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黃金瞳 第299章 中科精工

作者 ︰ 道左滄葉

無上黃金瞳-第299章中科精工

凌少南看遍了無數悲歡離合,深知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他一旦發起狠來絕對可以用「心狠手辣」四個字來形容。文字首發當他下定決心後,立刻將面前的電腦打開,迅速地寫起了郵件。不用電話是因為他現在比較顯眼,說不定就有人用什麼手段監听了他的通話,反倒是專門架設,又有俄羅斯的那些黑客們隨時盯著的郵件服務器安全一些。

將郵件發出去後,凌少南也就不再把心思放在這件事上了,他相信牛天和林顯這些被他一手教出來的弟子們的能力。

…………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國內的科技水平比較低,在高尖端技術方面無法跟歐美相提並論,所以一旦要搞個什麼企業,總是將獲得領先技術地位作為首要目標,但是,他們都沒有看到,華夏最大的弱勢並不是尖端科技,而是基礎工業太過薄弱,這才是制約國內制造業生產的最大障礙。

總體而言,國內的制造業企業缺乏極端化的優勢,至少在三個方面是有缺陷的︰一個是大型的機械加工,比如說直徑一米左右的黑色金屬管材壓延方面就無能為力,總是要依靠進口;另一個是精密機械加工,精確度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精密零件加工用國產的設備來加工,一直難以達到要求;而第三個,則是芯片控制集成電路方面的設計和加工能力。

這三個方面都制約著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沒有強大的生產能力作為基礎,即便是有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也生產不出自己滿意的產品來,只能被動地讓外國人牽著鼻子走。

比如說,我國造船量雖然已位居世界前列,但造船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相差超過了十年以上。尤其是船舶配套能力不足,關鍵配套件依賴進口,這已經成為中國造船業發展的瓶頸,船用關鍵設備幾乎八成以上都需要進口,解決船用配套設備及關鍵零部件是我國船舶制造業發展的關鍵。

船舶工業的發展,對機床工業的需求明顯增強,為我國機床工業的發展和提高提供難得的商機。發展國內的船舶工業,必須克服船用關鍵配套設備依賴進口的瓶頸,提高關鍵配套設備自主開發和制造能力。

形成船用關鍵配套設備依賴進口這個瓶頸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高檔重型數控加工設備不能滿足船舶關鍵零件的加工要求,因此,解決船用關鍵配套設備制造所急需的高檔數控機床,特別是重型、精密的數控機床就成為當務之急國內。

國內為什麼遲遲沒有生產出來自己的航空母艦?不是因為沒有錢造這個,實際上華夏政府很有錢,每年幾千億的公款吃喝費用足夠制造一二十艘航母了!之所以造,根本原因是華夏的基礎工業達不到實戰的標準,就算勉強造出來了也用不了!

盡管國內也能夠造出來體積遠比一般的航空母艦更大的油輪來,但是民用船舶同戰艦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不是說能夠造得了大船,就能夠造得了航空母艦。

科學技術必須領先,但是生產能力才是關鍵,沒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作為保障,就不可能將圖紙上的東西變成現實。

能夠生產先進的數控機床設備,才是一個國家的工業可以真正強大起來的基礎。

必須看到,隨著國內建設的需要不斷增長,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國,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數控機床進口國,目前國家正在提高機械加工設備的數控化率,今年全國機械加工設備的數控化率是百分之五左右,正在力爭用五年時間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

車、銑、刨、磨、鏜、鑽、電火花、剪板、折彎、激光切割等等都是機械加工方法,所謂機械加工,就是把金屬毛坯零件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狀,包含尺寸精度和幾何精度兩個方面,能完成以上功能的設備都稱為機床,數控機床就是在普通機床上發展過來的,數控的意思就是數字化控制。

給機床裝上數控系統後,機床就成了數控機床。當然,普通機床發展到數控機床不只是加裝系統這麼簡單,比如說從銑床發展到加工中心,機床結構就發生了變化,最主要的是加了刀庫,大幅度提高了精度。一般所說的數控設備,主要是指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

目前,國內的數控系統才剛剛開始,水平質量也很一般,高檔次的系統全都是進口,這對于華夏這個制造業大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當然,除了先進的機床設備外,還有一個問題制約著華夏工業的發展,那就是加工工人的質量意識。

早在1993年,濟南機床廠生產的龍門銑床就曾出口日本,並為日本的三菱重工加工大型設備的床身、工作台等,從設計角度講,日本三菱重工的設計要求雖然比國內企業的設計要求高一些,但通過國內的工藝改進,完全可以做到。

比如說緊固用螺孔的孔距公差為0.1毫米,當時在國內企業的設計與加工習慣中,還沒有標注公差的概念,只是自由公差。再比如,鑽完孔後,不允許移動位置,而是在原位置換下鑽頭,裝上絲錐,立即攻絲,這就保證了螺孔周邊絲扣深度的一致性,國內的制造企業也沒有養成這種習慣。

我們必須看到的是,正是因為日本人的這些近乎苛刻的合理要求,才使得加工完的工件完全合格。反過來看為國內企業做的加工件就完全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在加工過程中,隨意性很強,嚴重超出設計範圍,到最後搞得設計人員也不知道是設計精度不夠還是加工精度不夠。

當然,這些事情就不是凌少南所能夠管得了的,他只是從華夏工業界的現狀和前景中察覺了巨大的商機,並打算做點什麼。

1998年2月23日,一家名為「中科精密機械工程有限公司」的企業在蘇省姑蘇市低調地成立了。跟年前銀魅電子成立時的大場面相比,中科精工既沒有政府領導前來捧場,也沒有電視台的全程采訪,看起來跟一家普通的小公司幾乎沒有什麼兩樣。

嗯,要說全無區別也不對,在中科精工的開業典禮上,十幾個高鼻深目的白種人坐在了主席台上,顯得很是引人注目,雖然銀魅電子也有很多外籍技術專家,但他們大多來自日韓,跟華夏人的長相差不多,西方人並沒有幾個。也許,這正是凌少南不願意大肆宣傳的原因所在。

這些人中除了少數幾個來自德國外,大部分都是凌少南從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加盟國家搜羅來的機械制造方面的專家,蘇聯在精密機械制造方面雖然不算頂尖,但也要看跟誰比,在華夏面前他們還是具有很大的優勢的。更重要的是,蘇聯人在系統集成方面很有一套,他們認第二,全世界就沒有人敢認第一,t-64主戰坦克和su-27戰斗機就是明證,用一堆第二代技術水平的零件組裝出第三代的主戰武器,這份本事可不是誰都有的。

說起來,在機械加工這方面凌少南有著天然的優勢。

一台機床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它的重復定位精度,一台機床的重復定位精度如果能達到0.005mm,那它就是一台高精度機床,在0.005mm以下,就是超高精度機床。

想制造出高精度的機床,就要有最好的軸承和絲杠,在使用壽命內必須要把形變控制在極微小的程度。而要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除了要求機床精度高、工藝方法優秀外,更要有好的夾具和刀具,同樣要控制形變量。

這一點,對于其他企業來說可能是件很頭疼的事情,但對于凌少南來說卻是最好解決的,因為,他手上還有一個泰武鋼鐵公司!對于跟鋼材打了幾百年交道的歐家來說,堅韌耐磨的高強度合金鋼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他們隨時可以提供十幾種,甚至幾十種符合要求的鋼材!

至于將公司設立在姑蘇,凌少南也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從城市的定位上來看滬市就不是合適的場所,這里要打造的「世界金融中心」而不是「重工業中心」,想要拿到政策上的優惠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姑蘇則有所不同,它一開始就將自己的發展方向確定為「高新技術和制造業」,雖然由于種種原因,這里的制造業主要是面向出口的低附加值企業,但它在政策層面的優勢卻是不需要懷疑的,中科精工建立在這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從交通和地理位置上來看姑蘇也很有優勢,它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兒的地理中心,是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

文字首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無上黃金瞳最新章節 | 無上黃金瞳全文閱讀 | 無上黃金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