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新人指南 網文隨想之一︰信仰

作者 ︰ 血酬

信仰

我還是有信仰的。我信仰互聯網,信仰文學,最終合二為一,信仰互聯網文學。這個概念在官方來說,屬于數字出版的一部分,這也是我和中文在線契合的地方。

互聯網是上帝送給人的禮物。雖然我不信上帝,我也覺得這個禮物是好的。互聯網是天生草根的,大眾的,這一點令我歡喜。互聯網是天生自由的,無邊界的,這一點讓我感覺精神世界獲得了解放。

文學,是我的精神家園,文學天生是大眾的,小眾的我覺得不應該叫文學,叫文牘,文案,文盲什麼的都可以。詩歌也可以很大眾,也曾經很大眾,想當初我念著格律,念著唐詩宋詞,念著海子,北島,感覺到幸福。

我相信,以後的文學,最終會成為互聯網絡原創文學,最終也會統一,只要這網還是互聯的,不變成局域網。

這兩個月,寫了很多官方的文案,告訴那些不懂互聯網文學,不明白海底世界的人們,他們面對的不是波濤洶涌,令人害怕的大海,而是安靜,美麗,有激情的海洋世界。這世界里有人的精神家園,有人的生命寄托,有平和的呼吸,有感性著活著的一切。

我喜歡淘寶,喜歡qq,喜歡百度,喜歡互聯網小說,在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時候,我就愛上了網絡,因為我的思想得到了寄托。這不是大海,不是藍天,而是和它們一樣遼闊卻更有內涵的互聯網世界。

我相信,大眾也相信。

空虛,沒有信仰,被生活壓迫著,不幸福的人們。互聯網給了他們短暫或長遠的安寧,幸福,快感。

人活著真的很累,所有的人面對身邊的人,卻往往不如網絡上隔著幾千里光纜的那個頭像真切,舒心。

為什麼互聯網這麼流行?有沒人想過麼?那麼多的專家,用冰冷的文字,格尺的標碼去嚴格論證的,其實是很簡單的,很感性的一點。

真正讓互聯網,讓網絡文學發揚光大的,不是拿著放大鏡的精英們,他們只管口袋里的錢,而是幾億的看起來很「愚昧」很「無知」的草根們。

很多人靠著互聯網活著,卻以俊俏的面容,嘴角的冷笑來回報這個帶著泥水的孩子。

你沒有愛。

你帶著戒心。

你拒絕融入這個世界。

當你面對著互聯網,面對著網絡文學,不堅定的放開懷抱,讓自己融入到這泥水潭的時候,就不要指指點點。

以前听過一句話,一群不玩互聯網的人,在給玩網的人制作標準。

不是看過兩天戲,就能說梅蘭芳這角我也能來的。

偽專家太多了。

沒有愛,沒有信仰,你憑什麼來做互聯網?

生活,薪資,只是愛帶來的附加品。

當初做互聯網的人們,是只為了錢麼?沒有他們萌發的沖動,沒有他們的投入,你現在擺什麼譜,拿什麼來嘲笑?

明朝滅亡的時候,很多人死了國難,清朝滅亡的時候,很多人也死了國難。只不過是個辮子的問題而已,明季是為了剪成辮子,清季是為了保留辮子。

在文學上,也是這樣。很多人覺得網絡文學害死了文學,所以他們會如喪考妣。可是我想,再過幾十年,當互聯網文學也要被另一種東西代替的時候,一樣不會缺乏這樣的人。

互聯網拯救了文學。這是我的基本觀點。

一個逐漸萎縮,馬上就沒人去玩的東西,現在居然還堂而皇之的以正統自居。互聯網文學,就是文學,就是新時代的文學,這是改變不了的。不管是網絡原創文學,這一點都不會改變。

當所有人都上了網,當那些鉛筆寫著的字也變成了二進制代碼,還有所謂的純文學麼?

純文學不是紙質文學。紙與二進制,都是載體而已。

現在的紙質的失敗者們,把自己的失敗歸結到載體的身上,似乎是錯了地方。

在最近的一年幾個月,我連接著試用了psp,手機,智能手機,手持閱讀器等等終端,最終就得出了這個結論。不要用載體去代表文學,文學從來就沒變,變的只是載體和人而已。

打個比方,以前姜昆火,現在郭德綱火,姜昆能說是互聯網相聲打敗了傳統相聲麼?

是姜昆的相聲過時了,是姜昆不行了。郭德綱講老段子同樣很精,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凝練,它始終沒變。

1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網絡文學新人指南最新章節 | 網絡文學新人指南全文閱讀 | 網絡文學新人指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