢王帶領眾聯軍向彭城進發時,項王在齊地遠水解不了近渴,你離彭城最近,為什麼眼睜睜地看著彭城被破,而不發兵去救援呢?

這兩點「不相信的理由」說和英布無言以對。

隨何知道自己的話已擊中了敵人的最軟處,繼續往下攻。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你的不忠心,項羽自然會心中有數,一旦他遷怒于你,派兵來聲討你,到時候你只怕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英布此時已徹底變成了啞巴,隨何的話句句說到了他的心坎里,但要徹底說服他,還得使出最猛烈的藥。

隨何知道最後要攻掉的也就是要消除英布潛意識里的「楚強漢弱」觀點,讓他放心大膽的歸降漢王。于是,接著進行「個人表演」。

他說楚軍的強大只是暫時的,而漢軍雖然較弱卻可以在楚漢相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他的話粗粗一看,似乎有點違背邏輯,漢軍為什麼能在劣勢中處于不敗之地呢?

隨何隨後便進行了解釋。

第一、漢王所佔的地里位置很有利,漢中關中無不是易守難攻的交通要道,現屯兵滎陽佔據軍事要點,可以很輕松就阻止楚軍的西進。而楚軍攻漢勢必勞師動眾,一旦失利又沒有險峻的交勇要道可守。從這里來看,漢王幾乎已立于不敗之地了。

第二、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楚軍能打下漢軍的軍事重地滎陽,向西挺進,但其它各路諸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不得不聯合起來對付項羽,這樣他勝利了反而是禍害。

這兩點一分析後,他的精彩演說也接近了尾聲,最後他進行了總結性的發言︰你是把自己托護給必勝的漢王,還是把自己托護給必敗的項王呢?

隨何演說一結束,英布抱以了熱烈的掌聲,他終于說話了︰「我選擇,我喜歡!必勝的漢王。」

就在英布對漢王心動,正要采取實際行動時,這個時候事情突然峰回路轉,項羽也派使者來了。

他的目標很明確,催促九江王英布助楚軍去攻漢。

這樣以來,在小小的九江,劉邦和項羽展開了人才爭奪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同樣充滿了火藥味。

只是這場人才爭奪戰還沒有打,項羽這一方就已經處于了下風。

原因有二︰

1、劉邦派出的使者隨何比項羽的使者稍稍快了那麼幾天,但這幾天卻決定了整個戰局,隨何在項羽的使者來之前已把英布的心給虜俘過來了。

2、劉邦派出的是智勇雙全,巧舌如簧的隨何出戰。而項羽卻是隨隨便便派了幾個粗魯的武士充當使者。明義上是請他助楚攻漢,實際上卻是「命令」的意思了。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項羽明顯對對手估計不足,他甚至沒有考慮到第三方劉邦會介入。

單從這兩點來看,項羽已注定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種下失敗的苦果了。

下面我們還是來看隨何的個人表演秀吧。

就在英布和楚國的使者進行單方面的會唔時,隨何不請自來,他出現在了會客大廳。

他目標直指楚國使者︰九江王已是我大漢的人了,你楚國的人還來這里干什麼?

隨何語出驚人,包括英布在內的人都驚住了。

楚使呆了半晌才回過神來,突然叫了一句︰「我的媽呀,原來你們早就勾搭上了,那我豈不是身陷虎口啊。」

關鍵時候,楚使個人素質不過硬暴露無疑,他沒有在弄清楚事實真相的前提下,(英布並沒有正式表態他已是漢臣了),就單方面相信了隨何所說的話是真的。並且選擇了趕緊逃命這個極其錯誤的舉動。

他起身離座一氣吭成,然後拔腳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向廳外跑。應該說他跑步的基本功還是很扎實的,但問題是他忘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這里的地盤英布的,他跑的再快也逃不出人家的手掌心。

楚使的所作所為,把還有點搖擺不定的英布逼上了絕路,他只能將錯就錯了,把這個楚使給解決了。

解決楚使後,英布哪里還有選擇的余地。他只得宣布歸漢,共同伐楚。

這樣一來,隨何憑著一張利嘴和膽實光榮的完成了這項說服任務。其說服過程也是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鑒的。

(2)劉邦的待人之道

英布殺楚使歸降漢王的事,項羽很快就知道了。一怒之下,派出了手下項聲和龍且兩員猛將帶三萬大軍去興師問罪。

值得一提的項聲也是項氏家族的人,和項莊、項它一樣都是威不可擋的猛將。項氏家族里只有項伯免強稱得上謀士,其它包括項羽在類都是「重武派」的。

請注意項羽此番調給項聲和龍且的兵馬,不多不少,又是三萬大軍。三萬對項羽來說是超吉利的數據,曾幾何時,他率三萬精兵一夜之間打敗了劉邦的幾十萬大軍,一舉刷新了以少勝多人數對比的歷史記錄,並且這項記錄後人一直沒有人能打破。

也正是因為這樣,英布一听說項聲和龍且帶了三萬精兵來了,嚇的四肢無力腿腳發軟,吃飯飯不香喝茶茶不涼,連夜只帶了幾個親信就逃向了劉邦所在的根據地——滎陽。

到了滎陽後,英布首先要去見他的新主子了。

為了給新主子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英布還象姑娘相親一樣,描眉畫眼打扮的花枝招展,這才去漢王府。

漢王接見他的地點不是大廳,而是在內室里。

選擇內室來見客,這在當時是很沒禮貌的事,粗粗一看,ms這似乎不符合表面功夫一流的劉邦的「禮賢下士」的風格啊。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劉邦已經喝醉酒了。

醉了酒,失態也就難免。

英布見到漢王時,他此時正紅著臉吹著酒氣讓一位妙齡少女給他洗腳呢?(暈,又是洗腳,當年酈食其求見劉邦時也是在洗腳。看來這劉邦「泡腳」領路人啊。)

這樣怠慢的待客之道,英布自然感到不爽了,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不爽歸不爽,他還是很恭敬的向劉邦請了安。

劉邦在酒精的幫助下,隨便問了他幾句常長話,然後手一揮,叫隨何安排他去歇息。

出了內室,英布不干了,對當初逼他上賊船的隨何一陣吹胡子瞪眼,嘴里嘮叨著說「漢王怎麼能這麼對他」之類的話,然而便要拔劍自刎,幸好隨何及時阻攔,才免去一場血光之災。

接下來,隨何充分發揮三寸不爛之舌的特長,對劉邦的「罪刑」進行了滔滔不絕的解釋和辨論。

事實上隨何的「廢話連篇」這個時候為留住英布起到了「延時」的重要作用。

要知道當時英布雖然只是一個小小九江王的身份,但對劉邦和項羽任何一方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法碼,甚至可以說他將決定楚漢之爭最終走向。

英布的重要性,醉酒後的劉邦給忘了,因此他即將面臨這個舉足輕重人物流失的嚴重問題,如果真是這樣,煮熟的鴨子又將飛了,張良宏偉的三步走計劃最重要的一步「搞定英布」將功虧一簀,楚漢之爭勝利的天公將完全傾向項羽那邊去。

關鍵時候,還是得看張良的。張良是三步走計劃的策劃人,英布的重要性明擺著嘛,他自然不會讓到手的鴨子飛走了。

由于隨何的「延時」,張良馬上為英布安排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為了拉攏這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張良可是花了不少功夫。首先安排兩排威武的士兵跪著迎接九江王的到來,這極大的滿足了英布的虛榮心。

然後張良親自出場了,他說道︰我先替漢王為大王接風洗禮。(注意他說這句話時極力維護了漢王的面子問題,省略了一句︰漢王因為喝醉了酒。)

接下來大擺宴席,張良自知酒量有限,拉上了陳平,充分發揮了東道主的優勢,兩人你一杯我一杯掄流敬英布。

山珍海味美味佳羹不說,還有歌女作伴,這下可正對yd的英布的胃口了,他的眼楮從此就再也沒有從那些美女身離開過。

張良和陳平接待工作做完後,後半夜的事就交給兩個被英布看上的絕色宮女去做了。

就這樣,張良首先把英布「穩」住在了漢營中,這給第二天劉邦徹底收服英布嬴得到了時間。

果然,第二天,劉邦把虛情假義的一貫作風表現的淋灕盡致,他親自接見英布後,對他喧寒問暖關懷之至,還信誓旦旦的表示要馬上派人到九江把他的家眷接來,以防卑鄙小人項羽下毒手。

總之,對于劉邦的這次接見,英布心里只有兩個字︰感動。

就這樣,英布算是基本被劉邦搞定了。(考慮到各大藩王見風使舵變幻無常,只能說基本了)而徹底幫劉邦把英布搞定的人不是別人,而是項羽。

因為這個時候,項羽在九江把英布的全家老少來了個「死啦死啦」的。

這下,項羽算是幫了劉邦的大忙了,英布對他恨之入骨,誓死血債血還。從此死心踏地的跟隨漢王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彭越也早就被劉邦收服過來。這樣張良提出的三步走計劃,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就全部實現了。

韓信、彭越、英布三大曠世奇才的積聚劉邦身邊,在經過彭城慘敗後,他又有了可以和項羽抗衡的資本了。

楚漢之爭的第二階段進入緊急奮戰狀態,真正的決戰一觸即發。

(3)劉邦的小動作

在劉邦和項羽第二階段戰爭開打前。我們先來看看隨何在說服英布這段時間里,劉邦的幾個小動作。

動作雖小,卻對日後整個戰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動作一︰

為了向天下人展示其奪天下的決心,劉邦听從蕭何(久末露面的蕭何該露臉了)的建意,把那個在逃難過程中被他用「化骨錦掌」推下車n次的劉盈封為太子,很好的穩住了人心。

並且根據形勢所需,他還把對抗楚軍的軍事根據地建在了滎陽,他親自坐鎮滎陽指揮軍馬調動。

而蕭何依然留在櫟陽,服待年幼的太子,處理朝廷的事務,制定各種的制度,設立各級的郡縣,負責糧軍馬草的征集,進行兵器衣食的運輸,為劉邦在前線的部隊提供了堅強的後勤保障。

單從這一點來看,劉邦用人的確是一流的。

蕭何沒有行軍打仗沖鋒陷陣的軍事才能,卻有很好的組織策劃才能。讓他管理國家內政和後勤,正是知人而用。

而善于出謀劃策的張良和韓信在前線出謀的出謀帶兵打戰的打戰,各事其責,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華和潛能,難怪後人公認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

正如劉邦自己所說。

在帷帳中運籌劃策,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

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糧,暢通糧道,我不如蕭何;

運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

這三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們,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個範增都用不好,這是他所以被我擒殺的原因。

扯遠了,還是先來看看劉邦在滎陽的第二個小動作吧。

小動作二︰平定魏王。

如果說第一個小動作是對內,那麼第二個小動作就是對外了。

前面已經說過,彭城一敗後,原先歸降劉邦的殷王司馬?、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項羽的懷抱。

這里面還漏了一個人︰魏王魏豹。

原來魏王魏豹被劉邦黏在身邊,一直找不到離開的理由,所以遲遲沒有對劉邦忍痛割愛。

眼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楚國現在太強大了,哪一天攻過來,自己也會受牽連,將死無葬身之地了,魏豹便向劉邦打了個「老母有病,須得探望」的小報告。

母子情深,無可厚非,這樣的事總不能拒絕吧,劉邦想也沒想就批準了。

哪知魏豹前腳剛走出劉營,後腳就轉投向了項營。

劉邦這下急了,眼下正是用人之計,自己少了個魏王就少了一份力量,而項羽那邊多了個魏王就多一份力量,此消彼長,這讓原本就處于劣勢中的他感到了危機感。

不能眼睜睜看著他離自己而去啊,得勸他回心轉意啊。

這個時候「外交官」酈其食該出場了。只是他這一次外交卻以失敗告終,魏豹心意已決,根本就不想再「回心轉意」了。

酈其食打破其外交失利零記錄後,劉邦不干了,決定立即起兵去擺平這個魏豹再說。

行軍打仗的事該韓信出場了。

韓信領命後,二話不說,帶著曹參和灌嬰就出發了,他們很快就抵達了晉津。

到了這里就沒有再走了,因為前面就有一條黃河擋住了去路,而黃河那邊就是魏王魏豹的地盤,也是他們此行將要去征服的地方。

那邊魏豹知道劉邦想來征服他,便派兵在黃河對岸步步為營嚴加防守。因此,如何渡河成了擺在韓信面前的一個大難題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來看韓信的精彩表演了。

到了晉津後,韓信並沒有急著率兵渡河(那樣傷亡肯定慘重,而且還不一定能渡過去),而是在黃河邊上四處轉悠起來,別看他轉悠的很清閑,卻也是有目的的,他通過「望、聞、問、切」四種渠道考查和了解到這樣一個情況︰河對岸的魏軍防守很是嚴密,只有上游的夏陽守兵甚少,是個空當。

看官看到這里也許會問,為什麼魏王在關鍵的夏陽卻疏于防守呢?原因是這樣的。夏陽一帶因地理位置特殊,這一帶根本就沒什麼樹木,船只很少很少,想渡河幾乎是插翅也難飛過來。

魏王認為這夏陽是安全的地方,所以只派了少量的兵馬來守。

但對韓信來說,只要魏軍在河對岸防守有空當就行。

不信?你就看看他的神奇風采了。

他手下兩員大將,曹參被派去帶人到山里采木材,當砍柴的樵夫去了。灌嬰被派到附近集市上去收購瓦罌,當了一回采購員。

兩大將軍不明所以,暈乎乎地辦好各自的事後,韓信依然在玩深沉,他二話不說遞給他們兩個一個錦囊。

錦囊里叮囑他們用木材和瓦罌造木罌。

其實木罌的造法很簡單,就是木樁夾住罌底,四周捆成方格,然後里放在罌,最後再把木罌連合起來,在水中便風吹不散雨打不落了。

此時的先覺條件是,渡河的船都已準備好了,現在還來造木罌,是不是白天點燈多此一舉呢?

納悶歸納悶,兩大將軍還是按時完成了任務。

韓信對木罌驗收合格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渡河行動開始了。

他首先令灌嬰一些老殘病殘的士兵們搖旗吶喊,做出要搶渡黃河的準備。吸引河對岸魏軍的注意力。然後帶領大部隊抬著木罌乘夜向夏陽進發。

到了夏陽他令眾人放下木罌,士兵們坐進木罌里,在夜色的掩護下,向黃河對岸使去。

此時魏軍的注意力都被灌嬰在晉津佯裝渡河的精彩表演給吸引過去了。可等了半天,只見河對岸吶喊聲並沒有其它的動靜,正當他們納悶時,此時韓信的大部早已坐上木罌在夏陽一帶悄然登陸了。

悄然登陸後,韓信便打了魏軍一個措手不及,夏陽幾乎沒有用吹灰之力就奪下來了。安邑也是磨磨刀而已就被奪下來了。

連下兩城,漢軍士氣大振,接下來馬不停蹄向魏王的都城平陽進軍。

直到這個時候魏豹才知道韓信已打到自己的眼皮底下來了,他想與其被攻不如主動出擊,他沒有等在晉津的力部將柏直回都支援的情況下,就出城去效外的曲陽迎敵。

問題是他的那點連三腳貓的功夫怎麼能和劉邦的悍將曹參來比呢?兩人只打了幾個回合他就開始逃命了。

曹參不是吃素的,你逃到哪里,我就追到了哪里,然後還把他團團圍在一座叫東垣的小城里。

曹參正要對已困在籠子里的魏豹進行強攻,這時候韓信說話了︰狗逼急了會跳牆,不如讓他自己乖乖來投降吧。

果然,魏豹眼見自己已無路可走,在部將強烈要求活命的條件下,只得向韓信投降。

後來他的部將個個都得到了嘉獎,而唯有「二進宮」的魏豹及家人還被進行了游行示眾,最後落得個「廢官為奴」,沒砍他的腦袋,這樣的懲罰算是很輕的了。

這個小動著看似小,其次卻很大,魏王對劉邦和項羽來說是「此消彼長」的分水嶺。他的平定極大削弱了項羽的力量。

這里還有一個小疑問︰項羽發兵攻叛變歸降漢王的英布時,人家劉邦派兵又派將,最後為了英布的安危,直接叫他連夜逃到了他的根據地滎陽,總算保住了這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已主動歸降項羽的魏王,在韓信對他動武的這段期間,卻沒有發一兵一卒來相助。難道項羽也惱怒魏王的出爾反爾?抑或是他根本就對劉邦的這些「小動作」不屑一顧?

不管怎麼樣,項羽在楚漢之爭的第二階段的備戰期,他的遲鈍和傲慢使得自己的實力開始滑落,讓原本徹底傾向他的天平開始趨于平衡,這也讓他的最終失利埋下了惡果。

(4)相逢一笑抿恩仇

得饒人處且饒人,怨怨相報何時了,相逢一笑抿恩仇。這是我們在武俠小說中經常看到的對個人恩怨的一種釋解。

張耳和陳余的事前面已說過了。他們兩個自從巨鹿之戰反目成仇後,便水火不相融,從原本最親密的兩兄弟一下子變成了最仇恨的兩個死對頭。

當初陳余辭去兵權時,張耳沒等趙王點頭,他就自作主張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這是陳余和張耳決裂的開始。

後來項羽在「英雄大會」分封各大王時,唯勞苦功高的陳余(寫信勸降章邯出了不少力)沒有得到相應的分封,後來經人提醒項羽才給了陳余南皮三縣來敷衍他。

而他的死對頭張耳卻被項羽封為常山王,這讓他極為不平衡,于是在第一個扯反叛大旗田榮的主動友好的「秋波」暗示下,兩人結為百年「秦晉」之交。

有了田榮的幫助,陳余開始發泄自己的不滿了。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對付令他仇恨的張耳。

那張耳眼見事情不妙,趕緊腳底抹油,選擇了逃跑這條路,並且選擇了劉邦做為自己的保護傘。

從此,張耳惱怒陳余奪了他的地盤,這樣一來,兩人的個人恩怨進一步升級。

後來劉邦西進抵達洛陽,向各英雄發出《發使告諸侯書》時,聲討項羽逆殺義帝,陳余自然也免費收到一本書了。

當時陳余說叫他出兵相助是可以,但必須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殺了張耳。

人家信任自己而投靠到自己這里來,劉邦又怎麼願意殺了張耳呢?但為了陳余能發兵相助,劉邦捉磨來捉磨去,最後終于捉磨出一個好主意。為張耳找個替身。

送了一顆血肉模糊的假人頭給張耳後,張耳信以為真,以為漢王殺了張耳,于是派了一部兵馬隨漢王攻去打彭城。

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陳余的部下在和劉邦部下親密接觸時,知道了張耳假死的事,這樣他盛怒之下徹底和漢王決裂了。

順便還要說一句,趙王趙歇一直是個昏庸無能的人,只要自己能當大王就行,對于張耳和陳余誰做自己的大臣,他滿不在乎。張耳在時,趙國的一切權力都交給張耳,當張耳被陳余趕走趙地後,他便拜陳余為成安君,把一切生殺大權給了陳余。

張耳和劉邦決裂後。劉邦就不干了,他想,和我做對的魏王魏豹那麼囂張都自食其苦果了,你小子不服我是吧,那好,我就讓你嘗嘗被徹底征服的滋味。

征服的事此次也離不開大將軍韓信。

他此次又是率曹參、灌嬰兩員猛將出發了,一到趙地,首先便用「誘敵深入」之計將趙的大將(也是陳余最倚重的大將)夏說引入自己設好的包圍圈內,全殲了他的部隊。

首戰告捷後,這下趙王急了,他令陳余全權負責前方的戰事,調兵遣將的事可以自作主張不用請奏了。

當時趙國兵馬也有二十多萬,對前來進攻的漢軍來說多很多。但問題是趙國只有陳余一個人支撐著。沖鋒陷陣出謀劃策都是他一個,打個不好听的比喻,陳余就是既當爹又當媽。這樣的軍隊怎麼能跟謀士大將數不勝數的漢軍相比呢?

更何況陳余文沒有超人之文,武又沒有過人之武。

由此可見陳余雖然擁軍二十萬之眾,卻也是烏合之眾,因此面對韓信的大兵壓境,陳余很是犯愁起來。

正在這時,一個叫李左車的奇人異士出現在陳余面前,你不是愁手下沒有好謀士嗎?眼前這個便是啊。

李左車出場後,他首先分析了兩軍的形勢︰我軍現在扎住的井陘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漢軍要想來攻,就必須通過進井陘口前這條很狹窄的山路,這條山路車隊不能通行,人馬不能並行,行起軍來肯定會連綿幾百里,這樣一來他們的糧草肯定會落在大部隊後面,這便是他們的唯一破綻,這個破綻卻是致命的。

然後,李左車也不再拐彎抹角了,直接向陳余提出了精密的破敵之策,四個字︰斷糧、堅守。

斷糧很簡單,就是派人去切斷漢軍的糧草,讓他們軍隊沒有飯吃。(這一招很絕,人是鐵飯是鋼,沒有吃的意味著什麼?)

堅持也很簡單,就是堅清壁野,守在城里不出戰。

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漢軍進退無路,不攻自敗。

應該說李左車的計劃相當完美,堪稱精典。然而當時陳余卻說了這樣一句話︰「我陳余光明磊落正直不阿,怎麼能象劉邦那樣使用這樣的陰謀詭計呢?」

自古兵場兵無厭詐,想不到陳余竟這樣cj,這真是令人費解。

李左車只得含笑退了。

就這樣,陳余錯過了一舉殲滅敵人的大好機會。

你錯過了機會的同時,人家韓信可沒有閑著,他先派一萬余人的先頭部隊渡過了佛水,陳余見敵兵甚少,對自己說道︰先等等。

等韓信的第二批萬余人的部隊過河來時,他還是說道︰還等等。

等韓信的第三批萬余人的部隊過河來時,他仍然說道︰再等等。

其實我們也不能太責備cj的陳余了,他此時已產生了yd的想法︰要全殲韓信的大軍。

等韓信的軍隊全部過河來時,陳余終于下手了,他等的就是這個時機,他率軍傾巢出動,和韓信、張耳在井陘關外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韓信帶著漢軍邊戰邊退,退至佛水河邊時,他下達了反擊的命令。漢軍眼見身後已無路可退,身處絕境中他們便個個向前殺去。

光腳的哪怕穿鞋的,漢軍個個血紅著雙眼,以一敵十,拚命向前,這樣一來陳余的大軍頓時感到了一股強大的沖擊波襲來,陳平一看架式不妙啊,趕緊下令收兵回城。

可當他回到城下一看,頓時驚呆了,城上居然插滿了漢軍的旗幟。城頭換大旗,這意味著什麼?

他手下的士兵開始潰逃了。陳余又是呼喊又是砍人,就是不能阻止自己一方的兵敗如山倒。

原來韓信在和陳余交戰之前,命最先渡河的先頭部隊先埋伏了幾千人在城邊的隱蔽處,他們不參與和陳余的交戰,等韓信把陳余引到佛水河邊時,他們就悄悄到敵人營中換上了漢軍的大旗,以至于陳余手下的士兵以為井陘關已被漢軍成功拿下了。

根據各大戰史經驗,到了這個時候一般是無力回天了。陳余也是這樣,士兵潰逃時,他也陷入了漢軍的重重包圍中。

正在這個時候張耳出現了,兩人好久沒有這麼面對面的近距離交流了,兩人就這樣深情地對視幾秒鐘後,張耳不再遲疑,一刀就把陳余的頭顱給砍下來了。

至此,陳余和張耳之間的恩怨終于劃上了一個圓滿句話,只是這樣血腥的結局多少有點令人唏噓。

都說相逢一笑泯恩仇,張耳卻以這種「血債血還」的方式結束了兩人這間的恩怨。他在揮刀的那一剎那,是否想過兩人在參加革命前相知相伴縱馬江湖的純情時代呢?

陳余一死,趙王也隨及被抓住,隨及被處死。

就這樣,趙國算是完完全全搞定了。

值得一提的李左車這個人,陳余不肯听他的計謀是導致自己最終兵敗的原因。因此,韓信听說陳余手下有這樣的奇人異士後,在收拾戰利品時,特地命人把他帶來見他。

當捆的嚴嚴實實的李左車被帶上來時,大家請注意韓信的一舉一動吧。他迅速下座,替他松了綁,然後請他上坐,熱茶招待後,便開始說一些「久仰」之類的客套話,並給他了很高的評價,說如果陳耳采用他的計謀,現在身為階下囚的人便是他了。

這個時候誰都會感動的,更何況是一個是階下囚呢?李左車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當韓信向他求教下一步是該「北上攻打燕國,還是東下伐齊國」時,李左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居然給韓信上了一節生動的政治課。

列位看官也許通過韓信平魏定趙,可以看出他在行軍打仗出謀劃策等方面的超人才華。

問題是你的計用的再好,仗打的再好,終究還是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啊。

這個時候李左車對韓信獻的計謀很簡單也很實惠︰不戰而屈人。

他說如果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叛王都派兵去征討的話,苦了廣大百姓不說,士兵也會累的夠嗆。你這支軍隊已在短短的二三個月時間里連征服了兩大王,這樣密集的軍事行動使得士兵們已是在超負荷運轉了。如果再去征討其它地方,勢必會給士兵們造成「審美疲勞」,到時候這樣一只疲勞之師只怕很難攻下燕國和齊國。一旦和他們耗下去,最終得利的是以逸待勞的楚國啊。

他還說在接連平定兩大藩王的大好局面下,對燕國和齊國表面上做出架式要攻,暗地里派能說會道的人去說服他們歸降。先禮後兵,事半功倍,何樂而不違呢?

看來果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連胸藏百萬兵韜的韓信此時也忍不住對他贊嘆道︰「听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後來,事情果然不出李左車所料,漢軍大造聲勢後,在形勢和輿論的雙重壓力下,燕王臧荼最終選擇投降了漢王。

致此天下幾大對劉邦不服的諸侯國都被劉邦搞定了。

九江王英布和燕王臧荼歸降劉邦,魏王魏豹成了階下囚,趙王趙歇被處死。

除了三個反復無常的殷王司馬?、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歸項羽外,劉邦和項羽在這一系列人才拉據戰中,劉邦大獲全勝。

因為這一系列戰役中,劉邦得到了兩個死心塌地的九江王英布和燕王臧荼。而項羽只得到了名義上歸附于他的殷王司馬?、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三王。鑒于上述三人一貫的變幻無常作風,哪邊一強又會投靠哪邊,項羽實際上只是得到了一個空殼子而已。

人才拉據戰期間,項羽和劉邦之間真正的硬對硬很少,粗粗一看楚漢之間已日趨平靜嘛,但這種平靜只是暫時的,就象黎明前那一段黑暗一樣,迎接他們的將是怎樣的暴風驟雨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在線最新章節 | 漢朝在線全文閱讀 | 漢朝在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