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十載踏莎行 第十六章(23)樽中有酒且酬春

作者 ︰

葛氏話音才落,見封氏似笑非笑地瞧著自己,心里一寒,面上便有些燒起來,忙又笑道,「我可真是該打,竟然忘了最要緊的事情。恭喜太妃,恭喜王妃,太妃如今已經是做了曾祖母的人了,咱們家到今兒就是四世同堂了,這兩個孩子,只怕立刻就要洗好了,這樣大的喜事,太妃還不去瞧一瞧?」封氏面上也含了笑,點點頭便要引著倚重女眷一起進去,葛氏卻道,「里頭血腥氣重,不要沖了各位姨娘。何況翎燕妹妹這會子還虛弱,只怕也受不住這樣多的人,倒不如請嬤嬤把兩個孩子抱出來,咱們也好一起瞧一瞧的。」封氏想了想,如此也算是妥當,便隨了葛氏的意思,喚人把兩個孩子洗干淨了便抱出來,有吩咐把外間的門窗閉上,免得風撲了孩子。秦氏便笑道,「瞧著太妃這樣心細,就知道是疼著這兩個孩子的。說起來我也是白跟著歡喜,連母親都沒有做過,竟然就糊里糊涂&lt地做了祖母。」說著忽然覺得話有些不對,忙對柳氏道,「王妃姐姐可不要多心,我並沒有冒犯的意思。」

柳氏卻像是並沒有听見秦氏所說的話一般,臉上的神情像是歡喜,卻又有些深思不屬的樣子,倒叫秦氏也瞧不明白了。只是秦氏此時心思,卻並不在柳氏身上,只瞧著這兩個命硬的孩子,要掀起如何的浪潮來就是了,故而也不曾放在心上。眾人都是一疊聲地和封氏道喜,正忙亂著,里頭嬤嬤們便抱出了兩個襁褓來,一個是玉白色緞子上頭繡著螭龍的,裹著的自然是個男孩兒,另一個用乳黃色緞子上頭繡著杏林春燕的,便是女兒了。封氏忙走過去瞧那兩個初生幼兒,隨手抱過離得近些的小小重孫女兒,眉眼間不自禁笑開了道,「這一兒一女的,不知道哪個年歲大些?」那嬤嬤笑道,「太妃以為是兄妹兩個罷,其實倒是姐弟呢,小小姐比小公子早出來些,慧恆師傅說了,這位小小姐是個有福氣的,咱們本都以為是不成了的,卻沒想到最後竟然又順了起來。」封氏連連點頭笑道,「咱們上官家的孩子,自然都是有福氣的。」

一邊的上官亭早報抱過另一個,笑道,「這孩子倒是長的十足地像他母親,倒不大像大爺了。」封氏也瞧了一眼,又瞅了瞅懷里的孩子,「兒子像母親,女兒像父親,本就是十分尋常的事情。只是我看著這丫頭,倒也不像她父親,竟是有七八分像咱們王爺的模樣。和丫頭,你瞧是也不是?」這稱呼本是柳氏未出閣的時候,每每來探望先王妃的時候,封太妃對她的親昵稱呼,只是自從柳氏嫁進來以後,也就再沒有這樣稱呼了。柳氏忽然听見這舊日稱呼也是一怔,便湊過去瞧,果然見那猶自閉著眼楮的小小孩兒,輪廓竟然和上官啟頗有些相似,只是此時已經止住了哭,神情恬淡地睡在封氏懷里,模樣可人得緊,心里不由一動,幾乎像是化了似的。柳氏瞧著出了神,良久才道,「我哪里知道王爺小時候的模樣兒呢,就算是像王爺,也是像大爺的。」封氏卻搖頭道,「思兒打小兒便長得不像王爺,倒和他這小子一樣,只像他母親一個。卻不知怎麼生出這麼個女兒來,活月兌月兌可不就是王爺小時候的模樣兒,」說著又對眾人笑道,「倒是我糊涂了,你們自然都是不知道的,王爺小時候那會子,別人見了,若不是覺得年歲不對,只當是長郡主呢。倒是長郡主脾氣潑辣,倒像是個小子。」

上官亭便笑著接道,「母妃是擔心著丫頭也和我一般?母妃不要慌,王兄小時候那樣秀氣文靜,如今可不也是個堂堂男兒了?就算是我,小時候再怎麼頑劣,如今也都是做母親的人了,母妃還只管笑話我做什麼?」說的眾人都笑了,封氏也點頭道,「說的很是,我心里總覺得你們還是這樣的小嬰兒了,卻怎麼忘了,你們都是兒女雙全,眼見都是做祖父祖母的人了,由此可知我也是真老了。」上官亭忙道,「母妃是菩薩呢,哪里會老呢。等我們都成了皓首白發的時候,母妃只怕還比我們更年輕些呢。」封氏啐道,「都有人喊你姑太太了,還這樣不正經。誰能長命百歲呢?」說著又忽然對懷蓉懷蕊道,「重孫子輩我也算是見著了,我也不敢奢求太多,這也就夠了。我只等著,瞧著你們這些孫兒輩的孩子一個一個都有了好歸宿,我也就不枉了。你大哥哥和大姐姐是早就定了終身的,如今你二哥哥也成了家,只等著你們這兩個小的。」

懷蓉心里正想著別的事情,不想說到自己身上,便紅了臉道,「太妃也是拿我取笑兒呢,我年紀還小,哪里就說到這里了。」封氏笑道,「你三妹妹還沒說年歲小的話,你倒先輕狂起來。說年紀小,你只瞧瞧你二嫂嫂,比你也大不了許多,如今都能幫著你母妃當家理事了。再瞧你大嫂子,可不也是你這樣年紀嫁過來的?只有你清瓊姐姐年紀大了些,她母親洪夫人擔了多殺心呢。如今好容易有了好姻緣,這才算是放了心。說起來你和她也一樣,還有你姑母家的清玫清玨,董家的徽丫頭,眼見都是該到了議親的時候了。你若說不著急,只去問問你母親,你若是在家里耽擱了,她卻要怎麼好?說是不舍的你,自然也眼巴巴地等著你嫁出去呢。」鄭氏便也含笑道,「蓉丫頭的親事,自然是太妃和王爺做主的,我也不敢說什麼,自然也信得過太妃的眼光。說起來蓉丫頭被抱出來的時候,好像還是昨日一般,也不知這中間十幾年,怎麼忽的便過去了,眼見著女兒也是要嫁人的了。」

一邊的董氏也嘆道,「鄭妹妹的女兒好歹還在身邊,我只想著芷丫頭小的時候,也不過是這麼蓮藕似的,像是一踫就碎了。忽然就嫁到北邊去,一晃幾年也不見,如今也不知道有沒有自己的孩子了,可曾想念我這個做母親的。」鄭氏見董氏說到這里,也不知道該接什麼話的好。一來董氏近日雖然一切正常,如此特殊時刻,卻不知有什麼話又能刺激了她。二來封氏在這里,有些勸慰的話,鄭氏也不敢隨意就說的。倒是封氏微微笑道,「父母愛子,子女自然也敬愛父母,這原本就說天經地義的事情,哪里有人不一樣的呢。你只管放心,芷丫頭聰明伶俐,容貌性子都好,自然能過的日子和美。雖然在那邊不是正室,有咱們上官家在後頭,也沒有人敢欺侮了她去。董姨娘如今也不必想這許多,只好生過自己的日子,就是疼惜她了。」董氏點了點頭,卻終究拭了拭眼角的一滴淚水,又忙忙地掩住了,低著頭不說話兒。

秦氏見有些壓抑的樣子,忙笑道,「這兩個孩子是早產,雖然命硬有福氣,到底是有些不穩固的。太妃不如給起個名字罷,听人說這孩子有了名兒這魂就算是系住了,輕易就走不得了。」封氏笑道,「你年歲輕輕的,倒也信這個。也罷了,這男孩子到底是長孫,名字還是等王爺取。既然這會子在軍中商議要事,就等他明兒再起也不晚。這女兒既然說是個有福的,又是長姐,不如就由我先取了名字。」想了想笑道,「這孩子經了大磨難還能如此恬靜安睡,處之泰然,不如就單名一個靜字,詩經里頭靜女就譬喻女子和婉貞靜,如此也算是得意了。」眾人都說好,封氏卻見柳氏仍是只管瞧著自己懷里的孩子,便忽然遞過去給她抱著,又笑道,「我瞧著王妃倒像是和這個丫頭十分投緣,如今永思堂里頭忙亂,翎燕去了半條命,葛丫頭也病著,靜兒不如就帶到你那里去養著。你既然膝下沒有孩子,不如再給取一個小名兒,就當是你的孫女兒。」說著卻瞧著安氏笑道,「雲側妃不知道可舍不舍得?這孩子和王妃有緣,如今還是你的孫女兒,等到了和韻堂,也就再不是大爺的孩子,也不寄在二爺房下,只是王妃一個人的孫女兒,與你也沒什麼干系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探春十載踏莎行最新章節 | 探春十載踏莎行全文閱讀 | 探春十載踏莎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