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級強國 502章 歷史有些不同了

作者 ︰ 牧場星辰

()活性合金,也是制造機器人的重要材料。活性合金的延展性、柔韌性,對于改善機器人的行動方式,使其更像人類一樣活動具有特別的意義。

當然,鳶島冶金公司即將生產的「活性合金」,還達不到如此高級的程度,不過,即便是較低級的活性合金,在汽車、船舶、飛機等行業也具有廣泛的使用前景。

它極低的比重值,將會在不改變機其強度和功能的前提下,大大將低其自身重量,從而節約大量的能源成本。

雖然趙無極的神創基地本身已經過了「能源關」,能源不再短缺,但這只是七級文明才擁有的能力,其他更低級的文明,其能源供應與地球一樣,隨時都面臨著短缺的危險。

3月20日,第一爐「活性合金」在鳶島冶金公司被生產出來;次日,《鳶島日報》和「鳶島通訊社」發表長篇通訊,將這一劃時代的科技發明公諸于世,再次引發了世界各國媒體的熱議。只是,此次熱議的人多是各國的科學家特別是材料專家們。

「像人一樣靈活的機器人將從科幻走向現實!」華夏各主要媒體一如既往地給予鳶島的發明以肯定和贊美!

與此前媒體表現完全一樣,華夏的友好國家紛紛正面報道這一消息,而西方發達國家的媒體則普遍置疑鳶島的成就。

「華夏人的衛星何其多也!」這是來自于米國「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標題。在這篇酸溜溜的文章中,文章作者以華夏幾十年前的畝產數萬斤的高產「衛星」為例,隱射鳶島人繼承了華夏弄虛作假的傳統。

文章說,鳶島或許在軍事技術上取得了某種畸形的突破,但要說在西方國家無數專家浸婬數百年的材料學領域成功生產所謂的「活性合金」,無異于「皇帝的新衣」一般的故事,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無論說好說壞,鳶島在趙無極的領導下。並不受各種言論的影響,而是按照既定計劃,一項一項地提升著鳶島的國力;而華夏也在這紛紛嚷嚷的世界中,奏響著巨變的樂章!

平行時空里,華夏真正始入發展的快車道,要到首長的南巡講話之後;但是,趙無極重生而來的時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當然也包括趙無極自身有意識的努力,華夏領導層並沒有發生原本時空的分裂。

華夏的大學生們。雖然表現得依然激進,但鳶島以一己之力擊敗米國強大的第七艦隊,並讓米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讓西方國家的光芒已經遠不如歷史同其那麼耀眼。

也因為如此,華夏的爭論並沒有發生,其專心于發展的時間比平行時空早了5年,當然,其起點也比平行時空更高,其勢頭更比平行時空更猛。

在引入資金方面。以「回春堂制藥」的40億米元為起點,1987年實際利用外資為750億米元,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外資來源于理想國際集團的投資;而1988年則達到創1800億米元,這些資金里。有來自1987年米國股災所賺取的資金,有蒲台醫院賺取的資金,這些巨額資金,除留下足夠的錢用于周轉以及科研外。基本上都投入到了華夏國內的建設之中。

在引入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緊缺的高新技術方面,理想國際更是無出其右,幾乎只要華夏需要。而理想國際又判斷出華夏有條件開發這些技術時,幾乎是有求必應,其條件更是平行時空里華夏想也不敢想的。

可以說,自1987年下半年以來,華夏的所在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都在努力地消化著由理想國際提供的各類先進技術,這些技術幾乎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每一個方面。

其中上百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理想國際更是派人直接參與,指導華夏的技術進步。

技術的消化與進步有一個過程,最簡單的技術也許當年就可見到效果,但大型的成套技術,沒個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卻難以進入生產領域。

不過,進入1988年的華夏,還是在技術領域顯現出了強大的發展勢頭。

首先,1986與1987年決定上馬的所有工業項目,特別是彩電、冰箱等大型家電項目,及時果斷地中斷了與倭國、德國等國的技術談判,全部采用由理想國際提供的更新的制造技術。1988年底,華夏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彩色電視機就開始在京都、東海等大城市面市,比鳶島開發的2d手機上市還要早一個多月。

其次,冶金領域的短板特種材料、特種鋼材、特種合金等,均開始陸續面市,並迅速彌補了西方國家制裁華夏後的市場空白,緩解了軍工、機械等行業的困境。到1990年底,華夏的特種材料不但能夠完全滿足國內生產的需要,而可以將一些民用材料用于出口,不但一舉突破了西方國家的封鎖,還為華夏贏得了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尊重。

對于眾多發展中國家,平行時空的華夏對其援助幾乎是傾其所有,而且完全是無私的,因為華夏太需要這些國家在聯合國的那一票。

但是,因為趙無極的橫空出世,這一世的華夏,腰桿似乎也硬了起來,在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上,一方面是加大了力度,另一方面自然是提出各種條件,其中與華夏的「統一戰線」問題成為其重中之重。華夏的要求,遠遠不是聯合國的一票那麼簡單,而是對華夏與其一種整體的合作關系。

當然,華夏能夠提出更高的條件,自然是因為華夏的援助也不是那些初級的資金或物資了,華夏的援助,包含著華夏現有最新的軍工產品和不輸于發達國家的工業技術。

再次,華夏的軍事技術在短短的一年多內幾乎實現了三級跳,以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境界一躍而成為領先世界的水平。

雖然趙無極主張華夏的精力不應該放在地球常規的軍事技術方面,但並不表示這方面的技術就一點也沒有用處。

譬如航母成套技術,其中所包含的指揮技術、大型戰斗艦艇的管理技術以及相關戰術配合,多種武器配合等,對于未來的太空戰艦來說,依然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趙無極之所以不太看重包括航母、戰略轟炸機這類地球軍事力量,是因為這些軍事裝備都只有「過渡性」意義,最終要被類似于「銀鷹」一類太空戰斗飛梭所取代。

因此,鳶島自治領在與華夏開展有關軍事技術合作時,主要在于大面積隱形技術、導彈自動控制與導航技術、超級雷達技術、衛星技術以「天軍」部隊建設體系等方面。

「天軍」,即以太空作戰為主要戰場的超時空軍事力量,它不但能完成現時空陸軍、海軍、空軍的任何作戰任務,更能深入到遙遠的太空,進入到異星球作戰,而且,它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天候、全空間作戰兵種。

在「天軍」的超強打擊力量面前,地球上的任何軍事設施都是不堪一擊的擺設。事實上,即便是同為「天軍」的敵人的軍事設施,在「天軍」的攻擊力面前也依然是不堪一擊的擺設。

在面對「天軍」的攻擊時,最有效的防守辦法就是殲滅來犯的「天軍」,如果殲滅不了來犯的「天軍」,而又不願意投降,那最好在敵人攻擊到星球之前,就進行大規模的星球轉移,否則,再堅固的工事或埋藏得再深的堡壘,都會在敵人強大的攻擊力量面前化為霽粉。

當然,現在說華夏已經擁有了「天軍」那是自欺欺人。即便是鳶島,此時除了趙無極以外,也還不能說擁有了天軍!因為「銀鷹系列」基本上采用的是無人智能駕駛,他們能夠完成既定而簡單的戰斗任務,但卻無法完成戰役或戰略等復雜的任務。

智能駕駛,只能完成簡單的戰術動作,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自然不擔心把事情搞砸,但如果遇到同樣一駕有人駕駛的「銀鷹」,那麼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有人駕駛的。因為,人類會躲避,會曲折,會懼怕,會逃跑,而機器人一般來說只會直來直去。

也因為如此,趙無極在華夏搞的天軍建設體系,目前也只是停留在地面上,向那些可能成為天軍軍人的士兵進行從**到靈魂的改造。至于那個嫦娥級星際艦船,在送衛星上天時,全部是由機器人完成的。因為此時,華夏還沒有培養出自己的「航天員」。

當然,華夏的這些變化,距離老百姓還是太遙遠了一些,並不能給百姓帶來什麼。趙無極作為華夏發展的「顧問」,也真正地顧問了一些事情,這些事情,與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並且能給百姓帶來極為現實的利益。

而第一件事情,就是「以消費促生產」,趙無極提議給城市工薪階層大大地調整了一次工資。所謂大大地調整,不是調8元或10元,而是人均上調了80元,根據相關制度計算下來,調整最低的一檔,也上漲了40元,而漲得最多的,則高達140元。(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超級強國最新章節 | 重生之超級強國全文閱讀 | 重生之超級強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