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杖 第四十七章 人生三境

作者 ︰ 任亮

太陽慢慢沿著自己的軌跡,向海的那一邊落下。如火般的晚霞,照映著天際,通紅通紅。一行雪雁,從天空中飛過,不留一絲痕跡。黃昏的海風,很是清涼,也可以說是清冷。潮水拍打著那塊小礁石,冰涼的海水,已經漫過了任子休的小手。再過一會,漲潮結束了,這個礁石就會被完全淹沒。

海水中的鹽分很多,任子休渾身血口,被浸泡的沙沙直疼。他努力睜開眼楮,然後用力翻了一個身,仰躺在並不平軟的礁石上。他粗喘著氣息,腿腳處由于傷口作痛,一直在不停地抽搐著。任子休用身下的海水,抹了一把臉,他從有如此的狼狽過。

過了片刻,海水漲了起來,任子休用盡全力,試著讓自己坐了起來。海水一息一息地漲起,不一會兒,海水就達到了任子休的小腿處。任子休用力甩著自己的腦袋,希望自己能夠清醒過來。

他看著一望無際的海水,還有即將沒過自己全身的海水,一股絕望的思潮,從心而起。他自己緊緊抱著自己,試圖找到一點溫暖。他咬緊牙關,很吃力地站了起來。此時,海水已經沒過了他的小月復。

現在的海水已經可以用刺骨來形容了,任子休的已經沒有了知覺。沒有了疼痛的知覺,他此刻的腦袋反而很清醒了。他想找一些可以取暖的東西,可惜乾坤玄清戒的入口已經被自己封住了。他模了模口袋,里面有一塊被海水浸蝕了的桂花糖,還有一個濕乎乎東西。他掏出來一看,是藍月送給他的那本《人間詞話》。

任子休把那塊桂花糖一下塞入嘴里,咸咸的,甜甜的,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個古怪的味道。任子休看著那本濕漉漉的《人間詞話》,苦笑著自言自語道︰「沒想到,當我快要死去的時候,竟然還在看書。」

任子休祭出星辰杖插到自己的腰帶上,盡量讓它緊貼著自己的身子,絲絲溫暖的感覺,驅走了不少寒意。星辰杖柔弱的藍光,至少可以讓任子休看清書上的字。任子休找到礁石的最高處,用後背靠在上面。因為他自己感覺,真的站不住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倒下去。

他借著星辰杖所散發的幽藍光芒,翻閱著《人間詞話》。剛開始,任子休一個字也看不下去,焦躁的心情和死亡的氣息,讓他無法靜下心來。任子休強制著自己看下去,因為他知道若是不分散下精力,他會在死亡之前,精神崩潰。

過了一小會,海水已經漫到了他的腰身。此刻,任子休恍若進入了幻境,眼前的一切已經不再重要。「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闋’,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任子休讀到此處,突然一股李太白的至純氣息,霍然而出。

那股至純的氣象,接連引帶出了自身體表的能量,淡淡金黃色的能量,浮現在任子休體表。那海水所帶來的寒氣,立即消失無蹤。「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已之詞,古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任子休讀到這里,自然想到李煜的詞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剛才李太白至純的氣象,一下變作了至真至感的氣象。「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之前華麗,不過是表象,只有至真,才是道的真諦。任子休身體的淡黃色能量,漸漸變得更加清澈。原本有些雜色的淡黃,此刻竟然慢慢銳化為了純黃色。

此刻,任子休沒有了寒意,沒有了疲乏和疼痛。他好似第一次這麼投入了道的海洋里,也是第一次感覺,離大道如此的近。星辰杖也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欣慰與歡悅。開始死沉的幽藍,漸漸變為了歡悅的湛藍。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任子休讀到此處,心中原本零零散散的概念和靈感,一下子恍若大江大河,共同奔流翻騰起來。此刻,任子休完全被震撼住了。體表的純黃色能量,一下耀眼起來。不是純黃色,此刻已經銳化為了金黃色!

任子休緊閉眼楮,這種感覺太美妙了,巨大的能量,他似乎能夠真實地感受的到。這次的感覺,就像是上次在鑄劍山莊,被巨大靈力洗滌全身一樣。只不過這一次,比上一次,更加舒服百倍。

「第一境界」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王國維以這句話形容學海無涯,只有勇于登高遠望者才能尋找到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只有不畏怕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出自柳永的《鳳棲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以這句話比喻為了尋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覺得後悔。

「第三境界」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用這句話比喻經過長期的努力奮斗而無所收獲,正值困惑難以解月兌之際,突然獲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乃恍然間由失望到願望達成的欣喜。

那只是書面上的解釋,這三重境界往高深的層面講,就是詩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貫注。它包蘊了一種純粹的生命體驗,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設定了生命氣息充盈的坐標,引導人達到一種永恆的自由之境。

王國維所總結的三重境界,與世俗的輪回完全符合。這個理論,契合道的運行,可以說是洞悉了整個道的發展。任子休借著三重境界的闡釋,一舉突破了小成境界。也許,這件事情告訴任子休的師門,基本沒有人會去相信。

其實,按照道的發展規律,修真並不一定需要金丹。金丹只是一個載體,所有的能量聚集到丹田,所有凝結為了金丹。能量也可以不聚集到丹田,像任子休的能量,一部分就聚集在體表。小成境界和大成境界,其實最重要的不是能量,而是對道的體悟。

體悟越深,則修為越深。能量,劍招,功法,在道的面前,一切都是可有可無的。當然,此刻任子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些,他現在腦中,一直在思考,那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直接把任子休所折服了。若非曾經獨上高樓遠望天涯路,又怎能為伊憔悴而衣帶漸寬?如非終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見得燈火闌珊處的美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星辰杖最新章節 | 星辰杖全文閱讀 | 星辰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