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線 第十二章 ︰都是分封惹的禍

作者 ︰ 飄雪樓主

再度更新,請大家繼續支持偶,獻花、收藏——

(3)都是分封惹的禍

分封後,對大數人來說是欣喜和高興的,但也有人不滿。

首先︰第一個不滿就是劉邦。

早在分封之前,就劉邦的問題,項羽和範增進了長達數次的專門研究和討論。

範增認為,巴、蜀二郡道路艱峻,原本是流浪者居住的地方,讓劉邦去那里,既不會背上違背約定的罪名,又困住了劉邦這條蛟龍。

項羽這次听取了範增的意建,把劉邦封為漢王,往那鬼去了都會發愁的地方趕。

為了雙保險,項羽听從範增的意建把漢中土地分割為雍(章邯)、塞(司馬欣)、翟(董翳)三國,他們處在劉邦和項王之間,有意讓他們在意外之時抵擋劉邦。

上次鴻門宴雖然項羽因為一時仁義放了劉邦,但看他的分封,還是說明他還是對劉邦有了足夠的警惕和提防之心。

英雄大會劉邦雖然因故沒能去親自參加,但還是在第一時間就听到了音訊。

劉邦又不是傻子,自然一看就知項羽的陰謀把戲了。一怒之下便要去找項羽拚命。

打仗本是武將的特長,劉邦的舉動立即得到了樊噲、周勃、灌嬰等人響應。關鍵時候蕭何出面了。

他攔住劉邦,分析了當前局勢和自身實力,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大王(劉邦)根本就沒有跟項羽抗衡的實力,現在跟人家打,無異于雞蛋踫石頭。

隨後張良也出手了,他手一揮,無數金銀珠寶便揮到了項伯面前。

項伯是怎樣一個人,前面我們已經見識過了。

他收到好處,心想︰反正這天下是我項氏的天下,哪個多分點哪個少分點,又有什麼區別,還不是舉手之勞。

項羽雖然凶暴,但對家族里的長老卻是很尊重,面對項伯的求情,他幾乎想都沒有想就答應了。

于是,項羽隨後就把巴、蜀之外加封漢中郡給劉邦。

這樣,劉邦的心里雖然還是不太情願,卻也稍稍得到一點平衡,暫時壓住了就要爆發出來的火花。

其次︰我們來說說楚懷王,no,現在應該叫他義帝了,他也對分封的事很不滿。

項羽把郴縣那荒野淒涼之地給了義帝,本意上是讓義帝從此歸隱山林,不再過問天下的事。做一個不折不扣的「隱帝」。

義帝當時正值風華正茂的年代,怎麼甘心一輩子就這樣遁隱空林呢?但此時項羽的命令又不能違背,只能在哀聲嘆氣中上路了。

由于不想早點到那荒野之地去,他游山玩水般拖拖拉拉,走一陣歇一腳,好幾個月才走到了長江邊。

「問君能有幾多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義帝坐在船上,望著波瀾壯闊的江水幽幽吟道。

正在他借景生情,由感而發時,船上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了一群水賊。

水賊們二話不說,先砍了義帝的人頭,然後再掠搶了他們的金銀珠寶,揚長而去。

乍一看,這明明是打家劫舍的突發事件,但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一些端疑來。

打劫就打劫,在人家沒有反抗的情況下,哪里會先殺了人再搶東西的呢?再說當時義帝落迫之極穿著粗糙打扮老土,只有幾個誓死相隨的便衣從人相隨,那些水賊怎麼一眼就看出他們是有錢的主呢?

很簡單,這是一起有陰謀有計劃假借搶劫的謀殺。

這一切都是九江王英布所干的。

後來英布投靠劉邦時,據其招拱,是項羽令他假扮成水賊,在義帝過河時干掉他。他當時剛被項羽新封為王,為了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只好做出這等不仁不義的大逆之舉。

項羽殺義帝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當初確定西進入關中的人選時,他和漢王都要去,楚懷王卻最終選定了劉邦,讓他耿耿于懷。

二、進入關中後,漢王自願退出,咸陽讓他,義帝卻固執的堅持應該如約而行。誰先入關中誰就先為關中王。擺明和他做對。

三、給他一條生路,讓他去郴縣體驗原始生態的生活,他卻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一幅很不心甘情願的樣子。既然給你生路你不要,那就只有一條和生路相反的路——死路了。(其實是怕夜長夢多)

後來,項羽指使英布暗殺義帝的事後被世人知道後,項羽的罪名又多了一條。

再次︰細心的觀眾一定會發現,封了張耳為常山王,怎麼陳余沒有封王呢?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張耳和陳余當年是忘年交,自出道一來一直是形影不離,雖然後來兩人因為巨鹿解圍的事反目成仇。

但陳余在巨鹿之戰沒有什麼大的功勞也有苦勞,他成功牽制了秦軍,後又寫出絕世佳信勸降章邯。最終使得章邯繳械投降項羽的革命大軍。

現在張耳得到了分封,陳余卻沒有分封,這怎麼也說不過去。

原來很簡單,英雄大會時他沒有去參加。

項羽分封時,天下英雄為了使自己能封個好地方,能多封點土地,還得甩一些手段才行。

就象現在我們想弄個一官半職什麼的,大多親自出馬,找朋友找關系,然後再送禮送rmb,然後不出意外的話就ok了。

那時候的分封也一樣,張耳的很多朋友就在項羽面前為他說話,給項羽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再加上得到了不少好處費,封張耳為常山王便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而陳余為人忠厚,再加上閱歷也淺,哪里知道搞官場上這一套,再加上他沒有親自去參英雄大會,自然就被日理萬機的項羽「忽略」了。

事後,雖然後來有人提醒項羽,說封了張耳不封陳余有些不妥,但項羽只直說了句把「南皮周圍的三個縣封給他得了」便算給這樣事做了個圓滿的解決。

人家都有封有號,唯他只有三個縣,這算哪門子王嘛。陳余怒的有發飆的沖動。

只是他當時實力太弱,敢怒不敢扯旗反項羽而已。

暫時不敢反,但並不代表不想反,這里已經留下了一個不安份的因素存大了。

再再次︰燕王韓廣。

韓廣被封為遼東王,卻怎麼也不肯去遼東。他的祖祖輩輩都在燕地,他怎麼舍得離開燕地呢。

項羽在分封時,肯定忘了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國土家園有特別的依戀之情。

不去,那就是違令,這惹惱了項羽同時,也惹惱了臧荼。

臧荼本為燕大將,但從楚破趙有功,後又追隨項羽征戰立下功勞,被項羽封為燕王。

韓廣不往遼東,我這個燕王做什麼用。

這時他見項羽似乎也對韓廣不滿,于是,乘一個夜黑風月的晚上,他率軍偷襲了韓廣,韓廣哪里料到自己人會下自己的毒手,還沒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已成了刀下鬼。

火並了韓廣,項羽居然對臧荼贊賞有加,除了已封的燕王外,還加封為遼東王。

項羽這種縱容很快就得到了其它諸侯的尢。

後面就引出了,齊國三王火並並且反項羽的事來。因為事關重大,而第一主角劉邦同志又在去漢中的路上滿嘴嘮騷。

鑒于人家畢竟是第一主,前面幾章的風頭都被項羽搶去了,下面還是給他留點篇幅吧。

剛說到劉邦,這不,你听,他正在吟詩呢!而且他的聲音很大,幾乎是在用五音不全的嘶啞嗓子在唱啊︰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在線最新章節 | 漢朝在線全文閱讀 | 漢朝在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