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4.第三七回 義和團風起雲涌 西太後兩面三刀(下)

作者 ︰ 若愚

第14節第三七回義和團風起雲涌西太後兩面三刀(下)

第三七回義和團風起雲涌西太後兩面三刀(下)

為了抵抗官軍的進攻,義和團以反洋教的名義破壞鐵路,焚燒火車,並相繼焚毀了高碑店、涿州、琉璃河、長辛店、盧溝橋等火車站。旬日之間,盧漢鐵路北段沿線都成了義和團的天下。數萬義和團民眾蜂擁而上,一舉佔領了涿州城。城中到處傳唱著豪邁的歌謠︰「男練義和拳,女練紅燈照。砍倒電線桿,扒了火車道。殺盡洋鬼子,再跟大清鬧。」城中四門上下皆高樹旗幟,旗上大書「扶清滅洋」字樣,城中的文武官衙、商鋪、民居全被義和團佔領。大清官吏一個個猶如喪家之犬,夾著尾巴,躲在家中,不敢露面。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風起雲涌義和團,保家衛國烈火燃。人民奮起反侵略,致使清廷心膽寒。

涿州與北京近在咫尺,義和團燃起的烈火已經燒到了清廷的腳下。老奸巨猾、富于政治統治經驗的慈禧太後感到了危險,急忙召見北洋大臣榮祿,叮囑道︰「不得孟浪從事,不可派兵剿辦,以免激成變端,是為至要。」同時,她又派出大學士剛毅、軍機大臣趙舒翹、順天府尹何乃瑩趕往涿州,向義和團宣布朝廷旨意,幻想以此勸導義和團自行解散。剛毅等人在涿州附近實地查看後,被義和團的聲勢所嚇倒,認識到如果繼續進剿,不僅不能堵住他們進京的道路,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危險。因此,他連夜上奏朝廷,主張立即撤去聶士成的部隊,停止進剿,而改用招撫的方法,解散或者收編義和團。軍機大臣趙舒翹也上奏朝廷道︰「拳會蔓延,誅不勝誅,不如撫而用之,統以將帥,編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氣,化私忿而為公義,緩急可恃,似亦因勢利導之一法。」清廷迫于形勢嚴峻,急忙發出上諭告誡各省督撫︰「各省鄉民設團自衛,保護身家,本古人守望相助之誼,果能安分守法,原可听其自便。」

此旨一發,義和團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其勢如同暴風驟雨,迅速向京津地區擴展。一月之間,便有近十萬義和團民似潮水般涌進北京城內。他們佔領官府衙門,到處設置「神壇」、「拳場」,公開練拳授藝。他們頭包紅帕,手持刀矛,成群結隊的在各條街道上自由行動。他們到處張貼傳單,宣傳其宗旨︰「最恨和約,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洋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定江山。」「練習義和神拳,誓死保護中原;堅決驅逐洋寇,以免生靈涂炭。」大清官吏在街上乘轎的,遇到義和團,往往被喝令下轎;騎馬的,往往被喝令下馬。許多達官貴人的車夫僕從,參加了義和團,主人絲毫不敢怠慢,反而要請他們保護。

義和團彌漫了京城,控制了交通。他們到處耀武揚威,為所欲為;其聲勢之浩大,行動之迅猛,吸引得一部分清軍亦加入到了義和團的行列之中。義和團民群情激奮,在京城中掀起了燒教堂、殺洋人、焚毀洋貨洋物的**。他們把御河橋改為「斷洋橋」,把外國公使聚居的東交民巷改為「切洋街」。清政府驚呼︰「輦轂之下,擾亂至此,若再不嚴行懲辦,為禍將不堪設想。」但實際上,清朝當局已經逐漸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能力。非常可惜的是,義和團沒有政治領袖,沒有政權意識,沒有推翻大清王朝,取而代之的理念;而只是盲目的制造混亂。

北京的混亂局面引起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極大恐慌,駐北京的各外國公使舉行會議,決定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進京,並立即照會了清政府。清政府不敢拒絕,反倒命令直隸總督裕祿為列強進京讓路。于是,英、俄、法等**隊四百五十余人,迅速由天津到達北京。侵略軍進入北京後,立即與義和團發生了劇烈地沖突,一連數日,城中不斷展開激戰,成千上萬的義和團民慘死在敵人的洋槍洋炮之下。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近萬名義和團民涌向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與侵略者形成了對峙之勢。德國大使克林德、日本使館秘書杉山彬先後被打死。有的洋人嚇成了瘋子,有的洋人絕望自殺。戰爭已經打響,北京的局勢分外嚴峻。

面對日益嚴峻的局面,清政府必須迅速做出抉擇。為此,慈禧太後如坐針氈,一連召開數次御前會議,商討對策。會上始終有兩種意見,一派以軍機大臣王文韶、戶部尚書立山、兵部尚書徐用儀為首,竭力主張把義和團當作「亂民」,徹底鎮壓下去,以求得洋人的滿意,不再派兵入京。另一派以端親王載漪、莊親王載勛、大學士剛毅為代表,認為義和團已成燎原大火,難以撲滅;若強行鎮壓,必然會惹火燒身;主張招撫義和團,利用它趕跑洋人。兩派吵吵嚷嚷,莫衷一是。慈禧太後左右觀望,態度模稜。連續三天的御前會議,均吵鬧不休,不歡而散。第四天,御前會議剛一開始,榮祿搶進朝堂,向慈禧太後遞上一份外國的「照會」。「照會」上赫然寫著︰「要求西太後歸政于光緒皇帝。」慈禧看罷大為惱火,她最痛恨的莫過于歸政一事。她當即歇斯底里大發作,又哭又罵;時而怒不可遏,訓斥奴才無用;時而愴然淚下,哀嘆大清國命運多舛。事後才知道這份「照會」不過是報紙上的幾條消息,榮祿信以為真,急忙送給慈禧。照會本是通過外交途徑送達的,可是這幫昏庸的官僚,竟然弄不清何為照會,何為外電,結果鬧了一場虛驚。

正當慈禧太後大發雷霆之際,又接到天津總督裕祿來電稱,八國聯軍已經大舉入侵。慈禧太後赫然震怒,當即決定對外國宣戰,並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出宣戰詔書稱︰「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表面上看起來,清政府似乎要同帝國主義者「決戰」了,其實,不過是故作姿態而已。這道詔書並沒有以外交途徑的方式,送達給任何外國政府,而只僅僅是發給國內各省督撫。

清政府的宣戰詔書發出後,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等拒絕執行。他們與各帝國主義駐上海領事互相勾結,簽訂了《東南互保章程》,宣布實行所謂的「東南互保」。約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隨後,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以及浙江巡撫、閩浙總督均表示支持,有的還公開參加「東南互保」的行列。所謂「東南互保」,實際上是以上海為大本營的英國等侵華勢力,與東南各省督撫互相配合,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嚴防義和團進入江南地區,以便更有效的保護帝國主義在華的侵略權益。清政府在得知此事後,立即向張之洞、李鴻章、劉坤一等人發出上諭稱︰「爾各督撫度勢量力,不欲輕構外釁,誠老成謀國之道。無如此次義和團民之起,數月之間,京城蔓延已遍,其眾不下十數萬,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處處皆是,同聲與洋教為仇,勢不兩立。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生靈涂炭,只可因而用之,徐圖挽救。」這就是說,慈禧太後承認了「東南互保」的事實,並解釋了朝廷的所謂宣戰詔書,不是要與列強決戰,而是為了避免義和團的刀鋒落到她的頭上,落到清政府的頭上。

為了清廷的安全,慈禧太後玩弄詭計,又使出了最為陰險毒辣的招數。她緊急召見莊親王載勛、大學士剛毅,反復告誡道︰「義和團擾亂京城,已成心月復大患。強力剿滅,必會激起大變,目前只能招撫。但招撫是手段,剿滅是目的。借義和團之手教訓洋人,借洋人之手剿滅義和團。」載勛贊道︰「老佛爺聖明,此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計也。」剛毅心領神會,附和道︰「老佛爺聖鑒,我們一定設法挑起義和團與洋人互相仇殺,確保朝廷坐收漁翁之利。」慈禧道︰「你二人明白了就好。特命你二人為欽差大臣,統領義和團即刻出戰,盡快扭轉京城之危局。」載勛、剛毅奉旨朝,立即派人四處宣傳,稱︰「朝廷業已對外宣戰,爾等義和團民當以死為國效力。」清政府還撥出兩萬擔大米,十萬兩白銀,獎賞給義和團民,以資鼓勵。莊親王載勛在府中公開設立「總壇」,邀請各路義和團前來掛號、登記,領取糧米、白銀。載勛和剛毅雖然無法徹底控制義和團,但許多掛號、登記過的義和團隊伍,紛紛打出了「奉旨滅洋義和團」,「替天行道、保清滅洋」的旗幟。北京城中歡聲雷動,義和團民被朝廷的「誠意」所感動,心甘情願地接受官府調遣,誓與洋鬼子決一死戰。後人有詩議之曰︰

奉旨滅洋義和團,誠心保國遭欺騙。愚弄人民詭計毒,只緣太後心腸險。

在清政府的愚弄和欺騙下,數萬義和團民包圍了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和西什庫天主教堂,接連不斷地發起進攻。義和團民僅靠手中的大刀長矛,以血肉之軀和侵略者的洋槍洋炮展開廝殺;勇則勇矣,然死傷之慘重空前絕後。使館區街道寬闊,樓房高峻;侵略者居高臨下,憑險防守,槍炮轟鳴,彈雨傾盆。一隊隊義和團高喊著︰「吾拳神助,刀槍不入。吾拳神助,刀槍不入」的口號,冒著槍林彈雨發起沖擊,紛紛慘死在侵略者的槍炮之下。整條街道上,義和團民的尸體堆成了一座座山丘,遍地的血水匯成了一條條河流。這是一場血肉與火藥的較量,也是一場陰謀與赤誠的較量。載勛和剛毅如同戲劇演員一樣,在義和團民中不斷表演,竭力煽動戰爭狂熱,鼓勵團民報仇雪恨。受蒙騙的義和團民在這兩位欽差大臣的愚弄下,不斷地做著無謂的犧牲。

當慈禧太後听到載勛和剛毅的匯報後,喜得眉飛色舞。高興過後,她忽然擔心起洋人的安危,萬一這些「暴民」攻入使館區,豈不麻煩。于是,她又命令榮祿的武衛軍和董福祥的甘軍一同參戰;明示朝廷宣戰之決心,暗中保護各國使館,防止義和團打勝這場戰爭。

圍攻使館的「戰爭」進行了兩個多月,始終未能打敗四百多名外國兵守衛的街區。參戰的義和團雖有萬人之眾,但其武器僅為大刀長矛而已;清政府煽動義和團浴血奮戰,卻一支新式槍炮都不予配發。榮祿的武衛軍約八千人,董福祥的甘軍約一萬人,全部裝備的是洋槍洋炮。榮祿和董福祥深體聖意,一面煽動義和團白白送死,一面防範其攻破使館區。榮祿的武衛軍參戰後,駐扎在東交民巷以東,每日只是虛張聲勢,並不真正進攻。董福祥的甘軍駐扎在東交民巷以西,除少數士兵真打了幾槍外,大隊官軍起到了暗中維持,實際保護使館的作用。

慈禧太後深怕外國公使發生誤會,特別責成榮祿派人給各使館送去蔬菜、水果、面粉、大米、大肉,以示慰問,並一再表示「中外一心,聯合作戰,共同剿滅拳匪」的旨意。慈禧太後處心積慮,一手導演了這場鬧劇,其目的不外乎是「借洋人之手剿滅拳匪」。這才是︰奉旨滅洋團民勇,鷸蚌相爭太後樂。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