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諜傳奇 四十九、 軍火

作者 ︰ 聞繹

張乃仁要出手的軍火,得來並不容易。幾乎清一色都是美國進口。

中國的軍火工業之薄弱,從大清朝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在整個抗戰時期,國內生產的軍火,主要是漢陽式和中正式步槍,總計約五十五萬支,輕重機槍六萬挺,各式子彈十一億發。雖然也生產少量的重武器,但數量很少。這樣的軍火生產量,顯然不夠使用。

抗戰前,國內的軍火主要從德國進口。一九三八年,日本政府就此向德國政府提出抗議,德國向中國的軍火出口即告停止。此後,國民政府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即開始從蘇聯進口軍火。

一九四一年三月,美國出台「租借法案」。同年五月,將中國列入援助對象國。從這一年起,開始大量向中國出口軍火。

這個軍火出口的代價十分巨大。抗戰時期,國內與國外的運輸通道,幾乎全部被日軍佔領或封鎖。唯一的通道,是經緬甸,越過著名的「駝峰航線」,從空中運進國內。

有人計算過,美國政府每運進中國戰場一升汽油,要消耗掉六升汽油,可見這個代價,大到什麼程度。至于在運輸途中損耗的武器彈藥,也是無法計算的。

但是,凡事都怕說一個「但是」,但是,又不得不說。這個消耗了六升汽油才運進國內的的一升汽油中,卻有近一半出現在黑市交易中,這是最讓美國政府惱火的事。道理很簡單,因為當時正在戰爭期間,出現在黑市上的,除了這個汽油之外,再有,就是軍火了。數量同樣十分巨大。

戰爭殘酷,是以無數生命為代價。其中的消耗,還有無法計算的成千上萬噸的武器彈藥。

當時的**,每打一仗,無論哪個級別的,戰後都要向上級報損,也就是在這一場戰斗損耗了多少武器彈藥,上級核實後予以補充。出問題,就出在這里。

譬如一個師,在一次戰斗中損失了一千支槍。它向上級報損時,卻要多報一些,他可能會報損一千兩百支。這有兩個原因,一是這個師要留一部分庫存,以備不時之需。二是上級補充時,可能會扣減一部分。畢竟這些武器彈藥是要用大量的外匯購買或者用農礦產品交換來的。美國政府再大方,再甘心做這個肉頭,運送進來的武器彈藥也是有限的。

上級若真的按這個數給予補充,這個師就有了一點庫存。

抗戰時期,地方武裝蜂起,什麼民團,保安團,還有地方軍隊,更甚者還有土匪武裝、黑幫團伙什麼的,他們的武器彈藥從哪里來?當然只能從**手里購買,並且只能是私下交易。這里面的油水可就大了。在黑市里,一支步槍,通常會賣到十幾或二十幾個大洋,但也有可能賣到七八十甚至上百個大洋。這是無本生意,這個師里的軍需官,及其背後的主官,自然會把這個生意做得熱火朝天。

如果這個生意做到集團軍,甚至做到戰區供給部這個層面,這個生意就算做大了,可不是一兩百支槍那麼簡單。統稱還是軍火,但種類可是包羅萬象。除了槍支彈藥,還有重武器,譬如機槍和迫擊炮。此外還有藥品和醫療器械,有各種無線電設備和配件,有各種油料或化工產品,以及紙張、油墨或棉布等等。至于金額那自然是更加驚人了。

這樣的生意做大了,利潤又那麼驚人,想從中「分肥」的人自然就更多了。其中最大的一頭,是高層官員。這個高層官員有多高,還真不好說。大體上,除了蔣委員長外,大概沒有幾個人撇得清干系。

等而下之的,就都是相關部門的頭頭了。首先是軍需這個系統,各級有審批權的官員是不能少的。下面到最底層的倉儲及管理人員也不能少。萬一其中一人沒有分到,給你點了水,你就劃不來了。在軍需系統之外,比較主要的還有交通運輸方面的,主要是運輸部隊。沒有他們的配合,那麼多的物資你怎麼運輸?然後是路途中的駐軍,他要是卡你,你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你就得把他喂飽了。再有一部分,就更加重要。譬如警察系統,譬如情報系統,也就是保密局這個部門。沒有他們的默許,這個生意一定做不成。

葉公瑾在這個生意里就有一份。事先,有人會跟他打招呼,某件事你不能查,並不明說是軍火。但葉公瑾那麼聰明的人,多少也能猜到一點。事後,到了一定時候,就會有人在他的賬里存入一筆款,他自得其樂,什麼也不問。

左少卿當初查軍火案,是此事遭人舉報,不查不行了。誰知道左少卿辦案犀利,一直追查到聯勤總司令部,眼瞅著就要捅破這個大天。葉公瑾受人之請,幾次隱約表示出對此案沒有興趣。左少卿幾次要匯報軍火案,他都不听,或顧左右而言他。左少卿那麼聰明,干脆草草收場。未辦徹底的軍火案,反被當作她的一件大功,並因此受到表彰。

右少卿現在查軍火案,不知道她有沒有左少卿那麼聰明。但她在張乃仁家門外面部署暗探,監視他的一舉一動,理由正當,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現在,張乃仁看到女兒上班去了,家里除了保姆在廚房里忙碌,已經十分清靜。他走進書房,從牆上油畫後面的小保險櫃里取出那份清單,坐在書桌後面,細細地看著。這是一份數量巨大的清單,他在心中估量著價格。他明白的另一點是,這種事不僅要多加謹慎,還要速戰速決,萬不可拖泥帶水。

看官們猜到了,閩浙贛邊游擊縱隊副司令員老李所得到的情報,正是張乃仁手里的這批軍火。

老李經過這些日子的休養,頭上的傷已經好了許多,可以下床慢慢行走了。

林文秀自然仍是每天照顧他的傷勢和飲食。老李是個東北人,最喜歡吃的是小雞炖蘑菇、豬肉炖粉條。這兩樣菜,林文秀都很樂意給他做。問題是老李在南方生活幾年,養成了吃辣椒的習慣,每餐都要在菜里放一勺辣椒醬。林文秀就很不高興,說這麼辛辣的東西,對你的傷口不利。老李就說,沒有這個,我吃不下飯,對傷口更不利。兩個人每天吃飯的時候,就要為這個事戧戧幾句,斗嘴斗得十分有趣。

一直到杜自遠告訴老李,南京確實有人在做軍火生意,他才算把辣椒這麼重大的民生問題扔在腦後。

這天傍晚,老李秘密住所外面的街道上,行人已經不多。一個穿長衫戴禮帽的男人,在住所的門外下了黃包車。他付了錢,讓黃包車走了。他看了看門牌號碼,又向周圍看了看,這才輕輕敲門。

門上的小窗打開,門房只露出一雙眼楮,警惕地看著外面的人,問︰「你找誰?」

男人摘下禮帽,客氣地說︰「我找李先生,老家讓我給他帶了些東西來。」

門房盯著他又看了一會兒,這才打開門,讓他進去。門房關上門,又透過小窗向外看了一會兒,才轉身對進來的人說︰「請你跟我來。」

門房領著來人進入小樓里。坐在廚房門口的警衛和坐在客廳窗口的林文秀都注意地看著來人。門房領著來人登上樓梯到二樓,在一扇門前停下,輕輕敲了敲門,然後推開門,見屋里的老李向他點點頭,就回頭對來人說,「你進去吧。」

來人進了門,看見坐在藤椅上老李,一挺胸,兩個腳跟一並,輕聲說︰「首長,我來了。」顯見的,他原來是一名軍人。

老李向他招招手,「你來,我來介紹一下。」他指著來人對坐在對面的杜自遠說︰「老杜,這是我們在南京情報小組的負責人,姓梁,梁吉成。這位是老杜,你就叫他老杜吧。都是自己人。」

杜自遠起身和梁吉成握手,並請他在椅子上坐下。

老李說︰「吉成,找你來,就是為了軍火的事。你說的那批軍火,杜先生已經查清了,是一個叫張乃仁的人,他手里確實有一批軍火。我們商量一下,怎麼把這批軍火買下來。」

梁吉成是個黑黑瘦瘦的中年人,大約四十歲上下,目光明亮而沉穩。此時他難得地露出笑容,轉向杜自遠說︰「杜先生,能幫我們拉上線嗎?」

杜自遠點點頭,「這個事問題不大,但不能著急,需要慢慢來,以免引起別人的警覺。我倒要問一句,那可是一大筆錢呀,你們有嗎?」

老李就說︰「錢的事問題不大,我們能籌集到。問題是怎麼把這麼多錢轉過來。」他笑著說︰「老杜,能通過你的銀行轉賬嗎?」

杜自遠頓時嚴肅起來,「老李,很抱歉,我不能在這件事上幫助你。我承擔的任務不允許我摻進這件事里來。你們得另外想辦法。」

老李就轉向梁吉成,「吉成,你們能解決嗎?」

梁吉成想了一下,「首長,這樣的話,我們就只能走地下錢莊了。先把款子打散,逐步把錢轉到杭州,再逐步轉到上海的銀行,再從上海轉到南京。這個過程要一點時間,而且還要有一些花費。」

杜自遠笑著說︰「其實你把款子轉到上海就行了。上海的匯票在這里通兌,是一樣的。這樣也安全一些。」

說到這里,老李就變得嚴肅起來,「吉成,說到安全,這是個大事,你要特別注意。這件事,還有這個地方,只有你一個人知道,不要再擴散了。另外,不論是轉移資金,還是將來運輸軍火,都要特別注意安全,萬不可大意。」

梁吉成用力點點頭,「請首長放心,我一定會謹慎辦理。」

老李也點點頭,「這樣最好。那麼,你現在就可以著手做準備了。杜先生這邊有消息了,也會通知你。」

梁吉成談完軍火的事,從老李的秘密住所里出來,天已經完全黑了。他走在寂靜無人的街道上,還在考慮轉移錢款的事。走出街口的時候,他忽然想,趁這個時候,應該去看看兒子了。

梁吉成有一個兒子,今年六歲。一年前,他把兒子從根據地里帶出來,寄養在哥哥家里。他希望,兒子能在南京讀書。將來兒子出息了,也對得起在戰場上犧牲的妻子。他已經有一年多沒見自己的兒子了,心里十分想念。

他叫了一輛黃包車,往哥哥家里走。

各位看官,天下的事呀,真的說不清。下一節里,左少卿那邊出了一點狀況,竟扯到這個八竿子也打不到的人身上,還惹出許多大麻煩來。

另外一件事,左少卿和右少卿這對姐妹,為了這批軍火,表面不動聲色,暗中算盡機關,以命相搏,讓旁觀的程雲發和趙明貴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看官們也等著看吧。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雙諜傳奇最新章節 | 雙諜傳奇全文閱讀 | 雙諜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