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愛情 9.附︰耶魯舅舅的愛情蛋白學說

作者 ︰ 天昭馨漪

第9節附︰耶魯舅舅的愛情蛋白學說

「基于大膽探索、小心求證的理念,在此我們可以從生命科學的角度,從生物化學的途徑對愛情做一探討——什麼是一般的浮世愛情,什麼是純粹的愛情、純美的愛情。風雲小說網

「可以像這樣來探討︰生物都具有生物磁場,人當然也具有生物磁場;此外,人的體內有一類蛋白叫‘情感蛋白’,再予以細分,其中關乎兩性愉悅的姑且稱為‘兩性情悅蛋白’。男性體內的叫‘正兩性情悅蛋白’,女性體內的叫‘負兩性情悅蛋白’。

「當一對青年男女長期因相互喜歡而經常在一起時,不是僅有精神上的愉悅,兩者的生物磁場會產生交變、融溶、升華;在人的體內,同時也會產生一系列影響短暫的——例如雌雄激素的分泌——生物化學反應,或是影響長遠的生物化學反應。

「影響長遠的生物化學反應︰在男性體內將會產生‘負兩性情悅蛋白對應體’,而同時在女性體內將會產生‘正兩性情悅蛋白對應體’。這種對應體附著在自身相應的‘兩性情悅蛋白’上——類似于抗原抗體反應。

「要知道,‘對應體’的出現總是不成熟並小于‘兩性情悅蛋白’,它們會在男女繼續交往中長大成熟。

「關鍵的問題出現了︰如果各自的‘對應體’僅僅附著于自身「兩性情悅蛋白」,那表明兩者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愛情;而僅僅是相互‘情悅’或者說喜歡對方——也可能是欲情對方;附著面越大,附著越緊,‘情悅’或者說喜歡程度越深。

「如果其中一方又與另一異性有類似往來,就會產生另一‘對應體’附著在自身‘兩性情悅蛋白’上——這點與抗原抗體反應不同。這在人的行為上就是所謂的同時愛上兩個人,其實是同時喜歡上兩個人。

「此外,這種‘對應體’與‘兩性情悅蛋白’成長與附著是不對等的。在人們的生活中表現為你很喜歡她,她並不那麼喜歡你或相反。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對應體’與‘兩性情悅蛋白’大小相差很大。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其大小比例或許是地球與月亮的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對應體’與‘兩性情悅蛋白’的這種附著可以有逆過程,在現實中表現為男女雙方不再互相喜歡或某一方不再喜歡對方;此時‘對應體’與‘兩性情悅蛋白’可以月兌離。月兌離後,在一定時間內,‘對應體’可以自行消亡。

「令人遺憾的是,世間的愛情與婚姻可能大部分屬于這種‘逆過程潛在’的情況,這也是諸多戀愛和婚姻出現問題的生物化學過程——譬如︰一個不對頭就不愛對方了,踫上個條件更好的就跟舊人說我愛上別人了。‘逆過程潛在’也就是「愛情是婚姻的墳墓」這一說法產生的最底層元素。

「與上述所言相反,‘長大成熟的對應體’與‘兩性情悅蛋白’可以相互溶融,生成‘情悅蛋白共生體’。‘情悅蛋白共生體’具有排他性,唯一性,相互性。前兩性容易理解,也就是‘情悅蛋白共生體’出現後,就不會再接受其他‘對應體’;也就是各自再不會受其他異性的誘惑,直到一方至死方休。

「為何說‘直到一方至死方休’。這與‘相互性’有關。‘相互性’指的是︰‘情悅蛋白共生體’不會單獨在一方出現,而是同時在雙方出現;這是由雙方的生物磁場產生的交變、融溶、升華方式與和諧進程所決定的。在普世中表現為,真正的愛情出現時,不會僅是一方愛另一方,而必定是雙方共同擁有這份愛。

「人們可能會產生疑問,人們會說可以有甲方深愛乙方,而乙方不愛甲方的情況;人們會說‘單相思’這個詞就是據此發明的。這種情況當然有,如果不深究,就讓這種觀點永世長存也無傷大雅,並且還多些詩情畫意的素材

「但這個地方講的是生命科學——雖毫無詩情畫意可言。甲方愛乙方,而乙方不愛甲方的情況或者說‘單相思’的實際情況是這樣︰在甲方長期對乙方的傾慕中,甲方可以在體內出現乙方的‘對應體’;但這種對應體猶如近親結婚一樣,是弱小態的、畸形的、缺少乙方生物場的滋養的,並且‘非常態’地、大面積地、緊密地附著在自己體內的‘兩性情悅蛋白’上,是屬于相當程度的‘情悅’乙方,而乙方並未產生類似反應或產生的反應極不相稱的弱小。由此可見,甲方並無長大成熟的、健康的‘對應體’與‘兩性情悅蛋白’相互溶融,並生成‘情悅蛋白共生體’。造成這種狀況的底層原因在于乙方的生物磁場沒有‘呼應’甲方,在此情況下,乙方的‘兩性情悅蛋白’的狀態則因人因情而定,但肯定與甲方不是呈相應的狀態。

「因此,‘單相思’與‘真正的愛情’無關;因此,‘單相思’也具有可逆性——‘別在一顆樹上吊死’的說法可以在這里找到科學根據。不過,‘單相思’的‘對應體’是‘非常態’地附著于甲方的「兩性情悅蛋白」上,表明這類人難以輕易從情感的泥淖里掙扎出來——故所以‘單相思’有時是非常固執的。

「話又說回來。‘相互性’除了表示‘情悅蛋白共生體’是同時在雙方體內出現,而不可能僅僅在一方出現外,還表現在‘直到一方至死方休’。也就是說,一方去世後,‘情悅蛋白共生體’處于一種及其緩慢的消融狀態。慢可至終身存在,也可以較快消融,這要看自身內環境和周圍環境而定;譬如說,一個新的異性對其產生何種影響,等等。

「此外,在研究中還發現一種現象︰‘對應體’粘附的逆過程——即從‘兩性情悅蛋白’月兌離石,會對該蛋白產生程度不等的損害——猶如燙傷會對皮膚造成損害一樣,其結果使得‘對應體’與該蛋白的溶融變得越加困難。這提示反復‘戀愛’的人獲得純美愛情的幾率相應下降。

「基因學的發展,有可能出現人工干擾‘對應體’與‘兩性情悅蛋白’的技術。問題是︰人類需要這種東西嗎?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作出判斷︰戀愛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情悅階段、浮世愛情階段和純美愛情階段。平常人們所說的愛情,實際是一般意義上情投意合的男歡女愛,屬于浮世愛情,具有深淺難測的變數摻雜其中。而純美愛情是上帝賜予人類至高無上的禮物,唯以原生態愛情相戀的人們方可居之。

「還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戀愛總是從浮世愛情觀開始,有的人可以進入原生態愛情觀。其二,進入原生態愛情觀的人,相輔相成,對方通常也具有了相對應的原生態愛情觀。

「這對自我認識到自己是否已具有了原生態愛情觀的人是有幫助的︰他(她)能更加樂觀的、並通常是正確的相信對方是會百折不撓地愛自己的——就是中國聖賢說的‘攜子之手,與子偕老’

「但要強調的是,對方並不總是同時具有了對等的原生態愛情觀,這里面有個時間差與程度差在里面。從理論上講,這個時間差與程度差本來不應當存在;但由于人性的復雜與社會大環境地干預,它們很現實的存在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原生態愛情最新章節 | 原生態愛情全文閱讀 | 原生態愛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