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3.第四二回 革命黨頻繁起義 西太後臨死專權(上)

作者 ︰ 若愚

第3節第四二回革命黨頻繁起義西太後臨死專權(上)

第四二回革命黨頻繁起義西太後臨死專權(上)

話說同盟會成立後,在與保皇會論戰、揭露立憲騙局的同時,把暴力革命擺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先後發動了一系列的武裝起義。

1906年暑期,孫中山委派同盟會骨干成員劉道一、蔡紹南自日本回到湖南。劉、蔡二人經過長沙明德學堂的學生魏宗銓介紹,與江西萍鄉、湖南瀏陽、醴陵一帶的哥老會組織建立了聯系,結識了龔春台、肖克昌、李香閣等一百多名哥老會頭目,用舊式會黨開山堂的方式成立了洪江會。洪江會推舉龔春台為「大哥」,蔡紹南和魏宗銓為會務幫辦,劉道一負責對外聯絡。洪江會的組織完全按照哥老會的傳統,分設各路「碼頭官」。入會之人須飲雄雞血酒宣誓,誓詞曰︰「誓遵中華民國宗旨,服從大哥命令,同心同德,滅滿興漢,如渝此盟,人神共殛之。」洪江會依靠哥老會原有的班底,又吸收了許多貧苦農民;數月之間,很快發展到近三萬人,勢力波及到附近四五個縣區;安源煤礦的三千多名工人也在肖克昌的帶領下漸次入會。

洪江會領導人自以為勢力雄厚,便決定在當年陰歷年底發動萍瀏醴三縣總起義。然而,由于他們缺乏嚴密的組織紀律性,洪江會要造反的風聲早已在社會上廣為流轉。各路碼頭官不懂得保密,反而大肆張揚,公開聚眾鑄造刀矛、收買槍支彈藥,從而引起了清朝官府的注意。十月中旬,醴陵縣署派兵進行搜捕,發現了洪江會藏匿武器的地窖,捕殺了數百名洪江會員。洪江會在醴陵的碼頭官李香閣感到形勢緊迫,率眾倉促發動起義。醴陵先期發動,使總機關非常被動。龔春台、蔡紹南、魏宗銓立即在瀏陽高家台召集各路碼頭官會商對策。各碼頭官唯我獨尊,互不相讓;會議吵吵鬧鬧,通宵達旦,未能做出一致決定。次日,一名碼頭官廖叔保憤而離會,趕回麻石鎮,集合屬下三千余人宣布造反。事出倉促,洪江會領導者只好下令,三縣會眾提前起義。

起義群眾迅速行動,一哄而起。三日之內,便佔領了上栗市。但是,各路人馬亂亂哄哄,不听號令,熱衷于分頭行動,漫無約束。蔡紹南再次召集各路頭目開會,成立了軍事領導機構,統一指揮;會議推舉龔春台為「中華國民軍南軍先鋒隊都督」,蔡紹南和魏宗銓為左右統領。會議以都督的名義發布檄文,自稱奉「中華民國政府命」,繼承太平天國的事業。檄文歷數清朝統治之「十大罪惡」,並宣稱要「破除數千年之**政體,建立共和民國,使四萬萬同胞享平等之利益,獲自由之幸福」。起義軍計劃分成三股︰一股踞瀏陽,以進窺長沙;一股踞萍鄉之安源煤礦,以為根據地;一股東進南昌,以威懾長江諸郡。計劃固然宏大,但卻難以實現。本屬倉促發動,準備不周,力量亦過于薄弱,更重要的是組織極為散漫,各路人馬無視統一號令,而是在各地分散活動,佔山為王。

起義隊伍紛紛攘攘,半月之間,鬧動了萍鄉、瀏陽、醴陵三縣,也震動了江西、湖南兩省官府。江西巡撫吳重熹和湖南巡撫岑春 立即出動數萬大軍,分別進攻萍瀏醴各處起義部隊。起義部隊時聚時散,伺機反擊,官軍不能取得全勝,反而屢受挫折。于是,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端方又抽調大批兵力,會同作戰。直隸總督袁世凱派出三千兵力,攜帶新式槍炮,趕來助戰。吳重熹親率三萬兵力猛攻安源煤礦,殺死肖克昌及其會眾一千余人,一舉摧毀了起義根據地。岑春 指揮五萬清軍四面圍剿,瘋狂屠殺。起義會眾分散作戰,互不聯絡,孤立無援,遂被清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歷時一月有余,清軍徹底鎮壓了這次起義。李香閣、廖叔保等頭目戰死沙場,蔡紹南、魏宗銓被捕遇害;在長沙負責聯絡的劉道一欲與東京的同盟會總部聯系,但在發電報時被官方發覺,旋即被捕遇害。只有龔春台逃入深山,後隱姓埋名,浪跡江湖。

遠在東京的同盟會總部從報紙上得知此次起義,孫中山聞訊劉道一遇難,悲痛欲絕,賦詩悼念。詩曰︰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尚余遺業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寒山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

孫中山、黃興高度重視,立即派出一批會員趕回國內,分赴湖南、湖北、江蘇、安徽、江西各省,企圖組織力量,響應此次起義。但卻為時已晚,回國的人員幾乎全被官方查出,相繼被捕。他們有的叛變投降,有的堅貞不屈而被殺害。

萍瀏醴起義失敗後,由于清政府的要求,孫中山被日本政府驅逐出境,于1907年3月抵達越南河內。孫中山毫不氣餒,又在河內設立籌劃起義的總機關,準備就近聯絡兩廣和雲南的會黨,策反新軍,繼續發動新的起義。他認為這些省份地處邊境,群眾基礎較好,又容易得到海外接濟;且地域寬廣,便于迂回活動,具備發動起義的條件。他計劃先奪取廣東,次取廣西、雲南,進而奪取南部七省,再奪取全國革命之勝利。

孫中山首先委派同盟會員許雪秋回廣東潮汕發動起義,並授予許雪秋「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的頭餃。許雪秋是旅居新加坡之華商,祖籍廣東潮州,與當地的會黨頭目交往甚密。許雪秋回到潮州,立即與會黨頭子余丑聯系,計劃與汕頭會黨互相配合,待時機成熟時統一行動,發動起義。二人商定後,許雪秋又趕往汕頭聯絡會黨。誰料,余丑迫不及待,搶先單獨發動了起義,率領五百多名部下佔領了黃崗小城。黃崗地處交通要道,屬于潮州府饒平縣管轄。會黨佔領黃崗後,地方當局派兵前來鎮壓。余丑率部在黃崗以西與清軍進行了一場激戰,雙方彼此對峙。清軍以新式槍炮猛烈轟擊,攻勢強勁;會黨以土槍、刀矛迎戰,艱難支撐。戰到天黑,余丑所部死傷大半,敗回黃崗。余丑灰心喪氣,認為械劣彈乏,糧食不足,久守無益,遂向部下宣布解散,各自逃命。次日,在汕頭聯絡會黨力量的許雪秋聞信,匆忙結束聯絡活動,連夜亡命海外。一次極其草率的起義,迅速煙消雲散。

黃崗起義失敗後,孫中山又部署了廣東西部的欽州起義。他派遣同盟會員王和順負責實施,並授其以「中華國民軍南軍都督」之頭餃。其時,廣東欽州、廉州地區因久旱不雨,糧食歉收,官府趁機抬高糧價,激起當地農民群起反抗。兩廣總督派統領郭人漳和趙聲率兵前來,會同地方部隊血腥鎮壓了農民的反抗。郭、趙二人都與同盟會有聯系,孫中山派黃興潛往欽州軍營,說服他們打起革命旗幟,反叛清朝統治。郭人漳、趙聲當即表示待革命黨起義時,可以率兵響應。黃興回報王和順,王和順即率領部屬三百余人發動起義,乘著夜色襲取了防城縣,攻入縣衙,擒殺了縣令。王和順以「南軍都督」的名義發布《告粵省同胞書》、《告海外同胞書》等文告,宣布「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根本,掃**不平之政治,建民主立憲之政體,行土地國有之制度,使四萬萬人無一不得其所」。旬日之間,城鄉百姓積極響應,起義隊伍擴張到三千多人。兩廣總督急調重兵圍攻防城,王和順率部浴血奮戰。此時,郭人漳、趙聲卻違背諾言,帶領清軍夾攻縣城。起義軍艱苦鏖戰三晝夜,死傷過半;清軍四面攻破城垣,殺入城內。王和順率殘部突出縣城,轉戰到靈山,被清軍隨後追殺,起義軍四面潰散,逃入深山。王和順在山中藏匿數日後,逃往越南。

欽州、防城失敗後,孫中山又向廣西邊界處的鎮南關進行活動。他派遣同盟會員黃明堂、關仁甫趕到鎮南關,利用會黨關系,買通了部分守關清軍。他們一舉策反了三座炮台的官軍,與其他炮台的清軍展開炮戰。孫中山、黃興親臨戰壕,慰問將士,鼓舞士氣。面對敵人的進攻,孫中山親手燃放大炮,並宣稱︰「反清十余年,今日始得親燃大炮痛擊清軍,快哉,快哉。」黃興在旁提醒道︰「我軍彈藥不足,請先生速回河內,購買彈藥接濟。」孫中山當即決定,由黃興、黃明堂率部堅守五日,他和關仁甫連夜趕回河內購買彈藥、槍械,以資接濟。不料,兩天後,清廣西提督龍濟光、鎮南關清軍統領陸榮廷率清軍四千余人反攻,直撲北炮台。起義軍英勇戰斗二日,彈藥罄盡,糧食不繼,守軍大部戰死。黃興、黃明堂率殘部二百余人棄陣突圍,敗退到廣西境內;在十萬大山中艱苦轉戰四十余日,殘部潰散。黃明堂戰死,黃興單身潛逃,回到越南河內。

黃興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夤夜潛入孫中山之寓所。孫中山看見黃興,大吃一驚,急問︰「兄弟何來?」黃興道︰「一言難盡。兵敗後,我逃入深山,輾轉月余,今日方得與先生相見。」孫中山道︰「你辛苦了。你先沖個澡,換身衣服,吃點東西,再慢慢說。」利用黃興洗澡之際,孫中山備好熱茶、點心、水果。黃興換洗之後,與孫中山對面而坐,詳細匯報了起義失敗之經過。孫中山听後神色凝重,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革命難免會遇到曲折。」黃興嘆道︰「可是,真讓人痛心疾首,我們總是失敗、再失敗。」孫中山道︰「不對。我們沒有失敗。我們的炮聲傳進了紫禁城,這就是了不起的勝利。我們的炮聲驚醒了全國人民,這就是偉大的勝利。」黃興問道︰「今後怎麼辦?」孫中山道︰「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黃興大悟,接口道︰「革命黨人,意志如鋼;百折不撓,繼續斗爭。」孫中山道︰「我籌思久矣,廣西境內多次舉行起義,已引起清政府的嚴密防範。下一步,我們應該避實就虛,把起義的地點選在雲南河口一帶。我已寫好文書,委任你為雲南國民軍總司令。」黃興道︰「我何時動身?」孫中山道︰「我購買了六百條槍,藏在胡漢民處。你先休息幾天,然後找胡漢民,與王和順、關仁甫聯系,一同去河口組織起義。」黃興道︰「好。」孫中山道︰「另有一事告你︰清政府與法國交涉,我又被驅逐出境了,明天就得離開越南。」黃興氣憤地道︰「真是豈有此理。」孫中山笑道︰「我是清政府通緝的重犯。十多年來,居無定所;每到一處都會被追捕、暗殺、通緝,驅逐出境還算是比較好的待遇。」黃興道︰「你還挺高興。」孫中山繼續笑道︰「是的,我挺高興。革命者四海為家,為救國不怕驅逐。多年來,我化名化裝,四處流亡,已經習慣了。」黃興問道︰「先生打算去哪里?」孫中山道︰「現在還不知道。我先離開越南,再看情況而定。一旦有了新的落腳點,立即派人和你們聯系。」黃興感嘆道︰「先生又要受苦了。」孫中山道︰「不苦。和祖國的災難相比,和四萬萬同胞所受的苦難相比,和那些犧牲了的同志相比,我受的苦實在是微不足道。」二人促膝傾談,直到天明;又迎著曙光,握手惜別。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投身革命救中華,四海為家闖天涯。誓滅**建共和,辛勤播種民主花。

孫中山離開後,黃興即與胡漢民聯系,起運槍支彈藥,偕同王和順、關仁甫等奔赴河口。河口與越南的老街相鄰,是中越邊境的軍事重鎮。黃興等人趕到河口,通過秘密會黨買通了部分守軍。約定時日,黃興率領百余名同盟會員夤夜偷襲,里應外合,一舉佔領了河口城;經過半天激戰,奪取了城內的各個炮台,起義隊伍迅速擴大到三千多人。黃興以「雲南國民軍總司令」的名義召集會議,制定計劃,決定分兵兩路,一路沿鐵路向蒙自挺進,一路經新街向個舊進攻。然而,各會黨頭目領導的軍隊貌合神離,不服黃興的指揮。分路出發後,沿途觀望,逗留不進;部隊紀律渙散,斗志衰弱。清朝官方除雲南總督錫良率大軍堵截外,又從廣西調來重兵圍攻。兩路起義軍相繼反叛,臨陣棄戈,投降官府。黃興等人匆忙逃跑,流亡到新加坡避難。河口起義無功而終。

與同盟會頻繁起義遙相呼應,光復會骨干秋瑾、徐錫麟策劃了浙江和安徽的起義。秋瑾,字璿卿,號競雄,浙江山陰人。生的眉清目秀,英姿勃發,性格剛烈,行動潑辣。她出身富裕之家,自幼勤讀詩書,又隨表兄習拳練武、騎馬舞劍,學得一身好武藝,被時人稱為鑒湖女俠。她關心時局,思想敏銳,目睹甲午戰敗,國家多難;八國聯軍肆意屠殺,中華民族災難深重,頓生報國救亡之志;遂沖破家庭阻力,毅然東渡日本留學,踏上了革命道路。途中,她賦詩勵志,詩曰︰

萬里乘雲去復來,只身東海挾春雷。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