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4.第二七回 曾紀澤出使俄國 左宗棠兵逼伊犁(下)

作者 ︰ 若愚

第14節第二七回曾紀澤出使俄國左宗棠兵逼伊犁(下)

第二七回曾紀澤出使俄國左宗棠兵逼伊犁(下)

再說曾紀澤趕到聖彼得堡,立即覲見沙皇,申明來意。隨即下榻賓館,準備談判。消息傳開,俄國朝野一片大嘩,反對聲浪,甚囂塵上。「既定條約,決不能更改」;「必須把槍口對準他們的胸膛」;「必須向他們露一露牙齒」。兩天後,俄國外交大臣格爾斯約見曾紀澤,氣勢洶洶地表示憤慨和譴責。曾紀澤不卑不亢,據理爭辯。無奈,格爾斯一味呲牙咆哮,胡攪蠻纏,致使談判無法進行。隨後數日,曾紀澤多次約談,均無果而終;談判陷入僵局。

忽一日,俄國政府接到駐伊犁總督電報稱︰「中**隊在新疆調動頻繁。左宗棠部署三路大軍逼近伊犁。請求政府盡快向伊犁增兵。」沙皇聞報,大驚失色,急忙下令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對策。沙皇何以吃驚?原來,此時的俄國剛剛結束與土耳其的戰爭,軍力損耗嚴重;國內財政枯竭,盜匪叢生,極不安靖;兼之連年天災,糧食匱乏,民間餓殍遍野,百業凋敝;無力應付大規模的戰爭。

御前會議開始,格爾斯搶先發言道︰「左宗棠是最惡毒的敵人。我國應增兵伊犁,與左宗棠決戰。」財政大臣若米尼道︰「戰爭耗費巨大,且沒有止境。我國現在財政枯竭,無法保證軍費開支。戰爭對于我們而言,只能是一筆賠本的買賣。」國防大臣巴布羅夫道︰「不宜輕易和中國作戰。我國遠東艦隊力量薄弱,陸軍兵力嚴重不足;防守邊境,尚且力不從心,若再與中國大戰,難以取勝。」會議討論了半天,最終決定︰增兵伊犁,形成對峙;另在黑龍江一帶炫耀武力,虛張聲勢;但應盡量避免與中國決戰。責成格爾斯與曾紀澤談判,做出一定的讓步,避免戰爭。同時,約請英國政府出面調停,緩和與中國的關系。

御前會議後,俄國政府調遣軍隊增強邊防,把駐守伊犁的兵力增加到一萬二千人。在黑龍江一帶增兵五千,虛張聲勢。又出動黑海艦隊到中國渤海灣游弋,炫耀武力。一時間,中俄邊境戰雲密布,雙方劍拔弩張。

在此背景下,格爾斯重開與曾紀澤的談判。格爾斯一反粗暴蠻橫的態度,比較誠懇的對待會談。曾紀澤據理力爭,逐條辯駁。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會談,終于草簽了《中俄伊犁條約》。新約規定︰俄國交還伊犁九城,交還特克斯河谷和通往南疆的險要穆素爾山口,但仍割佔一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俄在華設立領事地點,減為嘉峪關和吐魯番兩處。中國賠償俄國「軍費」由五百萬盧布增加到九百萬。新約仍然是一個不平等條約,明明是俄國侵佔了中國領土,交還乃理所當然之事,卻要索取巨額賠款,並割佔一部分土地。真是豈有此理!但與舊約相比,總算收回了一些權益。在中國近代史上,這算是一次差強人意的外交「勝利」。草簽之後,曾紀澤把條約內容電告北京總理衙門,請求朝廷審議、批準。

條約改簽,曾紀澤功不可沒,左宗棠的軍事後盾亦起了重大作用。然而,與此同時,北京城中卻刮起了一股極不協調的歪風。擅長于「窩里斗」的官場內,一些人被俄國的虛張聲勢所嚇倒,反對收回伊犁,以免引起戰爭。李鴻章上書朝廷稱︰「左宗棠進駐哈密,兵逼伊犁,以圖收復,此乃萬萬做不到之事。中俄邊境長達萬里,處處均須設防,我國實力有所不及。若觸發戰爭,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制造輿論,李鴻章又發動其下屬、爪牙紛紛上書,攻擊、誣陷道︰「左宗棠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其心實為叵測」;「左宗棠蓄意挑起中俄大戰,實為用心險惡」;「左宗棠耀武新疆,越權行事,似有反叛之意」。謠言紛紛,誣陷重重;使本來就狐疑不定的清政府更加猜忌。當此多事之秋,英國駐華公使受俄國政府之托,闖進總理衙門,找到奕?,虛詞恫嚇道︰「俄羅斯軍力強大,是不可戰勝的。中國如要作戰,俄國艦隊將從天津登陸,向北京發起進攻。中國的皇帝應盡快搬到內地去,還需要準備作戰五年。」奕?聞言精神崩潰,冷汗淋灕;匆忙進宮向光緒皇帝和兩宮太後奏報。清廷當即召開王公大臣會議,反復商討了幾天,終于決定︰避戰求和。

清廷決定實行妥協,還須壓制主戰派,唯恐左宗棠不受節制,在新疆貿然動武;便發出一道詔旨,調其回京。詔書稱︰「左宗棠坐鎮哈密,籌辦關外軍務,諒已布置周詳。現在時事維艱,國家多難;著左宗棠來京陛見,以備朝廷顧問。命劉錦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左宗棠接到詔書後,深感政事混淆,國策有變;然君命如天,又不能違抗;遂與劉錦棠辦理了移交手續,準備入關。劉錦棠百感交集,設宴餞行。左宗棠如鯁在喉,難以下咽。二人心中皆有萬語千言,但卻不知從何說起;默坐半日,相繼起身離席。劉錦棠道︰「恩帥回京,小將欲派三千官兵一路護送。」左宗棠邊走邊道︰「此次回京,心情黯淡。我已交出兵權,又何必再事招搖,惹人猜忌。老夫入關,除數名轎夫外,不帶一兵一卒。」言訖,步出大營,上轎啟程。劉錦棠扶著轎杠,默默相送。送出哈密城,又送過五里坡,直送到十里長亭。但見︰

長亭外,古道旁;十余將佐,攜壺捧杯翹首望。天蒼蒼,野茫茫;綠呢大轎,暫息亭前垂柳旁。大杯酒,親遞上;欲言又止,相視對飲暖胸膛。心沉沉,意長長;塞外別離,悲壯之中透淒涼。

飲罷送別酒,左宗棠再三懇請劉錦棠和眾將︰「回營,回營。」劉錦棠長嘆一聲,與眾將恭立道旁,抱拳長揖,齊道︰「恩帥珍重。」一個個熱淚盈眶,泣不成聲。左宗棠大手一揮,轎夫再次抬起大轎,上路東去。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出生入死患難同,最難割舍戰友情。莫道武夫口舌笨,此時無聲勝有聲。

再說俄國駐華公使獲悉左宗棠奉旨回京的消息,急忙電告俄國政府,稱︰「中國皇帝召左宗棠進京,似有研究作戰之意。另據可靠情報,中國已在黑龍江、天津等地增兵,加強警戒。」俄國君臣聞訊大恐,格爾斯緊急約見曾紀澤,迫不及待地打听情況︰「听說貴國皇帝召左宗棠進京商討軍務,恐怕會挑起戰爭,不知確否?」曾紀澤回答道︰「這是謠傳。」曾紀澤說的是老實話,他確實還沒有得到此項消息。不料,這句老實話更讓格爾斯疑竇叢生,他們明明得到來自北京的電報,知道左宗棠進京之事,便認為曾紀澤在故意掩蓋。格爾斯進一步試探道︰「我國駐北京公使來電說,左宗棠即將進京,似乎意在請戰。我國沙皇很不放心,請閣下務必實言相告。」曾紀澤道︰「此乃謠言,不可相信。試想,左中堂年近七旬,老成持重,豈有唆使構兵之理。再說,新疆治安未靖,邊境防務緊要,離不開左大帥坐鎮指揮,更無調他進京之理。」這幾句柔中帶剛的外交辭令,使格爾斯心中更加發毛;思忖半晌,再次探問道︰「我們新簽的條約,貴國皇帝何時批準?是否打算開戰?」曾紀澤忽然靈機一動,打起官腔,徐徐言道︰「批與不批,權在皇上。是戰是和,權也在皇上。我乃臣子,只有奉旨行事,豈能妄猜聖意。」格爾斯滿臉無奈,急忙表白道︰「中俄兩國和好,已有二百余年。若為不值一提的小事就打起來,實在是不合情理。」只此一言,便暴露了俄國擔心清政府變卦,不批條約;也暴露了其自顧不暇、不願打仗的心態。

格爾斯進宮向沙皇匯報,沙皇深感不安,實在弄不清中國政府的真實意圖;便責成格爾斯繼續打探,務求實信。鬧得格爾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三天兩頭找曾紀澤詢問。曾紀澤氣定神閑,每次都回答得冠冕堂皇。一月以後,曾紀澤接到清廷電報,條約獲得批準。格爾斯得此實信,急忙跑進皇宮,向沙皇報告。俄國政府當即決定,立即從伊犁撤軍。至此,伊犁,這塊美麗的土地,在被俄國佔領了十一年後,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伊犁回到了祖國懷抱,左宗棠也回到了北京。左宗棠在北京沒有官邸,只好住在驛館內。次日,左宗棠進宮陛見。不料,在宮門口遇到幾位太監,向他索取宮門費,否則便不讓進宮。左宗棠大怒,不僅不給銀子,還開口罵道︰「鼠輩,竟敢攔我。我戎馬疆場二十年,在百萬軍中出入自由,無人敢攔。今奉旨回京,覲見皇上。爾等乃鼠竊狗盜之輩,公然索賄,阻我入宮。既然不讓見皇上,那我就再回新疆去。」言訖,轉身就走。太監見狀大恐,急忙賠禮、求饒,請他進宮。左宗棠余怒未消,一邊跨入宮門,一邊發作道︰「我要稟告皇上,將爾等交內務府懲戒。」太監們慌了,急忙跑去稟告慈禧,請求包庇。慈禧听後笑道︰「你們也太不自量了,怎麼惹他生氣。此人功勞很大,性格耿直,先帝對他曾經優容有加,我也對他恭敬有禮。你們只有求他饒恕,即可免去懲罰。」原來,慈禧太後長期寵信太監,致使李蓮英之流狐假虎威,公然貪婪索賄,無所不至。外地官員入京陛見,太監們照例要索取宮門費,如果不隨所欲,就會惹出許多麻煩。慈禧明知其中弊竇,卻對此不聞不問。今日,太監們惹怒了左宗棠,慈禧有意袒護,也只是讓太監們賠禮、求饒,並未給其以絲毫懲罰。左宗棠雖然一身正氣,但卻因此而得罪了小人。

在兩名小太監的導引下,左宗棠步入太和殿,陛見皇上和兩宮太後,拜舞三呼畢,起身肅立。光緒皇帝注目細看,只見左宗棠年屆七旬,身材魁梧;圓臉豐頤,神情剛毅;膚如紫棠,胡須雪白;眉似臥蠶,目光如電;忠厚之中透出一股逼人的威嚴。光緒肅然起敬,忙命太監賜座。慈安太後見左宗棠跪拜、起坐之間,步履艱難,老態龍鐘,頓生憐憫之情,關切地道︰「左中堂身體無恙乎?」左宗棠道︰「臣已年邁,腰腿疼痛,身患氣喘、咯血、頭暈數病,極其虛弱,常感力不從心。」慈安聞言,忽念其以衰老多病之軀,為國征戰沙場;歲月無情,當年的白面書生已變成黑臉老夫;心中大為感動,慰勉道︰「卿為國馳驅,勛勞至偉。還望勞逸結合,倍加珍重。」說著,不覺之間,淚滴胸前。左宗棠道︰「臣懇請朝廷在新疆設立行省,加強治理;興修水利,造福于民。」慈禧太後接言道︰「左中堂所言甚是,朝廷一定采納。汝為國積勞成疾,本應優待修養,無奈國事艱難,還須你繼續為國分憂。此次進京,一路勞累;先休息幾天,再出來料理國事。」陛見結束,左宗棠回到寓所。

三天後,清廷頒旨任命左宗棠為軍機大臣,並在總理衙門行走,兼管兵部事務。左宗棠真正是出將入相,開始直接參與清政府的中央決策,也達到了清廷給予漢族官員的最高職位。這才是︰沙場歸來入內閣,位高權重人臣極。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