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1.第十六回 英法軍借口挑釁 廣州城慘遭荼毒(上)

作者 ︰ 若愚

第11節第十六回英法軍借口挑釁廣州城慘遭荼毒(上)

第十六回英法軍借口挑釁廣州城慘遭荼毒(上)

話說清政府在和太平天國激烈搏殺的同時,還與外國侵略者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浪客中文網

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英、法、美等國以為,憑借與清政府所簽的不平等條約,可以暢其所欲的剝削中國人民,榨取大量的財富。然而,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中國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對外國的「洋貨」具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力。對此,外國侵略者認為是由于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便處心積慮的制造借口,想進一步擴大在華市場,以攫取更大的權利和利益。英國駐華公使曾經計劃佔領南京,開闢新的通商口岸。沒料到太平天國暴風驟雨式的大進軍,迅速佔領南京,打亂了侵略者的計劃。

同時,太平天國運動,也在廣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廣東一直是天地會比較活躍的省份,乘太平天國之勢,各個堂號的天地會組織紛紛發動起義,佔領府縣。雖然此起彼伏,聲勢可觀,但卻互不統屬,缺乏統一領導。

單說廣州附近各城鎮的起義勢力,包圍廣州達半年之久,企圖加以佔領。兩廣總督葉名琛督率清軍據城死守,逐漸陷入困境。葉名琛致函英國駐華公使兼香港總督包令,乞求英國海軍幫助清軍,共同摧毀廣州城外的「叛黨」。包令表示接受邀請,並正式發布公告,以「保衛英國商人的利益」為借口,率領大批英艦駛入珠江,佔領城外的十三行街。英軍打破了天地會黨對廣州的封鎖,攻擊天地會的武裝船只,抓捕起義群眾並交給清政府處治;還把大批的槍支、大炮、糧食偷運進廣州,接濟清軍,又用輪船替清政府運兵入城。

在英軍的協助下,葉名琛指揮清軍瘋狂反撲,用英軍提供的洋槍洋炮打退了起義群眾的進攻。隨後,葉名琛帶領清軍出城清剿,對起義百姓進行血腥鎮壓。他心毒手辣,不分青紅皂白,不訊口供,猶如屠夫宰牛羊,捕得即殺。他發動各地的地主武裝,從天地會手中奪回了許多城鎮;並下令各州縣︰「凡昔日通匪者,不論吏民,一律格殺勿論。」數月之間,殺死起義群眾十多萬人。

葉名琛生的肥頭大耳,五短身材,是一個昏庸虛驕、極端守舊的封建官僚;在外交場合,常常表現的十分倨傲。英國公使包令在幫助廣州政府鎮壓了天地會之後,總想著葉名琛會心懷感激,邀他進城會晤。然而,葉名琛卻極為傲慢,毫不理睬,且自詡為︰「天朝上國大臣,決不見番邦夷酋。」致使包令非常惱火,卻又無可奈何。葉名琛之所為,並非維護國格,實乃無知和傲慢使然耳。事實上,無知和傲慢是孿生兄弟,無知之人才會傲慢,傲慢之人必然無知。葉名琛自命不凡,滿腦子盲目排外思想,絲毫不懂外交之道,卻常以「雪大恥,尊國體」為言而自我吹噓。凡遇到中外交涉之事,拒不會見外國使節;每接外交公函,輒略書數字答之,或干脆置之不理,其馭外之術僅止于此。同時,葉名琛又非常迷信扶乩——請神仙下凡出主意——且一味痴迷所謂的神仙保佑,凡軍政大事、進退行止,全取決于乩語。

其時,《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于是,包令聯合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和美國公使麥蓮,共同致函葉名琛,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約要求。所謂「修約」,即修改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南京條約》、《黃埔條約》、《望廈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以擴充侵略內容,奪取更多的特權。他們為了制造修約的理由,故意歪曲《望廈條約》、《黃埔條約》中的有關規定——十二年後在貿易條款上稍作變通——要求全面修改條約。《南京條約》中並無任何修改規定,但英國侵略者卻援引「最惠國待遇」條款為借口,也要求全面修改條約。其主要求是︰開放中國沿海和內地各城市、外國船只在長江自由通航、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鴉片貿易合法化、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等條款。

接到外國公函後,葉名琛派了一名知縣傳話道︰「葉總督並未奉到上諭,但知謹遵成約,所請故宜不準。」在廣州踫了釘子,包令等人又趕到上海,向兩江總督怡良提出了修約要求。怡良答復道︰「中英原定條約中,並無十二年變通之文,即當永遠遵守。中法、中美之原定條約,雖有十二年變通之說,但無另定新章之語。是故,爾等關于全面修約之談,實屬無理取鬧。」美國公使麥蓮道︰「如果你們同意了修約的要求,我們可以出兵,幫助你們攻打太平天國。」怡良道︰「我們和太平天國之間的交戰,純屬中國內政,用不著你們插手。」英國公使包令道︰「如果在上海不能實現修約,我們將北上天津,求見你們的大皇帝,必須達到我們的目的。」怡良斥責道︰「你們的要求蠻橫狂悖,我國政府絕不會答應。」會談無果而終,包令等人在上海又踫了釘子。于是,包令等人又先後竄到天京窺探,與太平天國的官員交涉,試圖引誘太平天國承認各種不平等條約,依然踫了釘子。再次回到上海,包令等人被太平天國強大的軍事實力所嚇倒,他們弄不清未來的中國會由誰主宰;反復權衡之後,便宣布保持「中立」,實際上是要再觀望、等待一段時間。

過了兩月,英國公使包令和美國公使麥蓮各乘一艘兵艦北上天津,法國公使因修理座船而未同行。天津總兵雙銳、前任長蘆鹽政崇綸、長蘆鹽政文謙,先後予以接見。包令趁機提出了十八條、麥蓮提出了十一條修約要求,被文謙等人嚴詞拒絕。包令惱羞成怒,頑固堅持道︰「必須實現公使駐京,才能直接和你們的皇帝對話。」文謙道︰「這種違背我天朝體制、有損天朝尊嚴之事,決不答應。」麥蓮道︰「你的級別太低,不能代表大清國。事關兩國通商貿易之事,只能由你們的皇帝親自出面。」文謙道︰「你的級別也不高嘛。如果你們國家的皇帝到中國來,我國皇帝才會出面接見。」包令道︰「修約要求,你們必須轉告皇帝,給予答復。」文謙道︰「按我朝體制,有關通商事務,應到廣東去交涉,不能在天津辦理。你們請回吧。」麥蓮恫嚇道︰「我們將用武力來達到目的。」文謙道︰「你們只有去廣州交涉,在天津不會有任何結果。」又一次踫了釘子,包令和麥蓮黔驢技窮,隨行只有兩艘兵艦、三百兵力,難以施行武力要挾,只好返抵上海。第一次「修約」活動,歷時一年半,以失敗告終。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三家海盜南北行,強詞奪理嘴臉凶。枉費心機皆踫壁,修約之夢總成空。

回到香港後,包令立即上書英國政府,要求派兵來華,用武力實現修約要求。英國首相巴麥尊接書大喜,遂派額爾金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來華發動侵略戰爭;並照會法、美、俄三國政府,建議聯合出兵。法國政府當即答應出兵,美、俄兩國企圖坐收漁人之利,雖不出兵,但卻派公使趕赴香港,替英、法武裝侵略中國積極出謀劃策。

于是,法國以「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英國以「亞羅號事件」為借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所謂「馬神甫事件」是︰一位名叫馬賴的法國天主教神甫,違約非法潛入中國廣西省西林縣傳教,吸收地痞流氓入教,無惡不作,激起民憤。1856年2月,西林知縣張鳴鳳逮捕了馬賴等流氓,並依法處死。所謂「亞羅號事件」是︰1856年10月8日,廣東水師千總梁國定在海上緝私,扣押了一艘名為「亞羅號」的中國海盜走私船,逮捕了船上十二名海盜及水手。中**隊在中國領海緝私,逮捕中國罪犯;這純系中國內政。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卻胡攪蠻纏,強詞奪理,把亞羅號說成是英國船,借此向兩廣總督葉名琛提出照會,要求立即釋放被捕的十二人,並對英國謝罪,限二十四小時內予以答復。同時,派人報告包令,積極策劃進攻廣州。

葉名琛接到巴夏禮的照會後,即將所獲十二名海盜送交巴夏禮。這巴夏禮生的獐頭鼠目,身材低矮,體態精瘦,性格暴躁,為人奸詐。他原是英國倫敦街頭的流浪漢,窮愁潦倒之際,追隨鴉片販子來到中國;在澳門混跡多年,學會了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便自詡為「中國通」;後經鴉片商舉薦而出任英國駐廣州領事。小人得志,難免趾高氣揚、目空一切。巴夏禮在接到廣州府押解來的十二名海盜後,卻得寸進尺,提出了更為蠻橫無理的要求——要求梁國定必須前往英國領事館,親自謝罪認錯。對此,葉名琛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態度,既不作抵抗防守的準備,又不尋求合理解決的辦法,一味的故作鎮定,形成僵持局面。

十多天後,包令帶領五百兵力,分乘三艘戰艦駛入虎門,向岸邊的清軍炮台轟擊,清軍當即開炮迎戰。其時,葉名琛正在校場觀看鄉試——省級選拔武舉人的科舉考試——騎馬、射箭比賽。左右報警,說英艦炮擊虎門;葉名琛道︰「必無事,日暮自走耳。但我方不能首壞和局,令水師各船收旗回撤,所有炮台不許還擊。」說畢,繼續觀看比賽,直到天黑回衙。

一連四天,葉名琛不戰不守;對城外英軍的進攻不理不睬,每日躲在衙內扶乩請仙,乞求神靈保佑。這種蠢豬式的舉措,造成了城外各炮台守軍全部撤退,英軍乘勢進攻,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清軍的所有防御陣地,並炸毀各炮台和火藥庫。

英軍繼續進攻,迅速佔領了十三行街,開炮轟擊廣州城。利用炮火的掩護,巴夏禮指揮三百多名英軍攻入廣州城內。英雄的廣州人民再次奮起反抗,街道上、房屋里不斷地射出仇恨的子彈。侵略者在付出了三十多人的傷亡代價後,終于攻進了總督衙門。然而,葉名琛和他的衙役兵丁早已逃匿一空。巴夏禮自知兵力單薄,不敢在城中久留。于是,縱兵將總督府內搶劫一空,隨後退出總督衙門,沿街放火焚燒民房。到黃昏時分,英軍逐步退出城外,上船躲避。

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廣州人民的極大憤慨,城廂內外很快聚集了二萬多名團勇,荷槍持刀、四處鼓噪,欲與英軍決一死戰。英軍躲在船上,不斷開槍、開炮。然而,團勇們采取了不正規的,但卻十分有效的戰術。他們扎起許多木筏,裝滿柴草,順流飄下,放火焚燒英艦,並不斷投擲火藥瓶。英軍大為恐慌,急忙開船後撤。憤怒的群眾轉向十三行街,放火焚燒英、法、美等國的商行洋樓。風大火烈,愈救愈焚;復仇之火,徹夜燃燒;天明遙觀,外國洋行,皆成瓦礫。

英軍退出珠江之後,葉名琛立即飾敗為勝、夸大其詞地向咸豐皇帝奏稱︰「臣督率軍民,防剿英夷,水陸獲勝,現在夷情窮蹙。」正被太平天國運動鬧得焦頭爛額的咸豐皇帝接到奏疏後,立刻發出上諭,憂心忡忡地告誡葉名琛道︰「此次已開兵釁,不勝固屬可憂,勝則該夷必來報復。當此中原未靖,豈可沿海再起風波?望盡量妥協轉圜,力求避免決裂。」

其實,咸豐皇帝和葉名琛根本就不知道,就在他們奏報、降旨的日子里,英、法、美三國均已更換了駐華公使,英、法的大批軍隊即將趕到中國,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