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一家穿 第二十六章 說蒙老夫子

作者 ︰ 圍巾小小萌

恆方書院,一片書聲瑯瑯,一身深藍色寬袖長袍,長須五寸的老夫子跪坐在案幾前,伴著學子們的書聲,搖頭晃腦。

陌風逸一身玄紫色箭袖衣袍,懶洋洋地側躺在案幾旁,煞有介事地看著一群學子一邊念書,一邊做「頸部操」,他的嘴角劃過一絲笑意,好似看到了什麼極好玩的動物,一雙眼楮微微眯著,露出的瞳孔中放射著黑瑪瑙一樣的光澤。

陌風嘉一臉嚴肅坐在人群中,瞪大了眼楮看著書冊上的文字,字斟句酌。

老夫子讀到一半,瞪了眼陌風逸,陌風逸笑了笑,晃了晃腦袋。

老夫子又看了一眼端坐在中央的陌風嘉,見他注意不到自己,輕咳了一聲,陌風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沒有意識到,幾個讀書的學子偷瞄了夫子一眼,幾聲笑意,那夫子心中不悅,放下書本,沉聲道︰「停。」

眾人听此,立刻停下動作,抬頭看著堂前的夫子。

老夫子看著陌風嘉,整肅道︰「陌風嘉,請起身。」

陌風嘉這才听到,看了眼夫子,拿起書站起來。

「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斡流而遠兮,或推而還。形氣轉續兮,變化而還。穆無窮兮,胡可甚言!……且夫天地為盆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老夫人放下書冊,看了眼陌風嘉,「此言何意?」

原來是要考他!

眾人听此,全都來了興趣,這可比搖頭晃腦讀書要有趣得多,全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陌風嘉,看他如何反應。

陌風嘉看著書,想了想,道︰「萬物變化,根本無有停息,運轉連續,變遷月兌化。上述萬物變化之理,深微無窮,不能言盡。天地是一個大熔爐啊,造化就是那冶鑄的工匠;陰陽所以轉化萬物,故喻為炭。聚合離散,生生滅滅,哪里有一定的法則?千變萬化未嘗有終極之點!即在賈誼看來,由于「氣」永無休止地聚和散,產生了一切有「形」之物,其中聚與散又取決于陰陽的相生相勝、相反相成和互相轉化。整個自然界猶如一個以造化為工匠,陰陽為「炭」,鑄化物為「銅」的大熔爐……」這是根據原主的記憶來描繪的,很符夫子所希望的答案。

那夫子拈須微笑,點了點頭,正要評價,卻不料陌風嘉還沒有說完。

「但是,」陌風嘉放下書冊,看著夫子,「更為精確的說法是,場是一種連續體,它在空間中無處不在。但它又表現為具有不連續結構的「顆粒狀」粒子,如電磁場就是以光子或粒子的形式表現的「自由場」,電磁相互作用是通過交換光子來實現的。這兩種顯然對立的概念又是以動態的方式統一的,並且永不停息地相互轉化著。」

陌風嘉想了想,又道︰「如一個質子、一個反質子和一個π介子,它們自發地從真空中產生又重新消失在真空中。真空決非空無一物,相反地,它含有無數的粒子,它們不停地產生著和湮滅著,在空間中流動,以此,才形成了天地熔爐。」

夫子︰「……」

眾人︰「……」

電磁場是什麼?光子是什麼?質子是什麼?那個派,又是什麼玩意兒?

那眾學子一臉糊涂地看著夫子,夫子亦是一臉茫然,他尷尬地輕咳了幾聲,不能表現出自己不懂,笑了笑,示意陌風嘉坐下,道︰「言之成理。」

至于怎麼個言之成理,他自己也不懂!

為了很好地掩飾這種尷尬,他忙又看向陌風逸,整肅道︰「陌風逸,你且起身。」

陌風逸笑著,懶懶起身,向夫子邪邪地鞠了一躬,那夫子見他神色,頓覺不妙,卻仍是狐疑著低低道︰「剛才所讀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人此中來。你來解釋一下。」

陌風逸放下書,滿含笑意,睨了眼夫子,放開膀子高聲道︰「啊……人間四月的芳菲呀,盡了,山寺里面的桃花呀,開了!我恨啦,這春天的逝去!啊,沒想到啊,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竟在這深山寺廟里面啦!」

夫子︰「……」

眾人︰「……」

意思是這樣沒錯,但為毛听著這麼奇怪?

陌風嘉看了眼弟弟,搖了搖頭,道︰「膚淺,這只是淺顯的解釋,桃花在陽春三月開放,四月桃花早已謝盡。可為什麼廬山香爐峰峰頂的大林寺的桃花在四月才剛剛盛開?」他轉身看著老夫子,認真道︰「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來講,高空的氣溫要比地面低。這是因為地面附近的空氣受到太陽的熱輻射,受熱膨脹成為暖空氣而要上升。越往上,氣壓越低,就越膨脹。對外做功,自身內能變小,所以溫度便會下降。這樣,由于空氣不斷變冷,山上就變成了「寒宮」。干燥的空氣每上升l00m,溫度會下降1℃。而如果空氣潮濕,由于溫度下降液化時就會散發熱量,使空氣變暖,這時每上升l00m,溫度只會下降0.6-0.71℃。」

「春季廬山上要比山下的九江氣溫平均低5℃,夏季山上要比山下氣溫低6.6℃左右。5-7℃的溫差在氣候上要相差1個多月。即廬山山頂農歷四月的氣候相當于山下九江市的農歷三月初的氣候。所以說山下桃花「四月芳菲盡」,而廬山頂上大林寺‘桃花始盛開’。」

夫子︰「……」

眾學子︰「……」

听不懂!

夫子臉色發紅,看著一旁的學子,咳了幾聲︰「好吧,就到這里,繼續讀……」

「學生還有問題想請問夫子,」陌風逸笑睨了眼漲紅著臉的夫子,一臉認真道︰「剛才學生讀唐代詩人虞世南的五絕名篇《蟬》,不明白最後一句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呢?」

那夫子看了眼陌風嘉,有些不敢開口,見陌風嘉一臉嚴正地看等待自己解釋,心中一寒,低低道︰「額……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意思是說,說蟬聲之所以能致遠,並非是借助秋風的緣故。」

「那為什麼不是借助秋風的緣故呢?」陌風逸繼續刁難道。

夫子臉上一囧,這個他怎麼知道,記住詩文的意思不就得了嗎?誰知道虞世南為什麼這麼寫?!

陌風嘉見夫子吞吞吐吐說不出話,不耐煩便道︰「這個很簡單嘛!首先,「居高」能「聲自遠」。根據聲波的物理性質,當它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尺度比它的波長大得多的障礙物時很容易被反射;當遇到線度小于其波長的障礙物時,就會朝各個方向散射;當遇到一些松軟多孔的物質時,聲能就很容易被這些物質表面的氣孔所吸收。由于近地的障礙物,像是建築物、灌木叢、草皮、土壤等等較多,因此,聲波近地傳播就很容易被反射、散射和吸收。而蟬是「居高」而鳴,高處空曠,障礙物少,蟬聲在傳播過程中被反射、散射和吸收得很少,自然也就能傳得很遠了。」

「其次,聲音的傳播與「秋風」的作用。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大小和介質所處的狀態,比如溫度、密度等有關。與風同向的聲速等于風速加上靜止空氣中的聲速。由于高處風的速度大,近地的風因受地面許多障礙物的阻礙,風速要小。所以,聲波在高處傳播的速度比在低處傳播的速度也要大些,不同時刻聲波的波面在高處的間距要比在低處的間距大些。結果,聲音的傳播方向便向下彎曲發生聲音的折射現象。因此,風的存在在蟬聲傳播的過程中只是起了改變聲音傳播方向的作用,由于聲速一般為340m/s,風速一般小于10m/s,聲速比風速要大得多,所以,風在改變傳播速度方面的作用是很小的,對聲音傳播的遠近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夫子︰「……」

眾學子︰「……」

陌風逸根本沒听進去,卻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然後睨了眼夫子,笑道︰「夫子明白了嗎?」。

額……那夫子臉上一囧,紅著臉尷尬地點了點頭,「為師……明白了……」

眾學子相視一望,臉色茫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歡樂一家穿最新章節 | 歡樂一家穿全文閱讀 | 歡樂一家穿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