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8.第三九回 唐才常密謀勤王 李鴻章奉旨議和(下)

作者 ︰ 若愚

第18節第三九回唐才常密謀勤王李鴻章奉旨議和(下)

第三九回唐才常密謀勤王李鴻章奉旨議和(下)

唐才常心急如焚,四處籌款,均告失敗。情急之中,他委托日本浪人游說湖廣總督張之洞,表示自立軍可以擁戴張之洞踞湖廣而宣布**,組建新的國家政權。張之洞在詳細詢問了自立軍的計劃和兵力等情況後,含糊其辭,不置可否。送走客人,張之洞立即將此情電告天津的李鴻章。李鴻章復電,要張之洞速發雷霆之威,剿滅自立軍,捉拿唐才常。此時,唐才常依然蒙在鼓里,幻想著能與張之洞合作,在湖南建立自己的朝廷。不料,他用金錢收買的哥老會頭目、清軍官吏探知他手中無錢後,紛紛背叛,跑到張之洞處告密。

張之洞接到李鴻章的復電,又不斷接到哥老會頭目、清軍官吏的告密,立即調動兵馬,與漢口租界內的英軍聯手,于8月21日一舉搗毀了唐才常的總部,擒獲了唐才常等首要分子二十余人。次日,張之洞下令,把唐才常等人押赴刑場,斬首示眾。隨後,張之洞派兵在湖北、湖南各地大肆搜捕,先後殺死參與自立軍的哥老會頭目四五百人。就這樣,康有為、梁啟超所策劃的武裝起義,尚未發動,便被徹底剿滅。後人有詩議唐才常曰︰

密謀勤王事未成,身首異處悲秋風。成敗並非天意定,遺恨惟缺識人明。

張之洞忙了一個多月,撲滅了轄區內的火苗,便發電報告訴李鴻章︰「湖廣境內,會匪已全部廓清。」李鴻章得知後,即在俄**隊的保護下,趕往北京,參與議和。

李鴻章進京後,和慶親王奕劻一道,分別拜會各國駐華公使,千方百計打听議和的條件。然而,議和條件卻遲遲不能出籠;原因在于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在如何從中國攫取最大利益的問題上,各有各的打算,彼此矛盾重重,互相吵鬧不休,一時難于調和。尤其是英、俄兩霸之間,爭奪更為激烈。美國第二次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除重申第一次「門戶開放」的原則外,還在「保持中國的領土和行政完整」的幌子下,又增加了「華人治華」的原則,即維持慈禧太後為首的現政權,作為各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統治中國的工具。

列強互相爭吵了近四個月,方才達成一致意見。1900年12月24日,美、俄、英、德、法、日、意、奧八國,加上比利時、荷蘭和西班牙等十一個國家,共同提出了十二條《議和大綱》,迫使清政府無條件接受。奕劻和李鴻章名義上是全權議和大臣,實際上被列強完全排斥在外。所謂議和,只是在列強之間商議,奕劻和李鴻章只能把外國人議定的大綱,轉奏給躲在西安的慈禧太後。慈禧太後見《議和大綱》上沒有把自己作為禍首懲辦的條款而非常滿意。她立即批準了大綱,向北京發出上諭稱︰「今茲議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列幫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後追悔,慚憤交集。著奕劻、李鴻章將所有十二條大綱,應即照允。」數日後,列強又開出了「懲辦禍首」的條件,即懲辦那些曾表示支持義和團的清朝大員,共計十一人,其中身份最高的是端親王載漪。曾經下過宣戰詔書的慈禧太後最怕列強追究她的罪責,現在,當她弄清了列強只追究到端親王就可以滿足,而她仍然是列強所需要的統治者之後,便心甘情願,滿口答應。她立即下令,按照列強的要求,把端親王載漪定為斬監侯,發配新疆充軍,其子「大阿哥」隨後廢除;慶親王載勛、趙舒翹賜自盡;徐承煜等四人斬立決;董福祥革職;徐桐、剛毅、李秉衡已死,追奪官爵。

列強沒有提出割地的要求,尤其是照舊承認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朝廷,這使慈禧太後感激涕零,欣喜無限。但是議和還只有一個大綱,細目還有待商定。她思前想後,又發出上諭,告訴李鴻章議和的原則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就是說,她要把「中華之物力」盡量奉送出來,竭力巴結那些盤踞在北京的「與國」,使它們感到大清王朝是值得「保全」的。至此,清廷已完全墮落為西方列強的馴服走狗。

各帝國主義國家為了使清政府起到「以華治華」的作用,通過奕劻、李鴻章敦促清政府及早「革新」,速行「變法」。為了迎合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意圖,博得列強的歡心,慈禧太後反復籌思了一月之久,終于痛下決心,實行變法,推行新政。她向全國發出上諭,稱︰「法積則敝,法敝則更,要歸于強國利民而已。只有取外國之長,乃可補中國之短;懲前事之失,乃可作後事之師。事窮則變,安危強弱全系于斯。」同時,她又規定了變法的範圍。「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蓋不易者三綱五常,昭然如日月之照世。而可變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顯然,慈禧太後的變法,不允許改變封建**體制,只是要變通某些方法。這與洋務派所提倡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完全一致的。

過了兩月,慈禧太後下詔在北京成立「督辦政務處」,作為籌辦新政的權力機關,任命奕劻、李鴻章、榮祿、昆岡、王文韶、鹿傳霖等六人為督辦政務處大臣,大張旗鼓的宣傳變法。清政府照會各外國列強,稱︰「敝國現已力行新政,正期圖報各大國之惠于後日,望貴國始終至誠。敝國稍蘇喘息,整頓內政,將來中外必能益加修睦,與各大國永享無窮之利益。」

當慈禧太後在西安故作姿態,高喊變法的時候,在北京城里,各外國駐華公使則吵吵鬧鬧,爭權奪利,用了九個多月的時間,才商定了議和條款。面對列強的洶洶氣焰,奕劻不敢有任何異議;李鴻章數次爭辯無效,反被洋人惡言窘辱,只好含羞忍恥,簽字畫押。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各外國列強簽訂了空前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主要內容有︰清政府賠償列強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本息共計九億八千萬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外國派軍隊保護;拆除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永不敘用;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又一副極為沉重的枷鎖。列強通過該約,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對中國進行嚴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國的主權喪失殆盡。巨額的賠款,相當于清政府十三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中國的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全部被帝國主義所控制,清政府除了田賦以外,幾乎別無財政來源。惟有加重搜刮人民,再拱手送給列強。清政府成了名副其實的「搜刮政府」、「賠款政府」。使館界的設立,成為中國境內的「國中之國」;大沽等炮台的拆除,京榆鐵路駐扎外**隊,使清政府完全處于帝國主義的軍事控制之下,外**隊可以隨時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運動。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徹底變成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馴服工具。

李鴻章在簽完《辛丑條約》後,如鯁在喉,老淚縱橫,掙扎回到家中,即大口吐血,一頭栽倒在地。被家人救醒後,他嚎啕痛苦,悲憤欲絕。是夜,李鴻章躺在病床上回首往事,自己苦心經營數十年,辦洋務、搞外交、購軍火、練水師,為求國家自強而忍辱負重、委曲求全。誰料,到頭來卻在列強炮火、慈禧婬威之逼迫下,屢屢簽訂喪權辱國條約,背上千古罵名,敗得如此之慘!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今生不幸,萬代蒙羞。李鴻章流著滾滾熱淚、咳著口口殷血,吟成律詩一首。詩曰︰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十年來傷國步,八千里路吊民懸。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閑看。

李鴻章纏綿病榻,一月有余,終在國人的萬口唾罵中死去。他的失敗,就是大清國的失敗,也是中華民族的失敗,其實質是封建**制度的失敗。

茫茫神州,路在何方?泱泱大國,誰能救亡?人民,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挽救國家之危亡!可惜的是,清政府不是依靠人民,而是愚弄人民,鎮壓了義和團運動,從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在中外勢力的聯合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了。但是,它所留下的「濺血橫尸,視死如歸」的愛國主義精神,足以轟全球人之耳,電全球人之目。雖未達其滅洋之目的,而亦開歷史之光輝,使四萬萬中國人知恥而後勇,奮發而抗爭。義和團在反帝斗爭中之翊翊精神、雄雄氣象,彰顯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大無畏氣概,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阻止了其瓜分中國的迷夢。後人有詩議之曰︰

義和團民壯心雄,奮起滅洋血戰勇。民族精神驚世界,浩然正氣貫長虹。

《辛丑條約》簽訂後,八國聯軍陸續撤出北京。奕劻把這一特大喜信電告西安的流亡朝廷,慈禧太後聞訊激動得手舞足蹈,一面下令準備「回鑾」,一面公開發布文告,賭咒發誓,要推行新政,文告稱︰「變法一事,關系甚重。朝廷立意堅定,志在必行。爾中外臣工,須知國勢至此,斷非苟且補苴所能挽回厄運,惟有變法自強,為國家安危之命脈,亦即中國民生之轉機。予與皇帝為宗廟計,為臣民計,舍此更無他策。」

慈禧太後一行出逃一年零四個月,各省解往西安的軍餉、經費超過五百萬兩白銀,糧米七十二萬擔,貢獻給慈禧的私財約七百萬兩。1901年10月,朝廷起身「回鑾」,單是裝載這些財物就用了三千多輛大車。從西安經河南到北京,全程二千七百多里,修築專用「御道」,沿途建起三十七座富麗堂皇的行宮。調集了十余萬大軍護駕,儀仗、宮輦、轎馬、車隊綿延三十余里;扈從浩浩蕩蕩,旌旗遮天蔽日,一路吃喝玩樂,極盡豪華奢侈。每到一處,大肆收受賄賂貢獻,恣意揮霍百姓血汗。

1902年1月7日,鑾駕進入北京,留守京城的文武官員俯伏道旁,叩頭迎接;城中家家擺設香花燈燭,鳴放鞭炮;慈禧端坐轎內,一臉喜氣洋洋。鑾駕行經東交民巷,各外國使館人員紛紛站在陽台上觀看。慈禧太後看見洋人,急忙在轎中站起身來,滿面含笑,頻頻點頭致意,向外國公使表示回禮。

慈禧太後對洋人既憎恨又欣慰,既厭惡又感激;是洋人把她趕出了北京城,又是洋人饒恕了她宣戰的罪過。重回北京後,她的心情極為復雜;不得不思考與洋人的關系,終于認定了只有主動巴結、曲意順從洋人,才能維持自己的統治。十多天後,慈禧太後一反過去的高傲態度,破天荒地召見各國駐華使節。劫後的頤和園草草整修,匆匆裝飾,仁壽殿中特意安裝上西洋電燈,添置沙發。當外國公使到來時,慈禧太後竟然降貴紆尊,出門迎接。入殿就座,外國使節列隊行五鞠躬禮,慈禧太後主動站起身來,手模腦後發髻,雙腿微曲,施旗禮答謝之。又令太監呈上名貴珠寶、琺瑯瓷瓶、翡翠玉器等禮品,請各位公使「務必笑納,以謝友邦保護之意」。三日後,慈禧接見外國使節的夫人,又是設宴款待,又是贈送厚禮;又是陪同游園,又是合影留念;極力巴結討好,曲意諂媚奉承。這真是︰人無**之性,即為奴隸;國無**之權,即為殖民地。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慈禧太後帶頭崇拜洋人,引得清政府各級官吏紛紛爭相效尤。他們恬不知恥,自輕自賤,時而請洋人听戲,時而請洋人游玩,時而請洋人宴會,時而請洋人跳舞。上至朝廷大員,下至微末小吏,皆以敬拜洋人為榮。清政府成了名副其實的「洋人朝廷」,各級官府爭相聘請洋人為顧問,洋人在各級衙門中頤指氣使,操控大權。洋人放個屁,都比聖旨的作用還大。這才是︰認賊作父失人性,崇洋媚外喪國格。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