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滅鬼仙 第四章 定神

作者 ︰ 巴山夜鬼

翠竹村的村民十分淳樸和善良,听到無名家里的動靜後,自發地幫助他料理了南宮小玉的後事。

一所新墳就近壘在無名的茅屋邊,雖有倚天劍派的誘惑,他還是堅持要獨自守靈七七四十九天,以盡孝道,正好消化母親匆匆留下的遺言。

母親的去世讓無名感到突然,感覺自己如風雨中的小舟,孤獨、寂寞、無助、渺小。

他每天都要將母親臨死前的話語回想無數遍,直到心神絞碎,在疲憊中昏睡。

想到那地獄主宰閻羅帝君,想到那及其恐怖的透空越界拿魂手,修仙的興奮不再,只留下逆天改命的決心。

他迫切期望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掌控自己的命運。

為此,不同于古人聞雞起舞,而是雞聞他起舞,瘋狂修煉天視地听五蘊吞噬**。

可惜周圍靈氣和能量太稀薄,對于吞噬**的需求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隔靴搔癢。

期間,他翻看了《噬魂天書》,漆黑的紙頁上一片空白。反復揣摩不得要領,只得悻悻地將其揣進懷中。

所幸《鬼修初解》還是看得懂的,無名開始惡補魂魄修煉的一些常識。

原來,人有三魂七魄,**為魂魄載體。

所謂三魂,呈紅色,人形,包括胎光、爽靈、幽精。

所謂七魄,呈黑色,動物形,包括尸狗、伏矢、雀陰、容賊、非毒、除穢、臭肺,代表人的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

魂先于魄,故魂魄為先,精神意氣皆後起。魂魄越強大,精神力

越強大。

魂︰歷劫輪回種子,為人為鬼.為聖.為賢.為善.為惡.披毛.帶甲

俱是他,未生時他先來,未死時他先去,破胞出頭,哇的一聲,既是魂入竅之時,此後天靈氣與先天元性相合,借假存真。其實魂就是鬼,鬼亦是魂,鬼修即魂修,參照不同而已。

魄︰借血氣之靈,受精氣而凝結,生後七七四十九天始全,死後

七七四十九天始滅。

魂是遷移不定,輪回不息,歷劫不壞的。魄則隨身有無之。

三魂無形無相,主精神,所謂紅色人形,只是一種玄妙的陽性感知

現象,七魄有形有象,主物欲,所謂黑色動物形,也是觀想出來的物事。「蓋身中有魄焉,魄附識而用,識依魄而生。魄陰也,識之體也,

識不斷,則生生世世,魄之變形易質無已也。惟有魂,神之所藏也。」

三魂一體則陽神現,陽神產生神識,感知力是精神力的幾何倍數。魂修命,魄修性,魂魄齊聚,陰陽相生,性命不滅,則仙佛成。

修者能守護元神,則超生在陰陽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惟見真性

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

……

範無名本是苦修才子,理解起《鬼修初解》並不吃力,全書只有三卷︰鬼論、鬼道、鬼術,實為魂魄修煉基礎理論、魂魄修煉基本方法、魂魄攻守基本技巧。

對範無名這個連修仙菜鳥都算不上的人,這真是一本及時雨似的好書。

根據《鬼修初解》的描述,魂魄修煉主要有養魂;定神;出竅;御神;御物;化身七層次,最後經雷劫飛升為天仙。

所謂養魂,其實就是壯大神魂,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吸收具有養魂效果的天才地寶,另一種就是通過觀想,吸取天地中的靈魂能量。

前者可遇不可求,後者有傷天和,是故鬼道為仙道不容,乃仙道殺無赦的對象。

養魂艱難,很多鬼修天才都困在這一階段,不得寸進,因而修仙屆都以為鬼修乃小道,雖有取巧之處,終難大成,最多只能作為輔修功法。

無名不敢在母親墓地練習養魂術,若母親的生魂被自己吸收了,那就是大逆不道了!

他有所不知,南宮小玉作為鬼修高手,魂魄高度凝煉,早就定神成功,三魂七魄不散,都一起去了陰曹地府,哪里還有生魂遺留?

其實從玄重子和母親口中已經間接得知,自己吞吃了天地元胎,靈魂能量已經是浩瀚如海,這是他目前最大的修仙資本,完全可以跳過養魂階段,直接進行第二階段定神的修煉。

定神須先融合三魂為一體,成就陽神,再觀想七魄為陰神,最後陰陽合一,厎定元神。

魂魄修煉風險很高,定神失敗有七成機率造成三魂混亂,成為瘋魔或白痴,有兩成機率直接死亡,只有一成機率會保持基本正常,但元氣大傷在所難免。

無名想到自己的逆天誓言,自覺人生毫無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他堅定了意志,理順了情緒,在淨手、齋戒,沐浴一番之後,即

著手定神階段的修煉。

先熟讀定神法決,確認無誤,然後入靜修行。

在冥冥中感覺眼、鼻、口、舌、身、心、意俱安之後,逐一觀想分別藏于頭頂靈台、胸月復羶中、丹田氣海的三個紅色小人狀魂魄。

當他的精神意識通過內視之法進入三個穴竅時,發現每個穴竅都空空蕩蕩的,哪有什麼紅色小人?

無名沉住氣,仔細回想了下定神口訣和要領,並無一處遺漏,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突然,心中靈犀一閃,想到《鬼修初解》里講的三魂無形無相的道理,本來是無所謂紅色人形的,紅色人形是觀想的產物,何為觀想?所謂觀想,就是在大腦中塑造一個虛擬的存在!

為什麼一定要觀想出人形?人是萬物之靈,觀想人形既是冥冥之中大道規則的指引,也是人的本能!為什麼一定要是紅色?三魂屬性為陽,七魄屬性為陰,紅色代表陽性極致!

一點通,處處通,難怪用內視的方式不能發現,內視只能看到有形之物,而不能看到虛無的靈魂啊!

虧得無名靈魂能量強大,對《鬼修初解》理解透徹,換個人只要悟不透這點,就會出現魂障,觀想不到三魂,何談定神?

無名收攝五心,一縷執念不滅,想象著天魂端坐于靈台,智珠在握,洞徹萬方;

人魂嬉戲于羶中,靈動活潑,主生命和一切行動;

地魂扎根于氣海,動靜唯如,主力量之源泉。

他慢慢陷入了一種似醒未醒,似睡未睡的狀態,隨著時日遷延,三魂觀想越來越清晰,直至動念之間,三魂盡顯。

幸得無名已是先天之體,有較強的闢谷能力,才能一口氣堅持這麼久,但終就還是被一陣饑餓感拉回現實,不得不停下來祭奠一下五髒廟。

休整一夜後,在清心寡欲的狀態下,無名又開始嘗試三魂融合。

融魂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三魂互相吞噬,大魚吃小魚,最後三魂一統,該法收效神速,但有可能損失部分靈魂功能;另一種是三魂相互磨合,比較安全,但時間較長。

無名不缺時間和耐心,選擇了後者。

首先要將天魂下移到神庭穴,讓人不解的是,就是這小小的一竅之隔,居然有一種寸步難行的感覺,為何?

因為天魂有一種往上飛升的天性,行百步退五十!

「怪不得人們都說,人死後靈魂會升入天國!」

當他小心翼翼地將天魂位移到神庭固定下來時,早已是汗濕衣襟!

人魂的移動卻出人意料的輕松,似乎意念一到他就自行的游到了神庭穴中,不由得準備吃大苦的無名輕吁了口氣。

但在位移地魂時,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礙,那地魂居然重逾萬鈞,穩如泰山,寸步難移!

無名集中了全部精神觀想,奈何始終如蚍蜉撼樹,難道,就此功虧一簣?

無名大腦極速運轉,苦苦思索月兌困之法,為何地魂不能移動?

地者,大地也,代表的是力量之源,凡人離開大地就失去了依靠和力量,丹田氣海相當于人體中的力量源泉,地魂離開氣海豈不是失去行動力?

也罷,地魂不能上移,就讓天魂、人魂下移!

考慮到單獨下移天魂很難,人魂則輕松隨意,于是靈機一動︰「讓兩魂攜手下移是什麼效果?」

于是觀想天、人二魂雙手互握,取天人合一之姿,緩緩向下旋轉。

「果然有效,吃了天地元胎後,我的腦袋似乎比之前好用百倍!」

不到一刻,天人二魂就下沉到了丹田氣海,接下來該融合三魂了。

無名通過觀想,使得天魂在上,地魂在下,人魂居中,然後由慢到快逐步旋轉、磨合。

頓時感覺天地倒懸,萬物瘋晃,頭昏腦脹、憤懣惡心,有一種即將爆體的恐慌在心中蔓延,全身汗出如漿!

但這些都被他咬牙挺住,並默默念叨︰「成功!成功!我一定要成功!融合!融合!雖死不辭!」

不知道過了多久,無名全身微微顫抖,頭上的汗水蒸發成陣陣白霧,從頭頂裊裊飄起。

氣海中,三魂終于月兌離人形,合而為一,形成了一個核心血紅,中間紫紅,外圍橙紅的三色太陽,核心部分隱隱似幽靈跳動。

這就是傳說中的陽神麼?

「魂魄修煉果然艱難,我如此強大的靈魂能量尚且差點功虧一簣,一般鬼修要定神成功不知要何年何月?成功的機率有多少?」

感嘆間,無名放開了對陽神的精神控制,那三色太陽遂如初升的朝陽,冉冉而上,自動歸位到頭部神庭穴中,突然,綻放出了耀眼的神光!

定神第一步取得圓滿成功!

剎那間,神識誕生,感知範圍如電光輻散,擴大到原來的兩倍!

內視更加通透,經絡縴毫畢現,氣血汩汩,穴竅幽深,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無名忍不住心頭的狂喜,發出了一聲虎嘯龍吟,驚得樹上幾只鳥雀都「啪嗒」幾聲掉下地來!

他慌忙學慈雲寺里的僧人道了聲「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根據上古傳說,只要不斷壯大陽神,煉化陰氣,最後經受住雷劫,洗盡鉛華,就可以純陽之氣飛升仙界。

不過《鬼修初解》卻是主張魂魄齊聚,性命同修,陰陽相生,成就仙佛,須得先走陰陽合一的道路,再壯大元神,屬于另一種修煉方向。

無名經歷過地心陰陽湖,直覺到陰陽相生平衡的方式應該有更多玄妙。

不過他剛剛定神成功,管不了那麼多,先鞏固陽神才是當務之急。

陽神的鞏固,主要是觀想和吸收陽和之氣,連續七天後,無名略作休息,整理下修煉心得,意欲趁熱打鐵,嘗試下凝聚七魄。

他再次沐浴更衣,冥想入靜,觀想七魄。

七魄為黑色動物形,什麼動物?

無名反復觀想,心到︰「既然是觀想出來的動物,殘留著動物的本能,那就按七魄的屬性來吧!」

尸狗,主警覺,那就觀想成一只嗅覺靈敏的黑狗;

容賊,主吞噬,觀想成吞噬一切病害的烏賊;

除穢,主清潔,觀想成黑蚯蚓;

臭肺,主呼吸,觀想成吐水泡的黑金魚;

雀陰,主滋陰壯陽,觀想成黑參精;

非毒,即散毒,觀想成呈放射狀的黑刺蝟;

伏矢,即糟粕,觀想成發酵的醪糟壇子,化腐朽為神奇。

……

大約反復了一月之久,終于感覺七魄分別藏于五髒、腦門、便門。隨著七魄顯化,似乎全身氣血越來越旺盛,難怪乎七魄主物欲,原來就是體魄的七大屬性!

休息數日之後,無名意欲一鼓作氣,觀想七魄合一,成就陰神,進而陰陽合一,進階元神之境。

奈何操之過急,事有不順,雖然殫精竭力,七魄卻如蚍蜉撼樹,紋絲不動。

反復觀想三百余遍,始終不得其法,最後不得不暫停修煉。

「閉門造車,果然走不了多遠,看來還是太急功近利了,或許上了倚天山,得名師指點,會簡單得跟吃飯喝水一樣也未可知?」

待到守孝期滿,無名跪拜了母親,貼身藏牢《噬魂天書》和《鬼修初解》,久久凝視著自家的茅屋,流露出一絲不舍,最後長吁了一口氣,毅然轉身往高城山山頂而去。

他心里默念著上古一位聖人的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蕭瑟而孤寂的一襲青衫漸行漸遠。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不滅鬼仙最新章節 | 不滅鬼仙全文閱讀 | 不滅鬼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