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天佑 第一百三十章 管中窺豹

作者 ︰ 令狐大獅兄

張天佑從玉簡中收回了神識,驚異地問道︰「道友,你剛才說什麼?上古異物?」

「不錯,雖然不知道它名稱和用途,但是直覺告訴我它很古老。」

又是直覺,張天佑有些無語。

「它的中間有個黑洞,里面星空燦爛,道友要不要進去看看。」

四不像聞听身體哆嗦了一下,一邊往外躲閃,一邊驚恐道︰「你說什麼!它自成空間,蘊含星空。」

「是啊。」張天佑對四不像的反應有些驚訝。

「小道友莫怪,我這道殘魂余念在無盡空間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听到星空二字就感到敬畏。」

「原來是這樣,是天佑魯莽了,驚嚇到前輩了。」張天佑鄭重了施禮表示歉意。

「無妨,無妨,你說里面的星空是怎樣的情形說給我看。」

「嗯,那個星空很大很廣,看似離得很近的一顆星星,往往要探尋極遠極遠還無法到達……’張天佑將自己在里面的經歷訴說了一遍。

四不像听完哎呀一聲,躲的更遠了,只听它慶幸道︰「幸好我是從此物的圓孔中心向外觀察的,不然我就會被困在里面,好容易凝實的身體也會雲消霧散。」

「道友此話怎講?」這回輪到張天佑吃驚了。

「我本是一道殘念,無意中吸收了人類大量精血,再加上幸運的遇到了火髓和原始靈火,這才僥幸凝結成了火精之體,而道友的六陽精火可助我保持此態不變。此物能收人神念于其內,可憐我只有這一股殘念了,若被它吸入其中,就算我能出來,只怕一切都得從頭再來。」

張天佑點了點頭道︰「真的好險啊,道友既然看了上面的符文,又了解它現存的特征,現在能確定這是什麼?」

四不像想了想說道︰「有點像上古時期的日冕,不過中間似乎缺失了什麼。而四周的字,我似乎有些熟悉。」

「你認得?」張天佑有些迫不及待了,但听得它用詞,不是似乎,就是好像,也不敢抱多大希望。

「上古時期,從遠古時代繼承下來了一種符文,據說每個符文都代表著深奧的含義與無上的力量。我只認的一個氣字,氣寫作「三」、「川」,三橫或三豎。古人將之釋為,天地之本,萬物之初。而這龜殼上由不同斷劃組成的文字,我一個都不認得了。」

听了它的話,張天佑仔仔細細地看了半天,八個符文沒有一個是三橫,要麼上下兩豎,中間有斷劃;要麼三筆全是斷劃組成,竟是沒有一個氣字,不由得泄氣。

他研究了半天也無頭緒,目光剛想沿著下面山脈一樣的線條看向中間圓洞之時,想起祁連天驕說過的話,心中猛醒,與其白白浪費時間在這未知的東西上,不如靜下心來,看看玉簡中的混元先天一氣訣。

剛才他不過看了一部分,正感到妙不可言之時,被四不像打斷了,如今再拿起來閱讀,立刻心定念止沉浸到了功決中。

「天地之間無處不在,無所不在的東西是什麼?是氣!氣,成為天地一切事物組成的本源,有著像氣體般的流動特性。宇宙天地間的一切事物,均是氣的運行與變化的結果。

道修講究練氣,煉精、煉神以期到到更高的境界。吾以為與其好高騖遠,不如專攻一處。西州以練氣為主,此練氣不同道修的練氣,我們自稱為靈修。

氣為何物?模不著,看不到的為氣,看得見模得到的仍然是氣。

氣分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先天之氣為天地靈氣、陰陽地煞之氣、魔界魔氣等等,人稱太初之氣;後天之氣是天地萬物混合變化形成之氣,吾稱之為混元之氣。人就是一個混元之氣的組成能量物。」

張天佑剛才正是看到這里才拍案而起,大呼妙哉。這個自稱吾的人,他猜測可能是多聞王。

對方對天地之氣的見解,用詞既新鮮又準確,令張天佑大為受益,以前許多懵里懵懂,存在于心中,卻說不出所以然的修行心得,被這位多聞王闡述的淋灕盡致,使張天佑毛塞頓開。

他如饑似渴的往下看去……人的生命無一不是由氣構成,如人體內精、氣、津、液、血、脈,無非氣之所化也。故,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之物。

天地靈氣有濃淡之別,人依然。概因人和萬物都是天地自然的之物,氣尚有陰陽之變化,四季之分,寒暑之別,受天之六氣的影響,又有地之五行之氣生克的作用。人生于其中,善修者求之于氣交……」,「何謂氣交?……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

這一段全是強調天地之氣的重要性,及如何利用和尋找最濃郁靈氣之地。張天佑索性跳過,查看下一段。

人既然生活天地氣交之中,就必然和宇宙萬物一樣,都是由氣構成的,都是天地陰陽氣機相感的產物,是符合天地氣之變化的。故,人以天地之氣生,修行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天地覆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

所以說,人能應天地之氣而知萬物,驅修行之法而通天神,成為萬物之主。

這句話令張天佑連連咂舌,多聞王對此功訣的看法真是豪情萬丈,信心十足,敢如此稱贊自身修行之法的,只怕少之又少。

功訣關于對各州門派修行之法的對比,令張天佑受益匪淺。

多聞王認為中州道修注重的是煉氣、煉精、煉神,目的為了達到元神出竅,成神入聖,與天地同壽,同日月爭輝。

對這點,多聞王稱之為步步為營,循序漸進,最終大成。不過他認為其功訣過于借助靈符、法寶、聖器之類的外物,雖然能稱得上內外雙修。但大多數中州修者法寶不少,太過偏重于外力,修行卻顯得不足。

這樣與人爭斗,初始或許能佔上風,若久戰不下,修為不足就成了弱點。

西州修者與別州有所不同,他們可謂博覽群功,采納諸多功法之所長,引為己用,比如陰煞宗所練的四大煞尸,煉尸方法采用的是中州煉器法決,引煞氣入煉尸則借鑒了本州化氣法訣,煞氣凝結在煉尸內的程度從而煉出了金、銀、銅、鐵四種威力無窮的煞尸。

張天佑看到此處,才對陰煞宗的煞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多聞王接著又指出其功訣不足之處,驅使煞尸的修者修為決定了其煞尸的成長,嘲笑他們至今沒有人練出銀尸,金尸更成了傳說。

張天佑估模著,陰煞宗修者的精力與生命全都用來煉化煞尸了,自身的修為卻進展緩慢。

果然,多聞王在後面的文字中指出了這一點。

吾之修行之法有別于以上兩州……

張天佑看到這里,心道︰總算是談到正題了,可急死我了。

「吾之修煉之法分五個階段,由低到高,分別是經絡之氣、通靈衛氣、本命營氣、宗主之氣。鑒于最後一階段太過驚世駭俗,吾在這里就免提了。」

「這……這……」張天佑頓時哭笑不得,天上果然不會平白無故掉餡餅,這個多聞王偏偏在最關鍵地方吊人胃口。

有四個階段總比沒有好啊,張天佑心想,不看白不看。他繼續往下閱讀。

煉氣在保身,納氣在保心。身不動則虎嘯,心不動則龍吟。身為靈修必先修經絡之氣,此氣為靈修之基礎,極為重要。

經絡之氣吸收的是天地間萬物精華之氣,清靈之氣、山川水谷之氣,此練氣之法吸收天地之氣凝為精華,將其運行于氣血、髒腑和體表及全身各經脈氣穴處。周而復始不斷精煉和強化髒腑、經絡等部位,達到不滅真身、神力貫體等最高境界。

張天佑計算了一下,僅修肉身煉體的境界就有八層,分別是**凡胎,身輕如鴻,萬邪不侵,月兌胎換骨,化氣換形,伐體洗髓,神力貫體,不滅真身。

看到這里,他情不自禁的將此八層境界同自己的如意魔神訣對比起

來。

他發現兩者在層次上大同小異,按照上面的分類,自己應該達到了肉身萬邪不侵的地步。

如意魔神訣的最高境界是達到血玲瓏、骨通聖,最後才是不滅魔神體。以前張天佑一直不明白血玲瓏、骨通聖是曾樣的一種境界,看到此處後,猜想到應該是化氣換形,伐體洗髓的境界。

難道要將全身氣血化作一團元氣,筋骨融入元氣之中麼,這可有些太匪夷所思了,達到這種境界,不但身體可大可小,外形也可任意改變,再往上豈不就是不滅真身了。

經過這麼一番領悟,張天佑揣摩出如意魔神訣的最高境界大概情形。

關于剩下的通靈衛氣、本命營氣、宗主之氣三個階段,張天佑一口氣看完了。

其中的通靈衛氣者,真陽之氣也,立命之本也。張天佑將其總結為四點作用:一、防御護體二、驅氣交爭三、自我修復四、能吸萬物。

最後這個能吸萬物同張天佑的如意魔神訣吸收敵人元力精血如出一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道者天佑最新章節 | 道者天佑全文閱讀 | 道者天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