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2.第三一回 光緒帝天津閱兵 詹天佑技術報國(下)

作者 ︰ 若愚

第2節第三一回光緒帝天津閱兵詹天佑技術報國(下)

第三一回光緒帝天津閱兵詹天佑技術報國(下)

方陣依次過完,丁汝昌再發大令道︰「雙龍鬧海陣。」旗手扯動,令旗一陣上下翻舞。不一會兒,兩艘大型鐵甲艦領頭,十八艘戰艦隨後,推開層層波浪,駛到檢閱台正前方。忽然分成左、右兩支艦隊,如同兩條巨龍,向著茫茫大海沖去。沖出十多里後,左翼艦隊向左轉彎,右翼艦隊向右轉彎;在廣闊的海面上,各自圍繞著假想的中心,繞成了兩個碩大無比的圓圈。在方圓數十里的海面上,左翼艦隊逆時針方向旋轉,右翼艦隊順時針方向旋轉。但見︰

戰艦疾馳,卷起浪花千堆雪;攪海翻江,碧波叢中巨鰲飛。左盤右旋,猶如雙龍斗大海;前奔後逐,掀起狂瀾連天涌。烈日輝映,金光點點晃人眼;海風輕拂,水霧騰騰閃彩虹。

光緒皇帝看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痴;頓覺北洋海軍威猛無比,肯定天下無敵;不由得手舞足蹈,喜氣洋洋。

兩支艦隊各自盤繞了十多圈後,又變成一字長蛇陣,逐漸向遠海駛去;漸駛漸遠,漸遠漸小,在遼闊的海平面上變成了二十個小黑點。丁汝昌又發令道︰「實彈打靶。」旗手扯動,令旗左右飄動。忽見一艘小快艇,拖著三只木船裝成的靶標,從台左岸邊海域駛出,風馳電掣般沖向大海,在五六里遠處拋下靶標。小艇繼續前行,逐漸消失在遠方。又見四艘小快艇從台右岸邊駛出,面向大海列隊而行。突然,艇上二十門大炮一齊發射,炮彈呼嘯而過,飛向靶標,紛紛爆炸,激起浪花數丈高。三只靶船頃刻間被炸成碎片,散落在海水之中。光緒皇帝從望遠鏡中看到這一精彩場面,不由得心花怒放,連聲喝彩道︰「好,好。」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北洋水師展軍容,萬里海疆逞威風。今日耀武悅天子,來年殺敵顯英雄。

打靶結束,丁汝昌再次發令道︰「沖鋒雁翎陣。」旗手再次扯動,令旗上下飛動。只見遠方海面上的二十多個小黑點排成「人」字隊形,向著檢閱台迎面駛來;漸駛漸近,漸近漸大,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字,駛進港口,拋錨停泊。丁汝昌轉身來到台前,躬身稟報道︰「水師操演完畢,懇請吾皇訓示。」光緒皇帝如夢似幻,如陶似醉。太監數次傳報,方才醒過神來;禁不住滿面春風,傳旨嘉獎道︰「全體水師官兵每人賞酒一瓶,肉三斤,銀五兩。各位將佐官升一級。」水師官兵接旨,一齊跪倒在甲板上,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時間,大沽港內外歡聲雷動,群情沸騰。

檢閱結束,不知不覺間已是午後三時。光緒皇帝意猶未盡,在眾官員的反復懇請下,才起駕返回行宮歇息。次日,即起駕回京。

閱兵歸來,光緒皇帝龍心大悅;十多天後,依然贊嘆不已︰「北洋水師天下無敵,李鴻章治軍有方。」一日,早朝之後,光緒皇帝和醇親王、翁同和三人在武英殿閑話。光緒再次夸獎北洋水師,引起了醇親王的非議︰「皇上過獎了,北洋海軍用來剿內匪,可以取勝。用來御外敵,則難以取勝。」光緒道︰「不至于吧?」翁同和道︰「王爺所言甚是。臣意也是如此。」醇親王身為海軍衙門大臣,對李鴻章獨攬北洋海軍大權早就不滿,便乘機發泄道︰「李鴻章蓄意炫耀武力,其心叵測。」翁同和接話道︰「李鴻章之心,是在皇上面前邀寵。」光緒皇帝道︰「老師不妨明言。」翁同和道︰「李鴻章拜求老佛爺訓政,又怕皇上不滿,才有如此舉動;意在取悅皇上,爭寵保勢。」光緒皇帝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可惡。」醇親王道︰「必須設法挫其銳氣。」翁同和道︰「此易事耳。北洋海軍每年花費朝廷四百萬兩銀子,現在可借口為老佛爺修建頤和園,削減其二百萬兩軍餉。」醇親王道︰「妙,此計大妙。」

次日,清廷發出上諭,從北洋水師軍餉中,每年提出二百萬兩,用作修建頤和園之經費。李鴻章接到上諭,如同當頭挨了一悶棍,直打得眼冒金星,差點暈倒在地。勉強掙扎回家,心如刀絞,思前想後,忽然計上心來,連夜給慈禧太後寫成密奏,稱︰「臣心甘情願將海軍餉銀,每年提出二百萬兩,孝敬老佛爺。」挨到黎明,跑到頤和園,遞上密奏;復返回家中,大病一場;三月之後,才得以恢復如初。

「後黨」氣焰受挫,「帝黨」則暗中竊喜,乘機鼓動光緒大膽親政。一日,光緒皇帝披閱奏章,看到湖廣總督張之洞奏疏稱︰「欲求自強,必先求富。而欲求富,必先大辦鐵路不可。我國有豐富的鐵礦、煤炭資源,然鐵路運輸明顯滯後。臣近年來在漢陽創辦鐵廠和槍炮廠,深感礦石、煤炭運輸之艱難。臣以為︰與西方列國競爭,既要開展兵戰,又要開展商戰。特奏請朝廷修建津榆鐵路,可收強國利民之速效。」光緒看罷,一時拿不定主意。時醇親王恰好在側,趁機向光緒建議道︰「修建鐵路實為強國利民之舉,于軍旅、商賈兩有裨益。平日籍資拱衛,戰時便于援應。」光緒听罷,當即御批︰「準奏。著戶部撥款三百萬兩,派員修建津榆鐵路。」

光緒皇帝此舉,實在難得。說其難得,是因為清廷在修建鐵路一事上,曾鬧過不少笑話。早在十多年前,英國人曾出資修築了上海至吳淞口的鐵路,全長三十六華里,往來乘客皆感方便。此乃中國境內的第一條鐵路;然而,卻被清廷的保守官僚視之為「破壞風水的怪物」。運營一年後,因火車軋死一人,清政府要求司機「以命抵命」,並派李鴻章赴上海與英國人交涉。交涉的結果是,清政府出資二十八萬兩白銀將鐵路、火車購回,把機車拋入黃浦江,把鐵軌拆除,把車輛運至台灣海灘扔掉。此後,清朝統治集團內部關于鐵路問題吵吵鬧鬧,爭論了三四年。期間,在洋務派的努力下,開平礦務局修築了自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全長二十二華里,用以運煤。這是中國人出資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又一次引起了頑固派官僚的恐慌。大學士張家驤上奏稱︰建鐵路「是臣下之利而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而非中國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萬人之公利。」御史洪良品奏稱︰火車震動會「損傷地脈」,「使長眠地下的祖宗不得安寧」。吵鬧了半年,竟不許使用機車牽引,而以騾馬拖拉,使唐胥鐵路變成了「馬車鐵路」。後在外國人的嘲笑、干預下,才放棄騾馬拖拉,改用機車牽引,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至此,清政府接受了這個新生事物;將鐵路再次延伸到天津。中法戰爭後,清政府認識到了鐵路在運送兵力、增強國防方面的巨大作用。是故,張之洞奏請修建鐵路,能得到光緒皇帝的旨準,實為難得之舉。

總理衙門接到皇帝諭旨,隨即成立了鐵路公司,聘請英國人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為幫辦工程師。詹天佑,字眷誠,廣東海南人;幼年時被清政府選拔為留學生,赴美國留學,專攻鐵路工程學。學成歸國,在福州船政學堂擔任英文教師;用非所學,深以為憾。他目睹國家之落後,立志修建鐵路,報效祖國;曾坦言︰「我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于洋人,我以為恥。」詹天佑受任幫辦工程師後,便家居工地,風餐露宿,一心撲在工程上。不久,工程遇到了一大難點︰修建灤河大橋。英籍總工程師金達曾把這個獲利豐厚的項目承包給英國人,但他們在深水急流中打樁連連失敗。隨後,該項目又包給日本和德國工程師,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最後,金達想到了詹天佑,便把這一難題推給他去解決。詹天佑知難而上,住在工地,反復測量灤河水流、地質等情況,重新選擇橋址,將中國傳統打樁法與西方近代先進技術相結合,用新式氣壓沉箱法建造橋墩,成功地建造了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大橋。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也贏得了外國同行的敬佩。

1905年,清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消息傳出,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範圍的俄國也不相讓,雙方爭斗不休;最後達成協議︰互不插手,讓中國人自己去修。英、俄兩國的如意算盤是︰坐視中國在經費和技術上求助于他們,以便坐收漁人之利。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京張鐵路總辦和總工程師。詹天佑受命後,深感責任重大,決心**自主,修建一條中國人的爭氣路,實現自己「鐵路強國」的夢想。他寫信告訴自己的美國老師稱︰「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造鐵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視我所主持的京張路工程,如果京張路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也將帶給中國很大的損失」。

的確,要修建京張路,詹天佑面臨著重重困難︰朝廷撥款有限,施工時間緊迫;沿線重巒疊嶂,修路工具簡單;洋人袖手旁觀,等待幸災樂禍。工程成敗與國家榮辱系于詹天佑一身。詹天佑沒有被困難嚇倒,他抱著為國爭光的信念,不顧塞外的飛沙走石,風吹日曬,帶領技術人員鑽深谷、攀懸崖,精心測繪,記下各種第一手資料。他反復告誡測繪技術人員︰「第一要求是精密,不能有絲毫含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之類的說法,不應該出于工程人員之口。」在他的嚴格要求下,測繪隊員先後勘測了三條路線,又反復計算施工成本、難度、鐵路效益,最終確定了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的關溝線。為了戰勝八達嶺隧道技術難題,詹天佑匠心獨運,在青龍橋車站設計了「人」字形路線,延長坡面,減小坡度,將隧道縮短至一千米左右。他不斷探索、創新,采用直井施工法解決隧道施工困難,沒有通風設備,就用風扇機、手拉風箱代替。他和廣大的築路工人同吃同住,晝夜奮戰在工地,以中國人特有的智慧和堅韌,創造了中國鐵路史上的奇跡。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八達嶺上樹豐碑,青龍橋頭創奇跡。精益求精為國強,趕超世界奪第一。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威望倍增,國內多條鐵路都要他去勘測、設計、指導。詹天佑雖已年過半百,卻仍然以飽滿的熱情跋涉于山川、河谷之間,為中國的鐵路事業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然而,由于清廷**,鐵路經費無法保障,工程難度大,帝國主義覬覦中國鐵路權等種種原因,致使他「鐵路強國」的夢想屢屢受挫。這才是︰赤心常存強國夢,生于末世志難酬。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