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黃金瞳 第243章 投資方向轉移

作者 ︰ 道左滄葉

無上黃金瞳-第243章投資方向轉移

「有我在他們自然不會那麼容易得逞,除非兩國武術界傾巢而出,所有老不死的家伙都一股腦地跑到滬市去,否則他們就休想玩出任何花樣來。文字首發」

對于自己的實力,凌少南是極為自信的,這個世界上達到先天境界的高手雖然有一些,但那些人基本上都隱世不出,極少會在俗世間出現。

而且,相比其他先天高手,他有兩個巨大的優勢可以倚仗一是被金雷日夜不息地錘煉了兩年,強度超過普通人可以理解的範疇,連狙擊槍發射的穿甲彈也打不破表面皮膚的強悍肉身;二是數百倍于常人的精神力,以及由此帶來的極敏銳的五感六識,一般人想在他眼皮子低下隱藏實力或者動什麼手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即便小鬼子和高麗棒子真的找來一個先天高手,凌少南也絲毫不怵,反而會借這個機會把對方永遠地留在華夏!先天高手不管放在哪個國家都是鎮國之寶級別的存在,即便是華夏這樣有著悠久武術傳承的泱泱大國,先天境界的高手最多也不過雙手之數,更何況日本和韓國那樣的蕞爾小國?兩個國家加在一起能找出三五個就算他們富裕!那是真正的殺一個少一個。

「嗯,這一點我倒是相信,先天境界的大高手,在那兩個屁大點兒的國家橫著走都跟玩一樣。」雖然實力不到,但李雲清以前畢竟跟凌少南練過一段時間,武術界的常識還是知道的。

「那倒也不至于,人力有時盡,我一個人是不可能同時扛下日韓兩國所有高手的,不過只要他們不能一擊殺死我,給我一點緩沖的機會,最後死的也肯定是他們,我最多受點輕傷罷了。」

凌少南有著足以自傲的本錢,因此也沒有妄自菲薄,只是隨意地點評了一句,而後就將這個話題帶過,轉到了找李雲清過來的真正目的上︰「這次回滬市,短時間內我就不打算到香港來了,所以這里的事情就都要交給李哥你處理了。」

「哦?為什麼?」以李雲清如今在金融市場上的能力和掌握的龐大資金,倒也不怕出什麼問題,只不過對于凌少南在這個金融危機出現蔓延勢頭的當口回滬市有些不解。

「我準備在香港成立一家金融投資公司,然後將凌天投資基金的金融投資部撤銷,把所有的資金和人員都轉到這里來。以後,凌天旗下將會只有兩個金融投資部門,一個是在美國的凌天投資基金,另一個就是新成立的這一家金融投資公司。而在國內,公司以後的業務將會以投資實業為主,不再涉及金融投資方面的業務。」

「咦?為什麼這樣決定?」這個問題李雲清有點想不明白,在他看來,凌天投資基金在國內股市上的收益一個月也有兩三個億人民幣,就此放棄實在有些可惜了。

「嗯,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李雲清算是凌少南的第一個心月復手下,所以他也沒有瞞著他,斟酌了一下之後說道︰「首先,華夏股市具有先天的缺陷,它成立的初衷是為了給國有企業輸血,是為了圈錢,而不是讓真正發展良好的企業募集擴大規模的資金,而且政策性太強了,作弊的手法充斥著每一只股票,短線投機還可以,要想長線投資卻是不合適。所以,這就導致華夏股市成為了太子衙內們撈錢的地方,我們沒有必要去趟渾水。

第二,李哥這幾個月都在香港,可能沒有注意到,從5月份開始,國內股市開始了緩慢的下跌,這幾個月來,滬證指數和深證指數持續下行,一點反彈的意思都沒有。而我估計,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一到兩年的時間,這樣的熊市對我們顯然是不利的。

第三,國內股市的規模還是太小了,有句俗話叫做‘水淺王八少’,以前股市交易量較高的時候我們還能找到機會,現在股價持續下跌,可就沒什麼油水了。所以,這段時間如果還把資金放在國內金融市場的話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倒是國際金融市場,尤其是納斯達克證交所高科技股和網絡股一路飄紅,正是投資的好時機。

至于最後一點,則是因為我想做切切實實地做一點事情,不敢說要對國家做出多大的貢獻,也算是起點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凌少南沒說,不是他不信任李雲清,而是因為這件事情他知道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在剛才的電話中,衛少名還告訴了他一個消息︰滬市政府的某高官派人私下里聯系了杜少彥,透露出想要凌少南幫忙炒作某些公共基金的意圖。杜少彥以自己不懂金融,不好替凌少南決定為由暫時拖了下來,今天衛少名打電話時就順便提到了這件事情。

而這件事,也堅定了凌少南將金融投資業務從國內剝離出去的念頭。其他人不清楚,他卻是深知這是顆包裹在糖衣下的大炸彈,看起來挺美好,既能賺錢又能跟實權官員拉好關系,實際上當它于幾年後爆炸時,只要是跟它有一點沾染的人,不管是商人還是政府官員都統統倒台了,沒有一個幸免的!

所以,他是絕不願意去沾染這件事,弄得自己一身騷氣的。而將流動資金全部轉移到國外就是個不錯的處理方式,既表明了自己不願意參與的決心,又可以推說是因為國際金融市場更加自由,市場化程度更高,自己出于商人逐利的天性才做出這樣的決定的,不至于讓對方面子上太過不去,同時也絕了他的這個念頭,畢竟,國內的資金,尤其是大筆公共資金想要轉移到國外還是比較困難的,國安局負責經濟安全的人員也不是吃干飯的。

「前幾個理由我都可以認同,國內的資本市場確實不太好混。不過,大規模投資實業就沒有必要了吧?我最近幾年雖然一直在外面,不過卻也知道在國內發展實體經濟的難處,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太強了,往往一道政令就能夠決定一家公司,甚至是一個行業的興衰。如果將大部分精力和資本都投入到國內實業中風險是不是太大了?」

政治和經濟從來都不是割裂開,而是兩位一體,互為支援的。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投資人,除了金融專業的知識外,各國政治制度和經濟政策也必須要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很明顯,李雲清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

「嗯,李哥你說得不錯,國內市場目前確實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不過總體趨勢還是好的,尤其是華夏政府現在正就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跟美國談判,雖然說進展緩慢,但雙方都清楚,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gdp排名世界第七、發展速度最快,同時擁有全球最大市場的經濟體,華夏加入世貿組織只是時間的問題,最多也不過就是三五年而已。在這種大背景下,華夏的國企改革也在不斷加快,不斷深化,對于未來的經濟形勢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在華夏新政權建立之後,政治因素對經濟的影響確實很大,也走過幾次彎路。

最差的一次是大躍進,頭兩年經濟增長百分之十五以上,後三年跌百分之二十五,五年之內上下波動大概百分之四十。但大躍進其實是破壞計劃經濟的結果,並不是計劃經濟的結果。

到文革後期,經濟發展幾乎停滯,不讓發獎金,也不讓人才流動,靠階級斗爭大批判,靠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下去跟工人勞動,這一套東西走到了盡頭,再也沒有什麼新動力了。企業領導自主權非常小,技術更新沒有動力。工業化原始積累完成之後中國本來應該要走向市場經濟,但四人幫卻攔住了不讓走,確實是錯了。

後來打倒四人幫,停止階級斗爭,結束文革,把工作的重心轉到經濟上來,這事兒華老是有功的,只是他是老實人,思想比較左,沒有分地,國內的事不敢搞,沒想引進外資。想拿外匯買現代化,想依靠引進外國設備,就想這不是對外開放?可是當時中國就幾十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結果經濟過熱,一年就把外匯花光了。

後來陳老就說,不行的話,你下來吧,還是小平同志來搞。

陳老出來調整了三年,鄧公進一步改革,分了地,日子立刻就不一樣了。長期壓抑的結果就是報復性的增長,從1982年到1986年,僅僅四年的時間,華夏的國內生產總值就翻了一倍,從五千億劇增到了一萬億人民幣!

文字首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無上黃金瞳最新章節 | 無上黃金瞳全文閱讀 | 無上黃金瞳全集閱讀