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在線 第八章 ︰風雨驟變

作者 ︰ 飄雪樓主

沖榜中,要鮮花和收藏——

八、風雨驟變

(1)武信君之死

項梁=武信君,武信君=項梁。浪客中文網

這個等式很簡單明了,就好比大米等于飯,飯等于大米一樣。

項羽的接連勝利,讓項氏集團聲名遠播,作為項氏集團的總經理。項梁同樣掩飾不了他內心的喜悅和激動。是啊,連東方不敗都被他們打敗了,這秦軍之中還有誰能是他們的對手。

他大手一揮,兵分兩路全面打擊秦軍。

一路進攻濟水南岸很遠的定陶,上次項羽大放異彩,這回攻定陶城的事他就當仁不讓了,親自主刀出馬了。

另一路派項羽和劉邦派去攻打濟水邊上的城陽(山東省濮陽附近)。

一到城下,項梁才發現,看似小小的定陶並不好攻,城牆堅韌,防守密極。是塊難啃的骨頭啊。

單是這些也不打緊,關鍵是這個時候老天也偏偏不作美起來,項梁的軍隊才到城下,就下大雨了,而且這雨一下就沒有想停的跡象。

項梁又不甘心撤兵,他第一次帶兵攻城總不能讓人小瞥吧。但雨這麼大,又不能攻城。

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項梁沒撤了,只好整天和士兵們躲在營帳里借酒消愁。

這樣一來,定陶的守軍日子也不好過,項梁軍就在城外,他們整天提心掉膽。

這里順便還說一段小插曲。據說,一個守城士兵呆呆地站在那里看了一天的雨,居然吟唱起張宇的那首《雨一直下》來,其先知先覺的超前才智真是令人豎大拇指。

「雨一直下,氣氛不算融洽……」

流行歌曲就是流行歌曲,這歌一經出台,不說城里的人相互傳唱,更絕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從城里傳到了項梁軍中。

因此,項梁手下的士兵們被雨困在營里無所適事,不少人在借酒消愁的同時敲碗擊筷,用粗獷而豪邁的聲音生情款款的唱著這首歌,一遍又一遍,永遠都不覺得厭倦。

後來連項梁也迷上了這首歌。

那天夜里,傾盆大雨還在下,項梁听著帳外的雨聲,用五音不全的嗓子哼唱起這首超流行的歌來。

就在項梁唱歌的同進,有一隊人馬卻神不知鬼不覺,悄悄地向他的大本營靠近過來。當然,如果你認為他們是被項梁的歌聲所吸引過來的,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章邯和他手下的士兵在這麼黑的夜里,踏著這麼泥淋不堪的路,不是來听歌的,而是來提項梁大軍的腦袋的。

可憐的項梁同志,正陶醉在自己美妙的歌聲中,一曲末畢,便定隔成了永恆,永遠也不能把這首歌唱完了。

士兵們最近也被這首流行歌曲燒壞了腦子,幾天歌唱下來,個個都想當音樂家似的,搖頭晃腦,唧唧啊啊,醉生夢死的,早把打仗這老本行給忘了。

章邯看著這一群一點反應都沒有的項軍,心中的氣就不打一處出來。是啊,老子大老遠跑來,你們也不接待一下,真是太沒禮貌了,得給你們點顏色看看。

接下來什麼叫「斬草除根」,我們從章邯身上可以徹底領悟出來。

單從這里來看,項梁的兵分兩路進攻的軍師決策是失敗的,這使得他原本就不多的兵力更加分散了。

再加上項梁唱歌天賦明顯大于做戰水平,他的大軍不全軍覆滅才是不正常的呢。

而此時的章邯見項梁死後,他認為項羽、劉邦已成不了氣候,揮師北上去掃蕩趙國去了。

後來章邯知道項羽和劉邦才是他真正的對手時已悔之晚矣。如果此時他能剩勝追擊的話,項氏集團和整個楚國都很可能會面臨徹底的滅項之災。

(2)楚懷王的政治會議

項梁的死,對于項氏集團來說損失慘重。

而年輕的項羽自然繼承了項梁的衣缽,只是他畢竟還年輕,沒有了項梁那種地位和權力。

楚懷王乘機把軍事的領導權給奪了回來。

前面已說過,楚懷王即位時是一個只有十二歲的牧童娃。

不過,別看他年紀小,自從當了大王後,舉手招足之間悠然自得,神色自若,仿佛天生就是做君主的料。

為了防止章邯采取進一步軍事行動來攻。楚懷王听從劉邦的建意,把國都從盱台遷到了地理位置優越,城防堅固如鐵的老革命根據地——彭城。(今江蘇徐州)

這里先來提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宋義。

項梁手下的一位謀臣。項梁在雍邱軍情怠慢不思進取時,他就曾善意的提醒過項梁,章邯那人用兵神出鬼沒,要提防他乘著大雨來偷襲。

當時項梁正被《雨一直下》弄的神魂巔倒,哪里听得進他的話。

宋義眼看自己說的話被放屁了一回,憤憤的離開了項梁來到懷王身邊,說項梁必敗無疑。

楚懷王對此執觀望的1+1態度,有句圍棋俗語來說就是︰勝固可喜敗亦欣然。

項梁能嬴當然最好,如果輸了,他也喜歡,畢竟他對實權在握的項梁很是頭疼,項梁不除,他這個大王當的實在太窩囊了。

後來果然不出宋義所料,項梁兵敗落得個荒尸野外的地步。

楚懷王眼見宋義這般料事所神,自然對他刮目相看,便把他拉攏作心月復之人用。

遷都彭城後,包括劉邦、呂臣、陳嬰、英布等人都唯楚懷王的命令是尊。

項梁死後,項羽羽翼末豐,雖然心里一千一萬個不心甘情願,但只得順應形勢听從楚懷王調遣。

在這種情況下,楚懷王招來朝中文武大臣,召開了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大會。

會議上楚懷王首先發表對項梁同志吊唁之詞,引得各位領將的一致共鳴。

各大將領紛紛表示,要為項梁同志報仇,誓于秦軍誓于章邯誓不兩立。

此時我們的項羽同志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就是要這種效應啊。眼看時機一到,楚懷王這才輕咳了幾聲,清了清嗓子,宣布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此次他制定的軍事行動分兩步走︰

第一步︰由宋義為主將,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率領軍隊北上救趙。

第二步︰由劉邦率另一支軍隊在南線(黃河以南)開闢戰場,並向關中方向挺進。

說是二步走,其實這兩步是同時走的。因為楚懷王還歸定,誰能先打敗秦軍,佔領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關中王,這是一個挺有誘惑力的稱謂。

其實這兵分兩路二步一起起的戰略步驟是懷王的心月復宋義想出的金點子。以他敏銳的眼光分析了當前形勢。

當時是這樣對楚懷王進言的。

「章邯幾十萬大軍均在攻趙,一圍巨鹿,一堵棘原,陛下可派一將攻乘機攻魏,同時遣一猛將攻撫兼用,向丁攻秦,直逼秦都,使章邯顧此失彼,如此,秦可破也。」

單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應該說宋義的確具有非同尋常的眼光和戰略方針。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之所以能滅秦,他這兵分兩路的構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具有非凡的才能,但並不代表就能做好一名統率兵馬的將帥,宋義本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下一章我們可以看到宋義離「紙上談兵」究竟有多遠。

應該說這次會議開得非常成功,楚懷王本來是項梁所請來的一個掛名君王。在項梁兵敗身亡後,楚懷王抓住項梁所犯下的軍事錯誤,聯合眾將領,拉攏謀士宋義,說服陳勝起義軍的接班人呂臣,又暗中爭取到潛升股劉邦的支持,收回了兵權。

並且按照宋義的提議,堅決而果斷的制定了北上救趙、西向啊關擊秦的正確戰略方針。

這就好比中國**當年在革命之初遭到蔣介石的重創,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候,黨中央***制定的放棄城市發展,向西北方向的農村根據發展的歷史性戰略方針一樣。

竟義重大而深遠。

這次會議充分展示了楚懷王的才能,可惜他對項羽這樣的貴族子弟本質和劉邦這樣的流氓本性認識還不足,且他當時乃一文弱少年,又不能親自帶兵打仗,以致奪回的兵權又迅速的失去。

他怎麼也想不到,這兩路人馬這麼放出去,就象斷了線的風箏,再也收不回來了。

對于年輕的項羽,對于已老大不小的劉邦來說,他們一展才華的時候終于到來了。歷史的舞台注定是他們兩個來唱主角。

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朝在線最新章節 | 漢朝在線全文閱讀 | 漢朝在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