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線 第十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

作者 ︰ 飄雪樓主

今天晚上12點,拙著最後一次沖榜,請大家到時候多多支持,獻花,收藏——

(5)關之戰

進軍時間︰在公子嬰執政期間(公元前207年九月)

進軍前提︰關位于武關以西,它前據嶺,後倚蕢山,是關中和南陽間的交通咽喉。也是秦朝政治中心咸陽最後屏障。此時秦二世已死,秦朝危如卵石。

大事記要︰

一到關,劉邦和張良就象夫妻一樣鬧了別扭。

劉邦主張強攻關。

張良主張智取關。

眾將士花啦啦地站在張良一邊。

劉邦臉上雖然有點過意不去,但他還是識大局,遵守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采納了張良的意見。

這時張良充分發揮了以前幫劉邦「尋花問柳」的非凡才能,調查到關領兵將領的出身是一個「紈夸子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由一個物品或事物聯想到其它的東西。比如說一個隻果,我們通常情況下會聯想到吃、溫飽、賣錢、送人等等。

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為生活中的物品和事物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

當時的張良充分發揮了聯想的特異功能,由紈夸子弟聯想到︰胸無大志、鼠目寸光、頭腦簡單、見錢眼開、唯利是圖……

夠了,從「紈夸子弟」四個字上可以聯想到了這麼多詞語已經足夠了。

到了這個時候,劉邦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該怎麼做了。只是他心疼了好一陣,才拿出一箱晚上一直抱著睡才坦實的奇珍異寶出來。

接下來的事就交給「外交官」酈食其先生了。

酈食其對這種外交可謂是得心應手。去之前,先是在四面山上插滿旗幟,作用不言而喻,讓敵人有一種草木皆兵的感覺唄。

然後,才帶上那一箱子奇珍異寶偷偷混進了關城。

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那秦軍的將領本來就是「實利派」的,見了那麼多珠寶當即向酈食其拍胸表態︰我自願意加入革命隊伍,為革命的事業奮斗終生。(ms這句話好耳熟啊)

穩住關的守將後,張良又建意劉邦實行兵不厭詐的進攻計劃(其實是擔心秦軍守軍不肯跟從將軍一起反秦),連夜派出革命軍繞過蕢山去襲擊山秦軍的後路。

劉邦的革命大軍中的所有名將輪番出動,雙方共交戰了兩次,秦軍大敗告終。

隨及,關失守。秦朝的最後一道防線告破,咸陽便象一個的嬰兒暴露在西征革命大軍的眼前。

(6)進軍咸陽

劉邦站在咸陽東部的霸上,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咸陽就在眼前。

是啊,歷經一年,西征路上凶險重重。前後經過了八次階段大的戰役。在眾多良臣猛將的支持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到這時,真不容易啊。

只有付出了才會得到回報,劉邦這時才真正切切感受到這句話的含義。

「喏,咸陽就在眼前。」西征的革命義軍們壓抑不住內心狂喜而灸熱的心情,都一幅磨刀霍霍的樣子,大有隨時準備拿下這座近在眼前的城池。

然而,此時的劉邦已不再是西征之初那個猛攻猛打的劉邦了,這一年不斷的打仗讓他學到許多。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這八字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從酈食其第一次教他智取陳留開始,到張良不斷用智取教他快速而實惠(大大減少人員傷亡)地攻拿下南陽、武關、關。也是因為這樣,他的西征大軍快于項羽等所有革命大軍最先到達關中。

如今夢寐以求的咸陽就在眼前,劉邦卻並沒有直接選擇攻打咸陽。

在耳濡目染下,他已不知不覺把張良的那一套「攻心」之術學來了。攻也得破,不攻也得破的咸陽就是自己的試基石。

反正已無關大局,張良這回甘脆也不插手。看看劉邦究竟學到了自己所教他的《太公兵法》多少。

張良的袖手旁觀正合劉邦的心意,不但可以一顯伸手,而且這次攻城的「金點子」費用終于可以節省下來了。(其實以前的費用也是打白條)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于是乎,劉邦收腸刮肚,掏心挖肺忙活了大半天寫出了一封給子嬰的信。

現在我仍在懷疑,雖然讀了近十年書的劉邦,但不是天天逃課泡妞就是天天趴在桌子上睡覺,除了自己的名字,只學會「人之初,性本善」的劉邦是怎樣寫出這次一封熱情洋溢感人至深的信來的。

信的中心思想就是︰子嬰,你已經被包圍了,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只有投降才是唯一出路。

能寫出這樣有水準的信來,打死我也不相信是劉邦寫出來的。我們不是史學專家,就沒必要去調查這封信究竟是不是劉邦同志寫的了。

其實這封信是誰寫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封信被人送到公子嬰手上後上,公子嬰呆在龍椅上半天再也沒有動過。

應該說子嬰是一個很有才華和大志的人,然而他身不逢時,如果早點讓他來當秦王(或者說皇帝),他相信憑他的能力一定會把秦國治理的國泰民安。(至少比胡亥強上百倍)

然而,胡亥已經把大好江山給毀的不成樣子了,從他坐一皇帝的寶座後,繼承父親遺願繼續大搞工程建設(擴建皇宮),百姓不堪重負之下,不久就發生了陳勝起義。

三年里,胡亥醉生夢死荒婬無道,趙高指鹿為馬權傾朝野,革命軍前赴後繼死而後已。

而我們憂國憂民的公子嬰卻夜不能寐。

一入侯門深似海,普通人只看到皇家人的風光和體面,卻看不到身為皇家人的苦楚和無奈。

古往今來,帝王將相或為爭權奪勢,或為社稷安危,一旦皇宮有變,就將誅連九族血流成河。

公子嬰感到很無奈也很無助,最開始他還是試圖負毆頑抗,因為他不甘心祖輩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這樣毀在自己的手里。(雖然主要責任在胡亥身上)

然而關他傾盡咸陽所有能戰斗的兵力去守最終也沒能保住。(等于是不戰而敗的)

從這里他明白了一點,他知道再凶險的關口再堅固的城牆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秦朝當年的建設工程搞的太多了,再加上苛捃納稅和一些其憂國饒民政策的實行,全國百姓的心都向著革命這邊。

秦王朝的氣數終究是要到盡頭了,這時已非人力所能逆轉了。就何況手無縛雞之力的他。

「大王,降吧。」

「大王,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條。」

「大王,大王……」

面對眾臣發自內腑的呼喊聲,公子嬰發出了一絲冷笑。你們都是為自己考慮一個安穩的退路吧。

可是,除了這條退路,已別無退路。

「罷了,罷了,與其做無謂的抵抗,倒不如成全大家。」

公子嬰握筆的手在顫抖,他知道他這一筆下去,秦朝就將徹徹底底劃上一個句號了。

罪人也罷,無顏面對祖輩們也罷,子嬰淒然一笑,閉上眼楮用那只顫抖的手寫下一個大大的降字。

子嬰寫畢暈倒在那張雕龍畫鳳精致之極的龍椅上。

出降這一天,子嬰白衣白袍,白綾系頸,整個人一身白。再加上乘著白馬素車,連天空也是白的,氣氛沉重而壓抑。

如果不是劉邦那一身鮮艷欲滴的紅衣紅袍分外惹眼,還真以為這個世上就只剩下白色這一種顏色了。

白色是一種死亡、悲傷、陰郁之色。

紅色是一種喜慶、快樂、幸福之色。

白色緩緩向紅色靠近,終于兩種迥然不同的顏色靠在了一起,紅色立即遮蓋住了白色。

一襲白色的子嬰跪拜于地,能不被傲然而立的劉邦的火紅之色遮蓋住嗎?

劉邦以勝利者的高昂姿態接過了子嬰雙手呈上來的玉璽。

一個小小的玉璽宣告了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徹底終結。而兩種不同的顏色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大秦王朝就這樣劃上了一個句號。

劉邦騎著雄壯寶馬,在文武眾將的擁蹙下緩緩走進了咸陽城。城中的百姓很識時物,夾道來歡迎這個新來的君王,那陣勢猶如當年老百姓迎接紅軍進城一樣熱情而富有朝氣。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歡迎歡迎,熱烈歡迎……」這樣的口號此起彼伏。

這一刻流氓出身的劉邦感動了,眼楮突然一熱,一股熱流就要往下滾。

是啊,當年那個出生在農民世家的窮女圭女圭;當年那個整天無所事適放蕩不羈的不良少年;當年那個三更半夜總是往寡婦房里鑽的偷情者;當年那個守在泗水亭為人民服務的小小亭長;當年那個沒花一分錢卻娶了一個富的流油的老婆的大騙子;當年那個忍氣吞聲委身于項梁手下的蟄伏者……

如今卻風風光光瀟瀟灑灑的帶領著數十萬革命軍進入了咸陽這個他一生中最神往的地方。

當年他那句「大丈夫當如也」還歷歷在目,卻不料那發自內心的感概卻一語中讖。

當年秦始皇的地盤如今已被自己踩在腳下了。

對于已到不惑年齡的他來說,他還以他的一生就將這樣在碌碌為無的過完呢。

可轉眼間他變成了關中王,帝王將相中的王啊。

人生就是這樣,命運之神一旦垂青,連自己都感覺是在做夢一般。

此時,他強忍著感動的淚水不讓它流出來。當即向眾人揮手示意。當即便開始發表就職宣言了。

其原稿摘錄如下︰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之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畢案堵如故。凡召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慌!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史記?高祖本紀》)

這便是劉邦的「約法三章」。

其實他的話簡核易懂,大家只要牢記他話里的中心思想「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和搶劫者都要治罪」就行了。

紅軍革命時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形式上也是借鑒劉邦的「約法三章」的。由此可見「約法三章」的影響力和可行度。

對于受盡秦朝壓迫的百姓來說,劉邦一進城就頻布的「約法三章」讓他們大喜過望。

他們紛紛從家里牽牛羊持美酒來問慰革命軍士,劉邦推托說為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就這樣關中百姓無不對劉邦稱贊有加。

得民心者得天下,就這樣,假惺惺的劉邦在一系列的「偽裝」下,一到關中,就受到了百姓的擁戴。這為他日後和項羽爭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和劉邦得民心不同,與此同時的項羽卻在得到了秦朝的強力大將章邯後,干了一件大失民心的大事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在線最新章節 | 漢朝在線全文閱讀 | 漢朝在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