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黃金瞳 第253章 互聯網

作者 ︰ 道左滄葉

無上黃金瞳-第253章互聯網

「以往,信息的社會化傳播以及話語權,一直是少數人享有的專利。文字首發受眾,在過去的傳播學詞典中始終是傳播鏈條中下游角色的一個專屬名詞,其能動性至多不過表現為選擇或者不選擇某個傳媒,接受或者不接受某項傳播內容或形式。

但目前傳播領域發生的真正重大事變,是其作為上游角色成分的深刻改變。對傳媒產業而言,當傳統意義上的受眾參與到新聞產業價值鏈的上游,而不再只是單純的閱听大眾時,也就意味著媒體生態和游戲規則的深刻改變正在醞釀和發生之中。

而這種媒體生態和游戲規則的深刻改變,最明顯之處莫過于網絡話語權的崛起。

顯然,閱眾參與、去中心化和平等對話是這一輪傳媒變革中幾個最為重要的關鍵點,新聞生產不再是少數媒體機構中編輯和記者的專利,它已逐漸演化成多數人向多數人傳播新聞的傳播模式。

在國內,政治在社會生活中起主導作用,新聞媒介一直與各種利益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現實背景下,觀點的自由市場一直難以實現。而由于互聯網零壁壘、零把關、自由媒體的先天開放性和自由性,使得觀點的自由市場成為可能。在這種情況之下,以前一些難以在主流媒體上提及的,甚至是一些觸及道德底線的觀點,也都可以在互聯網媒體上展示,引發公眾討論,由公眾各抒己見,辨別真偽,然後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必然會以超出人們預料的速度飛快地發展,大大壓縮甚至超越報紙和電視這些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毫不客氣地說,誰掌握了國內的最大的幾個門戶網站,誰就掌握了未來時代的話語權!」

「你的意思是說,你要爭奪在互聯網方面的話語權?」于少玲的聲音中充滿了驚訝。不只是她,于衛國、杜美華、杜少彥和衛少名等一家人也是面面相覷,都從對方的眼楮里看到了濃重的訝異,他們雖然知道凌少南的野心不小,但從來沒有想到他居然有這樣的想法。

也幸虧在場的只有他們一家人,若是有外人在場,並將凌少南的這一番話傳出去的話,就不知道要引起多少風波了。謀奪一個重要輿論陣地的控制權,這樣的想法會嚇死很多人的!

「呵呵,也不用那麼緊張,實際上這只是我個人的判斷而已,未來到底會如何,互聯網究竟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還未可知。既然國家現在對這一方面的內容不重視,那麼我將它控制在手中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至少比被別人控制要好得多。」

眼見大家都很緊張的樣子,凌少南笑著解釋道。他很清楚,如果自己不伸手資助的話,將來國內的幾大網站勢必也都會淪入外資的手中,到時候他們的境遇只會更慘,甚至連自主的權力都將失去。畢竟能夠有意願有能力向他們融資的公司,基本上都是來自于海外的風險投資者們,他們提出來的條件,自然是比較苛刻的。

一般而言,風險投資者們進入網絡公司的首要條件,就是能夠掌握其控股權,雖然說一般情況下他們並不會過于干涉網絡公司的運營情況,但是在自己所投入的資金得不到值得期望的回報的時候,往往就會做出一些不利于網絡公司以後發展的舉動。

對于來自于華夏大陸的網絡公司而言,美資基本上是不願意下太多的功夫的,因為現在美國的網絡股已經開始發飆,隨便投資一家網絡公司,都有可能獲得極為豐厚的回報,相比之下,如果要把錢投入到自己並不了解的華夏大陸來,投到這個各方面環境都還不是很適合于發展網絡事業的相對落後的華夏大陸市場來,投資者的心里面的把握還不是非常大。

以他們的眼光而言,也就是投個百萬美元下來看看情況,如果情況不好的話,大可以直接放棄,而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百萬美元的損失,他們還是可以等閑視之的,如果說再多了的話,就沒有多少人願意干了。

但是對于打造國內門戶網站這樣的大生意而言,投入百萬美元,可以說連熱身運動都沒有做完呢,怎麼談得到可持續發展呢?

而對于國內的門戶網站而言,他們想要獲得風險投資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的,因為華夏人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需要依靠別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的成就,所以多少年來,一直有人對于沒有一個大陸人得到諾貝爾獎而感到耿耿于懷。

事實上,大部分人都很清楚,國內的很多科學家在各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非常大的,足以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台,但是由于其他的一些因素而使得這個願望無從實現而已。雖然當事人對于這件事情並沒有什麼遺憾,可是有一部分人就覺得,沒有得到諾貝爾獎的認可,就是說明我們國內的學術水平還是太低啊!

對于這樣的想法,凌少南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華夏人被壓抑了上百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恢復,不是幾年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一方面有賴于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緣于教育行業的培養。

一旦國家強大了,這種崇洋心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市場了。

當然,既然知道互聯網泡沫在幾年內會被越吹越大,最後「 」的一聲爆掉,將幾萬億美元蒸發掉,凌少南也不可能一直死死地握著網易等網站的股份不放,而是準備玩一玩資本運作,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前將它們在納斯達克上市,高位賣出,等股價跌到谷底時再低價買進來。這樣算下來,一進一出,賺個幾十上百億美元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現在還遠遠不到說這些的時候,他總不能跟家人說自己知道未來十幾年的發展軌跡吧?

…………

「嗯,你這麼說也有道理。不過,據我所知,目前國內最大的互聯網企業應該是京城的瀛海威,不管是從規模還是營運上都要遠遠超過那些剛剛興起的小公司,你為什麼不投資給他們呢?至少這樣應該更保險一些吧?」這麼一會,于少玲也壓下了心中的驚駭,問出了另一個問題。

「瀛海威?說實話,我不看好這家公司,與其在它身上花大力氣還不如拉幾個新公司更省力一些。」提到這個名字,凌少南不禁撇了撇嘴,對于這家公司他也曾經研究過,甚至考慮是不是要在它墜入深淵之前拉上一把,不過仔細思量之後還是放棄了。這家公司的經營方向已經出現了根本性問題,而且業界老大的身份也讓他們頗為自矜,想要改變他們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談起瀛海威的發展之路,可以說是從先鋒到先驅的過程。

這一路,瀛海威走得頗為壯烈,在華夏互聯網發展道路上扮演了里程碑式的角色。雖然後來的網民早已不知瀛海威是誰了,但對于早期的華夏互聯網從業者,瀛海威曾是一面標志性的大旗。

95年瀛海威初創的時候,老總張樹新的口氣之大、膽色之壯,一夜之間便令瀛海威在中關村地區迅速揚名。只用了兩個月,瀛海威就在京城擁有了六千名用戶,成為了相當有名的互聯網服務商。

但是,當時華夏互聯網市場環境遠未成熟,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嶄新的名詞,華夏全部上網人數還不到八萬人。在大部分華夏老百姓並不知互聯網為何物時,除了互聯網接入商外,瀛海威還要肩負培育市場、普及互聯網概念的責任,並要負責內容制作。

96年9月,興發集團對瀛海威進行投資,瀛海威的總股本變為八千萬元,在強大的資金支持下,開始了迅速成長,以重金租用了兩條通信線路,一條是衛星線路,一條是國家數據專線,全公司上下一心,夜以繼日地建網。

在瀛海威的計劃里,98年要在全國建起四十個城市節點,讓這些城市的用戶可以自由漫游,但是電信總局的一記重拳,讓瀛海威的這些努力幾乎付之東流。

97年,電信總局的互聯網絡接入市場價格猛然降低,低廉的互聯網訪問價格讓瀛海威的身價暴跌,出現了巨額虧損。

98年,由于虧損嚴重,競爭者的崛起帶來就巨大的挑戰,以及後繼資金匱乏的緣故,大股東興發集團與張樹新產生了沖突,危機四伏中,張樹新只得黯然宣布辭職,沒過多久,瀛海威的全體中高級管理人員也全部辭職。

從此,瀛海威就慢慢地走了下坡路,雖然中間也曾振奮過,但並沒有收到什麼效果,在2004年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文字首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無上黃金瞳最新章節 | 無上黃金瞳全文閱讀 | 無上黃金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