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養包子 古代行禮的等級

作者 ︰

來源︰博寶網編輯︰編輯整理時間︰2008-12-09(閱讀︰)大致可以分為︰三跪九叩、三跪三叩、三跪三拜、八拜、四拜、二拜,這些都是正規場合或舉行禮儀或大典或朝廷禮儀時用到而其他情況,只分︰嵇首、叩首、頓首、空手、作揖、拱手、頷首(答禮)就可。在常禮中,也可以用到這些八拜四拜的。1.八拜,通常是對父母,但也只在極正式的場合,如認親,婚禮時,天地也是這樣,但一般正規場合和對待其他長輩一樣都是四拜。其他長輩,如祖/祖母,外公外婆,曾高祖/祖母,叔伯姑舅姨,岳父母,對老師等都是四拜,夫妻之間拜天地時也是每人四拜,兄弟姐妹結義時也是這樣。而其他平輩親屬兄嫂弟姐妹等則是二拜。2.明代規定,對父母叔伯這樣親屬中的長輩(也包括老師),久別再見面時對其四拜,受禮者也應稍稍頷首答禮,小別,平時見面只需作揖/萬福即可。夫妻(其他這種情況只是結婚時),結義兄弟久別時也應相對四拜,但夫妻之間平時,小別時就不怎麼拘禮了。平輩親屬,兄弟姐妹之間久別再見面時各二拜,小別只作揖/萬福即可(通常是幼者先施)對方還禮,禮數相同,而平時見個面作為主人的一方只需起身,讓座即可(古代的家里,分主位,客位,主位就是在大堂正中,客位就是在大堂兩側。平時自己的時候,坐在主位上,客位當然是給客人預備的,但通常來訪客人時,自己不但要起身相迎,還要把主位讓給客人坐,自己坐到客位上,表示禮貌)。對于其他人之間,見個面什麼的只需作揖/萬福,對方答禮就可以了,施禮和答禮的禮數當然是一樣的,一般都是年紀小的或作為晚輩的先施,年長的作為晚輩的後還禮,男士先施,女士還禮。而只有同學,同年,朋友這樣完全平輩同等級的才同時作揖。古代正禮都是︰1、稽首︰跪拜,兩手拱合,叩頭至地並停留一段時間。用于朝臣見君主;2、頓首︰扣頭觸地即禮畢。用于下級見上機;3、空手︰類頓首,但俯頭至手與心平,不觸地。用于官員對尊敬的人;常禮︰1、揖手︰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用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2、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用于同級;3、答禮︰頷首致意。用于對下級;兩名同級官員相遇時,行揖手或拱手兩次。地位不同時,低級者向右側移動,揖手兩次,高位者點頭答禮。如果地位差大,同上,高位者可以不答禮。若差別甚大,低級者行頓首或拜首(跪地一次,叩頭四次),高官不答。官員聚會時,主持人只點頭致謝。胥吏見文官,必下跪,行拜首兩次。學生見老師,百姓見官員時,行拜首禮。百姓間不許拜首。明朝對皇帝最大的禮是五拜三扣頭——長跪,俯首至手(這叫拜)五次,叩頭至地(這叫扣)三次,然後起身,拱手侍立——用于最正式的場合(官員三年一次的入京朝見,貢士在殿試、傳臚時行禮)。一般三拜四拜,然後起身侍立。接聖旨時要跪。官員參與祭祀或對人表達感激時一般到四拜。現在的簡化行禮:都是男左手壓右手。女右手壓左手一嵇首(前可加作揖-然後再嵇首)第1步︰舉手齊眉第2步︰雙膝跪下,第3步︰頭伏地一段時間,仍舉手齊眉第4步︰直起上身,仍舉手齊眉第5步︰雙膝起,仍舉手齊眉第6步︰手放下二叩首(前可加作揖-然後再叩首)第1步︰舉手齊眉第2步︰單膝跪下,第3步︰頭觸地。手放于兩旁第4步︰直起上身,手復齊眉第5步︰單膝起,仍舉手齊眉第6步︰手放下拜(若要重復叩首的話,仍跪著但直起上身,手復齊眉,是為興。再頭觸地,手放于兩旁,是為拜。這樣來回重復,就看幾拜了)三頓首第1步︰雙膝跪下第2步︰手交疊放于地,低頭第3步︰頓首第4步︰雙膝起四空手第1步︰雙膝跪下第2步︰手交疊放于地,頭踫手(但不要踫上)第3步︰雙膝起五作揖第1步︰舉手齊眉第2步︰莊重緩慢的鞠躬45度同時兩臂自眉下移至胸部。還有微微的作揖第1步︰舉手齊胸第2步︰微微鞠躬六頷首(答禮,用于受禮者對施禮者的答謝)平時起立而不是坐著的時候,叉手于月復部,微微的鞠躬頷首七拱手只舉手齊胸一下,上身不動八萬福第1步︰舉手齊胸,但在左胸側第2步︰右腳後支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後來的萬福,就像現在常看到的一樣第1步︰雙手輕輕搭于左胯處第2步︰右腳後支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第3步︰微微屈膝並低頭,口道「某某萬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古代養包子最新章節 | 回到古代養包子全文閱讀 | 回到古代養包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