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揚傳 第十一章 晉陽

作者 ︰ 李家郎君

更新時間︰2012-11-21

丈夫解釋說這是自小照看于他的老家人,隨父親走了大半輩子,父親仙去後,老家人舍不得離開就留了下來。自己敬他如伯父,而老家人卻始終當自己是個下人。說罷長嘆一聲,去挽扶老者。

老者卻急急的月兌開身子,落于眾人半步,步肯同行。

這個院子是二重的院子,前院有大門,門前有照壁,前面書著一個大大的福字,四角上各有幾只倒立的蝙蝠,後面則是一團牡丹花開圖。這二旁邊是廂房,左廂房下正是那棵柿子樹。在樹的映襯下,和房下的廊影交相輝映。三間廂房可直通到二門旁邊的左右大房,這大房各上書有雅趣和倒履二字,必是客房和書房。二大房中間是比較小的二門,里面掩著看不到,只是從二門的門樓上面看去,卻能看到一座二層的小樓,雕梁畫棟,隱隱間窗花上的花卉魚雀,如活過一般。

丈夫迎著李揚入了客房,那婦人卻與小娘告了聲罪,在門口分別,推開二門入內。

李揚也是長躬一禮相送,待起身時卻看到小娘抿著嘴對著他微微一笑。

分賓主落座,老者上茶退下,這丈夫又是與李揚一通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到午時,婦人在廂房喚二人出來用飯。丈夫坐下後直直的看著婦人,喃喃的說道︰「有朋自遠方來,豈能無酒?」

婦人笑罵︰「你這三不該看來全要犯了才甘心,罷了罷了,這次看在李家小郎的面上不與你計較,我這便去打酒。」說罷起身出去。

李揚听到三不該只是疑惑,卻礙著面子不好相問,那丈夫卻哈哈大笑告知︰「這三不該呀,指不該去耍,不該去吃酒,另一不該卻是,卻是,這不說也罷,來來來,用飯。」

「哼,不該頂撞于我。這看似面皮薄女敕之人卻行那無恥之事。有何不好說的。說了出來也臊臊這不要臉的偉丈夫。」一聲罵聲傳了進來,卻是婦人回轉。這婦人進門沒好氣的瞪了丈夫一眼,馬上臉堆著笑的對李揚說道︰「小郎,你說這是不個理兒。快別理這張家二郎,來來來,吃菜。」

「這」李揚拿著筷子停在當空,說是也不是,不是也是,很是尷尬。偷眼看那丈夫卻是臉有愧色,不住的打眼色給婦人。

婦人也覺的說話有些沖撞,但福了一福,說道︰「看我,看我這嘴。也不分個場合,怎能對著小郎說些無此無禮之話。真是討打。」

那丈夫也是連聲說是。

一會老者提酒回來,並將小童一並拉回,但看那小童灰頭灰腦,想必是玩的很是盡興。進了向父母見了一禮,又老不情願的叫了聲︰「李家哥哥」,後對父母說道︰「我去找阿姊」急急的跑了出去。

婦人暗自罵道︰「好個沒品性的野猴子。」自提了酒壺給二人斟了酒,放下酒壺,告了聲別,自去里院尋兒女去吃。

到了晚間夫婦二人安頓李揚睡在廂房,並坐了一會,說了一些閑話,就起身告辭了。

第二日,主家有客來訪,便沒有招呼李揚。李揚正好也無事,便自已與老者說了一聲,信步出街去游一游這晉陽城。

自高祖皇帝武德前年,從晉陽興兵得了天下九鼎,封其為「都城」,原在汾河西岸,又名「西城」,這城中建有大明城、晉陽宮和倉城。後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陛下派李績大將軍于汾河東岸建一新城名曰「東城」。偽武周年間,則天大聖皇帝武曌武才人御下並州刺史崔使君,在這東西二城中又築「中城」自此人稱「太原三城」。這太原三城,共有24道城門,晉水擦西城而過,汾河穿中城南流,晉渠穿西城、過中城,跨汾河達東城,使之流水嘩嘩。節度使馬牧守在此時,又修築了許多廳、堂、寺廟,這些建築圍繞晉陽宮、大明宮、坐落在清水綠樹之間,使晉陽城更為堂皇清雅。楊柳飄絮,樓台相望,宮闕巍峨,蔚為壯觀。又因上通雲朔,下走潞蒲,居唐地之中樞。交通四通八達,經濟繁榮,百姓富庶,且手工業、商業發達。馳名的晉陽兵器,剪刀、鐵鏡、銅鏡、盛譽大唐全境。此外,晉陽葡萄酒為聖上欽點的貢品,平常之人無緣品嘗,只得聞香興嘆。(部分摘自文獻)

城之西南懸甕山下有一祠名為晉祠,乃奉祀前周朝晉國侯唐諱叔虞之所在。濱晉水之源,教化三晉之百姓。祠內有「讀書台」、「望川亭」、「魚沼」、「飛梁」、「善利」、「難老」之景。古柏老槐,點翠于間。游客騷人自流連難舍,自有名家手跡神印于此,又有斗升小民歌頌于世。

望之斜陽西垂之處,天龍寺、童子寺、法華寺峙立于西山。頌經聲聲,暮鐘入耳,全然一派極樂世界。

這三城是如此之大,李揚信手游步走之于間,觀民風品民意,倒是其樂無窮。其間,更是有深目高鼻的胡人如夜叉般的模樣行走人中,讓李揚大開眼界,不禁尾隨幾步。胡人回頭疑惑不解相望,出言更是清清楚楚的唐話相問,更讓李揚驚奇不已,忙轉身穿入小巷之中,撫胸呼氣,待再望去,那胡人不知所蹤,讓李揚發好一陣呆。

又遇一貨郎,李揚模出錢來買了些小物件,好帶回送入弟妹。待抬頭不知何時已被一群小娘圍在當中,尷尬中想退出,不料想左也走不得右也走不得,只得裝作挑選物品,不知所措間,手里亂撿了一物,讓眾娘子大笑,一個個花枝亂顫,指指點點笑罵這人好之有趣。李揚定楮一瞧,卻是一件大紅的桃子肚兜,窘然間,滿頭大汗無計可施,直想入地縫遁去。也不知被誰人推了一把,手忙腳亂中只听的哎喲一聲,一小娘雙目含淚楚楚可憐的俯去揉著蓮足,卻是踩了腳。

這可如何是好,李揚大驚,慌亂中忙去相扶,卻被小娘甩開,賞了一句「登徒子」。眾小娘如炸了鍋,七嘴八舌數落著李楊的不是。那小貨郎見狀,拎起挑子一溜煙的無影無蹤。這時早有閑漢圍在四周,大聲的叫好。

正在不可開交之時,張家老者擠了進來,對那踩腳小娘大喝︰「柳翠又在捉弄旁人,這可是朵兒的上賓,待我告于朵兒和你父母,看你如何去說。」

那小娘見是老者早有退意,見喝自己,只得悻悻站起,低眉順眼的說道︰「張伯伯,我只是與朵兒相看這小郎一番,莫怪,莫怪。」說罷拉著身邊的小娘如鳥雀吱喳的散去。

老者拉了拉早已呆立的李揚,剛才已傻的李揚從九天之外拉了回來,解釋說︰「李家小郎莫驚,只是小娘們無聊之舉。呵呵」

待回了院中,李揚也是知曉是如何回事,也是苦笑不已。這些小娘乃這方圓幾里的嬌嬌女,平日里無事就尋些樂子。也不知听到些什麼,今日卻是來實實在在的捉弄李揚。若不是老者出面,小娘們數落幾句也將散去,倒不是真真的想訛了李揚。

到了明日,李揚早早起來去向夫婦二人告辭,那夫婦早已等待,只是一雙兒女沒在跟前。丈夫從婦人手中接過一小包遞與李揚,說道︰「了了心意,請小郎接納。」

李揚怎能受,忙推辭。

夫婦二人苦苦相讓,只道︰「這里只有紋銀八兩,卻是我夫婦二人的還債,你怎能不受,莫要讓我夫婦二人後世轉為牛馬再還不成。」

李揚無奈只得受了,入手估算一下,八兩左右,當下放下心來,放入懷中拱手告辭。

夫婦二人相送于門,久久遠望不曾回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李揚傳最新章節 | 大唐李揚傳全文閱讀 | 大唐李揚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