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十載踏莎行 第卅五章(10)拂檐花影侵簾動

作者 ︰

董潤蹙眉道,「只是現如今,也無人選可以擔當此重任。我听王爺說起過,當日派文去敦煌,身邊也安排里妥帖的謀士。只是烽煙忽起,只怕這謀士,也不能上陣殺敵。西北將士剽悍,這智計無雙,倒未必比得過勇冠三軍了。」

青羅點頭,「敦煌之事,的確需要血氣之勇。文雖然聰敏,到底年輕,鎮不住那些作亂之人,也難免那些手底下的人未能心悅誠服,軍心不齊。」頓了頓道,「只是眼下敦煌城中還有一個人,已經沉睡了太久,戰火一起,他會醒過來的。不為別的,就算是為了故去的昌平王妃,為了還在浴血奮戰的王爺,他也不會放手不管的。」

董潤一驚,眼楮卻亮了起來,「王妃說的人,可是柳容致將軍?」

青羅點頭,「自玲瓏去世,四舅父就不曾返回桐城駐地,一直在昌平王宮里,守著那焚毀的園子。他這後`.``半生,最為牽掛之人就是玲瓏。如今她人雖然走了,可這西北江山,卻是她耗盡了一切,才從高氏一族手里奪回來的。四舅父是她的授業恩師,也是救命恩人,與她情同父女,又如何能坐視不理?所以,不管他如今是何等樣的悲愁痛苦,也絕不會任由高漱奪回江山。」

青羅霍然望向方正同,「姑父,此事事關我西疆生死,我不能托付給別人,只有托付給你。姑父與我上官家是至親,由那親自送臹兒去綏靖王軍營,體現我的誠意,也是理所當然的。」

青羅微微眯起了眼楮,「在竇臻眼里,我困頓已極的時候,讓姑父前去給王爺報訊,也是最合情合理的。所以,姑父想要從綏靖王軍營中突圍,並非難事。自然,綏靖王會派人阻撓追殺,為了不讓我們起疑心,也勢必凶險萬分,可是也一定會在千鈞一發之際,在往定雲江的方向給留出一絲破綻,姑父一定能夠逃月兌出去。」

方正同單膝跪地,俯首道,「就算竇臻是真要殺我,我也定將竭盡全力,月兌離重圍。」

青羅忙扶起方正同,「姑父快快情起。」卻又蹙了眉,「姑父逃月兌重圍之後的事情,才是真正凶險之事。要在竇臻的默許下逃月兌不難,可要是想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卻是難上加難。姑父一等月兌離竇臻的追殺,就要瞞天過海,偷偷折回頭西去,徑直前往敦煌,將我的書信交給文崎和懷蓉。此外,還需要有隨行之人假冒姑父前往定雲江前線,一來防止竇臻起疑心,能拖得一時是一時,二來,也要告訴王爺事情的真相,讓王爺莫要輕舉妄動。竇臻他們意在王爺,只要王爺穩得住,蓉城就多一分平安。」

方正同也不多說,只肯定道,「定然不辱使命。」

青羅點點頭,望著底下眾人道,「此事暫且如此安排。夜已經深了,諸卿且各自回去,關于此事的安排,絲毫不能出差錯。另外,蓉城之中糧草短缺,民心已經浮動,諸卿務必多加安撫。若是在援兵到來之前,蓉城先出了內亂,那就前功盡棄了。一應大小事情,務必親歷親為,身先士卒。若有什麼差池,不等我來處置,只怕就先死在里北疆人手里。」

青羅的面色寒涼如水,「眾卿都听明白了不曾?」

眾人一凜,紛紛下拜。青羅擺擺手道,「罷了,眾卿連日辛勞,也早些回去歇息罷。若是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回報,或者有什麼妙計,不論什麼時辰,立刻來無鄰堂,不得有任何延誤。」

眾人應是,便魚貫而出。青羅喚住最後出去的方正同道,「姑父留步,此事事關重大,我還要和姑父細細商量。」

方正同慢下腳步,董潤已經走到門前,回頭看了二人一眼,對青羅微微一點頭,抬步就出去了。青羅望了翠墨一眼,翠墨會意,也退出無鄰堂,守在外頭。

無鄰堂中,此時只剩了方正同與青羅二人。燈燭明亮,青羅嘆息道,「城中物資短缺,這蠟燭太亮,倒不如都滅了。」說著便親手一支一支地熄了蠟燭,舉止輕緩,瞧不出有什麼急事。

方正同也不急著問,只等著她將蠟燭熄滅得只剩了一支。偌大的無鄰堂頓時顯得昏暗起來,搖曳的燭光在牆壁上投下青羅巨大的影子,不覺清秀,只覺詭譎陰森。

青羅忽然轉過身來,凝視著方正同道,「其實我托付文崎與懷蓉之事,托付給姑父和姑母也是一樣的。姑母是長郡主,比蓉丫頭更尊貴些。論起在軍中的人望,和領軍的經驗能力,文崎哥哥雖好,卻不能和姑父相比。可是我卻舍近求遠,選了文崎哥哥和懷蓉,姑父可知道是因為什麼緣故?」

方正同一怔,方才他只想著自己被圍困城中,尋思城外自由之人,誰能力挽狂瀾,卻忘記了自己一旦突圍,也一樣是自由之身。此時青羅文崎,只好答道,「還請王妃明示。」

青羅道,「只因還有一樣事情,需要姑父相助,一樣是別人辦不了的事情。」

青羅靜靜地瞧著方正同,「等文崎二人從敦煌起身,姑父還要即可啟程,從敦煌入北境遼城。入城之後,務必查清楚,竇臻與先綏靖王,與他的嫡出兄弟之間的關系。」

望著方正同疑惑的眼神,青羅的臉色忽然一沉,「還有最要緊的,查清楚竇臻和大郡主懷芷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臹兒到底是竇華的孩子,竇臻的幼弟,還是竇臻和長郡主二人的骨肉。」

方正同听了這淡淡幾句話,卻覺得猶如被驚雷劈中,半晌不能動彈。過了良久,才顫聲道,「王妃這話可事關重大,絲毫也當不得玩笑。不知王妃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青羅的臉色被陰影蒙住了瞧不清楚,語聲平淡,「我也只是猜測。當日知道長郡主和王爺結盟,我也不曾想到別的。竇華早有原配嫡子,竇臻身為庶出王子,本與王位無緣。長郡主雖然永靖王長姐,卻也只是側妃之身,育有一子,卻也是年幼庶出,不能擔當重任。竇臻當日若是看重長郡主的母族勢力和她結盟,以弱勝強,共謀王位,也是理所當然。得位之後,臹兒年幼,對竇臻的王位自然暫時沒有什麼危害,所以派遣長郡主來西疆議和,也是萬全之策,王爺也不曾疑他。只是如今看來,竇臻早與朝廷有勾結,長郡主對于他,已經是一枚棄子。竇臻得王位,長郡主必居首功,可是他如今這樣絕情,這幼弟只怕也不能見容,想要借刀殺人,永絕後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探春十載踏莎行最新章節 | 探春十載踏莎行全文閱讀 | 探春十載踏莎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