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20.第四十回 廢科舉清廷變法 反侵略民眾爭權(下)

作者 ︰ 若愚

第20節第四十回廢科舉清廷變法反侵略民眾爭權(下)

第四十回廢科舉清廷變法反侵略民眾爭權(下)

1904年2月6日,日本海軍大舉出動,向佔據旅順口的俄國艦隊發動突然襲擊。日、俄大戰爆發,兩個強盜在中國的神聖領土上展開了激烈的火並。旅順口及其附近海面彈火紛飛,硝煙蔽天;雙方戰艦你沖我撞,殊死搏殺。與此同時,日本陸軍兩路出動,前後夾擊。一路從朝鮮的新義州攻入中國境內,向遼沈方面進攻;另一路自遼東半島的貔子窩登陸,攻佔金州、營口,切斷俄軍主力與旅順口的聯系。大戰持續了近一年,旅順口俄軍戰敗投降。隨後,日軍出動二十七萬人,俄軍出動三十三萬人;在沈陽地區展開大會戰。雙方圍繞著沈陽城激烈鏖戰,反復拉鋸,炮火鋪天蓋地,死尸漫山遍野。可憐無辜中國百姓慘遭戰火蹂躪,城鄉村屯全部化為焦土。沈陽會戰進行了兩月,俄軍節節敗退。俄國政府為挽救敗局,又調其波羅的海艦隊東駛,妄圖作垂死之掙扎。不料,艦隊駛到對馬海峽時,遭到日本海軍的襲擊而全軍覆沒。

俄國在海、陸戰場遭到全面失敗,日本也打得筋疲力盡。在美國的調停下,雙方談判議和,日、俄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主要內容是︰俄國割庫頁島南部給日本;俄國將租自中國的旅順口和大連灣、長春至旅順的鐵路及其他有關權益全部「轉讓」給日本;日、俄雙方同時撤軍。

隨後,日本派代表到北京談判,清政府派慶親王奕劻和北洋大臣袁世凱出面,完全按照日本人的要求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不僅對《樸茨茅斯條約》概行照允,還同意增開長春、哈爾濱等十六處為商埠;在營口、安東、沈陽等地為日本劃定租界等特權。從此,沙俄勢力退居東北東部,日本則佔據了東北南部。

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所辦理之外交無一事不喪權,無一役不辱國。對內則橫征暴斂,敲骨吸髓。為了支付巨額的對外賠款,搜刮錢財成了清政府的第一要務。清廷下令,將原有的賦稅一律加倍征收,新創的苛捐雜稅,更是名目繁多,層出不窮。除原有的地丁稅、漕銀、鹽課、茶稅、糖稅、鴉片稅、印花稅成倍增加外;又新增了賠款捐、新政捐、隨糧捐、彩票捐、坐賈捐、果蛋捐、地雜捐、米肉捐等等。農民每交一兩正稅,往往還要交四五兩的附加捐,就連農家飼養的雞鴨豬狗、騾馬草料、人畜糞便都要交捐。清政府為開闢新的財源,不惜明碼標價,公開出售官職,知府售價十萬兩,知縣售價一萬兩,佐貳雜役更是三五千兩,見錢就賣。以至于各級官府機構重疊,冗員壅塞;每日所辦之公務全是催科稅捐。于是,各州縣官吏催逼之令急如星火,公堂上敲打捶楚之聲不絕于耳。貪官污吏乘機飽肥私囊,更有差役之騷擾,劣紳訟棍之播弄,使得民窮財盡,生計日蹙。社會上所能看到的全是官吏差役手執簽票,四處派款催征,百姓稍有拖延,即遭打罵拘捕,甚至關押用刑。

在官府勒索威逼的同時,教會勢力乘機反攻倒算,成為另一大社會危害。教會借口教堂被毀,教民被殺,威逼官府索取巨額賠償;官府則將賠款按戶攤派,嚴刑追逼。外國傳教士以征服者自居,神氣十足地返回教堂,恃強專橫,訛詐鄉里;地方官則曲意奉承,為虎作倀。教民依恃洋人,狐假虎威,借機報復,肆意強奪百姓財產。他們成群結隊,四出打家劫舍;並大張旗鼓,以搜捕「拳匪」為名,誣良為匪,凌辱勒索,比洋人更壞百倍。地方官員則惟教民之言是從,公開助紂為虐,草菅人命。百姓伸冤無門,只有背井離鄉,乞討流浪。其時,有一廣為流傳之民謠,生動地反映了社會之黑暗、官府之可惡。民謠曰︰「有冤莫告狀,告狀冤更冤。有屈莫見官,見官屈更屈。」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各地反攤派、反苛捐的群眾斗爭此起彼伏,接連不斷,每年不下四十余起。其中較大的是河北廣宗爆發的農民武裝起義,起義群眾在景廷賓的領導下,舉起了「官逼民反,掃清滅洋」的大旗,公開抗糧、抗捐、抗稅,數月之間便聚眾四萬余人,波及到附近幾個州縣。袁世凱急忙調集重兵,派其親信段祺瑞瘋狂鎮壓,與起義百姓展開激戰。法、德、日侵略者聞訊,出動六千多名聯軍前往「助剿」。景廷賓率眾英勇抗擊,苦戰兩月,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圍剿下全部戰死。

在四川、湖北、湖南、河南、浙江、廣西、廣東、貴州等省也都發生了反攤派、反洋捐、反賠款的群眾斗爭。在上海、雲南、武漢、安源等地則發生了工人罷工斗爭。這些斗爭規模都不大,亦缺乏嚴密的組織領導,且各自為政,互不聯絡。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血腥鎮壓下,最終皆被各個擊破,走向失敗。但卻顯示了民間之無窮怨恨,不斷削弱著清朝的統治基礎。

工農大眾前僕後繼的英勇斗爭,極大地鼓舞了資產階級的革命信心和斗志,終于掀起了一場收回鐵路、礦山權利的反帝愛國運動。1903年,湖南、湖北、廣東三省的商賈、紳士聯合起來,成立維權組織,主張廢除清政府與美國訂立的合同,把粵漢鐵路權收回,由中國人自辦。留日學生組織了鄂、湘、粵三省鐵路聯合會,支持這一正義行動。在各界民眾的大力支持下,湖廣總督張之洞自命為「三省紳民代表」,與美國在華鐵路公司反復交涉,經歷了近兩年的斗爭,終于以六百七十萬美元贖回粵漢鐵路。這一事件的成功,極大地振奮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愛國熱情。在已被清政府出賣了鐵路權的四川、雲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先後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收回鐵路權的斗爭。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收回了京漢鐵路、津鎮鐵路、川漢鐵路、滬杭甬鐵路、道清鐵路等修築經營權。隨著收回鐵路權的開展,山西、黑龍江、安徽、山東等省又掀起了收回煤礦、鐵礦權益的運動。這些收回路礦權的斗爭,維護了中國的主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形成了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反帝愛國運動。各省要求自辦鐵路、自辦廠礦,抵制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呼聲普遍高漲。後人有詩議之曰︰

民主革命卷巨瀾,愛國紳商爭主權。努力探索自強路,民族救亡開新篇。

清政府在新政中實行的「振興工商,獎勵實業」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對民族資本的壓制,從而激發了紳商富戶擴大投資規模,舉辦近代企業,與外國資本進行商戰的積極性。「拒外債,保路權」;「興實業,強中華」的愛國運動,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迅速發展。單在日、俄大戰期間,交戰雙方都急需就近補給軍需物資,大量求購中國的面粉、布匹等商品,遂使中國的面粉、紡織等工業獲得迅猛發展的機會。短短兩年內,僅上海、漢口等地的面粉、紡織業就擴大了十多倍。北京、天津、江蘇、吉林等地的工商業也快速發展。

1905年,全國各地又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抵制美貨運動。這是中國人民為反對美國虐待華工、迫害華僑、拒絕廢除不平等條約而引發的反帝愛國運動。5月10日,上海商務總會召開大會,聲討美帝國主義迫害華工的罪行,做出了不用美國貨、不定購美國貨的決定。冶鐵業、機器業、紡織業、面粉業、火油業等方面的商界頭面人物簽名承認,並帶頭執行此決定。北京、天津工商界亦派代表到上海參加會議,積極實行。上海商務總會向全國二十多個城市發出通告,號召商界不賣美國貨,消費者不購美國貨。各地的報紙和出版界則大造輿論,廣泛宣傳。在全國士、農、工、商界引起強烈反響,「自覺抵制美國貨,振興民族工商業」的風潮席卷全國。上海、北京、南京、廣州、天津、保定的大中學校紛紛集會、罷課,增大了運動的聲勢。許多地方的工人和手工業者也以集會的方式表示支持,致使美國的在華貿易全面癱瘓。

這種以民族資產階級發起的全新形式的愛國運動,不但使美國大為震動,也使其他列強深感不安。美國駐華公使康格向清政府威脅道︰「中國如不能照約保護美國權益,中國政府必須承擔其責任。」英國公使也向清政府表示︰「華人禁止美貨一事,非但美商受損,凡各國商務均有危險之慮。」清政府惟洋人之命是听,下令各省督撫禁止抵制美貨運動。慈禧太後發出上諭稱︰「倘有無知之徒從中煽惑,滋生事端,即行從嚴查究,以弭隱患。」直隸總督袁世凱、兩江總督周馥、兩廣總督岑春 等地方大員立即采取高壓政策,分化瓦解,限制阻止。民族資產階級的上層人士逐步妥協、退卻,致使抵制美貨運動未能達到預期之目的。但是,這一席卷全國的反美活動卻教育了億萬中國人民,使人民認清了清政府的奴才嘴臉。上海的《時報》刊文稱︰「我國政府之不足為吾民可恃也久矣,袞袞諸公類具奴隸性質,而無愛國思想,擁虛位,食厚祿,日以苟且圖存為事。」《廣東日報》刊文道︰「欲達廢除美約、抵制美貨之目的,勿依賴清政府,而專恃民氣可也。」

清政府苟且偷生,一味諂媚洋人,而不惜與億萬中國人民為敵。人民在無數次的反抗和斗爭中逐步覺醒,逐漸唾棄了大清王朝。這才是︰違背民意作洋奴,清廷徹底失人心。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